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面「苔蘚之戀」果斷關注
(芽胞銀蘚 攝影:韓國營,下同)
[走進植物小矮人系列]
苔蘚植物在哪裡?
圖文:韓國營
前文(點擊閱讀前文)概括性的介紹了什麼是苔蘚植物,相信大家的內心深處已經被揪的痒痒的,紛紛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恨不得馬上就要到大自然中去找到苔蘚,來個親密接觸,給它們拍寫真,觀察它們緩解壓力,或者乾脆光著腳丫子去踩一踩……本文作者將帶領大家一起去尋找苔蘚。
泥炭蘚
倘若對苔蘚植物有了想要進一步接觸的衝動和欲望,這時我們不禁迫切想獲知,到底去哪裡才能找到苔蘚呢?這正是要講的第二個「W」。
苔蘚植物在哪裡?(Where can we find bryophytes?)
魚塘邊的芽胞銀蘚
除了海水中以外,從南北極至赤道,世界各處都有苔蘚植物的分布。在《人與自然》雜誌刊發《地衣和苔蘚 極端環境拓荒先鋒》一文指出,苔蘚植物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巧妙的克服惡劣環境而生活下來,故此,它們在舒適的環境下就更是沒得說了,必然枝繁葉茂、欣欣向榮。此處有兩點值得一提。
魚塘邊的芽胞銀蘚
第一,沒有海產的苔蘚種類。我們熟悉的餐桌上常食用的紫菜、海帶,經常引起媒體報導關注的滸苔,都是生活在海洋的藻類,它們有一套對付海水中鹽脅迫的應對機制。雖然至今未在海水中發現苔蘚,但是海沿岸、鹽湖中、鹽鹼地上卻發現有喜鹽的蘚類生長。
人工種植的泥炭蘚(商品名:水苔)
第二,學會辨別性閱讀。2014年3月,馬來西亞航空公司的MH370航班從吉隆坡飛往北京途中與地面失去聯繫,隨後多國救援隊參與搜索。有則新聞報導:越南搜救隊在土珠島西南方向130公裡打撈起的漂浮物,不是馬航失聯客機上的救生筏,而是一個布滿苔蘚的電纜盤。
淡水水庫裡的柳葉蘚科蘚類
掌握了苔蘚分布的基本知識後,看到這則新聞,我們可以快速而準確做作出判斷:電纜盤上布滿的可能不是苔蘚植物,可能是海產藻類,或許是救援隊員誤認為苔蘚;倘若電纜盤上果真是苔蘚,那麼肯定是這個電纜盤先在海沿岸或其它陸地上長滿苔蘚之後,又漂流到海面上的。作出這番精彩分析是不是很有成就感?哈哈,原來掌握了一個知識點,還可以給新聞報導點評呢!
石頭上的美灰蘚
早在1988年,我國學者參加中國第五次南極考察隊,便採回苔蘚標本,之後出版了《南極菲爾德斯半島苔蘚植物手冊》。在我國東部和北部地區,先後出版了《東北蘚類植物志》(1977年)、《東北苔類植物志》(1981年)、《內蒙古苔蘚植物志》(1997年)、《山東苔蘚志》(2016年)、《廣東苔蘚志》(2013年);在我國西部地區,《西藏苔蘚植物志》(1985年)、《橫斷山區苔蘚志》(2000年)、《秦嶺植物志》(第3卷第1冊,1978年)、《雲南植物志》(第17至19卷,2000至2005年)、《貴州苔蘚植物志》(第1至3卷,2014至2018年)也相繼問世;在我國港澳臺地區,發行了《Mosses and liverworts of Hong Kong》(第1至2卷,1995至1996年)、《Hepatic flora of Hong Kong》(2009年)、《澳門苔蘚植物志》(2010年)、《臺灣苔類植物彩色圖鑑》(2000年)、《臺灣蘚類植物彩色圖鑑》(2003年)。
之所以不煩累贅的列出這些書目和出版年份,先是充分說明苔蘚植物分布之廣泛,進一步證實苔蘚幾乎無處不在;更是方便對苔蘚植物感興趣而又想深入鑽研的讀者,可以及時的找到所需工具書。假如有幸能引導讀者在未來走上苔蘚研究的道路,那正是夢寐以求的。
(熱愛自然的學生在觀察苔蘚 攝影:呂琳)
雖說苔蘚植物分布廣泛,但並不是每一個地點都能見到。因為苔蘚要在一個地點從無到有,要麼通過孢子萌發,要麼通過植物體莖枝、芽條、芽胞等進行營養繁殖。無論哪種途徑和方式,必須要溫度、溼度(水)、空氣和光照達到苔蘚物種的基本生長要求,它們才能在一個地方立足安家,繼而長期生活,同時營養條件跟上才能繼續壯大種群隊伍。而且不同苔蘚物種,對生長條件的要求也不盡相同。這一塊正是當前苔蘚植物研究領域的薄弱點,也是人工繁育苔蘚急需探索的重點。
芽胞銀蘚的芽胞
芽胞銀蘚的擬葉和假根
根據苔蘚植物著生的基質不同,通常可分為土生、石生、樹生、葉面附生、水生等。有的苔蘚著生基質具有專一性,有的苔蘚則廣泛分布不苛求落腳之地。我們會在房屋的稻草上、瓦片上找到蘚類,會在公路兩側斜坡的混凝土上看到大片生長的蘚類,也會在丟棄的舊鞋子、破布、輪胎等非常規基質上發現苔蘚的分布,有學者就曾在犛牛骨頭上發現了四種蘚類。
舊鞋子上生長的蘚類
具體在我們身邊,去哪裡找苔蘚,我借用一首耳熟能詳而又不失歡快的兒歌《春天在哪裡》,改寫成了《苔蘚在哪裡》。不要等待,不要猶豫,伴著那熟悉的音樂旋律,讓我們和孩子們一起哼唱起來吧!
點擊播放,聆聽小朋友們的快樂歌唱
「苔蘚在哪裡呀,苔蘚在哪裡。苔蘚在那清脆的山林裡。這裡有苔類呀,這裡有蘚類,還有那會長角的角苔類……」
怎麼樣?是不是朗朗上口?沒錯,不要停,接著下一段。
「苔蘚在哪裡呀,苔蘚在哪裡。苔蘚在那湖水的倒影裡。映出青的苔呀,映出綠的蘚,還有那會長角的角苔類……」
非常棒!看到孩子們臉上流露出的快樂和幸福感了嗎?陪著孩子們一起互動,或許正是讓他們從電子產品中走出來的好方法呢。再接再厲,接著歌唱最後一段吧。
「苔蘚在哪裡呀,苔蘚在哪裡。苔蘚在那小朋友眼睛裡。看見青的苔呀,看見綠的蘚,還有那會長角的角苔類……」
小學生們在快樂歌唱《苔蘚在哪裡》
正如歌詞所表達,在有森林,有水的地方更容易找到苔蘚。如果我們能走進自然保護區那是最好的選擇了。每年全國苔蘚植物學術研討會結束後,苔蘚學者們都會到保護區去考察,採集需要的苔蘚植物標本。保護區的森林裡,尤其是原始森林中,不僅苔蘚分布量大,而且物種多樣性豐富,是科研的首選之地,也是觀賞的風水寶地。據最新數據,貴州梵淨山自然保護區總面積0.0419萬平方千米,卻有苔蘚植物657種(含種下單位);而山東全省總面積15.71萬平方千米,才有苔蘚植物533種(含種下單位),其中崑嵛山自然保護區就有苔蘚318種,佔山東總種數的59.7%。這組數據印證了自然保護區是苔蘚生活的樂園,同時也說明地點經緯度不同,苔蘚物種豐富度差異很大。假如你有幸到九寨溝、梵淨山等植被茂盛的名勝點旅遊,看風景的同時,仔細觀察路邊、樹林、河流、瀑布等處皆會發現苔蘚的存在。
林地邊緣地上及樹樁上的蘚類
倘若去保護區太遙遠,那可以選擇附近的公園,甚至小區的綠化帶,尤其是南方地區雨水多,空氣溼度大,更容易找到苔蘚。曹同等對上海18 個公園進行調查,報導苔薛植物85 種,發現越遠離市中心區,越往郊區公園內的苔蘚種數越多,特別是樹生苔蘚種類表現更明顯。皮春燕等對重慶主城區23個住宅小區進行調查,發現84種苔蘚,說明住宅小區也是城市苔蘚植物的分布點之一。從此,家長可別再以工作繁忙沒足夠時間遠行為藉口了,科研數據告訴我們,在家附近一樣可以陪孩子找苔蘚尋樂趣增感情。
城市中的公園也是觀察苔蘚的好去處哦
文獻中常說:苔蘚植物葉表面沒有角質層,葉片只有單層細胞或少數幾層細胞,背腹兩面均直接接觸外界空氣中的物質,因此苔蘚植物對環境汙染,尤其是大氣汙染尤為敏感,可作為環境監測的指示植物。不要以為苔蘚都容易被大氣中有毒物質傷害而亡。其實,那些具有了對付汽車尾氣煙霧特性的苔蘚,依然容易在城市的馬路邊、綠化道上找到。波恩大學研究者發現,苔蘚不僅能大量吸收尾氣煙霧,而且能將煙霧中有毒的銨作為養分來消化,一部分的銨被寄生在苔蘚葉面上的細菌所吸收,尾氣煙霧被轉化成生物質。據說波恩市政當局還準備在高速公路邊和隔離帶率試種植苔蘚呢。
分布廣泛的真蘚本種
我經常從家步行到工作單位,就是為了方便尋找和觀察沿途的苔蘚。在我經過的一個路段,有一堵高起來的石牆,石牆上面原先是泥土路,附近居民生活用水不斷的排出,在石牆面上形成一個細流。這麼好的條件,苔蘚植物自然不會放過,很快便安家了。於是一時間,在石牆上出現了苔蘚、蕨類,種子植物共同生長的生機景象。
然而好景不長,我滿懷期待苔蘚能繼續擴大地盤,把石頭牆變成苔蘚牆的願望落空了。由於施工,原先的泥土路被改造成了水泥路,經過石牆的水流被切斷了。而這堵牆每天被太陽強烈暴曬,最終苔蘚乾枯了,蕨類和種子植物也消失了。這個悲傷的故事告訴我們,苔蘚雖然分布廣泛,但它們受小環境影響較大,也很脆弱,同樣需要人類的愛護和保護!
順利找到了苔蘚,不禁想問問:苔蘚植物是像落葉植物那樣,分季節性觀賞,還是像常綠植物那樣,全年均可觀賞?借問苔蘚植物何時賞?咱們下一個「W」繼續聊!
原文刊發於人與自然雜誌, 2019年第5期。
針對苔蘚「小白」
有個苔蘚零基礎入門
大家一起讀書
一起認苔蘚
一起成為苔蘚超級愛好者
如果你不是三分鐘熱度
如果你敢于堅持下去
歡迎你來
零基礎入門班
群主微信:huangli65624
點擊「閱讀原文」,瀏覽苔蘚之戀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