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小時候聰明的娃,長大後不見得多優秀,欠缺的是這種能力

2020-12-12 居家學一學

記得鄰居家的小朋友,有一次他的媽媽給他買了一個玩具,跟媽媽表達感謝之意的時候,轉身就投入到了自己的玩具當中,但是小朋友拆開玩具的時候並沒有玩裡面的玩具,而更多地是在玩裝玩具的玩具盒,最後他的媽媽發現了這個現象,跟小朋友的爸爸說起的時候,爸爸反而不以為然,覺得孩子專注一件事情並沒有錯誤,不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的。

但這其實是一種錯誤的觀念,這表明孩子這時候根本分不清楚那個東西是主要的,那個東西是次要的,分不清楚輕重,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這並不只是孩子的興趣取向問題了。在這些取向的背後,通常隱藏著孩子未來性格養成,甚至是大腦的發育問題。

李玫瑾:小時候聰明的娃,長大後不見得多優秀,欠缺的是這種能力

隔代育兒有損孩子的專注力

在現實生活當中,我們見得最多的就是老人帶孩子,老人跟孩子一塊兒玩,很多人覺得這種現象是一種好的現象,因為這時候的孩子只是得到了陪伴,但其實這樣反而會影響孩子處於自己空間的專注力,因為這時候的孩子最需要的當然是親人的陪伴,但很多時候家長只需要帶孩子一起出去接觸外面的世界就可以了,並不需要一直陪伴孩子,這時候的孩子最需要的還是自己的空間世界,這時候也是培養孩子自己空間最好的時間段。

給孩子留出專注時間

所以在跟孩子一起出去的時候,一定要給足空間孩子自己玩的時間,也許剛開始玩的時候孩子並不是很願意自己一個人玩,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開始放開來玩的時候,這時候就應該放任孩子自己一個人玩,或者是跟他的小夥伴們一起玩,這樣既能培養孩子自己的精神世界,也能培養孩子與其他人相處的空間,對孩子的成長發育起著關鍵的作用。

排他幹擾,營造專注空間

很多時候,專注空間並不是自然存在的,自然存在的或許只是孤獨的空間,當然孩子獨立創造的專注空間當然是最好的,但是如果沒有的話,家長最好創造一個專注空間出來給孩子,讓孩子自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面,有助於孩子的大腦發育。

除此之外,還要將很多跟學習無關的東西跟孩子隔離開來,這樣更能培養的專注力,從而有利於大腦的發育,提高孩子長大之後的學習能力。學習久了之後,孩子還需要一定的休息,跟家長的鼓勵,這時候的家長就需要適當地給孩子一定的休息時間,甚至是一些適當的獎勵,讓孩子的大腦得以放鬆,從而提高大腦的專注力,更有利於孩子的大腦發育!

因此,為了孩子大腦的更好發育,一定要準備提前提高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專注力,可以適當為孩子買一些該年齡的必讀之物,也可以專門買一些適合這個年齡階段鍛鍊大腦的一些書籍,這樣可以幫助大腦更好地發育,也能提高孩子大腦的思考能力。

這裡就推薦給大家一本關於孩子的大腦更好鍛鍊的書籍——《瘋狂大腦思維訓練營》,幫助孩子更好鍛鍊大腦,這是一本既有趣又可以幫助孩子鍛鍊大腦的書籍,裡面動畫般的邏輯鍛鍊方法,不但不會枯燥乏味,還會為孩子增加很多趣味性,讓孩子不覺得這是一本學習用品的書籍,讓孩子技能抱有童真的心態,又能學習到一些新的東西,何樂而不為呢?

裡面通過動畫的畫面,來解決一些數學邏輯問題,全面開發孩子的大腦!

每天只要10分鐘久便能很大程度鍛鍊到孩子的大腦發育問題,讓孩子在同齡孩子當中保持童真的同時,有自己的小世界的同時,還能超乎同齡人的思維模式,讓孩子更聰明。每天堅持十分鐘,更有助於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一段時間之後,孩子的思維能力便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一個聰明孩子的背後,往往有一對見識長遠的父母,別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快點擊下方連結進行購買吧~

相關焦點

  • 李玫瑾:智商高的孩子,小時候有3種表現,長大後多半會有出息
    在我國基本上所有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能夠有所出息、有所成就。 對這種為自己不教育孩子找藉口的父母,李玫瑾教授給出了滿意的回答: 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此時孩子出現一些問題家長不盡興管教,那麼孩子12歲之後,父母的話就是垃圾,他聽不進去。3歲的時候你管他,他可能會哭鬧一場,等到15歲後再想管他,他能跳樓、能服藥自殺。
  • 孩子開始莫名其妙發脾氣,李玫瑾:學會說這3句話,娃長大更優秀
    有專家說現代孩子的情緒管控能力尤為重要,對於孩子長大影響很大。很多家長一直到孩子情緒出現問題時才會注意。因此我們要早點了解這個孩子的情緒管控能力的重要性。有研究發現,三歲之後的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萌發,不再依靠家長的「擺布」做每一件事情,學會用自己的方式來探索這個世界,也就會跟家長的意見產生矛盾。
  • 李玫瑾:孩子睡覺時,若有這三種反應,長大後「雙商」往往會更高
    每次說到育兒,相信家長們就會想到李玫瑾教授,她是我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同時也是一名出色的育兒專家,對於孩子的心理成長研究得很透徹。很多家長為了做到科學育兒,不僅會在網上學習李玫瑾傳授的育兒方法,還會到現實去聽關於家庭教育的講座,而關於孩子睡眠影響智商的話題中,李玫瑾坦言:孩子睡覺時,若有這三種反應,長大後「雙商」往往會更高!
  • 李玫瑾:孩子聰不聰明,從這4個地方就能判斷出來,不用等長大!
    但隨著年歲的增長,霍金便有了一些「小舉動」,當他的父母發現後,並沒有選擇無視或者制止,而是開始培養他這些舉動。20多年過去了,那個不起眼的小男孩成了物理界的大師。李玫瑾:孩子聰不聰明,從這4個小舉動就能看出來,不必等到長大!
  • 李玫瑾:小時候有這3個「特徵」的孩子,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
    從孩子小時候的行為舉止,就能看到他長大後的樣子,甚至決定將來的人生。「網紅教授」李玫瑾,曾在多次公開講座中表示: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此階段孩子情緒控制得好,長大後性格多比較溫和,情商也相對較高。同時,李教授也在講座中總結道:小時候有這些特徵的孩子,長大後情商多半都不高。
  • 小時候不懂事長大就好了?李玫瑾教授給出的幾點理由,足以反駁
    這就有了我們經常聽到的那句話:孩子長大了就懂事了。可現實真的是這樣嗎?孩子可以不經過家長的教育,家長只要坐等孩子長大,孩子就會自己懂事?小時候不懂事長大了就好了?李玫瑾教授給出的幾點理由,足以反駁:李玫瑾教授是我國育兒界非常有名的專家,她研究青少年犯罪心理學多年,對孩子的心理研究得十分透徹。
  • 李玫瑾談育兒:這三種孩子看似聰明,實則長大後很難有出息
    李玫瑾教授說過:其實有3種類型的孩子,在家長眼裡看似非常聰明,但這些孩子長大後很容易會沒出息,希望家長們能夠引起重視。 李教授所指的三類孩子, 都是什麼情況呢?
  • 李玫瑾直言:孩子是否聰明,看他的「手」就知道,不用等長大
    前言:一個孩子今後發展怎麼樣,和他的智商有很大的關係,因此有很多家長在孩子小時候,就開始培養其智商,在父母眼中,一個高智商的孩子頭腦也更靈活。知名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說:」其實孩子是否聰明,去看孩子的小手就知道了,根本不需要等孩子長大。」手上的神經特別敏感,敏感到0.00002毫米的震動都能被手感覺到,因此人的手被稱作是我們人體的第二個大腦。當我們的手受到刺激,而這種刺激就會快速地傳遞給大腦,從而可以刺激大腦的發育。
  • 李玫瑾坦言:孩子聰不聰明,從他的「手」就能看得出來,何必等大
    而這些突觸的連接數量,又取決於人在小時候跟外界刺激的多少有關。也就是說,小孩子他們用視覺、聽覺、嗅覺,特別是觸覺來感受外界信息世界的量有關。李玫瑾教授是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教授,她在育兒領域中也有獨特的見解。曾經關於育兒的講壇得到了不少父母的認可,她的育兒理念也幫助到了不少的新手父母,李玫瑾教授認為:孩子聰不聰明,看他的「手」就知道,不用等長大!父母可以通過後天的鍛鍊,讓孩子的手多受一些刺激,幫助娃大腦發育。
  • 李玫瑾:「總挨打」和「沒被挨打」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距很大
    從小挨打長大的孩子心理發展是扭曲的,因為他們在童年時並沒有得到父母的愛,未來的生活中常常懷疑自己,我們經常會看到有的家長說笑:誰小時候不挨打,這有這樣孩子變得更堅強。
  • 孩子有這4個行為時不要慣,李玫瑾:該打就得打,長大再改就遲了
    菲菲和家人總覺得孩子還小,長大以後自然就改正了,也沒有忍心管束孩子的行為,一家人對這個孩子也是十分的溺愛。等到孩子長大以後,不僅沒有和家人想的一樣,反而孩子小時候的小錯誤成了惡性循環不斷放大,在學校中頂撞老師,不遵守紀律。
  • 李玫瑾教授:孩子聰不聰明,看他的「手」就知道,不用等長大
    孩子聰明伶俐,長大後有出息,是每位家長最期盼的。教育,孩子從出生的那一刻便開始了,很多父母從寶寶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與別的寶寶比較,比如:什麼時候會翻身,什麼時候會坐、會爬、會戰、會走路,生怕自己孩子落後一步,為了防止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們早早地就將孩子送入五花八門的早教課、補習班。
  • 李玫瑾直言:孩子聰不聰明,看「手」就能一目了然,不用等長大
    一個孩子的聰明,具體的表現能在哪裡呢?好多人會說孩子小的時候,就看他們的學習成績,長大了就要看他們的工作有多出色了。但要我說來,孩子的聰明,不光從他們的學習成績,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和手部動手能力,也是不能忽略的。
  • 李玫瑾直言:這4樣東西會影響娃智力發育,家裡再窮也不要斷太早
    李玫瑾直言:這4樣東西會影響娃智力發育,家裡再窮也不要斷太早1、奶粉大部分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是吃母乳,所以沒有接觸過奶粉,而孩子到了一歲前後這個階段一些父母就會給寶寶戒掉母乳,這時候就可以準備好孩子的奶粉了。
  • 李玫瑾:孩子聰不聰明,從手上「信號」看得一清二楚,不用等長大
    李玫瑾教授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她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一位心理方面的教授,善於洞悉青少年的心理,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能夠提出一針見血的見解,為不少父母的育兒問題答疑解惑,讓父母們收穫頗豐。在一次講座中李玫瑾教授提出:孩子聰不聰明從手上就能看得一清二楚,不用等孩子長大,孩子手部「信號」能顯示他的智慧程度。
  • 李玫瑾教授:養育男孩,父母要教會2件事,兒子長大後會優秀
    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在接受《少年兒童研究》雜誌的訪談中談到:「現代社會中人們有一個最基本的顛三倒四。錢是掙不完的,人生有很多種活法,孩子就是你的,社會是大家的。父母要知道,自己真正的責任在哪裡。」所以針對家庭對男孩的教育,李玫瑾教授提出了一套"系統脫敏"的教育概念,並且建議廣大有男孩的家長們:養育男孩,父母要教會2件事,兒子長大會變得越優秀。
  • 李玫瑾教授直言:長大後情商不高的人,小時候多半有「4個特徵」
    李玫瑾是一位大學教授,她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對青少年兒童心理問題有深入的研究和獨到的見解,她的家庭教育講座往往能一針見血,指出孩子教養問題的根源所在。她曾在一次講座中表示:長大後情商不高的人,小時候多半有「4個特徵」。
  • 李玫瑾:寶貝從小有這2個「權利」,長大更優秀,爸媽要學會放手
    其中,就剝奪了寶貝的自理能力,寶貝的選擇能力,寶貝遇到挫折的時候,有各種想不開的狀態。父母對於寶貝的這些愛,都是比較盲目的,對於寶貝的這些愛,會太過於沉重,成為寶貝成長路上的絆腳石。出色的兒童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就多次強調,父母在教育寶貝的時候,一定要適當的放手,給寶貝一定的權力,不要該管的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嚴管。
  • 李玫瑾教授:孩子調皮愛頂嘴?家長多說這3句話,娃將來會更優秀
    案例一:「我家娃頂嘴,已是家常便飯的事情了」每當家長提起自家娃的時候,要麼是誇讚自己孩子有多優秀,又或是對著自己做了哪些暖心窩的事情,要麼就是抱怨自己的孩子太難管教了,總是動不動的喜歡頂嘴,喜歡跟著自己唱反調。
  • 這3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父母別高興了
    所以,這幾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父母別得意了! 這幾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