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記憶裡,大多數人喜歡給自己留一條退路,而有退路的人做不到全力以赴。如果所有的退路都想好了,那麼我們的出路又在哪兒?
逃離北上廣深,是我們這些在這個城市奮鬥好幾年的人的一種口頭禪也是我們很多人的心聲。北上廣深是我們年輕人夢開始的地方,也許是因為年輕,所以把造夢當作一種理想在追求,辛苦幾年後,回過頭看看這幾年的付出,竟然沒有看到當初想像的成果,於是不甘心,心想「再堅持一下吧,或許下一個路口就看到曙光呢?」,就這樣的「欺騙」了再次出發了,隨著時間流逝,又過了幾年,自己還是沒能在這個城市站穩腳跟,於是開始真正有逃離的想法。
在每一次被人的質問聲中(你在這個城市奮鬥那麼多年,有哪些成績?這些成績足以讓你留在這個城市嗎?如果不行,那還是回家吧!),那份堅定留下來的信念慢慢被瓦解。沒多久,有些人在身心俱疲的情況下,妥協了也認命了,時常把不想再堅持不想再努力的理由都用一句話概括:大不了回家。對於這樣的人,我只想知道,你把回家說成你在這個城市不努力的理由,但你確定回了家就有出路?還是說你回家啃老是你的出路?
有些錯是讓你不可再來一次,而有些錯是可以。但對於某些人來說,機會只有一次。作為貧窮山村裡的孩子,能讀高中參加一次高考已是一大幸事,不敢奢求能重來一遍。高三那一年,我時常能聽到一些平常不努力學習的同學,都是到高三了才發現自己前面兩年時間都揮霍了,該學的沒學好,最後一年只能用運氣去應付高考,心想:大不了再復讀一年。每當聽到別人這麼脫口而出的開脫理由時,我有些羨慕又有些惋惜。因為我就是從山溝溝裡出來的孩子,高考,我只有一次機會,不成功便成仁。
從踏入高中校園的那一刻,我就知道是否能「飛出」這大山,就看我當年高考的成績了。每一次的考試,我都當成經歷一次高考,每一次在考試中的失誤都認真的分析與總結,同樣的錯誤不能出現在下一次的考試中,而每次考試完都會有些家庭比較富裕的同學在給自己找理由,這又不是高考,也不是上刑場。大不了下一次努力點,總能考好的。由於學校每年都會有重新分班的傳統,把成績在一個水平上的同學分到一個班級裡,而我發現高中三年,每次開學我都得重新認識班裡所有的同學,認識完了整個學期也差不多結束了。但換湯不換藥,還是一樣的學習要參加一樣的考試,每次考完,公布成績的那一刻,還是會聽到:這次考不好,那就下次繼續了。
下次何其多,但高考(有機會復讀的就另當別論)只有一次。你考完的那一刻,真的還能給你再來一次的機會嗎?或是交完試卷,你突然發現你的答題卡途錯了位置,收卷的老師還能把試卷還給你,讓你改完了再交?所以不要給自己找那麼多「退路」,凡事都當成唯一的機會,那可能才闖出個「出路」。
關注我,精彩好文已就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