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3000000000000元+!年內基金髮行總規模創歷史紀錄
摘要
【3000000000000元+!年內基金髮行總規模創歷史紀錄】源源不斷的活水正湧入資本市場。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2月15日,年內新成立的基金髮行總規模為2.99萬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基金已募集結束但尚未宣告成立,例如,景順長城核心中景一年持有期一日售罄,募集規模上限為80億元。(上海證券報)
源源不斷的活水正湧入資本市場。東方財富Choice 數據顯示,截至12月15日,年內新成立的基金髮行總規模為2.99萬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基金已募集結束但尚未宣告成立,例如,景順長城核心中景一年持有期一日售罄,募集規模上限為80億元;招商產業精選也超過原定80億元募集規模上限;民生加銀質量領先昨日也達到募集規模上限50億元。這意味著,年內基金髮行總規模已超過3萬億元。
年內基金髮行總規模超3萬億元
截至12月15日,年內新成立的基金髮行總規模超過3萬億元,逼近2017-2019年三年基金髮行總規模之和,創下公募基金行業新的歷史紀錄。
如此大的發行量在公募基金歷史上頗為罕見。2019年新基金髮行總規模為1.43萬億元,彼時引起巨大關注,但距離公募基金髮行高點2015年仍有2000多億元的差距。今年,基金髮行總規模已超越2015年近1.4萬億元,遠超市場預期。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截至 12月15日)
華夏基金總經理李一梅表示,公募基金能在2020年實現大發展,主要有幾方面因素:
第一,監管層大力倡導發展權益類基金,從基金註冊改革、優化基金評價制度、開展基金投顧試點、引入中長期資金、倡導長期投資等角度,為權益類基金大發展營造了很好的制度環境;
第二,資管新規及配套規則陸續發布後,部分資金需要高收益資產替代,股票市場和權益基金成為較好的承接品種;
第三,A股機構化、國際化、市場化提速,市場形勢發生明顯變化,普通投資者的投資難度增加,定價優勢明顯向專業機構投資者轉移,年內A股市場結構性行情提升了基金賺錢效應,得到了投資者廣泛認同,引發了投資者認購熱情。
三大類基金迎來大發展
從基金類型來看,主動權益基金、ETF、「固收+」三類產品迎來了大發展。
具體來看,主動權益基金髮行總規模超過1.5萬億元,佔據基金髮行的半壁江山,近100隻主動權益基金採用按比例配售,25隻基金髮行規模超過百億元。其中,南方成長先鋒發行規模為321.15億元,匯添富中盤價值精選、鵬華匠心精選、華安聚優精選等基金的發行規模也逼近300億元,易方達均衡成長股票、富國創新趨勢等基金的發行規模也均在100億元以上。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截至 12月15日)
年內ETF也成為公募發行「大戶」。其中,部分ETF更是遭投資者搶購。例如,4隻科創50ETF發行當日實現一日售罄,吸金逾千億元,遠超200億元的募集上限。其中,華夏科創50ETF單日認購資金超過450億元,刷新ETF首發史上最高認購規模紀錄。
「固收+」產品則是今年基金行業的新晉網紅,該類產品以債券打底,以股票等其他資產增強收益,是較佳的理財產品替代品,不少大中型基金公司紛紛瞄準這一巨大市場。
今年以來,「固收+」產品(偏債混合型基金、二級債基)發行總規模為3495.78億元,以匯添富基金為例,相繼發行多隻「固收+」產品,其中,匯添富穩健匯盈一年持有期發行規模為170.86億元,匯添富穩健添盈一年持有期發行規模為140.03億元。
基金髮行冷熱不均
在這場基金髮行盛宴中,熱鬧多數是屬於大公司的,不少小公司感受到的更多是寒意。
據統計,截至12月15日,今年以來共有近130家基金管理人發行了新基金。其中,年內基金髮行規模超過400億元的公司共有20家,這20家公司的基金髮行總規模接近1.8萬億元,佔全市場基金髮行總規模的六成左右。
其中,易方達基金、匯添富基金年內基金髮行總規模均超過2000億元,南方基金、廣發基金、鵬華基金、華夏基金的基金髮行總規模也在1000億元以上。上述基金公司品牌號召力頗強,同時擁有強大的渠道,爆款基金層出不窮。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 截至 12月15日
部分小基金公司則出現基金募集失敗的情況。例如,國融融鑫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募集失敗,方正富邦優勢精選一年定期開放股票型基金業同樣無法成立。
「我們基金公司近期發行了一隻新基金,公司高度重視,整個投研團隊的成員都在外面路演,對於渠道幾乎有求必應,我已經兩個星期沒見到基金經理了,但基金只募集到了4個億。」滬上一位小型基金公司總監頗為苦惱。當前,行業馬太效應已越來越顯著,資金加速向頭部公司集中,「大公司今年更是加足馬力,密集發行基金,他們不僅吃肉,現在連湯都快不給我們留了。」
越來越多的子彈將向A股集結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資金「借基入市」。李一梅認為,居民財富的管理理念和配置方向已經在發生變化,房地產投資將逐漸不再是大家進行資產配置的一個核心訴求,而是慢慢地向金融資產轉移。對於金融企業或者是資產管理機構來講,這個過程中釋放出來的動能是無限的。
這也是不少外資機構看好A股市場的重要原因。先鋒領航投顧首席投資官龐衛亞表示,隨著資管新規過渡期接近尾聲,將釋放大量資金進入A股,且從PE估值來看中國股票資產仍然很便宜。
此外,一些手握重金的基金公司近期相繼發布2021年投資展望,布局方向浮出水面。景順長城基金認為,從當前來看,短期內2021年市場風格再平衡仍將延續。事實上,近兩年市場主要是賺估值抬升的錢,後續市場或將轉為賺企業盈利增長的錢。但從長期看,A股長期收益率較高的行業依然集中在科技、醫藥和消費升級板塊。此外,在基數效應、低估值和海外資金流入等多重因素作用下,當前港股的投資性價比突出。
華夏基金也較為看好港股投資機會。「港股2021年進入盈利上行周期,內外部環境均改善。而南向資金持續流入港股,其中公募基金持續加倉港股新經濟板塊,保險等機構資金明顯加倉銀行板塊,或推高港股的估值。並且,港股擁有最優質的新經濟企業,對資金構成持續的吸引力。」
不懼擇時,讓基金經理為你打工,7X24小時快捷安全,點此立即開戶>>>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責任編輯:DF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