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她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一位心理方面的教授,善於洞悉青少年的心理,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能夠提出一針見血的見解,為不少父母的育兒問題答疑解惑,讓父母們收穫頗豐。
在一次講座中李玫瑾教授提出:孩子聰不聰明從手上就能看得一清二楚,不用等孩子長大,孩子手部「信號」能顯示他的智慧程度。
在家長眼裡,孩子的大腦地位很高,一般都認為孩子的聰明程度完全靠大腦決定,但大腦是比較抽象的東西,大腦的思維家長是看不到、摸不到的。
其實,孩子的聰明程度不一定只能依靠大腦,與大腦處於相同高度的另一個身體部位就是手。
手是人的第二大腦,人類手部上的神經,是十分密集且豐富的。
人在一生中的學習、工作、生活中都離不開手部運動,手和腦是並用的,如果說大腦負責思考,那麼手的作用就是實施大腦發出的指令。所以說,判斷一個孩子聰不聰明,從他的手上就能看得一清二楚。
對手部的「刺激」促進孩子大腦發育,若手上有這兩個「信號」,智力差不了
1.孩子手上「信號」二:表面的「亂塗畫」其實是創意的表達
不知何時家裡白花花的牆面,被畫成了顏料版;偶然間發現自己的筆記本,被撕得一張不剩。孩子這些看似「搗蛋」行為,往往令家長直頭疼,會對孩子進行批評和否定。
其實,在孩子兩三歲的年紀特別愛撕紙、亂塗亂畫,是很正常的行為,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充滿創意的表達方式,暗示了孩子的聰明程度。孩子這些行為並不是無意識地亂來,而是大腦形成思維後的「輸出」。
只不過孩子此時大腦思維不夠成熟,所以不能很形象地展現出來,就成了家長眼中的「搗蛋」。面對孩子的這些行為,家長不要立馬批評和否定,通過引導性的問話「你畫的是什麼呀」「為什麼畫這個呀」「這樣畫是不是更好呢」等,鍛鍊孩子思維並完善手部的輸出能力。
如果怕孩子在家裡亂塗亂畫,家長可以為孩子準備一個小黑板,專門作為孩子的「小天地」。家裡有用的書本要放好,不用的廢紙或者買大量的大白紙,讓孩子撕著玩或者畫畫。
2.孩子手上「信號」一:動手操作能力強
現在學校教育中,也不再一味注重書面知識,而是逐漸側重對孩子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比如小學的手工課、中學的實驗操作課、大學的雕塑雕刻等專業。
由於孩子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很多東西都保持探索的心。家長可能經常發現,孩子今天把鬧鐘拆了,明天用樂高搭建了個城堡,後天能跟著爸爸一起組裝儲物櫃了。
孩子在手上的操作其實是大腦思維的體現,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大腦思維和手部操作共同運作,如果操作能力強,往往孩子的智商也不低。
對於2~5歲小一點的孩子,家長可以用拼圖、積木等玩具,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
對於5~10歲左右的孩子,拼圖、樂高這些益智類拼搭玩具最為合適。
對於10歲以上的孩子,家長就可以讓他參與到家裡的動手工作了,比如畫畫、連線或者拼圖,這些都能夠讓孩子的大腦思維有所提高,讓孩子能夠體會到成功的滋味。
所以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這套《幼兒思維訓練遊戲書》繪本全20冊,這套智力開發遊戲書 包含三方面開發,專注力、記憶力、觀察力!
以遊戲的形式,來吸引孩子提升孩子的智力。其中一共分為20個主題,分別是《專注力訓練》、《常識判斷》、《記憶遊戲》、《語言啟蒙》、《圖形認知》、《語言遊戲》、《左腦開發》、《找一找》、《邏輯思維》、《視覺發展》等主題。
色彩鮮豔的圖畫,簡單又非常容易理解的故事,讓孩子體會並理解各種美好的事物。
爸爸媽媽給孩子樹立觀念就是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用自己的能力、行為示範給孩子樹立一種榜樣,這些都是心理的撫養。
很多家長恰恰把這個最關鍵的部分交給了別人,每個人的養法都不一樣,目的是讓孩子思維不出問題、記憶力強、專注力強,但是怎麼教育、教育過程中要強調什麼,這是父母的責任。
如果我們總是找不到陪伴孩子的理由,為何不陪他們看看故事書,談談心得體會呢?
還有一個推薦給大家的理由是,繪本裡印刷的字體很清晰,紙張也很不錯,方便孩子健康閱讀。
79元全套20冊《幼兒思維訓練遊戲書》繪本,平均下來一冊都不到4塊錢,不過就是一頓早餐左右的錢,甚至還有跟便宜,這樣培養男孩子品格的繪本,裡面蘊含的道理卻可以記得一輩子,爸爸媽媽們何樂不為呢?
快點擊這裡購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