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不多說,今天給大家講一部跟蹤偷窺題材的日本影片,劇情腦洞清奇而引人深思——《二重生活》。
片中的女主白石珠是一名哲學系研究生,與身為遊戲設計師的男友同居。
最近,她正在寫她的碩士論文,關於當代日本的存在,關於感覺存在的時間和經驗。這讓她有點困惑。她想挑選100人進行觀察和實驗,但她的導師建議她縮小目標範圍,以「沒有理由跟隨」的方式選擇一個人,記錄下另一個人的生活。
儘管女主人認為不適合跟著別人走,但導師的話還是讓她心有餘悸。有一次,她瞥見一個男人在圖書館籤名,發現他只是鄰居,所以她無法停止跟蹤他。我沒想到這次追蹤對女主人有個意想不到的結果:她發現她的男鄰居背著妻子作弊。
於是,女主人開始不願意停止窺視男鄰居的生活,她之前對家教建議的猶豫也消失了。看到這個,估計很多人都會想到烏龍的「入室」。在那部電影中,老師被一個學生在每周作業中描述的偷窺同學家庭的故事深深吸引,於是鼓勵對方繼續偷窺,最後讓自己和學生都深深地捲入其中。
相比之下,這部電影中女主人公的導師對她的好奇心並沒有那麼悲觀。他告訴女主人,遵循和遵守是可以的,但必須記住一個原則:永遠不要互相接觸,不要打擾對方的生活。
隨著追蹤次數的增加,女主人逐漸了解到男鄰居是出版社的一名部長,他試圖在妻子和女兒面前維護好丈夫和好父親的形象。然而,這對夫妻似乎已經離婚,妻子也曾拍下了不忠的場面。不久之後,她無法控制地捲入了這件事--一是在追蹤過程中被男鄰居的情人發現,懷疑是妻子送來的;
後來,男鄰居的妻子因為丈夫不忠吃了安眠藥,去了醫院。男鄰居漸漸注意到了女主人,也懷疑她是妻子託付的。無奈之下,女主人只好把寫論文的事告訴男鄰居,並求對方允許她繼續跟蹤並完成論文。
但男鄰居認為是女人的跟蹤破壞了她原本平靜的生活。令人驚訝的是,當兩人在這裡爭論時,情節突然發生了變化--因為喝過酒,他們說話的時候幾乎生活得很和諧。直到女兒的信息從手機裡傳來,男鄰居突然醒過來,及時停了下來。
最後,不管女主人做了什麼解釋,男鄰居都不同意她把自己的故事寫進報紙,於是女主人的跟蹤觀察計劃被暫停。
更糟糕的是,由於論文的過度投資,這名女子和男友之間的關係陷入了危機。自從她開始追蹤,這個女人的心思都花在了她的男鄰居身上。她對待男朋友時變得心不在焉。她男鄰居家一有動靜,她就立刻起身採取行動。為此,她多次對男友撒謊。
有一天我男朋友終於受不了了。事情發生時,女主人向他坦白了。但男朋友聽後覺得不合理,最後離開了女主人。面對情感和學習的雙重打擊,即使女碩士改變了研究對象,也只有導師鼓勵女碩士讓她寫論文。
經過再三考慮,女主人直接把偷窺和跟蹤的對象變成了家教,決定用這種方式完成論文。有趣的是,導師並沒有生氣,而是給了她一張去劇院的票,說跟著這個去尋找更多的答案會讓論文更完美。女主人去看戲,發現她觀察到的妻子其實是導師僱來的演員,這樣這位患癌症的母親死前就不會後悔自己的單身生活了。
這樣,在經歷了「無緣無故」之後,女主人得出了一個結論:每個人都有不可避免的痛苦和秘密,只有秘密才能使痛苦少一點。她在論文中寫道,「沒有理由追隨」就是站在別人的立場和立場上,把自己想像成一個人,理解他的生活、激情和意志,這大概是證明每個人都是不可替代的個體的唯一途徑。
乍一看,這句話聽起來有點彆扭,這樣的措辭和造句似乎有些雞湯。然而,從整部影片來看,女主人「無緣無故跟隨」的過程,正是她從迷茫混亂的空虛中逐漸領悟生命本質的過程,具有存在主義色彩。與主流哲學對社會、自然、宇宙的探索相比,存在主義是一個關注人自身的哲學流派,認為人來到世界是一種偶然,沒有意義。存在主義的代表人物薩特(Jean-Paul Sartre)提出了「存在先於本質」的觀點,即人首先存在,然後確立自己的本質。
讓·保羅·薩特在這部影片中,「存在」的哲學主題貫穿始終。不僅導師在課堂上說了什麼,女論文的方向都與此相關,人物之間的戲劇性衝突也都圍繞著存在、虛無和意義之間的糾結。一開始,女主人向她的家教坦白,她覺得自己一直活到現在,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存在於這個世界上;
後來,當男朋友得知情婦在跟蹤他時,他問了一個問題:這樣做有什麼意義?女車主和男鄰居「試駕車」後,她向男鄰居講述了困擾她多年的空虛和迷茫,並說在追蹤過程中,她似乎是被捏造出來的,開始審視自己。
為此,男鄰居也提出了這樣一個說法:世上沒有人有完整的生命,人活著是為了什麼?他們的問題正是存在主義所討論的,這與存在主義對世界的理解和解釋是一致的。薩特曾經說過,世界是荒謬的,生活是痛苦的。存在主義盛行於兩次世界大戰的陰影之下。當時,面對戰爭帶來的破壞和分裂,傳統哲學似乎有點薄弱。在這種情況下,存在主義給人們帶來了面對多變生活的精神力量。它解釋了世界的非理性和變化,以及人們將受到的限制和障礙。
事實上,在這部電影中,這種存在主義的世界觀有很多解釋。例如,情婦家庭教師的母親被發現患有癌症。儘管她還有一個願望,但不久就死了。這不僅反映了人們無法放棄的情感羈絆,也證明了人類無法控制世界。再比如,在影片中,鏡頭多次切換到垃圾站的監控視頻上,既呼應了女主人的跟蹤偷窺行為,又傳達了上帝的視角。用黑白冰冷的畫面呈現世界本身是沒有意義的。
然而,存在主義哲學並不提倡消極的人生態度。它指出,人是唯一知道自己行動的人。它強調人們在感知到世界的真相後,設計和創造生命的意義,鼓勵人們完成並賦予自己意義。在影片中,家教僱人冒充妻子的行為,可以看作是個人主觀能動性的體現。雖然出生、年老和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但他有能力實現他母親的願望。
回首往事,女領主終於領悟了存在主義哲學的內涵,重新審視了自己和世界,理解了存在的意義,不再感到生命的空虛和迷茫。
羅曼·羅蘭在《米開朗基羅傳》開頭的話,現在經常出現在我們的朋友圈裡: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諦,依然熱愛生活。
我認為,即使我們不理解嚴肅的哲學理論,我們仍然可以被這些話所感動和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