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生活的真諦,依然熱愛生活——《二重生活》

2020-12-12 馮楠育兒經

話不多說,今天給大家講一部跟蹤偷窺題材的日本影片,劇情腦洞清奇而引人深思——《二重生活》。

片中的女主白石珠是一名哲學系研究生,與身為遊戲設計師的男友同居。

最近,她正在寫她的碩士論文,關於當代日本的存在,關於感覺存在的時間和經驗。這讓她有點困惑。她想挑選100人進行觀察和實驗,但她的導師建議她縮小目標範圍,以「沒有理由跟隨」的方式選擇一個人,記錄下另一個人的生活。

儘管女主人認為不適合跟著別人走,但導師的話還是讓她心有餘悸。有一次,她瞥見一個男人在圖書館籤名,發現他只是鄰居,所以她無法停止跟蹤他。我沒想到這次追蹤對女主人有個意想不到的結果:她發現她的男鄰居背著妻子作弊。

於是,女主人開始不願意停止窺視男鄰居的生活,她之前對家教建議的猶豫也消失了。看到這個,估計很多人都會想到烏龍的「入室」。在那部電影中,老師被一個學生在每周作業中描述的偷窺同學家庭的故事深深吸引,於是鼓勵對方繼續偷窺,最後讓自己和學生都深深地捲入其中。

相比之下,這部電影中女主人公的導師對她的好奇心並沒有那麼悲觀。他告訴女主人,遵循和遵守是可以的,但必須記住一個原則:永遠不要互相接觸,不要打擾對方的生活。

隨著追蹤次數的增加,女主人逐漸了解到男鄰居是出版社的一名部長,他試圖在妻子和女兒面前維護好丈夫和好父親的形象。然而,這對夫妻似乎已經離婚,妻子也曾拍下了不忠的場面。不久之後,她無法控制地捲入了這件事--一是在追蹤過程中被男鄰居的情人發現,懷疑是妻子送來的;

後來,男鄰居的妻子因為丈夫不忠吃了安眠藥,去了醫院。男鄰居漸漸注意到了女主人,也懷疑她是妻子託付的。無奈之下,女主人只好把寫論文的事告訴男鄰居,並求對方允許她繼續跟蹤並完成論文。

但男鄰居認為是女人的跟蹤破壞了她原本平靜的生活。令人驚訝的是,當兩人在這裡爭論時,情節突然發生了變化--因為喝過酒,他們說話的時候幾乎生活得很和諧。直到女兒的信息從手機裡傳來,男鄰居突然醒過來,及時停了下來。

最後,不管女主人做了什麼解釋,男鄰居都不同意她把自己的故事寫進報紙,於是女主人的跟蹤觀察計劃被暫停。

更糟糕的是,由於論文的過度投資,這名女子和男友之間的關係陷入了危機。自從她開始追蹤,這個女人的心思都花在了她的男鄰居身上。她對待男朋友時變得心不在焉。她男鄰居家一有動靜,她就立刻起身採取行動。為此,她多次對男友撒謊。

有一天我男朋友終於受不了了。事情發生時,女主人向他坦白了。但男朋友聽後覺得不合理,最後離開了女主人。面對情感和學習的雙重打擊,即使女碩士改變了研究對象,也只有導師鼓勵女碩士讓她寫論文。

經過再三考慮,女主人直接把偷窺和跟蹤的對象變成了家教,決定用這種方式完成論文。有趣的是,導師並沒有生氣,而是給了她一張去劇院的票,說跟著這個去尋找更多的答案會讓論文更完美。女主人去看戲,發現她觀察到的妻子其實是導師僱來的演員,這樣這位患癌症的母親死前就不會後悔自己的單身生活了。

這樣,在經歷了「無緣無故」之後,女主人得出了一個結論:每個人都有不可避免的痛苦和秘密,只有秘密才能使痛苦少一點。她在論文中寫道,「沒有理由追隨」就是站在別人的立場和立場上,把自己想像成一個人,理解他的生活、激情和意志,這大概是證明每個人都是不可替代的個體的唯一途徑。

乍一看,這句話聽起來有點彆扭,這樣的措辭和造句似乎有些雞湯。然而,從整部影片來看,女主人「無緣無故跟隨」的過程,正是她從迷茫混亂的空虛中逐漸領悟生命本質的過程,具有存在主義色彩。與主流哲學對社會、自然、宇宙的探索相比,存在主義是一個關注人自身的哲學流派,認為人來到世界是一種偶然,沒有意義。存在主義的代表人物薩特(Jean-Paul Sartre)提出了「存在先於本質」的觀點,即人首先存在,然後確立自己的本質。

讓·保羅·薩特在這部影片中,「存在」的哲學主題貫穿始終。不僅導師在課堂上說了什麼,女論文的方向都與此相關,人物之間的戲劇性衝突也都圍繞著存在、虛無和意義之間的糾結。一開始,女主人向她的家教坦白,她覺得自己一直活到現在,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存在於這個世界上;

後來,當男朋友得知情婦在跟蹤他時,他問了一個問題:這樣做有什麼意義?女車主和男鄰居「試駕車」後,她向男鄰居講述了困擾她多年的空虛和迷茫,並說在追蹤過程中,她似乎是被捏造出來的,開始審視自己。

為此,男鄰居也提出了這樣一個說法:世上沒有人有完整的生命,人活著是為了什麼?他們的問題正是存在主義所討論的,這與存在主義對世界的理解和解釋是一致的。薩特曾經說過,世界是荒謬的,生活是痛苦的。存在主義盛行於兩次世界大戰的陰影之下。當時,面對戰爭帶來的破壞和分裂,傳統哲學似乎有點薄弱。在這種情況下,存在主義給人們帶來了面對多變生活的精神力量。它解釋了世界的非理性和變化,以及人們將受到的限制和障礙。

事實上,在這部電影中,這種存在主義的世界觀有很多解釋。例如,情婦家庭教師的母親被發現患有癌症。儘管她還有一個願望,但不久就死了。這不僅反映了人們無法放棄的情感羈絆,也證明了人類無法控制世界。再比如,在影片中,鏡頭多次切換到垃圾站的監控視頻上,既呼應了女主人的跟蹤偷窺行為,又傳達了上帝的視角。用黑白冰冷的畫面呈現世界本身是沒有意義的。

然而,存在主義哲學並不提倡消極的人生態度。它指出,人是唯一知道自己行動的人。它強調人們在感知到世界的真相後,設計和創造生命的意義,鼓勵人們完成並賦予自己意義。在影片中,家教僱人冒充妻子的行為,可以看作是個人主觀能動性的體現。雖然出生、年老和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但他有能力實現他母親的願望。

回首往事,女領主終於領悟了存在主義哲學的內涵,重新審視了自己和世界,理解了存在的意義,不再感到生命的空虛和迷茫。

羅曼·羅蘭在《米開朗基羅傳》開頭的話,現在經常出現在我們的朋友圈裡: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諦,依然熱愛生活。

我認為,即使我們不理解嚴肅的哲學理論,我們仍然可以被這些話所感動和鼓舞。

相關焦點

  • 《人生海海》:所謂英雄主義,就是認清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個人覺得細膩的筆觸,將故事娓娓道來,在故事的延伸下,又能激起讀者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對生活增加些熱愛之情,這便是最動人的地方。看完這本書,感觸頗多,謹以自我感悟,從3個方面講一下小說給我的啟迪。生活在推進,命運也在慢慢推移,有時候名苑帶來的是驚喜,有時候帶來的是驚嚇,出其不意的波動,更是讓人只能強硬面對。改變不了生活,只能面對且熱愛生活。命運的起伏,既顯得波瀾,又顯得「多彩」,終是逃避不了的東西。
  • 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2020年,我們的願望變得前所未有的簡單質樸,只要健康、平安地生活,就好。而在那之前,我們的願望太多了,要有房,要有車,要升職,要加薪,種各樣的欲望填充了我們日復一日的生活。得不到的在痛苦,得到了的又希望更多,周而復始,沒完沒了。放下那麼多的欲望後,是不是整個人都輕鬆了許多呢?
  • 世界上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生活中,不可能一直讓你開心幸福,總會有一些困難讓你傷心難過,也會讓你泣不成聲。我們每個人都不一樣,有的人喜歡自己旅遊,有的人需要被人照顧,有的人很倔,他們會一聲不吭地熬過所有的困難,明明心裡很苦很累,卻沒向任何人尋求幫助。
  • 人生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依然熱愛生活
    報紙上說:人生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依然熱愛生活。——《人生海海》2020年冬季的第一場雪,沒有留下任何足跡,細碎的雪花只是留戀著在天上打旋兒,落到地上就很快融化了,還不及前兩天下的那場雨給人的印象深刻。
  • 《人生海海》:有一種英雄主義,是認清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了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羅曼·羅蘭這句話在小說中多次出現,隨著人物命運的跌宕起伏,我們感嘆世事無常,也堅定了活著的希望。上校波詭雲譎的一生,愛人,愛國,雖屢遭磨難但依然被人愛著。父親看似不表達,但他用自己的方式愛著父親、兒子還有上校這位朋友。
  • 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人人都嚮往完美的生活,卻總是遭受著生活的毒打。生活中有哪些我們不想承認的殘酷真相呢?01小A最近很苦惱,因為工作總是感覺累,父親生病住院,女朋友也跟他提出分手。他在痛苦什麼?正如羅曼羅蘭曾說過: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END -寫盡人情冷暖事,願我們都能擁有一束光
  • 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導讀: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瘋狂動物城》當初還是不屑於去看這種幼稚的電影的,要不是那天無聊時一不小心點開了,差點就錯過了這麼一部好片,很溫暖,很感動,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動物城,她是我們小小心靈的港灣,在每一個黑暗的夜裡,與我們同行,
  • 新時代的英雄主義是認清生活真相後仍然熱愛生活
    新時代的英雄主義是認清生活真相後仍然熱愛生活新時代的英雄主義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仍然熱愛生活。這句話是筆者最近讀到的很有感觸的一句話。生活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一生中遭遇的磕磕碰碰會很多,遭遇的煩心事也不少,然而,能因為這些生活中的不如意,而厭惡生活嗎?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學會坦然面對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是我們的必修課。新冠疫情漸漸過去了,生活逐漸恢復了正軌。很多人失去了工作,很多人的企業破產了,很多人的生活遇到了困難。
  • 這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在這樣大的打擊下,他並沒有消沉,而是用自己的醫術,過著快活的生活。他樂於幫助村民,村子裡有什麼事,大家都會去問上校,上校也總會給大家合適的答案,正當大家都認為生活將平穩的進行下去時,文化大革命爆發了,上校的人生再一次出現了「落」。一個經歷過戰場上生死的英雄人物,天不怕地不怕的鐵骨錚錚的漢子,最後卻敗落在一群小屁孩手上。
  • 《人生海海》20句經典,讓你看清了生活本質後,依然熱愛它
    書裡所展示的都是生活最真實的樣子,人性複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和利益守護,或許你會在書裡找到自己的影子,然後原諒它,在認清生活的本質後,依然熱愛它,書中的這20句經典,帶你領悟人生真諦。1、 做人就是在合適的時候做合適的事。
  • 人生海海:認清了生活本質,依然熱愛生活
    有人壞得透亮、惡得徹底,也有人隱忍堅定,像紅燭一樣始終默默抱含赤子之心;有人經歷大徹大悟,最終與生活和解,也有人閱盡世事,卻走不出自己心中的魔障。麥家它是一本既挫敗你自尊又教你勇敢的思想「利刃」之書,既有生命的殘忍又有時間帶來的仁慈。在這本小說中,除去內容深刻耐讀的特色,貝貝媽媽印象深刻的還是麥家細膩的文字和豐富的詞源。
  • 《人生海海》:看透人性,卻依然熱愛生活
    「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了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看到這些沉甸甸的文字,仿佛是被人喊出了心底壓抑許久的痛,然後緩緩地籲出一口氣。人生海海,生生而川。整本書圍繞著上校的秘密展開。上校救死扶傷,與人為善,深受村民愛戴。
  • 願你看透生活的本質後,依然熱愛生活
    但是,對於本身就對生活失去信心和動力的人來說,愛自己幾乎是一句廢話,因為他們缺乏的不是自愛,而是找不到存在,的價值認為自己的存在沒有意義。愛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很抽象的詞,這對於迷茫的人來說,無疑是增加自己的負擔。缺乏認同感,缺乏價值感才是他們真正的問題所在。
  • 《二重生活》:人生,如何生活才能說是正確的人生
    有人就有生活。人生,如何生活才能說是正確的人生,抑或生活的本來面目是怎樣的,恐怕沒人說得清。根據小池真理子同名原著改編的電影《二重生活》(2016),就別樣的人生作了一個等距又全面的審視。該片乃岸善幸的執導的處女作,同年他還執導了《我被父親綁架了》《啊,荒野》。
  • 《知否》希望每一個你,在看透生活的本質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導語:《知否》希望每一個你,在看透生活的本質之後,依然熱愛生活羅曼羅蘭的名言:世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明蘭面對生活的有取捨的豁達,雖然處於封建時代身為社會地位底層的女性,依然不失人性的善良。劇中明蘭說:「沒有一個殺人兇手配在死人面前站著」,「我只要一個公道」。板子不是打在自己身上是不知道疼的。
  • 《二重生活》見面會 門脅麥被曝「獸性十足」
    《二重生活》見面會 門脅麥被曝「獸性十足」 時間:2016.06.15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木月 分享到:
  • 《人生海海》麥家:認清生活真相,依然要活成自己的英雄
    二兇險一:英雄不在羅曼·羅蘭說過: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麥家的心底藏著一個童話,那裡孕育著英雄的夢想。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要活成自己生活裡的那個英雄的模樣爺爺講:做人就是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英雄的法則,基本也就是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所以,那個叫做英雄的法則,無時無刻都在激勵著我們自己,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對生活無比的熱愛,依然要活成自己生活裡的那個英雄的模樣。
  • 《菜根譚》品讀 「良藥苦口 忠言逆耳」 - 認清生活的本質
    本段話揭露了生活的真諦。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生活充滿起伏不定才是常態。馬雲講過:「生活的一半是倒黴,另外一半是如何處理倒黴。不如人意十八九,能與人言兩三事。有問題出現的日子才是正常的日子。問題能解決的日子那就是好日子。" 沒有一個人的成功是簡簡單單就能獲得的。在工作中努力未必馬上就能帶來收穫;但不努力,不能持續的努力,一定無法帶來機會和收穫。
  • 勇氣,是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勇氣,是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1:看著別人都是手牽著手秀恩愛,而我卻總還是一個人孤單單的,不是不希望可以早點找到對象,但是總是遇不到那個對的人。
  • 快樂才是生活的真諦
    人生最高的境界莫過於淡於一切,不過分追求功利,不在物質面前丟失自我,人世間常情不過分計較得與失,最終只追求於快樂,快樂才是生活的真諦。知足者常樂,才能體會到生活的樂趣!生活真的不易,有多少人依然在吃著生活的苦,簡單的居住著,但是她們生活的心態簡單幸福快樂。其實人追求的越多,反而會失去的更多,也許最終你一無所有,人的一生越簡單越快樂。在你拼命奔跑追逐的時候,你會忽略掉中途的風景,忽視了你心情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