李玫瑾直言:孩子是否聰明,看他的「手」就知道,不用等長大

2020-12-23 夏安媽咪

前言:一個孩子今後發展怎麼樣,和他的智商有很大的關係,因此有很多家長在孩子小時候,就開始培養其智商,在父母眼中,一個高智商的孩子頭腦也更靈活。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智商有一部分是取決於先天性因素,還有一部分是靠後天父母去培養,有一些孩子先天性因素不是很好,但我們做父母的及時去培養自己的孩子,這樣孩子的智商才會更勝同年人。

知名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說:」其實孩子是否聰明,去看孩子的小手就知道了,根本不需要等孩子長大。」

手上的神經特別敏感,敏感到0.00002毫米的震動都能被手感覺到,因此人的手被稱作是我們人體的第二個大腦。當我們的手受到刺激,而這種刺激就會快速地傳遞給大腦,從而可以刺激大腦的發育。

一個孩子今後智商高不高,是可以通過刺激手看出來的,家長們應該要重點去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要是你家孩子的手有這些反應,說明孩子今後的智商會很高!

1、孩子的手很靈活

有過育兒經驗的家長們都知道,孩子在幾個月時,手特別的靈活,經常會做一些摸、打、拽等動作。

孩子可以通過這些動作去感受世界萬物的不同,慢慢的就會發現積木原來是硬的,自己身上穿的衣服原來是軟的,天空下的雪原來是冰冰涼涼的,平時喝的水原來是抓不住,動物身上的毛髮原來是滑滑的……

隨著孩子不斷地長大,他慢慢地對世界感知產生欲望,這時大腦就會發出命令,這個命令就會傳遞給手,手摸到東西的感覺就會再次傳遞給大家,一反一復,就會讓孩子知道什麼東西是安全的,什麼東西是危險的。

大腦在這種刺激下,就會發育得特別活躍,從而孩子的智力就會得到發育,智商就會隨之提高。

有一些家長特別苛刻,孩子日常中的一些行為,他們覺得孩子不應該有這樣的行為,就會立馬去阻止孩子。有一些家長就會覺得孩子就應該玩,每天開開心心地玩耍,讓他在快樂中成長。

其實孩子在玩耍時,家長只需要在一旁觀察安全問題就可以了。

有一些家長會經常給自己的小孩買可以訓練手的玩具,因為手在做運動時,會刺激人體大腦的發育,從而提高孩子智力的發育。

在平時還可以給孩子買一下可以又動手又動腦的書本給他玩,這時在要注意儘量去買那種孩子撕不爛的書本給他玩,這樣既可以開發孩子的智力,又可以提升孩子對東西的認知能力,這可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專注力、記憶力、觀察力是學習其他知識的基礎,尤其是專注力尤為重要

如何能快速地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小編給大家分享一套《專注力訓練遊戲書》,適合3-6歲寶寶,17大主題,三個訓練方向:專注力、記憶力、觀察力。孩子很喜歡,內容生動有趣,在歡樂中幫助孩子提升專注力。

此套全彩繪本由多名育兒專家聯合編寫而成,每一冊都是經過精心設計,從多個維度對孩子加以引導,遊戲由簡入深,循序漸進提升孩子專注力。父母只要多陪孩子一起玩,就能快速提升孩子的專注力。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2、孩子的動手能力

在平時,家長們還需要去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比如堆積木、玩象棋等等,可以鍛鍊孩子的手腦的靈活度,同時還能開發小孩子的智力。

科學家之所以會這麼聰明,有很多科學家在他們小的時候動手能力就很強,拿到一個玩具,把它拆散,之後又組裝起來。對於這一點有很多家長就不能夠理解,為什麼一個好好的玩具他們要把它給拆散,從而會去打罵小孩。

其實家長這個想法是錯誤的,要是你家孩子動手能力強的話,有可能下一個科學家就是你家小孩,家長千萬不要把孩子動手能力給磨滅掉。

在平時喜歡把玩具拆散又組裝好的小孩子,家長可以去重點培養小孩子的動手能力,這樣可以很好地釋放孩子的天性,同時孩子的大腦又能得到喜悅的信號,這樣可以提升孩子的智力,又能讓孩子度過一個開心完美的童年,這可是一舉兩得的事情,家長們一定不要錯過。

結束語:孩子身上有很多天性的行為,家長一定不要去把天性行為給磨滅掉。孩子就需要從小培養,在孩子小時候,要是先天因素不是很好,但家長又想讓自己的孩子變得聰明些,不防可以去重點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以及手的靈活度。

一個好的智商是很重要的,它能在今後為你解決很多困難,也能讓你今後有所成就,家長們一定要引起重視。

相關焦點

  • 李玫瑾直言:孩子聰不聰明,看「手」就能一目了然,不用等長大
    一個孩子的聰明,具體的表現能在哪裡呢?好多人會說孩子小的時候,就看他們的學習成績,長大了就要看他們的工作有多出色了。但要我說來,孩子的聰明,不光從他們的學習成績,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和手部動手能力,也是不能忽略的。
  • 李玫瑾教授:孩子聰不聰明,看他的「手」就知道,不用等長大
    孩子聰明伶俐,長大後有出息,是每位家長最期盼的。教育,孩子從出生的那一刻便開始了,很多父母從寶寶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與別的寶寶比較,比如:什麼時候會翻身,什麼時候會坐、會爬、會戰、會走路,生怕自己孩子落後一步,為了防止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們早早地就將孩子送入五花八門的早教課、補習班。
  • 想知道孩子聰不聰明,不用等孩子長大,看他的「手」就能明白
    有句話叫做「三歲看大」,意思就是孩子三歲時,就已經能看出他長大後是不是聰明了。雖然看上去像是「玄學」,但實際上,這種判斷的準確性卻非常高。只不過並非所有人都能看得準,除非你掌握了一些玄機,而這些玄機,就隱藏在孩子的手上。
  • 李玫瑾:孩子聰不聰明,從手上「信號」看得一清二楚,不用等長大
    李玫瑾教授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她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一位心理方面的教授,善於洞悉青少年的心理,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能夠提出一針見血的見解,為不少父母的育兒問題答疑解惑,讓父母們收穫頗豐。在一次講座中李玫瑾教授提出:孩子聰不聰明從手上就能看得一清二楚,不用等孩子長大,孩子手部「信號」能顯示他的智慧程度。
  • 李玫瑾教授:孩子聰明不聰明,看看眼神就行了,不用等到他長大
    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是父母的苦惱。孩子學習不主動。父母每次都給他們打電話。往往很多時候,孩子只是敷衍父母,人坐在學習桌前。事實上?當父母轉身做飯時,孩子們馬上拿出漫畫書看。只要他們不盯著他們看一會兒,他們就會偷懶。甚至許多孩子喜歡在課堂上閒逛,不聽老師說的任何話。
  • 李玫瑾直言:孩子聰不聰明,從他的「手」就能看得出來,何必等大
    李玫瑾教授想必大家都是熟悉的,她是中國公安大學心理學教授,專門研究青少年兒童心理學,在育兒方面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她曾在一次講座中表示:孩子聰不聰明,看他的「手」就知道,不用等長大!那為什麼說從手指就能看出孩子聰不聰明呢?
  • 李玫瑾坦言:孩子聰不聰明,從他的「手」就能看得出來,何必等大
    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沒有看過一個節目,這個節目叫《最強大腦》看了這個節目唯一的感受就是,智商被碾壓啊,很多人在看這個節目的時候,就感覺到人與人的差距還是有這麼大。根據研究表明:孩子的智商主要是遺傳父母的基因和後天培養。所以,家長們想要知道孩子是否擁有高智商,從孩子的「手」上就能看得出。手指對孩子大腦發育的重要意義現代科學早已證明,大腦神經元突觸數量,跟一個人的智力高低有直接關係。
  • 李玫瑾:孩子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看他怎麼吃飯就夠了
    而李玫瑾教授則對於孩子的出息、情商則有著更加具體的評價:孩子未來有沒有出息,情商高不高,不用等長大,看他吃飯有沒有這3種行為就夠了。 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常見的三種行為 一、吃飯不老實,上躥下跳 有的孩子吃飯的時候總是上躥下跳的不老實,家長好不容易給他按在桌子上讓他吃兩口飯
  • 李玫瑾:孩子聰不聰明,從這4個地方就能判斷出來,不用等長大!
    像科學家霍金一樣,他從小就學習不好,他在很晚才學會讀書,還常常因為作業不整齊而被同學嘲笑,被老師視為「不可救藥」的學生。但隨著年歲的增長,霍金便有了一些「小舉動」,當他的父母發現後,並沒有選擇無視或者制止,而是開始培養他這些舉動。
  • 孩子的智商高不高,看看他的「手指」就知道答案,不用等長大
    導語: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教育家,他曾經說:兒童早期智力的發展水平在手指尖上就有所體現;我國著名的青少面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也曾說過:孩子的智商高不高,看看孩子的手指就能知道答案。孩子的智商高不高,看看他的「手指」就知道答案,不用等長大1、孩子滿月的時候就會抓握家裡有孩子的都知道,呱呱墜地的孩子,雙手都在一起蜷縮著,但是隨著孩子滿月,就會有條件反射地抓握東西了。
  • 孩子是否聰明,從小時候3種表現就能看出來,不用等長大後才知道
    文/小雪媽媽做父母的對孩子最大的期望,就是孩子聰明聽話,未來事業有成。可是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又不太清楚自家娃是否聰明,所以就想著通過一些外界手段,例如給孩子報個早教班,或者請個老師幫助提升「智商」。老師就將孩子平時的一些事情拿來舉例,告訴慧慧孩子的智商並不差。其實還是在小的時候,三種表現就能看出來,不用非等到長大以後才知道。
  • 李玫瑾坦言:孩子聰不聰明,從他的「手」就能看出來,父母要知道
    很多家長應該深有體會,從小班上就會有一種同學,學啥都不費力,別人絞盡腦汁一個小時都解不出來的問題,他看一眼三下五除二就給解出來了。看《最強大腦》也是這樣,同樣是一個腦子,參賽選手的腦子就比我們的好用,我們還沒看明白題目呢,他們的腦子就已經高速運轉,開始了激烈的比拼。
  • 李玫瑾談育兒:這三種孩子看似聰明,實則長大後很難有出息
    面對這兩頁各寫了一個字的作業紙,家人不僅沒有糾正俊俊的錯誤,反而驕傲地誇他聰明。 俊俊的家人還經常鼓勵他在客人面前「表演」他的小聰明。 這一天俊俊6歲生日,我帶著他最喜歡的巧克力去慶祝。俊俊立刻叫著要吃。 姥姥就打開一盒,對著俊俊說:「俊俊知道怎麼做。」
  • 李玫瑾:孩子未來是否有出息,去小區廣場看一圈,心裡就有數了
    每個父母都期盼自己的孩子能有出息,但孩子和孩子之間總是存在的差距,什麼樣的孩子將來會有出息呢? 李玫瑾教授曾直言:「想知道孩子20年後有沒有出息,去小區廣場走一圈就知道了。」
  • 李玫瑾:智商高的孩子,小時候有3種表現,長大後多半會有出息
    不過也總有很多人質疑,孩子有沒有出息,還要20幾年後次啊能知道,現在教育孩子能說明什麼? 對這種為自己不教育孩子找藉口的父母,李玫瑾教授給出了滿意的回答: 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此時孩子出現一些問題家長不盡興管教,那麼孩子12歲之後,父母的話就是垃圾,他聽不進去。3歲的時候你管他,他可能會哭鬧一場,等到15歲後再想管他,他能跳樓、能服藥自殺。
  • 李玫瑾:孩子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吃飯時的舉動就能看出來
    孩子將來能不能有出息一直都是家長非常在意的一件事情,畢竟沒有哪個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生會碌碌無為,但是孩子能不能有出息,至少也要等到20歲以後,難道小時候就沒有什麼表現能夠看出來嗎?
  • 李玫瑾直言:這4個方面父母使勁管,孩子長大後情商高,做事也棒
    李玫瑾教授直言:在這四個方面使勁管,孩子不僅情商高,做事也會幹淨利落李玫瑾教授的育兒方法是比較有說服力的,很多家長都對她比較熟悉,不少家長會追著看她的講座,她在育兒方面是很有造詣的,認為作為父母的,本就應該做到以身作則,可偏偏父母這份工作要求很低,誰都可以為人父母。
  • 想知道孩子未來是否有出息?不用等長大,可從這幾個方面判斷
    但其實要想知道孩子是否是聰明娃,是可以從嬰兒期看出一些線索,但這就需要家長們仔細觀察。如果發現寶寶在嬰兒期就具備了這三種表現,在一定程度上就說明寶寶的大腦發育良好,長大後大部分都是「聰明孩子」。一位寶媽和我們分享了自己的經歷:我女兒四個月大的時候,就給了我一個驚喜。
  • 李玫瑾:小時候有這3個「特徵」的孩子,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
    情商和智商,對每個孩子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東西。一個人長大後是否有作為,和其情商與智商的高低分不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戈爾曼曾說:「一個人能否成功,智商僅佔20%,80%靠情商」。常言道:「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從孩子小時候的行為舉止,就能看到他長大後的樣子,甚至決定將來的人生。「網紅教授」李玫瑾,曾在多次公開講座中表示: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此階段孩子情緒控制得好,長大後性格多比較溫和,情商也相對較高。
  • 李玫瑾教授:經常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一目了然
    孩子們看電視其實不用怕,怕的是家長不能夠及時的管教孩子,合理的安排孩子看電視的時間,因為孩子們還小,沒有自己控制時間的能力,只能是靠我們這些做家長的來監督管理。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在育兒領域中也有獨特的見解,近幾年李玫瑾的育兒觀深受廣大父母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