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門論壇」回顧 | 閻學通:以科學精神探索世界

2020-12-18 澎湃新聞

「師門論壇」回顧 | 閻學通:以科學精神探索世界

2020-10-28 10: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導語】師門論壇

清華園內的一代代教師們

以德立身、以德立學

以德施教、以德育人

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學子

讓我們共同聆聽感人至深的師門故事

第三期清華大學「師門論壇」於10月18日晚19:30在蒙民偉多功能廳舉行。本次活動邀請到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閻學通教授作為特邀嘉賓,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系原系主任孫學峰教授等7位嘉賓作為對話嘉賓出席,活動由政治系助理教授胡悅主持,3000餘位師生在線上線下參與活動。

一、閻老師分享:以科學精神探索世界

活動伊始,閻學通教授首先分享了自己對於師門傳承的理解。

「『承』比『傳』更重要。必須要思考,在繼承的基礎上學生能夠發揚光大的是什麼,如何才能使傳承獲得生命力,這種生命力源於何處?」

「學術事業的生命力源於科學方法、理論創新、科學精神、嚴謹治學,唯此,學術的傳承才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二、師門分享:閻門關鍵詞

01

孫學峰老師:科研創新 科學方法 治學嚴謹

孫老師分享了在機緣巧合之下如何成為了閻老師的學生,圍繞「科研創新、科學方法、治學嚴謹」三個關鍵詞講述了在閻門求學的經歷,並對閻門的「認錯精神」深有感觸,也叮囑有志於科研學術的同學:「自己否定自己很痛苦,但做科研自己就是要熬過去。如果熬不過去,就無法有創新,科研也不會有成功。」

02

陳寒溪老師:忠於專業 忠於職業

陳老師通過線上連線分享了自己在閻門的成長。作為一名從歷史系跨專業到國關專業的同學,閻門的薰陶使他在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上得到了系統性的訓練和提升。而閻老師對於工作的熱情和使命感也深深地感染著他,從教之後忠於自己的專業、忠於自己的職業,在教育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歸屬感。

03

漆海霞老師:科學精神 家國情懷

有幸成為閻門的第一名女博士生,漆老師深感閻學通老師對自己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影響。「在學術上,閻老師始終秉持高度嚴謹和認真,投入大半生在國關事業上。在科學精神上,閻老師鼓勵學生與他進行平等對話、敢於批評老師。」此外,漆老師對閻老師身上的「家國情懷」深深欽佩,並提醒同學們「學術不能僅僅以發表文章為目的,還要有創新知識的強烈社會責任感,這才是學術生命力旺盛的根源所在。」

04

周建仁老師:言傳身教 執著創新

作為閻老師招收的第一名工科生,從對國際關係研究科學化的懷疑、不確定,到堅定地以科學精神在國際關係學科中發展、育人,周老師感慨道:「閻老師的言傳身教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而閻老師不怕失敗、執著創新的精神也讓我不論在學習還是工作中都一直深受鼓舞。」

而師門第三代人,孫學峰老師的博士生薛松(現任教於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漆海霞老師的博士生李明澤、周建仁老師的碩士生歐高榮(斯洛維尼亞人,現在北京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也對閻門一脈相傳的「嚴格而有溫度」深有同感。

閻老師和三代閻門人的分享在這個溫良的夜晚,深深地打動著線上線下師生的心。分享結束後,同學們紛紛提問,與閻門大家庭展開對話。

【後記】

清華大學「師門論壇」旨在通過邀請校內名師大家,以特邀嘉賓分享和師門嘉賓對話的形式,結合學術交流和職業引導,展現優良的師門傳統與師門精神,傳遞良好的導學關係。原副校長、教務長、航空航天學院餘壽文教授、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化學系李亞棟教授先後攜師門做客「師門論壇」,講述師門故事。

文案 | 劉暉 王澤坤

圖片 | 陳根鋒 譚佳樂

原標題:《「師門論壇」回顧 | 閻學通:以科學精神探索世界》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師門同氣,氣吞牛鬥
    還有的時候,我會根據山上的發展情況或者說願景,通過對聯的形式,表達出師門的一種心情,寄託一種希望,憧憬美好的未來。民間有說法,庚子鼠年不好過,是不是迷信姑且勿論,反正一個新冠病毒已經讓全世界都不得安生,事實證明,面對未知的傳染性極強的新冠病毒,做好隔離才是最講科學的,也是最有成效的。
  • 閻學通教授解答
    活動伊始,中信出版集團閱讀事業部總經理蔣永軍代表中信出版集團,向清華大學圖書館贈送了閻學通教授親筆籤名的《大國領導力》一書。閻學通教授進行分享在接下來的分享中,閻學通教授結合本書之前收到的眾多書評,進行了回顧和總結,包括談到這本書的理論觀點是具有挑戰性的,即它是在政治決定論的基礎上探討領導的權力和制度之間的關係,並且認為領導決定製度
  • 以道義現實主義理論分析政治領導力 閻學通新作《大國領導力》分享...
    《大國領導力》圖書在接下來的分享中,閻學通教授結合本書之前收到的眾多書評,進行了回顧和總結,包括談到這本書的理論觀點是具有挑戰性的,即它是在政治決定論的基礎上探討領導的權力和制度之間的關係,並且認為領導決定製度;另一方面,閻學通教授在書中對領導類型進行分類,即不同的戰略偏好決定用什麼樣的方法來獲取利益;最後探討個體層面上的行為在體系的影響
  • 「UFO」的科學研究報告
    有些人將「UFO」直接等同於外星人的飛船或者飛碟,「UFO」是英文簡稱,全稱是「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意思「不明飛行物」,指的是那些身份無法識別、來源不明確的空中飛行物。
  • 閻學通:中日在釣魚島可共同不開發 避免雙輸
    人民網北京10月18日電 (邱越)18日上午,第六屆香山論壇進入最後階段,與會代表和專家們對地區安全問題探討的熱情不減。針對亞洲一些國家間缺乏理解和互信,給地區安全帶來威脅的現實,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閻學通提出「國與國之間沒有互信也可以合作」的觀點,為解決地區安全問題帶來新思路。
  • 《靈媒》試玩前瞻:探索現實與精神雙重世界的恐懼
    「我們的遊戲並不是在兩個世界內同時進行的,」首席遊戲設計師 Wojciech Piejko 表示,「我覺得它更像是《寂靜嶺 2》的設計。有時候,玩家處於正常的世界中,有時候又在虛幻世界裡。還有的時候,遊戲會同時展現出兩個世界,就像下圖的場景那樣。」
  • 世界和平論壇|特別線上會議將召開,探討後疫情下中國與世界
    對於目前受關注的中美關係在後新冠疫情時代如何的問題,6月12日,世界和平論壇秘書長、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閻學通在2020世界和平論壇特別線上會議新聞發布會上回答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提問時指出,相比當下席捲全美的抗議活動,11月的美國大選將更會影響美國對華政策,因為現任總統通常在選舉年都會為了連任對中國施加更大的壓力來吸引選票。
  • 華人世界:中國駐菲使館和菲中了解協會將舉行首屆「中菲-馬尼拉論壇」等
    菲律賓中國了解協會(APCU)訊:  2021年1月16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同菲中了解協會名譽主席, 菲前總統阿羅約以視頻聯機方式出席中國大使館和菲中了解協會共同舉行的「中國-菲律賓馬尼拉論壇」啟動儀式和「中菲相知獎」設立儀式。
  • 「黨建治學」趙周賢: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豐富內涵
    「黨建治學」趙周賢: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豐富內涵 2020-09-24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京科學教育創新論壇」召開
    2020年12月7日,「北京科學教育創新論壇」召開。論壇由北京市昌平區科協、北京國際城市科學節聯盟、北京科普資源聯盟、北京科普志願服務總隊等單位指導,火星科學盒主辦。本次論壇旨在促進公民科學素質整體提升,推動科普理念與實踐雙升級,切實發揮科普在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中的作用。共同探討科學教育發展方向,培養優秀的科技人才。
  • 首都城市復興新地標「六工匯」亮相中國寫字樓產業園發展論壇
    作為首鋼工業遺存改造核心項目的「六工匯」,在濃厚的工業遺存歷史肌理上,以先端的理念打造匯聚現代辦公、複合商業空間的國際化城市復興樣本,在京西熱土上逐漸綻放出耀目的光芒。作為正在崛起的城市復興地標項目,「六工匯」將於12月25日-26日在中國寫字樓產業園發展論壇第十七屆年會上重磅亮相,展現百年工業遺存在新時代閃耀出的新光芒,與論壇嘉賓共同探討商辦行業煥新升級的趨勢,助力城市高質量新發展。
  • 社科學院舉辦「面向2030的社會科學」高端論壇
    清華新聞網4月25日電 4月24日下午,由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舉辦的「面向2030的社會科學:時代命題與清華路徑」高端論壇在線上舉行,此次論壇是社科學院「雲校慶」的首場亮相。清華大學副校長彭剛出席論壇。
  • 37.5青年論壇 | 第七講:在詩歌與繪畫之間——論顧城與海子
    顧城和海子所遭遇的困境,雖然最終表現為精神世界的坍塌,但卻是始於日常生活的損毀,這是值得我們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與一般的理想主義者不同,他們的理想主義表現得極為剛烈,即在不斷地書寫過程中逐漸失去著面向生活的感受能力與表達能力。兩位詩人在詩歌創作之餘,都還進行著繪畫創作,而繪畫作為一個全新的視角,為解讀他們的詩歌和精神世界提供了一種不同的參照,讓我們有可能看到一個更為豐富、具有張力的詩人的精神世界。
  • 閻學通:未來十年國際政治的格局變化
    文|閻學通,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選自《大國領導力》,出版方授權發布所有科學的理論都具有預測功能,反過來說,能夠用來預測的理論應該是科學的理論。所有科學的預測都必須有明確的時間期限,否則它們是不可驗證的。為了將來可以對預測進行檢驗,下面所做的預測期限為10年,即2019—2028年。沒有全球領導的兩極化中國的崛起很可能使冷戰後以美國為主導的單極格局在未來10年內轉變為以中國和美國為主導的兩極格局。與川普政府相比,中國政府實施改革計劃的能力較強,或較少倒退。
  • 你真的懂「恢復」嗎?探索「恢復」的科學
    無論是科學的、還是坊間的證據都表明,適當的恢復計劃對於鼓勵適應、健康和運動表現具有積極作用。我們聽到過很多諸如「過度訓練」這樣的術語,並好奇「為什麼它們今天會得到如此多的關注?」因此,考慮到這些影響,專家們將注意力轉向研究「壓力」和「恢復」也就不足為奇了。
  • 1微米的極致追求,無止境的探索精神
    秉著「以極致的直線傳動技術,推動工業升級和價值創造」的品牌願景,ULS品牌下的微型直線導軌和標準直線導軌以「高精密、高支援、高續航」的三大優勢、極致到1微米內的高精確度驚豔四座。為更加了解這個滿是探索精神的品牌背後的故事,記者採訪了ULS品牌銷售總監王聰敏先生,詳情如下:
  • [開方講堂]探索「一帶一路」的神秘大地——俄羅斯
    「俄羅斯是一個謎中之謎。」(Russia is a riddle wrapped in a mystery inside an enigma.)前英國首相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曾如是說。俄羅斯雖然是世界上幅員最為遼闊的國家,但是踏足這片神秘國土的旅人依然不多。它曾被譽為「金磚四國」,但自金融風暴和被西方制裁以後,俄羅斯市場不再被投資者看好。
  • 全媒體時代的科學傳播發展規劃論壇暨中科院網絡科普聯盟執委擴大...
    她表示,時值「十四五」規劃謀篇布局的關鍵時期,此次會議重點研討的問題是,如何發揮網絡科普聯盟作為平臺型專業科普組織的優勢,團結89家成員單位,匯集院內外專家智慧,面對新時代科學普及工作的機遇和挑戰,做好研究分析,打造實現創新發展的科普之翼,以及如何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引導和培養青少年的科學興趣,從而讓科學傳播工作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 方東美教授通論「西方哲學精神」
    這篇論文不僅(一)從現代科學與邏輯的立場,評述了黑格爾哲學「系統建立」的缺陷,而且(二)梳理了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斯賓諾莎、康德、菲希特等重要思想傳統的脈絡,進而(三)透過修正、貫通,打出「從康德到黑格爾」一條通路,建立西方哲學統一系統,將黑格爾哲學導入正確起點,追尋「和諧創造的坦途」。
  • 「記錄的地平線」、「科學小飛俠 Crowds」聲優追加
    「科學小飛俠 Crowds」首彈視覺圖   10月新番「記錄的地平線」和7月新番「科學小飛俠 Crowds」近日都追加公開了聲優情報。   動畫「記錄的地平線」將追加山下大輝、田村奈央、松井惠理子和柿原徹也,而7月新番「科學小飛俠 Crowds」則將追加「科學小飛俠」初代主人公一號鐵雄的聲優森功至,同時新作中出場的角色將分別由,逢坂良太、浪川大輔、平野綾、細見大輔、小巖井小鳥、宮野真守、村瀨步、丹下櫻擔當,這一次許久不見的團長要為動畫中的吉祥物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