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長投學堂跟小夥伴們聊了一個沉重的話題,貧窮是如何傳承的。
今天,咱們再來聊一個更沉重的話題:「三十年後,你拿什麼養活自己?」
不過,小夥伴們也不用太過煩惱於這個問題,因為長投學堂已經給你們準備好解決方案啦!
一說30年後,估計大家都會覺得非常遙遠吧?
對於現在90後、00後來說,30年感覺太漫長了,漫長好像到永遠也不會到來一樣。但該來的總會來,年輕的會變老,健康的會生病,這是誰也無法抵抗的自然法則。
你有想過自己老了以後會過什麼樣的生活嗎?相信很多人想的都是退休之後週遊世界;到自己喜歡的城市生活;幹很多很多自己喜歡但沒時間去做事情等等。
但你有沒有想過,還有一種可能性,是老了之後還要繼續工作,為自己掙養老金呢?
就像日本的「銀髮上班族」一樣。日本總務省的統計數字顯示,2014年,全日本65歲~69歲老年人就業率達到40.7%,2017年日本65歲以上工作者近807萬人,高齡就業人口佔到了總就業人口的12.4%。
安保、保潔、收銀等服務業和計程車行業裡,老年人的身影隨處可見。在日本很多城鎮的就業中心,每天都能看到老年人排隊等待招工的場景。
而造成大量老年人再次外出工作的原因主要是「養老金不夠用」導致的破產。
許多參加勞動的老年人都坦言:「沒料到自己能活這麼久」,由於活的太久,導致養老金消耗殆盡,因此不得不再次參與到就業大潮中。
眾所周知,日本已進入「超老齡」社會。據統計,2019年,日本年齡在65歲以上的老人,佔據了總人口的25%,即每4個人裡面就有1個到退休年齡的老人!
日本NHK有一檔紀錄片叫《團塊時代,悄然迫近的老年破產》,呈現了日本60、70歲的老人因為破產而不得不重返勞動的無奈。
其實,不只是日本,包括韓國和我國在內,都在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超過2億單身成年人,7700多萬成年人獨居。
有專家曾說過:「未來,人類將面臨一個『白髮新世界』,無論哪個國家,全都逃不過」。這也意味著,未來我們國家也很可能像日本一樣,老年人也要通過勞動才能養活自己。
所以,30年後,你拿什麼養活自己?你努力攢下的儲蓄,抵得過通貨膨脹嗎?你的養老金,跑得過你的年齡嗎?——這些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所以,長投學堂今天通過一本書的視角,讓大家感受一下作者是如何解決這個困境,以應對未來不可預知的困難和風險。
這本書的作者,是個韓國人,名字叫高得誠。說起這位高得誠,可能小夥伴們感覺有點陌生。但在韓國,他卻非常有名。
他畢業於韓國高麗大學經營學系,曾在多家國際知名的會計師、律師事務所任職,擁有會計師、稅務師等資格,更是知名的理財高手。後來,他又進入渣打銀行,做起了財富管理師。
他特別擅長將自己的所學和專業用淺顯易懂的文字表達出來,因此後來還成為了金融界的暢銷書作家,出版了一系列理財暢銷書。
今天和小夥伴們探討的這本書《30年後,你拿什麼養活自己》被稱為韓國奇蹟之作,曾加印122次,連續192周蟬聯韓國暢銷書榜。
說了這麼多,這本書到底講了些什麼呢?看完這個故事你就應該有所了解了:
在國企大公司工作的錢小俊,是一位讓人羨慕的白領,除了有令人羨慕的25萬年薪之外,他還有一間位於江南區的高檔住宅,一輛排量2500cc的高級轎車以及一個幸福的家庭。雖然房子和車子都是按揭貸款買的,但他畢竟在40歲就擁有了豐衣足食、有車有房的高檔生活。
但是,錢小俊內心深處總有些隱隱不安,因為家裡的第二個孩子馬上要降生,而妻子也要放棄工作來照顧家庭。他雖然收入不低,但支出實在太過巨大,錢小俊感覺自己可能會面臨一個大難關。
有一天,他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財富精靈」把他帶到了30年後,那時的自己已經70歲。
但可悲的是,70歲的錢小俊不僅沒有了房子和車子,還要繼續給市政廳幹活才能勉強在養老福利院裡生活下去……而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為他在年輕時不懂得規劃自己的生活和財務狀況,一步步從成功白領走向了貧窮。
噩夢醒來後,錢小俊開始了自己的改變之旅,他在身邊朋友的幫助下,按照理財專家的指引,從頭開始規劃自己未來幾十年的人生……
由於是小說的形式,所以這本書看起來特別輕鬆,用不了一兩個小時就能讀完,但它其中蘊含的深意卻振聾發聵。長投學堂在這裡給小夥伴們揀重要的說一說:
第一,職場人士面臨的兩大危險是:「過早死去」和「活的太長」。
第一個不用多說,作為一個職場人士,擔負的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重擔。如果沒有充足的保障,一旦有點三長兩短,那麼家裡的老老小小就會失去生活的支柱。
但是第二個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認真思考過:隨著科技不斷進步,現代人的壽命是越來越長。就拿作者高得誠所在的韓國來說,現在韓國人的平均壽命是男子74歲,女子81歲。
長壽當然是人人都喜歡的,但也會面臨很多難題。比如我們剛才說過的,養老金跑不過年齡增長的問題、儲蓄無法抵禦通貨膨脹的問題等。
據韓國統計數據,韓國人口當中每10個人就有4人尚未規劃退休後的生活。也就是說差不多有40%的人,對於自己退休後的生活毫無準備,過著「掙多少花多少」的月光生活。而且還有許多人抱有「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寄希望於老了之後依靠孩子生活。
而另外60%的人中,有30%未來只能靠退休金和年金生活。作者在書中寫的年薪25萬的白領錢小俊,退休金和年金加起來大概只有6000元左右。這些錢對於他們夫妻兩來說,也就只夠溫飽而已,根本談不上生活質量,更無法應對重大疾病等風險。
剩下只有不到30%的人,可以完全不依靠年金和退休金,根據自己的意願生活。這些人往往在年輕時注重規劃、生活比較節儉、儲蓄和投資比例都比較高,貸款少,因此積累了大量「生活儲備」,讓自己能夠比較瀟灑的度過人生冬季。
第二,安全的投資品不等於安全的未來。
什麼叫安全的投資品呢?書裡主要說的就是大部分人都非常熟悉的銀行儲蓄。記得前段時間國家財富統計報告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們國家88%的人理財主要還是靠存款。
當然了,作為不懂任何理財方法的人來說,銀行存款既安全又方便。但這種安全,只是保管意義上的,不是未來意義上的。
要知道,現階段,隨著我國經濟越來越發達,低利率時代正在到來。5年前,一年期的存款利率大概2.5%左右,而現在呢,一年期的存款利率只有1.5%。
而據國家統計局最近公布的CPI數據(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目前已經超過3%,創下了2013年以來最高。也就是說,如果你只會把錢存進銀行,那麼每年就要損失掉大約1.5%。
假如你存100元錢在銀行,一年後它的實際價值就變成了:
100×(1+1.5%-3%)=98.5元。那麼5年後呢?10年後呢?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自己算一下。
所以,對於「安全」這兩個字,小夥伴們要重新去思考一下。到底什麼才是真的安全,難道只是找個安全的地方來保管,我們的資金就安全了嗎?那麼面對未來的風險時,怎麼辦?作者在書裡給出的應對措施就是找到靠譜的股票、基金,然後長期堅持投資。
第三,基金成功投資的五大原則。
在書裡,面對一籌莫展的錢小俊,理財經理告訴他,作為一個普通上班族,就算把生活支出降到最低、收入漲到最高,也沒法完全靠攢錢來滿足未來的全部需要。
因為,我們不僅面臨著子女教育和結婚的壓力,還面臨著自己老去後的生病、養老以及日常開支需要,這些問題的解決都需要大量的資金。
因此,必須要學會投資。作者認為,像還按揭貸款一樣,每月固定投資好的基金產品,就可以讓自己抵禦通貨膨脹的危險,還能獲得更好的收益。
他提出了三個核心原則和兩個附屬原則,三個核心原則分別是:「挑選優良基金」、「分散投資」和「長期投資」。
在書裡作者給出的「優良基金」標準,就是不依賴基金經理個人能力、不依賴主動選股的被動型基金,他推薦了韓國指數基金和美國標普500指數基金。之所以包含了本國和美國兩個國家的指數基金,就是對於「分散投資」的需要。
因為把自己所有的資產都集中在某一隻或某一國的基金上,一旦經濟出現大幅波動,對於投資者就會帶來很大損失。所以作者說:分散投資是降低風險的最好辦法。
而「長期投資」呢,就是一旦規劃好自己的投資路徑,就要堅持不懈,用長達幾十年的時間去實踐自己的投資計劃,耐心等待資產增值。他在書裡給出了一張表格,列出了不同投資時間對於投資結果的影響。
大家可以看到,最讓人吃驚的是第25年到第30年,在這短短5年中,投入本金只增加了6萬,但資產總和卻翻了一倍還多。所以,時間是投資最好的朋友,但大部分人都沒有耐心。
書中關於投資的兩個附屬原則是:「找到符合自己的投資取向」和「積極聽取專家的意見」。
也就是說,只要你決定要投資,就必須選擇適合自己實際情況的理財投資產品,假如一個人什麼也不懂,聽了幾句同事朋友的慫恿,就一頭扎進股市,最後只能以賠錢而告終。
還有那些天天想著靠「炒幣」、「炒鞋」……掙大錢的人,你對這些投資品了解多少呢?憑什麼覺得這個風口就能讓你飛起來?
任何一個投資領域,不通過深入了解、學習、研究,都不可能知道水有多深。所以必須要學習,向真正成功的專家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讓知識為自己「變現」。
書的最後,作者還給出了十條非常有用的生活建議,包括:
努力工作,在工作中取得成功;
保持健康,笑到最後;
積極迎接變化,時刻做好準備;
每年檢視一次自己的財產情況等……
建議大家自己去看書,一定會收穫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