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000000000元+!年內基金髮行總規模創歷史紀錄

2020-12-22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3000000000000元+!年內基金髮行總規模創歷史紀錄

摘要

【3000000000000元+!年內基金髮行總規模創歷史紀錄】源源不斷的活水正湧入資本市場。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2月15日,年內新成立的基金髮行總規模為2.99萬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基金已募集結束但尚未宣告成立,例如,景順長城核心中景一年持有期一日售罄,募集規模上限為80億元。(上海證券報)

  源源不斷的活水正湧入資本市場。東方財富Choice 數據顯示,截至12月15日,年內新成立的基金髮行總規模為2.99萬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基金已募集結束但尚未宣告成立,例如,景順長城核心中景一年持有期一日售罄,募集規模上限為80億元;招商產業精選也超過原定80億元募集規模上限;民生加銀質量領先昨日也達到募集規模上限50億元。這意味著,年內基金髮行總規模已超過3萬億元。

  年內基金髮行總規模超3萬億元

  截至12月15日,年內新成立的基金髮行總規模超過3萬億元,逼近2017-2019年三年基金髮行總規模之和,創下公募基金行業新的歷史紀錄。

  如此大的發行量在公募基金歷史上頗為罕見。2019年新基金髮行總規模為1.43萬億元,彼時引起巨大關注,但距離公募基金髮行高點2015年仍有2000多億元的差距。今年,基金髮行總規模已超越2015年近1.4萬億元,遠超市場預期。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截至 12月15日)

  華夏基金總經理李一梅表示,公募基金能在2020年實現大發展,主要有幾方面因素:

  第一,監管層大力倡導發展權益類基金,從基金註冊改革、優化基金評價制度、開展基金投顧試點、引入中長期資金、倡導長期投資等角度,為權益類基金大發展營造了很好的制度環境;

  第二,資管新規及配套規則陸續發布後,部分資金需要高收益資產替代,股票市場和權益基金成為較好的承接品種;

  第三,A股機構化、國際化、市場化提速,市場形勢發生明顯變化,普通投資者的投資難度增加,定價優勢明顯向專業機構投資者轉移,年內A股市場結構性行情提升了基金賺錢效應,得到了投資者廣泛認同,引發了投資者認購熱情。

  三大類基金迎來大發展

  從基金類型來看,主動權益基金、ETF、「固收+」三類產品迎來了大發展。

  具體來看,主動權益基金髮行總規模超過1.5萬億元,佔據基金髮行的半壁江山,近100隻主動權益基金採用按比例配售,25隻基金髮行規模超過百億元。其中,南方成長先鋒發行規模為321.15億元,匯添富中盤價值精選、鵬華匠心精選、華安聚優精選等基金的發行規模也逼近300億元,易方達均衡成長股票、富國創新趨勢等基金的發行規模也均在100億元以上。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截至 12月15日)

  年內ETF也成為公募發行「大戶」。其中,部分ETF更是遭投資者搶購。例如,4隻科創50ETF發行當日實現一日售罄,吸金逾千億元,遠超200億元的募集上限。其中,華夏科創50ETF單日認購資金超過450億元,刷新ETF首發史上最高認購規模紀錄。

  「固收+」產品則是今年基金行業的新晉網紅,該類產品以債券打底,以股票等其他資產增強收益,是較佳的理財產品替代品,不少大中型基金公司紛紛瞄準這一巨大市場。

  今年以來,「固收+」產品(偏債混合型基金、二級債基)發行總規模為3495.78億元,以匯添富基金為例,相繼發行多隻「固收+」產品,其中,匯添富穩健匯盈一年持有期發行規模為170.86億元,匯添富穩健添盈一年持有期發行規模為140.03億元。

  基金髮行冷熱不均

  在這場基金髮行盛宴中,熱鬧多數是屬於大公司的,不少小公司感受到的更多是寒意。

  據統計,截至12月15日,今年以來共有近130家基金管理人發行了新基金。其中,年內基金髮行規模超過400億元的公司共有20家,這20家公司的基金髮行總規模接近1.8萬億元,佔全市場基金髮行總規模的六成左右。

  其中,易方達基金、匯添富基金年內基金髮行總規模均超過2000億元,南方基金廣發基金鵬華基金、華夏基金的基金髮行總規模也在1000億元以上。上述基金公司品牌號召力頗強,同時擁有強大的渠道,爆款基金層出不窮。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 截至 12月15日

  部分小基金公司則出現基金募集失敗的情況。例如,國融融鑫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募集失敗,方正富邦優勢精選一年定期開放股票型基金業同樣無法成立。

  「我們基金公司近期發行了一隻新基金,公司高度重視,整個投研團隊的成員都在外面路演,對於渠道幾乎有求必應,我已經兩個星期沒見到基金經理了,但基金只募集到了4個億。」滬上一位小型基金公司總監頗為苦惱。當前,行業馬太效應已越來越顯著,資金加速向頭部公司集中,「大公司今年更是加足馬力,密集發行基金,他們不僅吃肉,現在連湯都快不給我們留了。」

  越來越多的子彈將向A股集結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資金「借基入市」。李一梅認為,居民財富的管理理念和配置方向已經在發生變化,房地產投資將逐漸不再是大家進行資產配置的一個核心訴求,而是慢慢地向金融資產轉移。對於金融企業或者是資產管理機構來講,這個過程中釋放出來的動能是無限的。

  這也是不少外資機構看好A股市場的重要原因。先鋒領航投顧首席投資官龐衛亞表示,隨著資管新規過渡期接近尾聲,將釋放大量資金進入A股,且從PE估值來看中國股票資產仍然很便宜。

  此外,一些手握重金的基金公司近期相繼發布2021年投資展望,布局方向浮出水面。景順長城基金認為,從當前來看,短期內2021年市場風格再平衡仍將延續。事實上,近兩年市場主要是賺估值抬升的錢,後續市場或將轉為賺企業盈利增長的錢。但從長期看,A股長期收益率較高的行業依然集中在科技、醫藥和消費升級板塊。此外,在基數效應、低估值和海外資金流入等多重因素作用下,當前港股的投資性價比突出。

  華夏基金也較為看好港股投資機會。「港股2021年進入盈利上行周期,內外部環境均改善。而南向資金持續流入港股,其中公募基金持續加倉港股新經濟板塊,保險等機構資金明顯加倉銀行板塊,或推高港股的估值。並且,港股擁有最優質的新經濟企業,對資金構成持續的吸引力。」

  不懼擇時,讓基金經理為你打工,7X24小時快捷安全,點此立即開戶>>>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責任編輯:DF398)

相關焦點

  • 創歷史紀錄!發行規模超3萬億元!這個行業「沸騰」
    摘要 【創歷史紀錄!發行規模超3萬億元!
  • 年內基金髮行突破三萬億 創下公募基金行業新的歷史紀錄
    截至12月24日,年內新成立的基金髮行總規模已超過3萬億元,創下公募基金行業新的歷史紀錄,而這一數值也逼近2017至2019年三年基金髮行總規模之和。從基金類型來看,主動權益基金、「固收+」等產品增勢突出,其中主動權益基金髮行總規模超過1.5萬億元,佔據年內基金髮行的「半壁江山」。
  • 創歷史紀錄!發行規模超3萬億元!這個行業「沸騰」…
    >公募基金年內發行總規模已超過3萬億元,創下公募基金行業新的歷史紀錄。△央視財經《正點財經》欄目視頻從基金類型來看,主動權益基金、ETF、「固收+」三類產品都迎來了大發展。具體來看,主動權益基金年內發行總規模超過1.5萬億元,佔基金髮行的半壁江山,近100隻主動權益基金採用按比例配售,25隻基金髮行規模超過百億元。
  • 創歷史紀錄!發行規模超3萬億元!這個行業「沸騰」……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6日,今年以來新成立基金1332隻,發行總份額2.99萬億份,如果算上部分已經募集結束但尚未宣告成立的基金,公募基金年內發行總規模已超過3萬億元,創下公募基金行業新的歷史紀錄。
  • 基金早班車:不懼震蕩!公私募倉位雙雙升至年內高點 誰將主宰春季...
    公私募倉位雙雙升至年內高點 誰將主宰春季行情?   2、年末基金髮行熱度不減 2000億元增量資金馳援A股   3、基金分紅意願顯著提升 今年總額增長超40%   4、重大變化!A股投資者結構生變:公募規模快速擴容 外資仍在加速買入   5、3000000000000元+!
  • 搜狐財經基金周報 | 22隻新基金成立總規模達713億;公募基金總規模...
    年內離職基金經理人數最多的公司為嘉實基金,離任基金經理人數為7名,其中不乏在公司任職年限超過9年的老牌基金經理。 其中,邵秋濤在嘉實基金的任職時間最長,於2006年12月加盟嘉實基金,歷任公司高級研究員、投資經理、助理CIO兼股票投資部總監。最早任職基金為2010年11月25日,而離任基金經理為2020年6月3日。他在嘉實基金的任職年限達9.5288年。
  • 公募基金規模增3萬億元 百億元級爆款基金多達40隻
    (原標題:公募基金規模年內增3萬億元 百億元級爆款基金多達40隻)
  • 逾百隻基金一日售罄 爆款基金從年頭熱到年尾
    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逾百隻基金一日售罄 爆款基金從年頭熱到年尾來源:上海證券報2020年,爆款基金從年頭熱到了年尾,助推新發基金規模創下超3萬億元的歷史新高,單只基金的認購金額最高紀錄也屢屢被刷新。
  • 新基金徹底火了:易方達匯添富南方領跑!「買基金...
    今年,3個月時間內新基金髮行總規模突破5000億、6個月時間新基金髮行總規模就突破10000億,接著,8個月時間讓新基金髮行規模創出了歷史紀錄,突破了20000億,到了10月份,新基金髮行規模突破25000億。而到了12月16日,這一數據直接突破30000億,這是基金行業歷史上極為罕見的速度!
  • 基金早知道|2019年公募基金分紅創歷史新高 你手裡的產品分紅沒?
    受益於2019年A股市場整體回暖,權益類基金全年的回報水平不俗,公募基金整體分紅水平創出歷史新高。— —早知道必看大事— —1、2019年公募基金合計分紅近1400億元!再創歷史新高2、新年首個交易日27隻基金密集首發,5隻宣告成立。
  • 創金合信核心價值混合近期發行,人才匱乏「一拖多」,多隻基金規模...
    創金合信核心價值混合近期發行。招募說明書顯示,該基金的股票資產主要投資於價值型股票,堅持深入的基本面分析和堅持安全邊際是該基金精選股票的兩條基本原則。創金合信基金由第一創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金合信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共同發起設立。公司現有員工主要由第一創業原創金資產團隊成員組成。
  • 業績與規模齊飛 公募基金迎歷史「大年」
    2020年,基金創下多項行業紀錄。行業總規模(截至11月底)達到18.75萬億;成立新基金約1400隻,合計募集規模3.12萬億。 2020年,在制度支持、環境培育及行業共同努力下,公募基金取得出色投資業績,主動權益基金平均收益率超過34%,最高的達到160%。
  • 大連華訊投資張巖:基金規模創下歷史記錄,所有基金都靠譜嗎?
    30141.95億元,這一數據超過了20117年、2018年、2019年三年基金成立總規模的29945.98億元。基金規模創下歷史記錄,所有基金都靠譜嗎?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現有成立基金中,共有68隻產品首募規模突破了100億。其中,王宗合管理的鵬華匠心精選首募當天規模便達到了1371.04億元,基於300億的規模上限,最終配售比為21.88%,成為今年以來基金髮行最大的爆款所在。年內翻倍主動偏股基金已達20隻。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不僅基金髮行總規模創歷史新高,整體賺錢效益也相當不錯。
  • 資金熱捧科創50ETF總規模超260億元
    截至11月24日,4隻ETF上市7個交易日,基金總規模達到261.79億元,比上市前增長51.16億元,7天規模增幅達到24.29%。25日,道瓊指數突破3萬點整數關。受益於此,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基金收穫喜人業績,表現最好的品種年內收益率已超過93%,創QDII基金史上最佳收益紀錄。與此同時,全市場共有394隻偏債混合基金,總規模為4,528.74億元。
  • 基金經理排名前十2020年 基金經理排行榜前十名
    今年以來,新基金髮行市場火熱,數據統計,前5月新基金募集規模超過8000億元,刷新歷史同期紀錄,助推公募基金管理總規模逼近18萬億關口。照此計算,2020年全年的公募基金新發市場募集規模有望超越去年全年,創造最新的年度發行規模紀錄。
  • 權益公募上演最強賀歲檔:密集發行跨年 年內注入A股超2萬億元
    2020年公募基金髮行成績斐然年內已斬獲近3萬億發行總金額年關將至,電影的賀歲檔已經迎來了第一階段的競爭,《赤狐書生》、《如果聲音不記得》等15部影片都選擇在12月的第一個周末放映。而從今年的「總票房」來看,截至12月7日,內地電影總票房為172億元;對比之下,截至12月7日,今年公募基金的發行總額已經達到了2.91萬億元,單只基金最高發行總金額已經超過了300億元。在年內公募基金髮行火爆之下,A股市場則是最大的受益對象。
  • 新發基金3.16萬億 爆款基金「連環炸」
    來源:中國基金報受A股市場快速回暖和公募基金賺錢效應影響,2020年新基金髮行也收穫超級大年。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年成立新基金1431隻,募資總規模為3.16萬億元,創造公募基金成立22年以來歷年最高紀錄。
  • 爆款基金再現 「中歐阿爾法混合」基金公開發行
    爆款基金再現。8月17日,中歐基金旗下「中歐阿爾法混合」基金公開發行。80億元的募集上限,獲得500億元的資金認購,預計配售比例僅有16%左右。類似「中歐阿爾法混合」這樣的爆款基金在今年頻頻出現。
  • 基金加速發力ETF賽道 更多細分行業產品在路上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詹鈺葉今年以來,ETF市場顯著升溫、迅速擴容,全市場股票ETF總規模超過7000億元。基金公司競相布局,積極推出各類行業與主題ETF產品。數據顯示,目前全市場ETF總規模超過1萬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其中股票ETF總規模已超過7200億元,較年初增長了近2000億元。新ETF產品是規模擴容的主要原因,超60隻股票ETF在年內發行,規模超過千億元。
  • 單日13隻新基登場 基金髮行火爆行情再現?
    僅11月19日當天,就有包括匯添富、招商、鵬華等在內的多家基金公司發布旗下13隻新品的基金合同生效公告,累計新發規模超360億元。由此,11月至今公募市場的新發規模也突破1800億元,逼近10月全月表現;也超過了除三季度以外,多數單一月度的發行規模。在業內人士看來,受益於年內A股行情整體回暖和基金的賺錢效應凸顯,居民資產向資本市場轉移的長期趨勢不會改變,未來爆款現象仍有望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