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D列印,未來「生物範兒」

2021-01-21 材料科學與工程


或許要不了多久,利用4D列印技術,科幻電影中的場景就會逼真地發生在我們身邊:一根拐杖在下雨的時候就變成了雨傘;房屋建築可以自動「長」出屋頂、承重牆……


3D列印方興未艾,4D列印漸行漸近。


正如智能穿戴一夜之間從科幻片走入現實,能夠讓列印物「活」過來的4D列印技術,有望在不久的將來改變我們的生活。


近日,由美國「神經系統」設計工作室打造的全球首件4D列印連衣裙問世。這件衣服最大的特點在於,它可以自動適應環境,即便在運動中也會時刻貼合穿戴者的身體。


「4D列印比3D列印多的一個『D』即時間維度,4D列印物不再是靜止的,而是智能和隨時間變化的。」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李滌塵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未來,4D列印技術有望利用於生物醫療器械、智慧機器人等各個領域,不過,目前離大規模應用還很遙遠。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超越3D列印的「炫」技


在兩年前的美國TED大會上,計算機科學家斯凱拉·迪比茨首次通過視頻向外界展示了魔術般的4D列印技術——一根奇特材質的小棍扔到水裡後,慢慢扭曲變形成麻省理工學院的縮寫字母「MIT」。


斯凱拉·迪比茨稱,這一新技術的靈感來自於生物的自我複製,他相信機器和建築很快也能夠自我組裝、複製以及修復,因為這是自然系統的內在能力。


看似很玄妙的4D列印技術其實並不神秘。按照李滌塵的解釋,4D列印就是3D列印技術與智能材料性能的結合,即智能材料結構在3D列印的基礎上,通過外界環境的刺激,隨著時間實現自身的結構變化。


在李滌塵看來,4D列印領域的進步將更多地依賴材料本身,而非列印技術。另外,並不是說任意材料都可以被「激活」,而是需要具有模仿生物體的自增值性、自修復性、自診斷性和環境適應性等的智能材料才行。


據介紹,4D列印所需要的智能材料一般包括電活性聚合物、形狀記憶材料、壓電材料、電磁流變體、磁致伸縮材料等。


4D列印除了對列印材料要求較高以外,還需要具備另一項非常關鍵的因素,那就是要有觸發自我組裝的「催化劑」。這一「催化劑」不一定是水,根據不同的列印材料,也有可能是光、熱、聲音、震動、氣體,甚至是電子。


也就是說,通過軟體設定好模型和時間後,在特定環境下,無需人為幹預,無需通電,4D列印物便可按照事先的設計,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自我組裝。


或許要不了多久,利用4D列印技術科幻電影中的場景就會逼真地發生在我們身邊:一根拐杖在下雨的時候就變成了雨傘;房屋建築可以自動「長」出屋頂、承重牆……


生物醫療領域的無窮應用


藉助4D列印技術製造出的智能結構,可以發生由一維或二維結構向三維結構的變化,或者由一種三維結構變形成另一種三維結構。這種結構的隨意變化也給4D列印技術的應用帶來無窮的暢想,而生物醫療領域最有可能成為該炫技的主秀場。


麻省理工學院數學家丹雷維夫曾表示,4D列印有利於新型醫療植入物的發明。比如心臟支架,如果採用4D列印技術製造,將不再需要給病人做開胸手術,可通過血液循環系統注射入攜帶設計方案的智能材料,到達心臟指定部位後自我組裝成支架。

如今,深圳光華偉業實業有限公司就正在與合作夥伴共同開發帶有記憶功能的生物心臟支架。該公司董事長楊義滸表示,他們將對帶有記憶功能的材料進行精確控制,使之在一定的外部條件(比如溫度、壓力)下,恢復預設的形態。


除此之外,多自由度操作臂是微創技術未來發展的研究難點。李滌塵表示,他們正在自主研發智能材料,並通過4D列印技術應用於多自由度操作臂的製造研究中。


「未來,手術操作臂可以像蛇一樣,通過食道、肛門等人的自然腔道進入人體,並在體內任意更改方向。」李滌塵稱,電極施加電壓作用在智能材料上,就可以實現操作臂的多自由度彎曲和轉向,從而成為一種剛柔並濟的操作臂柔性控制方法。


另外,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榮譽學者納伊夫·魯贊曾在美國《外交》雙月刊網站發文稱,藉助4D列印的原理,研究人員還能夠利用DNA鏈製造出對抗癌症的納米機器人。


從概念到現實仍需時日


不過,4D列印技術即便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也僅僅處於「實驗室」階段,在實現以上種種暢想之前,仍有許多瓶頸需要突破。


北京隆源自動成型系統有限公司總經理馮濤表示,目前4D列印技術主要有兩個短板,一是印表機的規模太小,且缺少高精度、可靠性較高的印表機;二是人才儲備短缺,全國從事3D技術的主要研究人員還不到100人,具備4D列印技能的人員就更少了。


與此同時,加工工藝、材料設計、裝備製造等技術水平也都是制約4D列印技術發展的主要障礙。


李滌塵認為,由於智能材料製造工藝複雜,傳統製造方法只能製造簡單形狀的智能材料,難以製造複雜形狀的材料結構,因而嚴重限制了智能材料結構的發展與應用。


在他看來,4D列印主要取決於智能材料的發展,未來應研究發展多種適用於4D列印技術的智能材料,對不同外界環境激勵產生響應,響應變形的形式更多樣化。


受訪專家普遍認為,目前4D列印技術還只是處於概念階段,並且在未來較長的一段時間內也主要停留在試驗研究階段。不過,可以肯定的是,4D列印技術研究和發展應用將對傳統機械結構設計與製造帶來深遠的影響,而隨著4D列印智能材料的多樣化,4D列印技術的應用將更加廣泛。(李惠鈺)


文章來源:人民網

今日編輯:九雅


點擊閱讀原文,參加材料科學與工程1周年活動,現金+圖書等你拿!!


相關焦點

  • 4d列印與3d列印有什麼區別?
    打開APP 4d列印與3d列印有什麼區別?   4d列印與3d列印區別:   4D列印技術是在3D列印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3D包含的3個維度指的是長度、寬度和高度,利用3D技術可以列印出從牛排到手槍等無數產品;而4D列印增加的一個維度是指時間。因此有人將4D列印技術的概念簡化為這樣一個公式:4D=3D時間。
  • 阿迪達斯4d run1.0測評 阿迪達斯4d列印鞋怎麼洗
    在今年2月的時候阿迪達斯發售了一雙全新的4d跑鞋,相比之前的話腳感和性能確實是提升了不少,據悉現在2k不到的價格就可以入手一雙4d跑鞋還是很完美的哈,下面就和天馬名品街小編一起來看看關於這雙阿迪達斯4d run1.0的相關測評。
  • 4d列印有什麼優勢
    打開APP 4d列印有什麼優勢 陳翠 發表於 2019-04-04 15:28:19
  • 4D列印的魔術
    在生物醫療領域的應用更是驚人。微針就是一種長度僅為數百微米的微型針,由於其使用起來不會帶來強烈痛感而受到廣泛關注。自然界中,某些昆蟲等生物擁有黏附在組織上的微觀特徵,比如寄生蟲的鉤、蜜蜂帶倒鉤的刺和豪豬的棘刺。
  • 4D列印——來自未來的設計新技術
    這種通過計算機建模方式,按照設定的程序控制塑料或金屬粉末等粘性材料,通過逐層列印方式構造物體的技術不斷在各種領域內改變我們的認知方式和生活習慣。3D列印技術製作模型當3D列印技術正廣泛地普及和應用時,一種革新技術——4D列印技術正在實驗室內悄然誕生。
  • 4D列印技術
    實現4D列印需進行智能結構、外界驅動機制和智能材料增材製造工藝三者的有效配合,4D列印技術使複雜智能結構的快速製造成為可能,可應用於生物醫療、航空航天、智慧機器人、精密光學器件和智能結構等領域。,其增材製造方式主要為選擇性雷射熔化(SLM)和雷射熔覆沉積技術(LENS)的金屬增材製造工藝,4D列印形狀記憶合金可應用於航空航天、生物醫療、土木工程和電氣自動化領域,下圖為4D列印的Ni-Mn-Ga形狀記憶合金成形件。
  • 4D列印技術呼之欲出 比3D列印「炫」在哪?
    而科學家告訴我們,這就是悄然而至的4D列印技術。那麼,它與3D列印有何不同,又是如何做到神通廣大的呢?  究竟比3D列印「炫」在哪兒  3D列印方興未艾,4D列印已呼之欲出。  今年3月,在洛杉磯舉行的「技術、娛樂、設計」(TED)大會上,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首次展示了新一代列印技術——4D列印,頓時「點亮」了眾人的目光。
  • 智能製造:複合材料3D/4D列印技術
    最後,文章分析了複合材料列印技術的瓶頸和未來發展趨勢。01商用複合材料3D印表機的發展現狀複合材料3D印表機的主要劃分依據是材料成型技術,一種是材料擠壓(FDM),另一種是材料噴射(MJ)。05生物材料生物材料在臨床上的應用可以分為非生物材料和生物材料。非生物材料包括天然或人造聚合物,主要用於列印支架、模型等醫學器械,而生物材料(生物墨水)擁有細胞結構,可用於列印器官或組織。
  • 2020年九大生物3D列印技術進展,為未來的器官移植鋪路
    生物3D列印領域的十項最重要的成就,給2020年帶來了一線生機。 來自中國清華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微型生物列印平臺,通過內窺鏡進入人體,在體內進行組織修復。為了測試這種新方法,研究人員在胃模型中通過生物列印雙層組織支架成功修復了胃部傷口。 10天的細胞培養顯示,列印的細胞仍然保持著較高的活力和穩定的增殖,這表明列印組織支架中的細胞具有良好的生物學功能。 該工作是生物列印和臨床科學領域的創新進展。
  • 4D列印、機器人能耕田做手術…智能製造,開啟未來生活
    >智能製造,開啟未來生活   智能製造近年來已成為社會熱點。3D不稀奇,4D能列印器官「增材製造最大的特點就是用三維設計,設計出一個圖形以後,靠材料一點點堆加成一個三維物體。這樣的話,它就不受複雜程度的限制。」西安交通大學教授、機械製造系統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滌塵說,數字3D製造是製造業未來發展的技術競爭焦點之一。
  • 上普生物布局3D生物列印
    2019年8月,在Science期刊上,一篇名為《3D bioprinting of collagen to rebuild components of the human heart》震蕩學術圈,利用生物3D列印技術列印成人心臟的未來,似乎即將到來。 3D列印心臟能獲得如此高的關注,和人體組織修復的巨大增求有關。
  • 專業論文分析 生物3D列印現狀和前景
    來自全球大學、科研機構和醫院的研究人員和科學家聚集在一起,為3D生物列印領域制定了發展路線圖,並在《生物製造》雜誌上發表了論文。這篇論文詳細介紹了生物列印的現狀、該技術在特定應用中的最新進展以及當前的發展和挑戰。它還預想了該技術在未來如何改進,並詳細介紹了特定路線圖的研究方向。
  • 4D列印相比3D列印更簡單更快速
    4D列印,一種新興技術,正吸引越來越多的關注。4D列印,即產品列印出來維持一種形狀,而受到熱、光、溼氣或者其他環境條件的激發,就會轉變成另一種形狀。
  • 4D列印,更簡單更快速
    4D 列印,一種新興技術,正吸引越來越多的關注。4D列印,即產品列印出來維持一種形狀,而受到熱、光、溼氣或者其他環境條件的激發,就會轉變成另一種形狀。4D列印超越了3D列印,拓展了形狀形成的工序,增加了設計的自由度,並由此誕生了一類新型產品,他們以設定的方式適應環境,調整自身。然而當前的4D列印通常涉及到一個複雜的、漫長的後續處理工序用以訓練部件。此外,當前的4D列印所用到的材料基本上是一些柔軟的聚合物,因而剛度方面的缺陷限制了其在結構部件領域的應用。
  • 4d印表機多少錢一臺?
    打開APP 4d印表機多少錢一臺? 發表於 2017-10-26 15:39:08   4D印表機就是一款可以直接在玻璃上列印彩色圖案的機器,不論是簡單的塊色圖案,或是具有漸變色的圖案,都能一次列印出來,無需製版、無需曬版和重複套色,色彩豔麗豐富,效果逼真,圖像防水,防曬
  • 中國科學家開發微型生物3D印表機器人,或可治療胃潰瘍
    由於傳統療法的弊端,科學家們想通過3D列印技術直接在人體內部構建活細胞,從而更好地治療此類疾病。 生物印表機通過堆疊活細胞來生成組織和器官,其目標是向處在接受器官捐贈等待名單上的人們提供生物列印器官。調查顯示,僅在美國,就有近7萬人等待器官捐獻。
  • 3D生物列印骨骼肌:神經細胞可加速肌肉功能的恢復
    神經輸入到該生物列印的骨骼肌結構中顯示了體外肌纖維形成,長期存活和神經肌肉接頭(NMJ)形成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具有神經細胞整合的生物列印構建體有助於快速神經支配並成熟為有組織的肌肉組織,從而在肌肉缺損損傷的齧齒動物模型中恢復正常的肌肉重量和功能。
  • 史玉升教授:4D列印智能構件的增材製造技術及應用領域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提出的智能變體飛機的概念設計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提出一種未來的智能變體飛機的設計構想。生物醫療領域 生物支架經常用在外科手術中。如血管支架,起到擴充血管的作用。我們希望支架在植入時所佔空間較小,處於收縮狀態,當植入到指定位置時再撐開以實現擴充血管的功能。支架一般是多孔結構,這些特點使得4D列印技術尤其適用於生物支架的成形。採用光固化成形的具有形狀記憶功能的氣道支架,從臨時形狀到永久形狀(功能實現)的形變過程僅需要14s。
  • 新的4D列印技術讓3D列印對象在受熱時發生永久變形
    【PConline 資訊】近日,一項國際聯合研究有了最新成果:一種可讓列印對象在受熱後永久轉換成不同形狀的3D列印方法。這種新技術是一種4D列印,是喬治亞理工學院、新加坡技術與設計大學(SUTD)和西安交通大學聯合研究的結果。那什麼是4D列印呢?
  • 3D列印已過時?4D列印時代已來臨
    材料學院史玉升教授團隊提出材料組合的思想製備柔性4D列印器件,為性能變化、功能變化的4D列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相關成果以封面文章發表在Advanced Science上。——材料組合思想增材製造磁電器件實現變性能、變功能4D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