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滷水製作中調味是處於第一位的,可以說味道是滷水的靈魂,正是由於味的特色,才形成滷肉的風味,正是由於味的作用,才刺激了人的食慾。滷肉佳餚因味而存在,因味而有行,因味而流傳,因味而升華。掌握了滷水的味,便掌握了滷肉的關鍵和精髓。
十斤滷水應該添加多少克的鹽、味精、糖色?這要分為兩種情況:新起滷時和老滷水時。
新起滷水時
十斤滷水鹽的添加量:鹽是百味之首,滷水中只要把鹽的數量放到正確範圍,那調味就成功了一半。以我們平時炒菜時加鹽為例,鹽分一般佔食材總量的0.8%-1%之間(這個幅度比較適合大多數國人口味,相對比較固定),換算下來就是每炒一斤菜需要加鹽4-5克。而在滷水中,為了使食材進鹹味,就需要將鹽量提高一倍(滷水和食材的加鹽量相同),即鹽分一般佔滷製食材總量的1.6%-2%之間,換算下來每一斤滷水需要加鹽8-10克,那麼十斤滷水需要添加鹽80-100克。
十斤滷水味精的添加量:味精在滷水中主要提鮮味,多一點少一點不會出太大偏差,我一般按照味精佔食材總量的0.8%計算,即每一斤滷水需要加味精4克,那麼十斤滷水需要添加味精40克。
十斤滷水糖色的添加量:糖色是最天然、原始的上色調料。說它是調料,是因為糖色在滷水中不僅可以為食材上色,糖色中的焦糖香氣還有為食材遮腥味,調香味的作用。
糖色的添加量應該是所有調味料中最難的,因為它不僅受當地人喜好顏色的影響,還受火候、時間的影響,並且糖色本身也不是一種標準調味料(炒糖色受糖類、火候、加水量的影響,即使同一個人每次炒出來的糖色的顏色也略有差異)。我在新起紅滷水中,炒糖色按照冰糖和水1:1的比例,每十斤滷水需要添加糖色200克。
老滷水時
在老滷水製作時,鹽、味精的添加不能按照滷水的重量來加入了(滷水可以不用計算),要按照食材的重量去添加。上面也提到了,滷水和食材的添加比例是一樣的,老滷水的調味可以按照新起滷水的比例去添加。
這裡需要注意的:糖色是唯一的例外。糖色在滷水中調色的作用大於調味的作用,所以糖色並不是每次滷水都需要加入,具體要根據老滷水的顏色、火候的大小、滷製時間的長短,以及預估成品滷水的氧化速度以及售賣情況酌情去添加。換句話說,糖色在老滷水中沒有具體添加量,一切靠經驗。
擴展:滷水調味的技巧
1.學會使用糖:如果要把滷水中所用到的調味料作排名的話,糖應該排入前三的。因為糖在滷水中的作用太多了,去腥味、解油膩、提鮮味,增加滷水粘稠度、為食材增加亮度,並且可以矯正鹽放多時帶來的苦味和澀味。
糖在滷水中使用並沒有特指哪一種,有些原色滷中會使用紅糖,還有一些滷肥膩食材的滷水中使用冰糖或者白砂糖。
2.滷水要循環:滷水中加入的調味料,很大一部分被食材帶走,還有一部分來維持老滷水的味道,但是隨著保養老滷水(燒開保養,或者倒出最後的殘渣),這期間水分都有蒸發,但是調味料不會蒸發,滷水的味道會越來越濃,顏色越來越重,所以二次以後再滷,滷水中必須加入水來循環。在我的經驗中,即使滷水不減少也要撇出一部分(可以滷素菜,也可以作老湯備份),重新加水循環。
註:如果是單純為了滷水循環而加水,那麼加入清水即可,如果滷素菜用去很多滷水,那麼循環時一定要加高湯。一般用去整個滷水的五分之二就得加高湯。
3.糖色的炒制:在紅滷中,為了顏色更漂亮,糖色往往和紅曲米、黃梔子搭配。如果紅曲米和黃梔子直接放入滷水中,顏色不易把握,並且常使滷水腐敗,所以我的經驗是:用黃梔子熬水炒糖色,把100克黃梔子加入1000克清水熬成梔子水來代替開水。紅曲米在食材焯水時加入,使食材上一層粉紅底色。
4.糖色的使用:在紅滷中,滷水大火燒開後放入食材,再開鍋就要下入糖色調顏色,這時一定要保持中大火,採用少量多次的方法,將食材的顏色調好。這裡需要注意的是:一開始的顏色不要調的太重,要給食材出鍋後的氧化留有餘地。
5.善於使用麥芽糖:用糖色有利也有弊,利就是天然上色調味料,弊就是容易使滷肉成品氧化發黑,所以在使用糖色的滷水中,要減少使用次數,那麼平時滷水中可以適當加入一些麥芽糖,來彌補糖色的弊端。
6.滷水調味要以口嘗為最終依據:滷水因為蒸發、循環等會造成口味的不確定性,上面的添加比例只作為參考,最終還要依據自己親自口嘗來確定味道。
喜歡作品記得點個讚,或者轉發出去讓更多需要的人看到,並順便關注一下木子小廚,小廚會繼續為您分享烹調中的經驗和技術乾貨,感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