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對家長的育兒理念都不盡相同,但是很多人把孩子聰明與否放在第一位,把智力作為評定孩子好壞的第一標準。這樣的做法當然是不對的,雖然中國的教育體制被很多國人詬病,但很多人仍然是提倡「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
首富和文化人的育兒經
汪涵是湖南衛視著名的節目主持人,人如其名,以有文化著稱。當有人問到他的育兒理念時,汪涵回答:我要把兒子當強盜養,野蠻其體魄,強大其內心。不得不說,文化人說話就是不一樣,如果這句話放到普通人嘴裡,可能就變成了「吃的白白胖胖,又高又壯,還有學習成績也要好。」
但是當我們深度研究,可以發現,汪涵的「強盜育兒理念」和首富馬雲的「智力、心力、體力共同發展」的想法不謀而合。可能有人要問了,智力和體力還能理解,但是心力到底是什麼?
簡單來說:智力決定一個孩子走多快,而心力代表一個孩子能走多遠。
一個生動易懂的例子
相信很多家長都聽過這樣的事情,某些小學或者初中非常好,孩子在那裡上學成績往往能比同輩人提高很多,但是一旦到了高中或者大學,這些孩子就顯得後繼無力,有些家長認為:是那小學和初中學校管得太嚴,把孩子潛能都過早開發完了。
這樣的說法只能說對了一半,那種學校的確以「嚴」著稱,但是升級後孩子顯現出來的「頹勢」並不是因為潛能沒了,而是「心力」沒有跟上智力的發展,導致一旦脫離了熟悉的環境或者高壓的監督,自己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完全沒有自己想法,也沒有獨立的能力。
那麼如何讓孩子智、體、心全面發展呢?
1、讀史使人明智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如果你看不清未來,那不如回顧過去。因為人都是大致相同的,你今天覺得很特別的一個人,歷史上肯定有相似的人,或者你今天遇到了一個奇怪事,歷史上也可能曾有同樣奇怪的事發生。
讓孩子在歷史的長河中遨遊,汲取故事裡的古人智慧,用知識塑造他的性格。
2、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讀書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如果讀死書,死讀書,只會讓孩子成為「呂秀才」型的書呆子,滿口之乎者也,現實只會算帳。所以現實體驗是非常重要的,你在圖書館推算數日的一個結果,可能只需要現實中一場實驗就夠了。再或者是你讀了十本書都不明白的道理,或許生活中一場經歷就能刻骨銘心。
3、強健體魄
這一點大多數家長都非常注意,誰不希望自己家孩子有個好身體不得病呢?針對現代社會的生活規律,少看電子產品,多進行戶外運動,少吃垃圾食品就差不多可以了。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小學曾發過的獎狀「三好學生」嗎?其實這三好不僅僅是指學習成績好,還包括思想品德好和身體好,我們希望不管是孩子,還是成年人,都能以這三好為目標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