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養育」孩子聰不聰明,通過手就能知道答案!家長這樣做小孩更...

2020-12-18 瀟湘晨報

在家長眼裡,孩子的大腦地位很高,一般都認為孩子的聰明程度完全靠大腦決定,但大腦是比較抽象的東西,大腦的思維家長是看不到、摸不到的。

其實,孩子的聰明程度不一定只能依靠大腦,與大腦處於相同高度的另一個身體部位就是手。

手是人的第二大腦,人類手部上的神經,是十分密集且豐富的。

人在一生中的學習、工作、生活中都離不開手部運動,手和腦是並用的,如果說大腦負責思考,那麼手的作用就是實施大腦發出的指令。所以說,判斷一個孩子聰不聰明,從他的手上就能看得一清二楚。

手——寶寶健康成長基石

寶寶的手掌布滿神經元

在嬰兒的大腦皮層的運動中樞當中,手掌上神經元擁有很大一部分的佔比。

當大家看到剛剛生出來的寶寶,手指非常靈活的時候,就說明這個寶寶非常的聰明,因為這就意味著他的大腦皮層中樞發育程度很深。

所以在嬰兒出生以後,那些愛抓東西的嬰兒通常是大腦發育極為聰明的。

幫助寶寶大腦供血

剛出生的嬰兒的手指和成年人的有很大的不同,哪怕是他們輕微的活動一下手指都能夠給大腦提供更多的供血量。

充足的供血,往往就能夠讓嬰兒大腦中樞發育出更多的神經元,這也就意味著寶寶就會更聰明。

所以大家千萬不要小看寶寶的小手,寶寶的手活動的越頻繁就意味著他們將擁有更強壯的大腦。

幫助寶寶認知世界

寶寶剛來到這個世上既不會說話,聽力和視力也尚未完善,而雙手就成為了他們探索世界,與家人接觸的重要器官。

實驗表明:從小就充分運用小手認識世界的寶寶,其手腳協調能力將得到更好的發展。

此外,接觸外界事物還有利於激發寶寶的潛能,讓他們更聰明。

想讓孩子變聰明,家長要從「手」開始

手指對孩子大腦發育的重要意義

孩子的手指活動對大腦發育的反應要求很高,也就是說手指活動得越頻繁,對孩子大腦的發育就越有利。

孩子的每一個手指活動,都是通過大腦瞬間處理大量信息的傳輸來完成的,所以手指的活動對大腦的反應速度要求很高,手指活動的頻繁和複雜也是孩子大腦的發育。

對此,家長們可以通過一些後天的培養鍛鍊,讓孩子的手指多受一下刺激,這樣能幫他們刺激大腦的發育,變得更聰明。

家長們可以採用如下方法來促進孩子大腦發育:

1. 鍛鍊手的皮膚感覺

經常給予孩子手部皮膚以有力的刺激,如把手交替伸進冷、熱水中(溫度要適宜);或讓孩子多接觸一些不同性質的物品,如玩沙子,玩石子,玩豆豆等。這樣,可以鍛鍊孩子手的神經反射,促進大腦的發育。

2. 增強手指的柔韌性

如讓孩子經常伸、屈手指,閉上眼扣扣子,練習寫字繪畫,這些鍛鍊有利於提高孩子大腦的活動效率。

3. 鍛鍊手指的靈活性

讓孩子的手指做一些比較精細的活動,如擺弄智力玩具、拍球、學打算盤、做手指操等;要手腦並用,邊做邊思考,以增強大腦和手指間的信息傳遞,提高健腦效果。

4. 培養孩子自己動手的習慣

為孩子選擇玩具時,要從培養孩子自己動手習慣出發,比如高級自動化玩具就不如積木、橡皮泥或能拆能拼的玩具更有利於動手能力的培養。

5. 交替使用左、右手

左手受右側大腦支配,右手受左側大腦支配;交替使用和鍛鍊左、右手,可以更好地開發大腦兩半球的智力。

家長還可以教大一些的孩子學習使用剪刀,讓孩子手指更靈活。使用剪刀時,需要孩子不停地把手指分開和併攏,可以促進手部小肌肉更加靈活。使用剪刀需要同時用眼睛、手來配合完成一項任務,因此剪刀還可以鍛鍊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

使用剪刀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和耐心。因為要沿線剪出一個圖案需要孩子集中全面的專注力來完成,如果孩子的注意力被分散了,很難剪出完美的圖案。

讓孩子玩一些益智玩具,比如積木、樂高和拼圖等,都能讓孩子的手指變得更加靈活。

陪孩子玩一些開發大腦的小遊戲,能夠鍛鍊孩子的大腦,提升孩子的綜合能力,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聰明。比如說連連看、腦筋急轉彎等遊戲,不僅能拉進親子之間的感情,還能讓孩子邊玩邊開發智力。

孩子聰明與否,除了一些先天因素以外,完全取決於家長後天的培養。所以家長們趕緊行動起來,從鍛鍊孩子的小手開始吧。

END

文章來源:嬰幼兒知識

【來源:金山家庭發展】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坦言:孩子聰不聰明,從他的「手」就能看出來,父母要知道
    很多家長應該深有體會,從小班上就會有一種同學,學啥都不費力,別人絞盡腦汁一個小時都解不出來的問題,他看一眼三下五除二就給解出來了。看《最強大腦》也是這樣,同樣是一個腦子,參賽選手的腦子就比我們的好用,我們還沒看明白題目呢,他們的腦子就已經高速運轉,開始了激烈的比拼。
  • 李玫瑾教授:孩子聰不聰明,看他的「手」就知道,不用等長大
    所以,家長們要想兒女智力超過其他小朋友,就要掌握正確的方法,特別是孩子的「手」。李玫瑾,是我國犯罪心理學的權威專家,主要研究未成年犯罪心理及預防,並且她在育兒領域中也有獨特的見解,她的育兒講座得到很多父母的認同,幫助很多家長解決難題。李玫瑾教授認為:孩子聰不聰明,看他的「手」就知道,不用等長大!
  • 李玫瑾直言:孩子聰不聰明,從他的「手」就能看得出來,何必等大
    她曾在一次講座中表示:孩子聰不聰明,看他的「手」就知道,不用等長大!那為什麼說從手指就能看出孩子聰不聰明呢?20世紀40年代開始,加拿大的神經外科專家Wilder Perfield和同事針對大腦皮質結構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並提出了「皮質拓撲地形圖」。將身體的不同部位標註在大腦上,部位面積的大小就代表了使用這一部位時,會有相應的大腦活動。
  • 孩子聰不聰明,看小手就能知道一二,高智商是藏不住的
    有人說智商從手上就能看出來,這是真的嗎? 燕子的兒子剛滿五個月,胖乎乎的小手能牢牢抓住一個毛絨玩具,很可愛。一次,學醫的朋友到家裡玩,看到這一幕誇讚寶寶太聰明。聽了朋友的話燕子又驚又喜,忍不住疑惑:孩子這麼小,什麼都不會做,怎麼就能看出聰明不聰明呢?
  • 李玫瑾坦言:孩子聰不聰明,從他的「手」就能看得出來,何必等大
    很多觀眾都以為他們是通過後天練習才培養這樣的智商,可是通過節目組對他們的採訪發現,他們普遍表達出來的一個意識就是,從小學習就不是很吃力,感覺什麼事情都是很簡單,很多我們覺得很難的東西,別人自然而然的就會了,說白了,就是比我們聰明很多人覺得聰不聰明是隨著時間推移慢慢表現出來的,其實孩子聰不聰明在嬰兒時期就會有所體現,在加上後天刻意引導
  • 李玫瑾:孩子聰不聰明,從這4個地方就能判斷出來,不用等長大!
    李玫瑾:孩子聰不聰明,從這4個小舉動就能看出來,不必等到長大!李玫瑾身為中國公安大學的犯罪心理學教授,她對青少年犯罪心理學的研究有著很深的理解,她的育兒思想也得到了很多家長的認可。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孩子聰不聰明,從他小時候這四個小舉動就能看出來,不必等長大!
  • 想知道孩子聰不聰明,不用等孩子長大,看他的「手」就能明白
    有個長期從事早教行業的朋友就常說他只要看一看孩子的手,便能判斷對方是不是聰明。朋友曾經拿幾十個孩子做過試驗,結果顯示準確率很高,那些被他判為聰明的孩子,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多半會有更優異的表現。當然了,只有判斷對方是聰明時,朋友才會當著家長的面誇獎,而那些被他判為不夠聰明的,朋友就不會多言了。
  • 家長別不相信,你的孩子聰不聰明,「4個」方面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而且中午吃飯的時候我發現,孩子已經可以自己吃飯了,雖然有一些笨拙,但是小傢伙吃得很認真,朋友也不打算幹涉,看著朋友帶這樣的孩子,實在是太省心了。其實,孩子聰不聰明在小的時候就可以看出來的,家長別不相信。
  • 孩子聰不聰明,從「手上」就能看出一二,聰明是藏不住的
    這讓我想起李玫瑾教授曾說過的一句話:「一個孩子聰不聰明,從手上就能看出來,聰明是藏不住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手自來就有「第二大腦」的稱呼,手上的神經細胞非常多。據科學研究證明,手部是感覺神經最為豐富和敏感的部位,當孩子手部靈活運動時,大腦相關區域就會有所反應,從而大腦的「突觸」會增多,突觸越多,孩子就越聰明。兒童腦科學研究也表明,手指是孩子大腦發射區最大的反應,手指越靈活孩子就越聰明,因為手指上的神經是腿部的50倍之多。
  • 李玫瑾直言:孩子聰不聰明,看「手」就能一目了然,不用等長大
    著名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說過:「一個孩子是否聰明,不需要等他們長大,看他們的手就知道了。」人體的手部結構,不僅為我們創造了便利,還通過手讓我們有了認知。像盲人,他們失去了視力,做很多東西都需要通過手部觸摸,才能得到感知,手部的神經連接大腦神經中樞,通過手指的運動,會使大腦得到的信息很多。孩子從小動手能力比較強的話,大腦發育也會越來越好,智商也會顯得高,從小觀察孩子,孩子的手有以下表現,你就能安心了。一個孩子是否聰明,看他們的手就知道了!
  • 怎麼判斷孩子聰不聰明?從手上就能看出,家長不用等長大
    所有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想自己的孩子能有個優秀、聰明的表現。於是在寶寶還沒有出生的時候,寶媽就開始吃一些健腦的東西。除了媽媽打下的基礎,孩子在出生後,有些表現就能夠直接看出來了,就是通過寶寶的手部運動。
  • 李玫瑾:孩子聰不聰明,從手上「信號」看得一清二楚,不用等長大
    李玫瑾教授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她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一位心理方面的教授,善於洞悉青少年的心理,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能夠提出一針見血的見解,為不少父母的育兒問題答疑解惑,讓父母們收穫頗豐。在一次講座中李玫瑾教授提出:孩子聰不聰明從手上就能看得一清二楚,不用等孩子長大,孩子手部「信號」能顯示他的智慧程度。
  • 孩子是否聰明,從小時候3種表現就能看出來,不用等長大後才知道
    文/小雪媽媽做父母的對孩子最大的期望,就是孩子聰明聽話,未來事業有成。可是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又不太清楚自家娃是否聰明,所以就想著通過一些外界手段,例如給孩子報個早教班,或者請個老師幫助提升「智商」。老師就將孩子平時的一些事情拿來舉例,告訴慧慧孩子的智商並不差。其實還是在小的時候,三種表現就能看出來,不用非等到長大以後才知道。
  • 學生聰明不聰明,從這3門學科就可以看出來,若是擅長智商差不了
    這就讓家長對學習成績好壞,是靠勤奮這個理論不禁畫了個問號。其實想要知道孩子聰不聰明是有跡可循的,只要看一看這個學生所擅長的學科,就能反映出孩子聰明與否。學生聰明不聰明,從這3門學科就可以看出來,若是擅長智商差不了一、語文語文作為基礎學科,是為日後的學習生活打下基本功的科目。
  • 老大傻老二尖,為什麼老二總是比老大更聰明?
    孩子聰不聰明和出生順序有關係?雖然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觀察周圍大多數家庭你會發現,老大和老二確實表現迥異,「老大傻,老二尖」是不少地方的俗語。有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排行老大的孩子,性格往往較為穩重,具有領導能力,有責任心,好勝心強。
  • 最強大腦科學評審Dr.魏:如何培養聰明孩子?【Gymbo分享、乾貨滿滿】
    我們首先要定義一下什麼是聰明。因為科學家都有這樣的思維習慣,任何複雜問題,都需要先對問題本身進行定義。別看聰明這個詞經常掛在我們嘴邊,可是真要你去說什麼是聰明,我相信每個人說出來的答案都不一樣。那在我們科學家眼中什麼是聰明呢?
  • 李玫瑾直言:孩子是否聰明,看他的「手」就知道,不用等長大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智商有一部分是取決於先天性因素,還有一部分是靠後天父母去培養,有一些孩子先天性因素不是很好,但我們做父母的及時去培養自己的孩子,這樣孩子的智商才會更勝同年人。知名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說:」其實孩子是否聰明,去看孩子的小手就知道了,根本不需要等孩子長大。」
  • 李玫瑾教授表示:孩子智商高不高,不用等到成年「手」上就能看出
    手是非常奇妙的器官,我們能夠從手上看出很多線索,我們的手指也被醫學界的專家,成為人的第二顆腦袋。著名的心理學專家和教育學家李玫瑾表示,想要知道小孩兒的智商如何,不需要等到成年的時候,在小孩的「手」上就能看出。
  • 《最強大腦》魏坤琳:成績好就一定聰明嗎?90%家長都忽略了這1點
    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Dr.魏從小就是學霸級人物,沒有什麼能難倒他。他學習成績優異,對很多知識有所涉獵,並且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從未失過老師的寵。2000年,魏坤琳畢業於北京體育大學,2007年,他獲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人腦的工作方式,以及人是如何控制運動的。
  • 早教專家教你這樣科學做...
    不知道媽媽們有沒有聽說過這句話:「三年級是個坎」 有些小孩明明一二年級成績很好,但一到三年級,就開始往下滑 嗯嗯,可以這樣理解。不過要注意的是,這樣理解的前提是我們對「入學準備」和「幼小銜接」都有科學合理的認識。但是,目前家長們對幼小銜接還存在很多誤解,更不別說還不熟悉的入學準備了。 (1)幼小銜接/入學準備從大班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