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金平分水嶺苔蘚植物野外識別手冊》出版

2021-02-07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金平分水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包括分水嶺、五臺山和西隆山三個部分。由於其地處低緯度地帶,熱量充裕,降水充沛,山地垂直氣候條件多變,加之大面積結構完整且人為活動幹擾較少的原生山地常綠闊葉林等優勢,僅在4.2萬公頃轄區範圍內(不足雲南省國土面積的0.11%),便記錄了超過500多種苔蘚植物,佔雲南省目前分布苔蘚植物種類的四分之一以上,是植物王國中苔蘚植物物種多樣性最為豐富的自然保護區之一。 

金平分水嶺自然保護區的常綠闊葉林外貌 

為了更好地展現苔蘚植物的物種多樣性,在前期保護區隱花類植物專項科考的基礎上(2015-2019年),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標本館馬文章博士通過對實地採集的952號標本進行物種鑑定,藉助文獻研究、學名考證以及請教同領域分類學專家等途徑,編研出版了《雲南金平分水嶺苔蘚植物野外識別手冊》。全書中英文對照書寫,配圖505幅,收錄具有區域特色的226種苔蘚植物(72科154屬),採取野外生境照片與標本顯微圖片相結合的形式展現各物種的識別要點,並配以適當的形態描述和必要的討論,所有物種均引證有實物標本或憑證圖片。該書為金平分水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周邊地區苔蘚植物的本底資源調查與多樣性評估、開展科普教育活動以及從事苔蘚植物分類學和保護生物學等相關工作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參考資料。 

書中的狹尖小錦蘚Brotherella cuspidata、尖齒鞭羽苔Chiastocaulon fimbriatum、多齒疣鱗苔Cololejeunea pluridentata、擬兜葉蘚Cryptogonium dubium、彎枝蘚Curvicladium kurzii、急尖小黃蘚Daltonia apiculata、萬氏小黃蘚D. waniana、亮邊黃蘚Distichophyllum nigricaule、東亞直蒴苔Isotachis japonica、大紫葉苔Pleurozia gigantea、習氏小金髮蘚Pogonatum shevockii、溪蘚Rheoshevockia fontana和東亞蟲葉苔Zoopsis liukiuensis等區域性特有物種或稀有種,充分反映了保護區獨特而優良的生態環境對當地生物多樣性的維繫和促進作用。 

而以毛扭蘚Aerobryidium filamentosum、芽胞銀蘚Anomobryum nitidum、扭口蘚Barbula unguiculata、三裂鞭苔Bazzania tridens、短月蘚Brachymenium nepalense、溪邊青蘚Brachythecium rivulare、真蘚Bryum argenteum、纓帽曲柄蘚Campylopus umbellatus、擬疣胞蘚Clastobryopsis planula、隱松蘿蘚Cryptopapillaria fuscescens、日本曲尾蘚Dicranum japonicum、毛地錢Dumortiera hirsuta、穗枝赤齒蘚Erythrodontium julaceum、大葉鳳尾蘚Fissidens grandifrons、褐角苔Folioceros fuciformis、尼泊爾耳葉苔Frullania nepalensis、長角剪葉苔Herbertus dicranus、尖葉油蘚Hookeria acutifolia、卷葉溼地蘚Hyophila involuta、黃色細鱗苔Lejeunea flava、東亞指葉苔Lepidozia fauriana、爪哇白髮蘚Leucobryum javense、楔瓣地錢東亞亞種Marchantia emarginata subsp. tosana、蔓蘚Meteorium polytrichum、八齒蘚Octoblepharum albidum、溪苔Pellia epiphylla、林氏黃角苔Phaeoceros carolinianus、立碗蘚Physcomitrium sphaericum、側枝匐燈蘚Plagiomnium maximoviczii、刺邊小金髮蘚Pogonatum cirratum、多齒光萼苔Porella campylophylla、石地錢Reboulia hemisphaerica、刺齒合葉苔Scapania ciliata、暖地泥炭蘚Sphagnum junghuhnianum、多褶苔Spruceanthus semirepandus、刺果蘚Symphyodon perrottetii、網蘚Syrrhopodon gardneri、鱗葉蘚Taxiphyllum taxirameum、平滑小壺蘚Tayloria subglabra、擬扭葉蘚卷葉變種Trachypodopsis serrulata var. crispatula、溪邊蘚Torrentaria riparioides、長蒴蘚Trematodon longicollis、廣布鍾帽蘚Venturiella perrottetii、裸柄魏氏苔Wiesnerella denudata和綠色變齒蘚Zygodon viridissimus為代表的近50種廣布種,可為我國大部分地區(尤其是南方諸省)的苔蘚植物零基礎博物學愛好者提供一定的野外識別輔助。 

該書的出版得到了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東亞植物多樣性與生物地理學重點實驗室和雲南瀕科委司法鑑定中心的資助。 

書籍內容截選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文章連結。

文:馬文章

責任編輯:李雪

相關焦點

  • 《湖北省珍稀瀕危植物野外識別手冊》出版發行
    《湖北省珍稀瀕危植物野外識別手冊》出版發行 2018-01-24 武漢植物園 【字體:大 中 小】 ——《湖北省珍稀瀕危植物野外識別手冊》於近日由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 【中國新聞網】雲南發現植物新種金平奇柱苣苔 為極小種群---中國...
    【中國新聞網】雲南發現植物新種金平奇柱苣苔 為極小種群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童婭妮 馮燕   記者22日從雲南金平分水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該保護區工作人員在植物調查過程中
  • 雲南發現野牡丹科金平異藥花
    12月22日,記者從雲南省金平分水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獲悉,該局高級工程師、科研所所長喻智勇與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劉瑩博士等學者
  • 今年以來,在雲南新發現這些「稀奇」植物
    12月22日在雲南金平分水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了野牡丹科異藥花屬的一個新物種為世界生物物種增添了一新成員一起來看看這個神秘物種這「顏值」你給打幾分?↓↓↓金平異藥花這一名稱來源於這種植物的模式產地金平縣金平異藥花目前僅記錄於滇東南金平縣通常生長於海拔900米至1900米的林下或林緣喜好陰涼、潮溼、排水良好的生境雲南獨特的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孕育出多樣生物於是我們常常能驚喜地發現一些新物種今年以來
  • 小興安嶺苔蘚植物自然筆記
    黑龍江高等植物種類超過2400種,種子植物1700餘種,種類不多;苔蘚植物600餘種,種類相對豐度。在小興安嶺山野間行走了百餘天,植物也認識了上千種,最難分辨的就是苔蘚,植物體太小不利於觀察,分類特徵需要依靠顯微鏡,讓很多人望而卻步。這兩年記錄了一些常見苔蘚植物,也學習了苔蘚的一些知識,作為自然筆記記錄出來。因為屬於愛好者,如有錯誤不足之處希望專家們指出。
  • 看雲南這顆「綠色明珠」!
    林海泉湧,猿啼鳥鳴,廣袤的哀牢山脈自北向南綿延千裡抵達中越邊境,在這裡,凸起的山脊將紅河水系與藤條江水系分隔開來,在山水交融間孕育了一顆耀眼的「綠色明珠」——雲南金平分水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正是大片保持較完整、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為萬物蓬勃生長、繁衍提供了優厚的自然條件,也使得生物多樣性成為金平分水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遠近聞名的一張科研名片。在這片靚麗的綠色下,分布有維管束植物223科913屬2567種,獸類9目29科120種,兩棲爬行類91種,鳥類338種。
  • 加大邊疆人才培養力度 北大公學金平實驗學校落地雲南金平
    通訊員供圖雲南網訊(通訊員 王金河)7月30日,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與廣東紅雲教育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正式籤署「北大公學金平實驗學校合作辦學協議」,這也標誌著金平縣又一普通高中應運而生。
  • 苔蘚植物初體驗之:墨脫公路沿線不同海拔的代表物種
    這裡筆者將根據樣地的調查順序,以墨脫公路為主線,和讀者們分享不同海拔調查樣方中的一些代表苔蘚植物。並儘可能通過圖文介紹它們的形態識別特徵,讓更多的人關注野外科學考察,認識更多的苔蘚植物。 註:苔蘚植物不具備嚴格意義上的根莖葉,而是由相似功能的組織構成的擬根、擬莖和擬葉,但文中為了行文方便,統一使用根莖葉分別代表上述結構。
  • 【不一樣的2020】這一年,在雲南新發現了這些稀奇植物
    隨著COP15的悄然來臨,雲南這片孕育生物多樣性的沃土,究竟有多少新奇的物種?2020年底,雲南觀察推出特別欄目,觀察君邀您帶上探索的眼睛,一起認識2020年雲南發現的新物種。
  • 在雲南叢林深處
    近日在雲南金平科學家發現了一個新物種並取名「金平異藥花」這意味著世界生物物種增添了一位新成員誰發現了它?近日,金平分水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高級工程師、科研所所長喻智勇與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劉瑩博士等學者在國際學術期刊《Phytokeys》發表文章稱,他們在金平分水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外考察的過程中,發現了野牡丹科異藥花屬的一個新物種。怎麼判斷它是新物種?科學家們詳細描述了該物種的形態、生境等,並基於ITS序列對其進行了系統發育分析。
  • 苔蘚植物零基礎入門班階段匯報慶新年
    ,一起讀苔蘚書籍學理論,一起拍苔蘚照實踐科屬識別,一起分享苔蘚方面的心得見解,讓人痴迷讓人瘋狂。    與苔蘚這一類群相識是在2018年到伊春林業科學院工作後,當時作為林學專業的我接到院裡的課題任務從事小興安嶺(伊春)地區植物種質資源調查,每年春夏秋三季經常到野外採集植物標本和拍攝野外生態照片,野外經常會遇到苔蘚,但認起來十分困難,即使是認到科都難上加難。
  • 博士小哥痴迷野外,10年來不斷進山找新物種,果然有重大發現
    馬文章是一個「苔蘚痴」,2009年生態學博士畢業後,來到雲南幹了苔蘚標本管理員的工作。和一般的標本管理員不同,馬博士一有機會就往野外跑。「如果不走這麼遠,到不了好的生境,就看不到心儀的苔蘚。」馬博士有點愧疚卻又帶著點稚氣地說。他還直接生吃過苔蘚,「那些苔類植物的孢蒴是透明的,很新鮮,就想著嘗一嘗。結果它既不能止渴,也不能解餓,大家千萬別學我」。每年大概有3個月的時間,馬博士都在野外搞採集。粗略統計,工作十年,野外考察的次數有67次,平均每次7~15天,最長的時候一個多月。
  • 【角度】博士小哥痴迷野外,10年來不斷進山找新物種,果然有重大發現
    馬文章是一個「苔蘚痴」,2009年生態學博士畢業後,來到雲南幹了苔蘚標本管理員的工作。和一般的標本管理員不同,馬博士一有機會就往野外跑。粗略統計,工作十年,野外考察的次數有67次,平均每次7~15天,最長的時候一個多月。中國西南地區的自然保護區他大都跑遍了,採摘的標本有11000多號。不止是苔蘚,其實每一種植物,都會有一份模式標本,用來確認這類植物的身份。有的植物的模式標本,全世界就只此一份。
  • 苔蘚植物小明星:石頭縫中生長的石地錢
    圖4石地錢的生長環境石地錢也可以形象的比喻為苔蘚圈中地錢的山寨版。長按二維碼識別苔蘚之戀微信公眾號5)愛苔蘚論壇(網址:www.mossplay.com),全力打造苔蘚植物愛好者與愛護者聯盟)6)微信公眾平臺(公眾號:苔蘚之戀;微信號:taixianzhilian 或 juanbaihuakai)7) 苔蘚之戀QQ交流群苔蘚之戀(孢子植物)QQ群:98709651(創建於2014年8月,是「苔蘚之戀公益交流平臺」的孢子植物交流群
  • 苔蘚植物——植物的「迷你王國」
    如今我們見到的苔蘚植物與恐龍時代的並無太大差別,它們因沒有維管組織而往往個體矮小,多在幾毫米到幾釐米之間,被認為是植物的「迷你王國」。苔蘚植物的結構也相當簡單,沒有花、果實、種子,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根、莖、葉。其所謂的「葉片」,多數由單層細胞組成。然而苔蘚植物有胚,屬於高等植物。 苔蘚植物在生活史中出現兩個植物體——配子體和孢子體,其中孢子體寄生在配子體上。
  • 苔蘚:植物世界中的「開路先鋒」
    我國苔蘚植物奠基人陳邦傑教授曾寫道:苔蘚與藻類、地衣同是植物社會的開荒者,在沼澤地區、廣漠的荒原和平滑的巖面上,在其他種植物不能生存的地方,苔蘚植物是先鋒隊,並逐漸為其他植物創造可以生活的條件。或許是因為作者在古代漢語、文化史研究方面的造詣,《植物中的「開路先鋒」——苔蘚植物》則完全不同於其他苔蘚植物的相關書籍,其文字表達幽默,融合文學性和知識性於一體,充分運用漢字組合展現出苔蘚之美、苔蘚之魅、苔蘚之媚。
  • 苔蘚從入門到放棄(三)
    (上)和苔蘚從入門到放棄(下)後,又攢了一點圖,困於沒有顯微鏡,也就沒解剖照了。雲南元陽的森林森林裡潮溼的樹幹上長滿了苔蘚等附生植物,其餘是10月在雲南拍的。野外科學考察 | 物種鑑定 | 科研材料採集 | 戶外拓展活動與博物旅行家庭園藝 | 自然、文創課程分享 | 自然類自媒體運營與主題影展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重拾自然工作室,了解更多活動和產品聲明:本文為原創內容,歡迎閱讀者在個人網絡媒介進行由原文連結轉發的全文轉載;謝絕改編、摘錄、部分轉載,謝絕全文複製或重新編輯後自創新的連結發出。
  • 吳鵬程 | ​苔蘚植物、環境與人類
    在自然界數十萬個植物物種中,無論是從數量還是從體形、大小而論,苔蘚植物僅僅是「侏儒」級的一大類群,因此有人生動地把它比喻為植物界的「小人國」。從化石的時代表明,苔蘚植物除裸蕨類外地球上最早出現的陸生植物。在種子植物出現的2.6億多萬年之前已經有苔蘚植物的存在。無論在地球的發展史還是在人類的生活中,苔蘚植物均起過積極地作用。
  • 苔蘚植物是什麼
    苔蘚植物苔蘚植物,是非維管植物中的有胚植物,它們有組織器官以及封閉的生殖系統,但缺少運輸水分的維管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