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行天下| 蒙古國禮儀

2020-12-14 騰訊網

學禮賓禮儀 | 成就魅力自我

讓禮儀之光照亮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蒙古國地處亞洲中部,國土面積156.65萬平方千米,首都烏蘭巴託。蒙古人以待客態度真誠而聞名於世,今天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蒙古的禮儀文化吧!

蒙古人無姓氏,稱呼使用全名。他們開朗、豪爽、真誠、好客,即使對陌生人,見面也必致問候。平輩、熟人相見,一般說「你好」,對初次見面的人則說「您好」。親友相遇,常先問牲畜是否平安,再問對方身體。見到長輩、老師,要點頭、鞠躬,再請安。請安時,男人要曲右膝,右臂下垂,女子要曲雙膝。

未經允許,不可與老人並排而坐,騎馬或坐車問安者,應下馬、下車。日常交往,多行鞠躬禮或握手禮。蒙古人行鞠躬禮,是把雙手高高舉過頭,然後再把右手放在胸前,身體前傾約30度。

貴客來訪,傳統禮儀是敬獻哈達,有的還會同時獻上一碗鮮奶。獻哈達者躬身,雙手將哈達掛到客人脖頸上,或遞到客人手上,有時還吟唱吉祥如意的讚詞。客人應低頭致意或雙手合掌於胸前,再將接過來的哈達掛在自己脖子上,並向獻哈達者表示謝意。蒙古國的哈達由天藍色絲綢做成,不同於我國蒙古族的白色哈達。

進入蒙古包,可不脫帽,應主人請,可盤腿坐在地毯適當位置,若不會盤腿,也可將雙腿伸向門口坐下。主人喜歡拿出自己珍愛的鼻煙壺讓客人嗅聞,女主人招待客人,會獻上奶茶、奶豆腐和奶皮子等食品。客人應愉快品嘗這些食品,飲用奶茶,應一飲而盡,忌諱小口品嘗、砸吧滋味。品嘗食品時,應表示欣賞、熱情讚美。

作者:馬保奉

圖片均來源網絡

作者簡介

馬保奉

資深外交官,禮賓禮儀文化專業委員會高級顧問。長期在外交部禮賓司工作,期間也曾在駐外使、領館供職,曾任參贊。2005年—2013年被聘為外交學院兼職教授,2010年至今為人民日報海外版《禮儀漫談》專欄作者。著有《外交禮儀漫談》、《禮賓春秋》、《禮賓新語》等書。

-禮賓禮儀文化專業委員會-

相關焦點

  • 禮行天下| 薩摩亞的著裝禮儀
    學禮賓禮儀 | 成就魅力自我 讓禮儀之光照亮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今天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薩摩亞的著裝禮儀吧! 作者:馬保奉 圖片均來源網絡 作者簡介 馬保奉 資深外交官,禮賓禮儀文化專業委員會高級顧問。長期在外交部禮賓司工作,期間也曾在駐外使、領館供職,曾任參贊。
  • 禮行天下——浙江省嘉善縣西塘鎮禮廟村
    村文化禮堂位於五七中學舊址,傳承禮妙,創造性提出「以禮行天下 以善育後人」的「禮文化」,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卓見成效。1 基本情況禮廟村「文革」時期叫禮豐大隊,包括西廟浜、東廟浜、火車浜、上甸廟、金家埭、郭家埭等生產小隊,歸屬於東風公社;八十年代恢復村名,禮廟村歸屬於下甸廟鎮。
  • 感受禮儀之美,做謙恭有禮中國人
    12月7日下午,新疆圖書館開展「知書達理」系列活動之《做謙恭有禮中國人》國學與禮儀講座,近百名讀者參加。
  • 衢州爛柯棋院隊「禮行天下」 重返圍甲砥礪前行
    衢州爛柯棋院隊揮舞大旗:棋出爛柯,禮行天下!2019年在山東日照中國圍棋大會「爛柯圍棋文化發布會」衢州是圍棋的發祥地,而「爛柯」代表著幾千年圍棋文化的沉澱。棋出爛柯、禮行天下,衢州爛柯棋院隊首先打造隊魂。衢州水亭門2020年華為手機杯中國圍棋甲級聯賽開賽在即,衢州爛柯棋院隊領隊為拍攝棋隊宣傳片而奔忙。衢州爛柯棋院隊全員齊聚衢州,足跡踏遍衢州爛柯山景區、衢州水亭門景區、錢江源國家森林公園、開化根博園,這步宣傳片承載了衢州爛柯棋院隊重返圍甲賽場的期許。
  • 衢州爛柯棋院隊「禮行天下」重返圍甲砥礪前行
    衢州爛柯棋院隊揮舞大旗:棋出爛柯,禮行天下!棋出爛柯、禮行天下,衢州爛柯棋院隊首先打造隊魂。
  • 禮行天下 塞內加爾民俗
    學禮賓禮儀 | 成就魅力自我 讓禮儀之光照亮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作者:馬保奉 圖片均來源網絡 作者簡介 馬保奉 資深外交官,禮賓禮儀文化專業委員會高級顧問
  • 禮儀盛宴!雲南經濟管理學院「君子、淑女」育禮儀之花,修君子之德
    11月11日晚,由雲南省高等教育學會公共關係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指導,共青團雲南經濟管理學院委員會主辦,雲南經濟管理學院學生會和大學生禮儀協會承辦的首屆「禮遇經管」禮儀大賽在雲南經濟管理學院體育館隆重舉行。經管學子匯聚於此,一同欣賞這場禮儀文化的視覺盛宴。
  • 禮行天下| 白羅斯的交往禮節
    學禮賓禮儀 | 成就魅力自我 讓禮儀之光照亮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作者:馬保奉 圖片均來源網絡 作者簡介 馬保奉 資深外交官,禮賓禮儀文化專業委員會高級顧問。長期在外交部禮賓司工作,期間也曾在駐外使、領館供職,曾任參贊。
  • 禮儀
    一、幼兒園禮儀1、進餐(1)進餐前、洗淨手、打噴嚏、遮住口、輕輕嚼、漫漫咽、不挑食、不剩飯知道進餐時的禮儀要求
  • 禮行天下| 君子國—— 布吉納法索
    學禮賓禮儀 | 成就魅力自我 讓禮儀之光照亮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作者:馬保奉 圖片均來源網絡 作者簡介 馬保奉 資深外交官,禮賓禮儀文化專業委員會高級顧問。長期在外交部禮賓司工作,期間也曾在駐外使、領館供職,曾任參贊。
  • 古代跪拜禮儀的起源和發展
    《春秋左傳正義》有云:「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五千年的中國史,也是一部禮儀史,禮儀涵蓋的種類很多,從日常生活、交往等方面都有嚴格的體現。尤其在君臣關係、外交關係上,禮儀更是馬虎不得,其中尤以跪拜禮最能體現中國臣服四方的威嚴。這裡就對跪拜禮儀的起源和發展略作論述。
  • 蒙古國人口為何無法增長呢?
    但是這個也有例外,最典型的就是蒙古國。很多人不明白的是,蒙古國國土廣闊,但是為何就是人口無法增長呢?其實原因主要是三點。蒙古國其實是全世界範圍內一個非常幸福的國家了,為何這麼說呢?主要是三個基礎:一是,國土十分廣大,足足156萬平方公裡,堪稱世界第二大內陸國;二是,資源豐富,整個國家蘊含幾十種礦產資源,而且其他非礦產資源含量也很高。
  • 【會員招募】歡迎加入廣州市禮儀協會,成為弘揚傳播禮儀文化的一分子!
    ·  簡介歡迎加入廣州市禮儀協會,成為弘揚傳播禮儀文化的一分子!協會致力於服務政府、企業和院校的禮儀文化交流、研討、培訓以及禮儀學科建設等。協會主要任務是搭建禮儀文化交流平臺,開展禮儀學術交流、教育培訓、普及禮儀知識、培養禮儀師資隊伍、與各行業進行禮儀文化交流與合作、會員公開課等系列活動。深入政府機關、社會窗口服務單位及各行業,以弘揚禮儀文化為己任,致力於傳播中華禮儀、吸取禮儀資訊,構築廣州禮儀文化網絡,打造廣州禮儀文化城市名片。
  • 李文世‖夏遊蒙古國
    一是這些人的存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勞動力不足的矛盾;其次這些苦困的蒙古國難民影子,仿佛也在訴說著二連人昨天的故事。七八十年代,蒙古國曾是比較富裕的國家。二連這邊很多蒙古族年輕人也偷偷越境去蒙古國或打工,或與當地蒙古姑娘結婚。他們也曾有與當地警察打遊擊的歷史,過著朝不保夕、顛簸流離的生活。國家的命運就是人民的命運。失去前蘇聯的依靠,九十年代的蒙古國,一夜之間淪為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 君臨天下,忠君盡孝,從王權禮儀看日本如何做好唐朝的「小迷弟」
    「王權禮儀」在日本的出現,讓我們看到在唐朝時期盛傳的「君臨天下」思想的影子。我們發現,有著王權思想的日本統治政策,其實是來源於唐代歷史悠久的「王權禮儀」,本文從王權禮儀看日本如何做好唐朝的「小迷弟」。
  • 蒙古國軍事力量
    蒙古國可謂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它在中俄兩個軍事大國之間。而且領土面積不小,有156萬平方公裡,但是人口卻很少只有300多萬,平均每平方公裡只有2人,蒙古國首都烏蘭巴託集中了全國50%左右的人口。
  • 蒙古國概況
    庫蘇古爾湖位於蒙古國北部,是蒙古國最大的湖泊,其水域總面積為2760平方公裡,素有「東方的藍色珍珠」之美譽。庫蘇古爾湖的動植物群落與位於其東部200公裡外的俄羅斯貝加爾湖有相近的起源。蒙古國屬典型的大陸型氣候。冬季最低氣溫可至-40℃,夏季最高氣溫達35℃。    【人口】260萬(截止到2007年年底)。蒙古是一個地廣人稀的草原之國,平均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裡1.5人。
  • 獨立出去近百年的蒙古國,如今發展怎麼樣?告訴你真實的蒙古國
    根據我們的語言習慣應該有對應的,其實在蒙古北部有自治區,現在的蒙古國,蒙古國獨立近百年了,現在是怎麼發展的?我告訴你真正的蒙古國。大家都知道,蒙古曾經是我國領土的一部分,外蒙古的獨立也是我國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1921年,蒙古國宣布獨立,我國在1949年建國後也與蒙古國建立了外交關係,蒙古國也實行「開放、非同盟」的外交政策,但是很多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經濟上蒙古國是怎麼發展的?
  • 風情萬種的蒙古國,1921年便已獨立,成吉思汗景區備受歡迎!
    我國是廣大的領土大國,位於我國北方的內蒙古也是我國的一部分,這個省市的名字叫內蒙古,從我們普通的習慣來說,有一個叫外蒙古的地方,其實有這樣的,「外蒙古」位於內蒙古的北面,也就是「外蒙古」的區域,被稱為「蒙古國」,那麼,現在的蒙古國是什麼樣子?
  • '溫太醫'張曉龍休斯頓禮儀講座粉絲洶湧 本網專訪
    消息也「驚動了」張曉龍全球後援會,粉絲們(龍族)在微博上發現本網預告的「男神」消息後非常開心,紛紛轉發、點讚,表示「能把中國的傳統禮儀帶到國外,太棒了!」 您是禮儀指導,粉絲都管您叫做「禮學行者」。現在中國人在外面的形象不是很有禮貌。您怎麼看?張曉龍:那只是中國人的一部分。中國人有更多的好的、守禮的,有禮貌的人,大家可能沒有特別在意。有影響力的事件,會引起大家都注意。但正因為有這樣的事情出現了,我覺得自己更應該做這樣的事情了。我作為一個中國傳統古代禮儀的發燒友、一位老師,希望把更多的中國禮儀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