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標題下「金寶貝青島中心」關注我們
Gymbo:看育兒書也好,學育兒知識也罷,爸媽無非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聰明,但是你真的了解什麼是聰明嗎?今天把很最強大腦科學評審、愛貝睿兒童實驗室任魏坤琳的講座內容分享給大家,文章略長,但認真看完你會覺得收穫滿滿。
我上了《最強大腦》以後,很多人都說這些選手這麼厲害,是不是天生的?我能不能讓我的小孩也變得像他們一樣聰明?這是個很好的問題。
我們首先要定義一下什麼是聰明。因為科學家都有這樣的思維習慣,任何複雜問題,都需要先對問題本身進行定義。
別看聰明這個詞經常掛在我們嘴邊,可是真要你去說什麼是聰明,我相信每個人說出來的答案都不一樣。那在我們科學家眼中什麼是聰明呢?以往我回答別人時總是吧啦吧啦一長串的科學理論,結果大家紛紛表示聽不懂,後來我就選了幾張照片,看了之後大概就明白科學家對聰明這個詞的是怎麼看待的了。
這是電影《美麗心靈》的主人公約翰納什,他是美國一個極具天賦的數學家,獲得過諾貝爾獎。傳說中,美國國防部邀請他破解一段密碼,結果他憑藉心算就在龐雜的數字矩陣中,找到了密碼的意義。納什,就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聰明人,天賦的高智商,在學校就是學霸。
這個圖片選自紀錄片《壽司之神》,主人公叫小野二郎,今年已經90歲了,這個紀錄片是是他85歲的時候拍攝的,講的是他做壽司的故事。他從十五歲起便開始學做壽司,多年的磨礪,精益求精的學習讓他成為日本國寶級的壽司製作大師,連美國總統也慕名前往他的小店。如今他做壽司就像是彈奏樂曲,像在表演藝術。
我們傳統觀念上會認為小野二郎只是多年經驗積累出來的專家,不算聰明人,但後面我會講到,他們恰恰也是聰明人。他身上展現的工匠精神,恰恰是被中國人所忽視的。
這是巴菲特,大家應該都有些了解。他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投資家,他靠投資,成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富翁。他每天要做的都是很重要的決策,應該把錢投到什麼地方、什麼時候投、什麼時候撤出,這些都是比較高層次的決策。我們都知道巴菲特也是聰明人,但仔細一想會發現他與前面兩人的聰明似乎有一些不一樣。他的聰明在於,不管別人的看法如何,堅持合理地運用信息做出最優的決策。
第一類聰明人,像約翰納什一樣,他們天生就高智商,是我們在報紙上電視上才能看到的人物,我們肯定會承認這樣的人是聰明人。
第二類像小野二郎一樣的人,他們的特點是在某個專業領域經過了很長時間的練習,水平達到了卓越非凡的程度。尤其是在藝術領域和體育領域,這樣的成功者比較多。比如我們聽過的齊白石學習畫蝦的故事,NBA 球星科比對訓練的痴狂。中國的傳統觀念中我們會承認他們能夠下死功夫,但並不會把他們稱為聰明人。但是,認知科學家不這樣認為。我這裡透露一點,在最強大腦中,絕大多數天才般的選手,都是通過長時間的練習才達到高水平的。他們也是聰明人。
第三類聰明人,像巴菲特這樣的決策者,代表者很多成功的企業家、政治家等,他們的特點是每天要面臨各種重要的決策,需要他們動用自己的理性和各種認知策略來保證自己決策的準確性。在以往的概念中,這類聰明人有時候還真不在我們的學霸名單上。
如果用認知科學的術語來說的話,這三種聰明人體現出來的三類智力。
第一類叫做神經智力。它是以神經系統的有效性和準確性為主要衡量目標,受基因的影響非常大,天生的成分比較高。
第二類叫經驗智力。是在不同領域長時間的學習、長時間的經驗積累、長時間形成的技能體系或知識體系支撐的能力。這也是智力,叫經驗智力。
第三類叫做反省智力。反省智力和人類的理性密切相關,解釋起來比較複雜,但請記住三個關鍵詞:
第一個關鍵詞是「策略」。策略是你用腦、幹事、思維的方法。你見過在你們班上學習成績很好的同學,但他沒有成就一番非常大的事業。他們很多人缺的就是稍微高層次一點的策略,缺一套做事、做人的方法。
第二個關鍵詞是「積極態度」。這個詞很好理解,人生是一個長跑,你的人生中有很多挫折,你如果沒有一個積極的態度,沒有一定的韌性,你是成就不了大事的。以往我們知道這個東西重要,但是並沒有把它划進智力的範疇。
第三個關鍵詞是「自我監控和管理」。每個人都有一定水平的神經智力和經驗智力,你必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狀態,才能更好地調用這些智力資源。這也是反省智力的一部分。你知道你處於事業的哪個階段,你知道怎麼樣調控時間,安排事情的優先級,知道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而不是放任情緒。監控自己、管理自己,這也是智力。
真正的聰明就是這三種智力的組合。這是心理學家 Perkins 提出的可學習智力理論,也被稱為真智力理論。也是我本人比較贊成的智力理論。
以前我們說一個人聰明經常說的是他智商好高啊,但是智商只是一套標準化測驗,測量的主要是神經智力。我覺得評判一個人的聰明程度,應該用這樣的計算公式:
真正的聰明=(神經智力+經驗智力)*反省智力
看這個公式的寫法,在括號裡面的神經智力和經驗智力之間是加號,把它放在相對平等的地位。括號外面,反省智力是一個乘號,是放大器。為什麼把反省智力看作這麼高?就像我前面說的,反省智力可以統籌調配前面兩個智力資源,所以非常重要。
反省智力的重要性,我舉個例子。我班上兩個學生,一個學生的天賦更好,就是神經智力好一定。他們同時開始學數學。有天賦的孩子學數學的時候,前面一周,你發現他學得非常快,稍微笨一點的小孩就學得比較慢一點。
但是,假設那個有天賦的孩子反省智力沒有第二個孩子好,我們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首先他學得比較快,但是他可能滿足於老師給他的作業題,當天做完了就可以玩兒了,也不需要考慮過於長遠的目標,老師的表揚和好的成績來得非常容易。就像龜兔賽跑一樣,他就是那隻兔子。如果反省智力很好的小孩,暫時落後,但他的學習動力根本就不是要跟人比較,而是要要完善自己。學習開始有困難,但他會找到策略,發現自己的短板,一個一個去克服。一個學期下來以後,或者是一兩年下來以後,誰會勝出呢?後面的小孩會勝出。
我是北大老師,自己還當過班主任,見過太多的龜兔賽跑的例子。學生的天賦智商都很高,但最後能否成就靠的是策略、思維方式和韌勁。我覺得這也是聰明人的特質。
說了這麼多關於聰明的概念,我們知道了聰明有多層的含意,那麼具體到每個層面該如何培養聰明的孩子呢?我們下面就來探討一下。
前面說到神經智力,受基因影響很大。好多人問我說我能不能把自己的智商提高一點?智商是用量表測量出來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代表神經智力。我們一直都很看重智商,主要是因為它代表著大腦,這個計算機的硬體的優劣。我們都知道電腦硬體越好處理速度越快,智商也是這樣。
但是,智商主要靠遺傳。我們用相關係數表達的話,父母平均智商和兒女之間的智商的相關係數約為 0.4幾,即智商有一小半是先天決定的。對這一部分智商而言,要想你孩子變得聰明的話,最重要的就是——找個聰明的老婆或者老公。
但是,智商更多的是後天提高的。因為後天的經歷和環境能解釋大部分智商的差異。這個環境就包括我們的養育。
人的神經系統有一個最基本的特點叫非用即失。什麼意思呢?你出生的時候,大腦裡的神經元的數目基本上跟成年人的是一致的,大約有 860 億個。但是對大腦的運行而言,神經元數目只是一方面,神經元之間的連接才是決定性的。寶寶的大腦 0-3 歲之間有一個非常快速的增長過程,神經元之間建立大量的連接。
0-3 歲先建立大量的聯結,然後開始修減。修建哪些,留下哪些,這些是後天養育可以塑造的。這是早期幹預神經智力的最粗淺的原理。很多實驗表明,如果早期發育過程接受的環境刺激比較少,例如動物實驗中的剝奪實驗,那麼大腦發育就比較受限。
早期大腦發育的特點是可塑性極強,各種能力同時發展,但是每種能力有自己發展的敏感期。什麼意思呢?比如語言的發育在7歲之前比較快而且好。日本小孩在5、6歲之前還可以分辨出阿拉伯語中的某些音,比如 R 和 L,但是後來就無法分辨了。他們大腦的語言中樞和聽覺中樞已經被日語環境給塑造了。當然,這不是說長大後學外語就不可能了。我只是強調,長大後學習比較費力,而且難以達到母語的水平。大腦其實在人的一生中都是可以塑造的,可以由學習來改變的。只是,很多能力的關鍵期在兒童時期。
同樣大腦可塑性和敏感期的原理,我們反對在3歲之前給小孩看過多的電視。整個兒童期都是小孩學習和人交流的關鍵期,而沉浸在電視為代表的媒介中的時候,小孩不需要學習和人交流。無論是對他的語言能力、社交能力還是注意力的發展都是極其不利的。
但是,我非常擔心的是很多人濫用了敏感期的原理。比如,有一陣北京一位兒科醫生單奶奶的「被動操」引起了大家的爭議,她拿著很小的寶寶反覆拉伸他的手腳,翻轉身體,說是幾個月大小的寶寶有大腦某某能力發育的關鍵期,需要拉伸身體提供給大腦刺激,幫助其發育。這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搞法。
神經智力還有一個關鍵的點是注意力,特別是專注力。說到這個我相信一定抓住大家的痛腳了。對於孩子們來說,不養成良好的專注力,帶來的後果也很嚴重。孩子早期專注力缺失的表現是,容易坐立不安,做事衝動,難以持續集中注意力;這會直接影響孩子的閱讀能力、記憶能力和知覺能力。
所以對專注力的關注,是我們孩子成長中的很重要的一個環節。當小孩在專注的玩兒一個東西的時候,你不要打斷他,他能夠沉浸在一個事情裡面是非常好的,也是早期智力發育的很重要的東西。
比如,我女兒喜歡玩拼圖,有時候該吃飯了還在玩。這時候老人總愛喊:別玩了,趕緊吃飯!但我會儘量不打斷孩子,等她拼好一幅再叫她。就算是玩遊戲,只要孩子沉浸在其中,也不要去幹擾為好。
嘮叨和指責並不能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我們當父母的要讓孩子感覺到自己他是時間的主人。應該做的是教孩子學會分配時間。孩子學會自己掌控時間,有成功的感覺,做事會更加自信。這樣能形成一個正向循環。
前面講過神經智力。我們再講講經驗智力。經驗智力是以實踐為基礎的,需要個人在不同領域積累的知識和經驗。
對經驗智力,第一,我覺得大家要注意的是如何在小孩學習過程中,給他挑選很適當的任務難度。比如,學習彈鋼琴的時候,我們不會要求小孩直接就學習彈奏複雜的和弦,這太難,是所謂的學習的恐慌區,即難度太大造成學習者慌亂。我們也不會讓小孩只彈單個的琴鍵,這樣太容易,是所謂的學習的舒適區。
聽起來,這種調節難度非常容易,其實要家長要注意的是隨時根據孩子的學習進展,調整其難度,保證挑戰性,同時不會挫傷他的學習熱情。我對女兒的算術訓練就是這樣,從簡單的加減到複雜的乘除,循序漸進,讓她一直都有信心,有動力。所以,她從來沒有對心算畏難過,從來都是非常感興趣的學。
第二,強調是集中注意力的學習,是成塊的反覆練習。
練習可能是枯燥的,不能指望永遠都是輕鬆的、歡樂的。如果需要真的學習成功,反覆的練習是必須的。另外,把複雜的技能拆解成小塊,也是必要的技巧。從這個角度來說,題海戰術,雖然大家詬病很多,但是恰恰是學習的一種必要手段。
集中注意力也非常重要,只有孩子對學習的東西用心,大腦才能真正掌握知識,真正記住東西。對我女兒而言,她最容易集中注意力的是畫畫、彈電子琴、和爸爸一起讀書。雖然她不識字,但是我會把繪本上的字一個一個的點著念,她自己看看字,看看圖片。這種集中注意力的體驗是無與倫比的學習機會。有研究表明,互動閱讀可以提高智商,同時我期望的是她能和我一樣,從小養成對閱讀的熱愛。
說起閱讀,我想多講一點。大量的研究已經證明,互動親子閱讀對於孩子的認知能力和智力水平非常重要。給孩子講故事,大人是用語言講,但是孩子在她頭腦中構建了一個想像的世界。對於這麼小的孩子來說,這其實是很高階的認知能力。比如給孩子講卡梅拉系列,孩子在腦中會開始想像小雞的種種經歷——這正是抽象能力、想像力、思維能力發展的基礎。
在一個故事聽了幾遍之後,我會請女兒當家長,講故事給我聽。通過孩子講述的故事,你能觀察到記憶的特點——記憶不是簡單的複製,大腦會進行很多的加工。很多時候,我女兒講著講著會發展出自己的故事,我覺得這也特別好。
講故事需要提取記憶、重新組織記憶材料、組織語言等一系列認知活動,研究不是證明「記憶再提取可以讓記憶效果更好」嗎?這也是學習的一個小竅門。
第三,你要給孩子持續有效的反饋。在學校裡,大家做完作業,一般老師會給你打勾打叉,好一點的老師會告訴你錯在什麼地方。因為反饋太重要了。大腦有這樣的學習機制:做出一定的行為,會看它產生的結果是不是符合預期。如果不符合預期,就根據錯誤修正自己的策略和知識,學到新的東西。所以你需要關注孩子,知道孩子的表現哪裡不足、哪裡優秀,並及時給出具體的反饋。比如「你看,這道題你沒做好,我們來看看,是因為你粗心大意,還是因為你沒有掌握解題方法?看這裡,你有些馬虎,把8看成了3,所以後面計算錯了。以後要更認真一點…」
最後一點,怎麼培養反省智力?我前面講了,它分為三塊:
一是策略的選擇。比如說思考某一個問題的時候,常人是從一個角度思考一個問題,聰明人會從四五個角度思考同樣一個問題。我會注意引導小孩換著角度思考問題,甚至是換位思考問題。把事情之間的聯繫給指出來,幫助他來推理。
比如有時候,女兒發脾氣了,我會告訴她爸爸知道她的感受,知道她發脾氣的原因,這是第一步,通過理解來幫助她平靜。第二步就是告訴她我的感受,或者她生氣的對象的感受,比如她發脾氣其實爸爸很傷心,爸爸也委屈。這幫助她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知道人和人之間交往的邏輯和立場問題。我相信這有利於她理解他人,培養情緒控制力有很大的幫助。
二是積極的態度。這個態度一是你要知道怎麼充分調動自己的資源,永遠保持樂觀有韌性,挫折是肯定有的,小孩子的挫折不會比我們碰到的少,一生有很多挫折,怎麼保持他的韌性,保持積極的態度,這是可以教的。在這方面,我從來不誇女兒聰明,我只會說你做的不錯,但是如果進一步做這個和那個的話,可以做得更好。這樣的目的就是防止她把自己的成績歸結為自己聰明,而不是歸結在自己的努力上。這樣她遭受挫折的時候,她會想到,自己只要足夠努力的話,再繼續嘗試的話,才有可能成功。所以說,表揚,是培養積極態度的一個好機會。
三是自我監控的習慣。你自己到底有多少認知資源,當時情緒和狀態是否是正確的,這些都是我們需要經常評估的。客觀評估自己、管住自己很難,這是小孩子需要學習的。
經常我女兒會做一些錯誤的決定。但我不會當場指出。她犯錯以後,我再把她拉過來:當時你是怎麼想的?當時你做這個事情,理由是什麼?現在錯了,是不是你對自己評估有錯誤?下次你會怎麼改? 這種事後的體驗,能幫助她認識自己、幫助她養成自我監控的習慣。
再舉個例子,如何提高孩子的情緒調節管理能力。為什麼我們要有負面情緒?孩子會發怒發脾氣,悲傷得哭個不停,害怕得不敢嘗試。我們做為家長,很多時候都在跟寶寶們的負面情緒作鬥爭。其實每一種情緒對於人的生存和發展都是有作用的。比如害怕讓我們能謹慎對待、提防可能的危險;憤怒讓我們能調動資源,直接從平靜的狀態轉入到應激的狀態,有效對付威脅;悲傷讓我們慢下來、重新思考方向、可以理智地面對問題。
所以正情緒和負情緒就像硬幣的兩面, 是不可分離的,對我們的生存都很重要。我們要讓孩子學會和各種情緒做朋友,教他們學會正確地識別情緒、表達情緒和調節情緒。
比如,我會把女兒每一次亂發脾氣的機會當成教育她的機會。在她大喊大叫的時候,我會要求她說出自己是在「憤怒」,甚至說出了「為什麼憤怒」。當她願意用語言來描述自己的感受的時候,就是她對自己情緒有一個理解的時候,有利於安撫她安靜下來。等她的頭腦發熱的勁頭過去了,我會引導她回憶自己當時的狀況,指出這是很糟糕的,是不對的,可能傷害了爸爸的感受。這些幫助她一步步認識自己的內在感受,掌握情緒控制能力。
我想告訴大家,做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是一個快樂的人生經歷。我們不需要為自己的努力不夠、或者沒有很好的物質條件給小孩而覺得自責和內疚。其實,孩子需要的東西非常簡單,那就是你用心的陪伴。
你和她的言語交流,你小時候給她的愛撫,你和她一起做的遊戲,你和她一起讀的小人書,一起堆的沙子,一起跑過的林蔭路,這些是她最重要的早教。當然,如果你能多知道一點靠譜的、科學的育兒知識,並在陪伴她的時候應用上,那就是美好中的完美了。
把「金寶貝青島中心」訂閱號置頂,不再錯過最新活動和豐富的育兒資訊。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
長按二維碼進行識別
金寶貝青島.延吉路萬達中心
地址:青島市市北區延吉路116號萬達廣場2樓
Tel:0532-80910606
金寶貝青島.恩馬文景園中心
地址:青島市嶗山區銀川東路18號2-209(恩馬文景園)
Tel:0532-67787595
金寶貝青島.李滄萬達中心
地址:青島市李滄區巨峰路178號萬達廣場2樓
Tel:0532-67705198
金寶貝青島.金獅廣場中心
地址:青島市嶗山區香港東路195號金獅廣場3樓
Tel:0532-55716077
金寶貝青島.凱德Mall中心
地址:青島市市北區黑龍江南路18號凱德廣場3樓
Tel:0532-66782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