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從長寧搬到閔行住,差不多前前後後已經有一個月了。雖然兩區毗鄰而居,而且我原來住的地方距現住地也不過才兩三公裡,但感覺兩地的差別不小。與生活切切相關的差別就有六點。
一是人流量明顯下降了。無論是馬路上、小區裡面,還是公共綠地、活動場所,見不到如織的人流了,人口密度看得見的下降了。我沒有去研究官方數據,但長寧、閔行實際居住的人口密度肯定是有明顯差別的。
二是路跑健身的人少了。我在長寧居住的時候,住在西郊賓館附近,正的跑步路線就是繞著西郊賓館跑圈。無論是白天,還是早晚,都可以遇見路跑鍛鍊的人,彼此無論 是否熟悉,都會很友好地打個招呼,哪怕雙方是不同國籍的跑者。到閔行後,出去跑了好幾次,竟然一個路跑的跑友都沒遇見。有一次跑步,大約晚上8點多鐘,遇到一位騎車的小姐姐,跟著跑了一段,把人家嚇得拼命奔馳。如果在跟著跑一段,估計就要報警了。
三是買東西不方便了。買東西真的是不方便,一次跑步後,衣服換不下來了,著急的去買一件長袖的速幹T恤,從虹中路過去過華光路、吳中路到虹橋鎮,再從合川路回來,走了一大圈,愣是沒買到一件速幹T恤。也有可能是我不太熟悉,走了差不多將近10公裡,就是沒有找到一間大型百貨商店。
四是上海口音的少多了。在長寧居住的時候,偶爾也能聽到外地口音,特別是服務行業集中的區域,或者施工工地附近,但大多數還是上海口音,聽上海本地人交談,聲情並茂,很有意思的樣子。在閔行,上海口音少了,聽起來江淮口音明顯佔了上風。外地人以蘇皖浙為主,不過大多是做生意的。在小區裡面見到他們,也是上海本地牌照的車子,顯然經過若干年奮鬥,大多已經入籍上海,成了這裡的新移民。
五是打車速度慢多了。我沒有買車,也沒有買車的計劃,出行都是公共運輸,或者打車。但是到了閔行後,打車明顯有了不一樣的感覺,我用的是滴滴打車,接單慢了,等車時間長了,有時候,車子顯示就在附近,還是要等好久才到。有一段不到100米的地方,竟然有三個紅燈,難怪快不了。
六是買菜不容易。我是家庭婦男,負責燒菜,原來住的地方買菜很容易,除了大的菜場外,居民區附近還有幾家私人的菜攤,買個菜、買個油鹽醬醋之類,手到擒來。到閔行後,感覺不容易了。問了門衛,問了小區的鄰居,買菜還要穿過延安西路高架,從閔行跑到長寧的程家橋去買。
住到閔行時間不長,感覺差別大的原因可能更多的是不熟悉。相信一段時間以後,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