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不了挫折,極其脆弱?孩子不是「輸不起」,只是怕「不被愛」

2021-01-19 星星育兒記

挫折教育如今被越來越多的父母提倡,雖然我們不能肯定的說人為的製造挫折就能讓孩子的內心更強大,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現在很多孩子在挫折面前會本能的退縮,極其脆弱。

在我們的鄰國印度,每年的3月, 4月是11,12年級的考試季,這次考試非常重要,因為關係著孩子是否有資格考大學。在去年的4月份,由於系統故障導致35萬學生的成績不合格,讓人可惜的是,在學生不知情的情況下,一周內已經有21名孩子選擇了跳樓。

這樣的結果是任何人都不願意看到的,但是類似這樣的例子卻經常在我們身邊發生,很多孩子會因為考試的失敗,父母的責罵等各種原因選擇輕易的結束生命,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起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

主教練郎平郎平曾說過: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明知不會贏,也竭盡全力,是你一路即使走得搖搖晃晃,但依然堅持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眼中充滿堅定。

簡單來說,孩子既要有贏的決心,但也要有輸的勇氣,失敗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害怕失敗。2015年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屠呦呦教授,她和團隊在經歷了190多次的失敗之後,最終獲得了成功,達到了對瘧原蟲100%的抑制率。

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輕而易舉的成功,失敗總是會和我們的人生相伴。有的孩子會因為害怕失敗不敢嘗試,因為這樣就能夠有效的避免失敗,但是不進則退,如果孩子總是懼怕失敗,自然也就註定無法成功。

我們當然明白孩子都想贏,所以有的父母會替孩子掃除他們前進路上的障礙,這樣就能讓孩子有更多的機會面對成功。比如孩子在嘗試學穿衣服的時候,明明他們可以很好的自己穿上衣服,只是扣扣子會有一些困難,可是父母不僅幫他們扣扣子,也會幫他們穿衣服。

當父母人為的剝奪了孩子嘗試的機會時,孩子自然也就習慣了依賴父母,這會使他們很少有機會品嘗失敗的滋味。於是當孩子真正遇到挫折時,便會不知如何去應對,而這在父母的眼裡就是輸不起,其實很有可能只是因為孩子不懂得如何表達情緒而已。

為什麼孩子總是想贏不想輸?

因為太多的父母都非常在意結果,雖然孩子在失敗的時候,父母會上前擁抱安慰,告訴孩子輸了沒關係,可以重新再來。但是他們似乎更喜歡聽到孩子贏的消息,這會讓父母喜笑顏開,甚至欣喜若狂。

孩子遠比我們想像的要聰明,他們自然能夠從父母的言行舉止中感到父母的態度變化,所以孩子會認為如果自己做得不夠好,自己失敗了,那麼父母一定會傷心失望,不愛自己。為了得到父母的關注和愛,孩子當然更想要成功。

孩子不是輸不起,而是怕不被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只盯著結果忽略過程,很多時候過程往往比結果更重要。所以父母應該讓孩子知道不管最後結果是什麼,孩子是輸還是贏,自己都是一直愛著他們的。

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敢於勇敢的去嘗試,才能無懼輸贏,也許這樣,他們才更有可能獲得成功。

不要強迫孩子認輸朵朵在和爸爸下跳棋,雖然爸爸已經在有意的讓朵朵,可是最終還是爸爸贏了。面對這樣的結局,朵朵不願意接受,一直在嚷嚷自己沒有輸,甚至還想要悔棋,在被爸爸拒絕之後嚎啕大哭。

因為在父母看來,孩子的這種行為就是耍賴,但這同時也是孩子的正常表現,試想我們在小的時候是不是也做過類似這樣的事情呢?所以學會接納孩子的情緒,甚至可以故意輸一盤棋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有輸有贏,所以不要太在乎結果,因為過程足以讓孩子快樂。

孩子喜歡贏,是因為他們喜歡被認可,被稱讚,是因為他們太在乎父母對自己的看法,擔心如果自己輸了,父母就會不愛自己。所以父母一定要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孩子,不管結果是什麼,父母都會站在孩子身邊,支持他,鼓勵他,當然更會一直愛他。

有了父母的愛和關注,孩子一定會越來越有勇氣,而這份勇氣會讓他們勇敢的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最終戰勝它們,擁有美好的未來。

相關焦點

  • 其實,孩子不是輸不起,是怕「不被愛」
    「難道我不是最棒的嗎?奶奶」吃晚飯的時候他問奶奶。讀幼兒園的時候,老人家總是說「我孫子是最棒的!」這次奶奶也不知道怎麼安慰了。感覺孩子受到挫折就想著逃,輸不起。一想到這就著急。孩子不可能總是贏,而且失敗處處皆是。所以,讓孩子品嘗挫折的滋味,也是一種愛。有一位兒童心理衛生專家說:「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長大後往往會因不適應複雜多變的社會而痛苦倍增。
  • 孩子承受不起挫折,並非脆弱和「輸不起」,而是怕不被父母愛
    在這樣的文化下,其實有很多家長在平時的教育中也忽視了對孩子的「失敗教育」,同時還忽略了孩子害怕失敗背後的主要原因——怕不被愛。舉個身邊的例子,親戚家的小孩剛上小學,上學後的第一天就回家哭鼻子吵著不想上學了。明明幼兒園的時候孩子是十分願意去學校的,怎麼上了小學就變了。
  • 輸了就發脾氣、打人?孩子不是「輸不起」,是怕「不被愛」
    但如果孩子沒被正確引導,可能會讓怕輸想贏的情況被強化。 輸了就急眼、發脾氣,孩子為啥輸不起?其實,是因為不敢輸。 02 比起輸了,孩子更怕「不被愛」 更多時候,孩子不是怕輸,是怕不被愛。 電視劇《孩奴》裡,歡歡媽媽對兒子要求嚴格,很在意他的成績。
  • 「輸不起」的孩子也贏不了,挫折教育和正確的批評方式是孩子人生的...
    01適當的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孩子的成長需要「愛」,但愛的本質、愛的藝術、愛的表達不僅僅是給予,不僅僅是滿足,更不是百般的遷就,不是讓孩子永遠地感受「快樂」。他會慢慢知道,這個世界不是為所欲為的,爸爸媽媽以及親人們愛他但絕對不是處處都以他為中心,有些不合理要求會被拒絕的。真正的成長,就是一個從任性到克制的過程。否則,如果等他青春期,你才開始對他說「不」時,他除了哭鬧、氣噎、打滾,還有威脅父母的選項。所以,3歲後,為人父母一定要懂得說「不」的藝術。
  • 一輸就哭的孩子,父母別再指責「輸不起」,孩子是怕「不被愛」
    一、每一份輸不起的背後,都藏著不理解社會上有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無論是學生還是成年人,當面臨同樣的麻煩事時,能咬牙堅持的人大多數內心強大,抗挫能力非常好;而中途放棄或是走上輕生這條道路的人,內心則非常容易崩塌,這其實並不是個人的錯,而是在每個人看似「輸不起」的背後,都藏著一份根深蒂固的不理解。
  • 「輸不起」的孩子也贏不了!挫折教育和正確的批評方式是人生的必修課
    和父母爭執、成績不理想、犯錯怕遭責罵......這樣不能稱之為「事件」的起因,竟成了一朵朵鮮活生命凋謝的緣由。 感嘆生命教育缺位之時,也必須看到其中不容忽視的因素——我們的孩子亟待補上挫折教育課。
  • 現在輸不起的孩子,長大也贏不了
    中國足球昨晚又輸了,目測已被球迷和偽球迷的口水淹沒。鹿姐姐卻覺得,無論是什麼比賽,我們不是不能輸,而是應該搞明白為什麼輸,查漏補缺,調整心態。因為只有輸得起,才能贏得了。遊戲玩輸了就一哭、二鬧、三打滾?做事情老是半途而廢?對自己沒信心,愛自我否定……各位家長是否發現:有不少孩子在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或者經受一點點挫折,常常大發脾氣或是滿臉委屈,成為表面上看起來光鮮亮麗,但卻一碰即爛,承受不了挫折的「草莓族」。今天,鹿姐姐想跟大家討論的是,我們應該把握哪些準則,幫助孩子擁有一份輸得起的精神,提升承受挫折的容忍力呢?
  • 孩子再聰明輸不起也沒用,三步策略法,讓孩子告別「玻璃心」
    孩子再聰明輸不起也沒用,三步策略法,讓孩子告別「玻璃心」「玻璃心」這個詞,如今被越來越多的家長提起,孩子被別人誇獎的時候一臉的得意洋洋,非常的享受,但是一旦遇到困難,或者就被家長教訓了幾句,就開始受不了了,甚至大發脾氣,聽不得別人說他不好。
  • 孩子總是爭強好勝「輸不起」?家長這樣幫孩子平衡勝負心很管用!
    為什麼孩子就這麼在乎輸贏?這只是一個遊戲,有什麼大不了的。怎麼才能讓孩子不那麼在意輸贏,能夠輸得起?我們該怎麼辦?下的過程當中,因為小浩是初學者,連著輸了好幾盤兒。頓時,小浩臉上繃不住了,一下子把棋盤打翻在地,叫著說:「不玩兒了,一點兒也不好玩兒」爸爸看到這個小浩兒這個樣子,心裡非常生氣。說不就是玩兒棋嗎?輸又怎麼了?這麼點兒小小的挫折你也受不了呀。
  • 孩子「好勝心」強並不是好事,聰明父母要學會讓孩子「輸得起」
    孩子的"好勝心"強,雖說可以讓孩子不服輸,勇於踏過挫折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然而,過度的好勝心並不是好事,聰明的父母要學會讓孩子"輸得起"。在這裡家長不妨先了解一下,為什麼說孩子的好勝心強並不是好事。2、孩子的精神脆弱實際上,勝負欲強的人通常會為了勝利而不斷提高自己,然而實力雖說因為自己努力提升了,但是心態卻不一樣,因為過於在意勝利的關係,這樣的孩子精神非常脆弱,完全承受不起失敗帶來的挫折感。因此,這樣的孩子精神其實異常脆弱,並不會因為自己但是好勝心強就隨之提高。
  • 孩子輸不起,四招助你培養輸得起的孩子
    「兒子,你這局可能要輸了哦!」那天,我跟奶奶一起陪兒子玩打牌。我擔心他輸不起,便有意提醒他。關於輸贏這個問題,我一直特別頭疼。兒子九歲了,作為男子漢的他早應該輸得起,贏得起了。可是,我們以往每次玩五子棋輸了時,他都會哭。記得那天,北風呼呼地刮著,家裡有點冷清,讓人覺得很無聊。
  • 孩子總是贏並不是好事,清華附中校長:輸得起的孩子心理才最健康
    一個輸得起的孩子,心理永遠是最健康的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在新東方2020家庭教育高峰論壇中說到:「一個輸得起的孩子,心理永遠是最健康的,贏得起、輸得起、拿得起、放得下,不培養,哪裡來的毅力、抗挫折力?」王校長為什麼這麼看重孩子的逆商,大概是因為現在的孩子心理太脆弱,而所處的大環境並不會因此而對孩子們溫柔以待。現在的孩子們要面對那些挫折?
  • 「必須讓我贏」,孩子為何這麼輸不起,可能是彈性心理的問題
    因為考試失利,或者遭受老師批評就跳樓的孩子大有人在; 小孩都是脆弱的,稍有挫折就會陷入停滯; …… 面對這樣的論斷,有時還真的就是無力辯駁,因為確實有不少孩子缺乏此方面的應對能力。
  • 孩子「一輸就哭」,是好勝心強還是性格脆弱?家長如何應對?
    如果沒獲得期待中的表揚,他們就會用「哭」的方式發洩,很多家長都無法區分孩子這種性格上的轉變。爭不到第一就想「哭」,這到底是性格太脆弱,還是好勝心太強了呢?3個原因讓孩子「輸不起」,他們並非太脆弱用「贏」克服自卑大部分情況下,孩子的性格都是從悲觀逐漸變成樂觀的,從幼兒時經常用哭來表達情緒,到一點點變得堅強,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客服很多負面的本性。
  • 賽裡格曼定律:你所不知道的,挫折遠比你想像的更加脆弱
    別讓自己陷入真正的絕境,你所遇見的挫折比你想像的更加脆弱。打破賽裡格曼定律,闖下屬於自己的苦難之門,沒有誰會一直失敗下去的,或許你現在無法突破現在所經歷的挫折和困難,不妨換個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你的問題也許就像魯珀特之淚,無法從最堅硬的頭部著手,但你可以找到困難當中最為脆弱的尾部,做到一擊即碎,挫折遠比你想像的更加脆弱。
  • 有的孩子好勝心太強「輸不起」?聰明的爸媽是這麼做的!
    01挫折教育不是製造挫折吃完晚飯,媽媽在廚房洗碗,3歲的樂樂和爸爸在客廳玩遊戲爸爸有點哭笑不得:我哪賴皮了,明明是你輸了還想耍賴,怎麼變我賴皮了?聽到這裡,媽媽已經知道怎麼回事了,不由嘆了口氣:哎,這孩子怎麼這樣呢?每次都只能贏,不能輸,到了學校可怎麼辦啊?別人又不能像家裡人一樣,處處讓著他。後來,樂樂媽媽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梅花香自苦寒來,不讓他多經歷幾次挫折,怎麼能越挫越勇,至少多經歷幾次對輸就不那麼敏感了。
  • 我的娃娃有點輸不起,逆商低的孩子註定未來之路更坎坷
    逆商(Adversity Quotient,簡稱AQ)全稱逆境商數,一般被譯為挫折商或逆境商。它是指人們面對逆境時的反應方式,即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我的寶寶今年一年級,典型輸不起,周五參加第二次月考之前她哭著說自己頭疼。打算帶她去拍片子,才發現她是過度緊張導致的頭疼。
  • 孩子輸不起怎麼辦?3步解析+4本繪本引導,提高逆商,培養抗挫力
    文 | 維尼媽媽沐瀅昨天咱們群裡的媽媽問我有哪些「逆商培養」的繪本能引導孩子「輸得起」,她很苦惱自己的娃,一輸就哭。這位媽媽的苦惱立刻引起了各位媽媽的共鳴,大家紛紛打開了話匣子:——我家寶寶也是,一點挫折都受不了!——玩遊戲只能她贏,輸了就不高興。——天啊!我以為我就家孩子這樣呢,特別頭疼,輸了就不願意承認!——是啊!
  • 人生如博弈,不怕輸,最怕就是輸不起
    人生如博弈,不怕輸,最怕就是輸不起。人們常說,勝敗乃兵家常事,既然是博弈,那麼,輸輸贏贏自然也都是平常事。有時候,還可能會連輸兩次或多次,甚至還會一輸再輸。其實,人生從來都不怕輸,怕的是失去信心,失去鬥志,失去搏擊的勇氣。說不想贏,那不是真話。誰不希望自己的人生長勝不敗,誰不希望自己能在生活的博弈中大獲全勝?誰不希望自己既有處世之大略,又有為人之細謀,誰不希望自己春風得意、快馬揚鞭呢?
  • 不要打點好孩子的一切,讓孩子經受挫折,挫折可以使孩子強大
    每一個父母都是特別愛孩子的,但是愛孩子是要講究方法的,很多事情也需要孩子自己去嘗試,只有他經歷過了,嘗試了他才會明白其中的道理,如果一切都是父母幫他安排好了,那孩子就會沒有獨立的想法,也沒有獨自生活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