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聰不聰明,從「手上」就能看出一二,聰明是藏不住的

2020-12-18 寶媽之友璐璐

每一次看《最強大腦》時總會刷到這樣的評論,和這些學霸對比總覺得自己是來「地球湊數」的,確實臺上的選手們在比賽中,展示自己超強的記憶力、反應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總覺得這些選手們確實很聰明,而自己則普通的不能在普通了。數學競賽中他們好像是要稍微動動腦,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得出正確結果。

看到這些選手的表現,不難讓家長幻想要是自己家孩子也有這麼高的智商就好了。作為父母都希望孩子智商高未來學習好,最近有一位粉絲就向我發出了疑問,怎麼判斷孩子智商高不高呢?又該如何提升孩子的智商?這讓我想起李玫瑾教授曾說過的一句話:「一個孩子聰不聰明,從手上就能看出來聰明是藏不住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手自來就有「第二大腦」的稱呼,手上的神經細胞非常多。據科學研究證明,手部是感覺神經最為豐富和敏感的部位,當孩子手部靈活運動時,大腦相關區域就會有所反應,從而大腦的「突觸」會增多,突觸越多,孩子就越聰明。

兒童腦科學研究也表明,手指是孩子大腦發射區最大的反應,手指越靈活孩子就越聰明,因為手指上的神經是腿部的50倍之多。顧玉東院士也曾說過:「人有兩件寶,雙手和大腦,大腦會思維,雙手能創造」。所以,觀察一個孩子聰明與否,從手就能看出一二。

孩子手有哪些表現證明孩子聰明呢?

1.孩子手指抓握能力強

家長可以在孩子的面前放一些玩具,孩子如果能立刻抓住,並且專注地玩起來,這說明孩子的反應能力和抓握能力都比較強,從側面說明孩子是比較聰明的。

2.孩子能輕鬆翻閱書本

小孩子在1周歲以內,如果能夠輕鬆的翻閱書本,或者是把玩具放進包裡再拿出來,能夠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手指,這說明孩子的手指靈活度很好,從而也能看出來孩子頭腦聰明。

3.能用手指拿東西吃

如果孩子能夠輕鬆的用自己的手指,捏住零食往嘴裡填,或者喜歡用手指摳東西,這說明孩子已經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手指了,而且方向感也越來越強,也體現出孩子的頭腦是聰明的。

4.孩子的動手製作能力強

孩子在兩三歲時,如果非常喜歡用手製作出一些東西,比如擺個心形,拼一個積木、製作簡單的手工,這說明孩子的手指非常靈活,長大後聰明的機率會更大。

要想讓孩子頭腦發育好、聰明,訓練孩子的手指靈活是很關鍵的一步,家長可以給孩子玩具讓寶寶拿,訓練孩子的抓握能力。也可以準備各種形狀的物體,孩子在觸摸不同形狀時,腦部也受到刺激。還可以讓孩子玩拼圖、積木等,在這些遊戲中孩子的手指都能得到很好的鍛鍊。

培養孩子大腦發育讓孩子更聰明,我建議家長給孩子選擇一本益智遊戲繪本書,我選擇的是這套《幼兒左右腦開發遊戲書》,這套書總共有10冊,適合2-6歲孩子使用。書中根據孩子左右腦發育,專門設計了320個潛能開發的遊戲,能夠讓孩子的眼、手、腦同時得到訓練。

這套書對於開發孩子智力,讓孩子頭腦聰明是很有效果的。孩子在做這套書時,還可以提高觀察力、記憶力、邏輯推理能力,直接影響孩子的大腦,讓孩子變聰明。在孩子腦部發育時,一套這樣的智力開發書,家長是不應該錯過的,而且書的質量很好,值得您的信賴。

除此之外我還會給孩子用這套《IQ益智遊戲大百科》,這套書共有5冊,適合6歲以上的孩子使用。這套書也是通過讓孩子做益智遊戲的方式,從而讓孩子的大腦有更好的發育。書中有很多益智思維遊戲,是由著名數學家秋山仁教授編著的,名家著作更值得我的信任。

書中有好玩的平面拼圖、迷宮冒險、數字推理、立體移動、圖畫照片五大主題益智遊戲,還有孩子喜歡的七巧板拼圖、風靡世界的九宮數獨、九連環等等,孩子在玩這些遊戲的時候,智力也會隨之提升。所以,想要提升孩子智力的,這套書也絕對不要錯過!

相關焦點

  • 孩子聰不聰明,看小手就能知道一二,高智商是藏不住的
    有人說智商從手上就能看出來,這是真的嗎? 燕子的兒子剛滿五個月,胖乎乎的小手能牢牢抓住一個毛絨玩具,很可愛。一次,學醫的朋友到家裡玩,看到這一幕誇讚寶寶太聰明。聽了朋友的話燕子又驚又喜,忍不住疑惑:孩子這麼小,什麼都不會做,怎麼就能看出聰明不聰明呢?
  • 李玫瑾:孩子聰不聰明,從手上「信號」看得一清二楚,不用等長大
    李玫瑾教授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她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一位心理方面的教授,善於洞悉青少年的心理,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能夠提出一針見血的見解,為不少父母的育兒問題答疑解惑,讓父母們收穫頗豐。在一次講座中李玫瑾教授提出:孩子聰不聰明從手上就能看得一清二楚,不用等孩子長大,孩子手部「信號」能顯示他的智慧程度。
  • 怎麼判斷孩子聰不聰明?從手上就能看出,家長不用等長大
    所有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想自己的孩子能有個優秀、聰明的表現。於是在寶寶還沒有出生的時候,寶媽就開始吃一些健腦的東西。除了媽媽打下的基礎,孩子在出生後,有些表現就能夠直接看出來了,就是通過寶寶的手部運動。
  • 李玫瑾:孩子聰不聰明,從這4個地方就能判斷出來,不用等長大!
    李玫瑾:孩子聰不聰明,從這4個小舉動就能看出來,不必等到長大!李玫瑾身為中國公安大學的犯罪心理學教授,她對青少年犯罪心理學的研究有著很深的理解,她的育兒思想也得到了很多家長的認可。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孩子聰不聰明,從他小時候這四個小舉動就能看出來,不必等長大!
  • 李玫瑾直言:孩子聰不聰明,從他的「手」就能看得出來,何必等大
    她曾在一次講座中表示:孩子聰不聰明,看他的「手」就知道,不用等長大!那為什麼說從手指就能看出孩子聰不聰明呢?20世紀40年代開始,加拿大的神經外科專家Wilder Perfield和同事針對大腦皮質結構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並提出了「皮質拓撲地形圖」。將身體的不同部位標註在大腦上,部位面積的大小就代表了使用這一部位時,會有相應的大腦活動。
  • 李玫瑾教授:孩子聰不聰明,看他的「手」就知道,不用等長大
    李玫瑾教授認為:孩子聰不聰明,看他的「手」就知道,不用等長大!孩子聰不聰明為什麼要看「手」呢?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兒童早期智力的發展水平體現於手指尖上。手是人體的第二個大腦!1、孩子的手指很靈活孩子對於未知的世界總是充滿了好奇,我們看到寶寶見到新鮮的玩具、事物、環境,總是想伸手去觸碰它,因為寶寶不會說話的時候,手是他們探索這個世界的重要器官,手指在運動的時候手上的神經能夠引發大腦反應,從而刺激大腦發育,因此手指越靈活,腦子越聰明。
  • 李玫瑾坦言:孩子聰不聰明,從他的「手」就能看出來,父母要知道
    很多家長應該深有體會,從小班上就會有一種同學,學啥都不費力,別人絞盡腦汁一個小時都解不出來的問題,他看一眼三下五除二就給解出來了。看《最強大腦》也是這樣,同樣是一個腦子,參賽選手的腦子就比我們的好用,我們還沒看明白題目呢,他們的腦子就已經高速運轉,開始了激烈的比拼。
  • 家長別不相信,你的孩子聰不聰明,「4個」方面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都說3歲看小6歲看老,其實,孩子在小的時候的一些行為和表現,家長就已經可以看出自己孩子的智商高低了。朋友家的孩子剛剛2歲,就已經可以和大人很好的交流溝通了,小眼睛炯炯有神,總是滴溜溜地轉,看起來就像是在思考,滿腦子都是主意。我一次我去朋友家,剛一進門,小朋友就跑過來,拿拖鞋給我,非常貼心。
  • 想知道孩子聰不聰明,不用等孩子長大,看他的「手」就能明白
    有句話叫做「三歲看大」,意思就是孩子三歲時,就已經能看出他長大後是不是聰明了。雖然看上去像是「玄學」,但實際上,這種判斷的準確性卻非常高。只不過並非所有人都能看得準,除非你掌握了一些玄機,而這些玄機,就隱藏在孩子的手上。
  • 李玫瑾坦言:孩子聰不聰明,從他的「手」就能看得出來,何必等大
    很多觀眾都以為他們是通過後天練習才培養這樣的智商,可是通過節目組對他們的採訪發現,他們普遍表達出來的一個意識就是,從小學習就不是很吃力,感覺什麼事情都是很簡單,很多我們覺得很難的東西,別人自然而然的就會了,說白了,就是比我們聰明很多人覺得聰不聰明是隨著時間推移慢慢表現出來的,其實孩子聰不聰明在嬰兒時期就會有所體現,在加上後天刻意引導
  • 李玫瑾直言:孩子聰不聰明,看「手」就能一目了然,不用等長大
    著名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說過:「一個孩子是否聰明,不需要等他們長大,看他們的手就知道了。」人體的手部結構,不僅為我們創造了便利,還通過手讓我們有了認知。孩子從小動手能力比較強的話,大腦發育也會越來越好,智商也會顯得高,從小觀察孩子,孩子的手有以下表現,你就能安心了。一個孩子是否聰明,看他們的手就知道了!
  • 孩子聰不聰明,看面相就知道了,有這幾個特徵的,長大智商不會低
    說到面相,也許有人會覺得封建迷信,但是俗話說得好,知人知面不知心,有時候面相也的的確確能夠反映一個人的性格、生活習慣。至於孩子的聰明還是愚鈍,其實也是可以一探究竟的,以下請寶媽們能夠一起來探索。什麼樣的面相才被稱為是"聰明相"?
  • 一個人聰不聰明與什麼有關係呢?額頭的寬窄與聰明有關係嗎?
    比起樣貌,家長們更加重視的是孩子的智力,誰不想自己的孩子聰明呢?很多家長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就想要立馬看出自己的孩子聰不聰明。從古至今,流傳著一種說法:可以從孩子的額頭看出他是否聰明,有的孩子的額頭比較寬,一般會比較聰明的。那麼這種說法到底科不科學呢?從健康上看,額頭的寬窄和聰明有關係嗎?
  • 孩子聰不聰明,從哪一學科能夠體現出來?物理可能是塊「試金石」
    那孩子聰不聰明,從哪一學科能夠體現出來呢?很多有經驗的物理老師認為,物理可能是智商的「試金石」。 物理可能是智商的「試金石」?揭開物理學霸的真實面紗 有一個高二的學生在網上發表了自己的感慨,說自己在很努力地學習物理,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不知道是自己的方法不對,還是智商不如他人,沒有學習物理的天賦。
  • 「科學養育」孩子聰不聰明,通過手就能知道答案!家長這樣做小孩更...
    在家長眼裡,孩子的大腦地位很高,一般都認為孩子的聰明程度完全靠大腦決定,但大腦是比較抽象的東西,大腦的思維家長是看不到、摸不到的。其實,孩子的聰明程度不一定只能依靠大腦,與大腦處於相同高度的另一個身體部位就是手。手是人的第二大腦,人類手部上的神經,是十分密集且豐富的。
  • 1周歲就可看出,這3個能力藏不住
    >不願意生一個逆來順受的笨蛋,不過因為現在我們的生活質量上來了,人們的飲食上也有了很大的提升。1周歲就可看出,這3個能力藏不住但其實寶寶到底是不是個聰明的孩子,在1周歲的時候就可以看出,尤其是這3個能力是藏不住的,不過這真的額和你給孩子報了幾個輔導班一點關係沒有。這些能力就算是在家裡聰明的孩子依舊具備,畢竟他們還只是個寶寶你給他們寶再多輔導班其實在他們的大腦裡並不能記住。
  • 孩子聰不聰明,主要看他這幾個特徵,心理學家已經證實
    小麗最近一段時間發現自己的孩子總是一個人呆在一邊發呆,和其他人交流的時間也是比較少的,這個時候小麗就會比較擔心,覺得孩子的智力可能會有問題,但是小麗又不知道應該怎樣來判斷孩子的智力,其實我們通過孩子的一些行為特徵和他們的共同特點就能夠判斷。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孩子的智商?
  • 學生聰明不聰明,從這3門學科就可以看出來,若是擅長智商差不了
    其實想要知道孩子聰不聰明是有跡可循的,只要看一看這個學生所擅長的學科,就能反映出孩子聰明與否。學生聰明不聰明,從這3門學科就可以看出來,若是擅長智商差不了一、語文語文作為基礎學科,是為日後的學習生活打下基本功的科目。
  • 真正聰明的人有什麼表現特徵,怎麼看出一個人很聰明?
    一個人的情感,認知,性格,心理規律和潛意識表達都在心理學研究的範圍之內,對於不太熟悉的人,我們將根據他的外形舉動,細節的展露去判斷預測對方性格的大致分類,然而在心理學和現實生活中的實踐觀察最終發現,具有下面這些特徵的人通常都是非常聰明的人:
  • 孩子是否聰明,從小時候3種表現就能看出來,不用等長大後才知道
    文/小雪媽媽做父母的對孩子最大的期望,就是孩子聰明聽話,未來事業有成。可是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又不太清楚自家娃是否聰明,所以就想著通過一些外界手段,例如給孩子報個早教班,或者請個老師幫助提升「智商」。因為夫妻兩個人學歷都不高,老公是高中畢業,而自己是大專畢業,所以害怕孩子智商不夠,今後發展不好。於是孕期的時候就在網上了解一些早教知識,等到孩子出生成長到一歲半的時候,慧慧就把孩子送到早教班,並且給老師表示自家孩子不是很聰明,希望老師能夠多上心。可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老師卻對慧慧說:孩子其實挺聰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