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運動損傷,專家教你這樣「動」!

2021-02-13 淮水安瀾

點擊上方「淮水安瀾」(ID:huaianhuainet)關注

初冬來臨,人體肌肉緊張,更容易導致拉傷,今天我們就來仔細說一說如何科學運動,遠離意外受傷。

王先生在畢業20周年同學聚會上,和幾個老同學興致勃勃地展開一場足球賽,幾個中年人仿佛又回到了青少年時期。沒想到,比賽才剛開始半小時,王先生猛一轉身,突然膝關節一軟,聽到一聲響,摔在了地上。看著迅速腫起來的膝關節,王先生傻眼了。有些運動損傷知識的同學馬先生趕緊前來幫忙處理。王先生鬱悶地說:「還沒開始活動呢,怎麼就受傷了,以前的狀態都去哪了?」馬先生一邊處理,一邊分析:「你都20年沒這樣運動了,身體哪裡還記得以前的狀態,這樣非常容易受傷。」

苦於疫情期間不能去健身房,老陳開始在郊外跑步,準備通過運動減肥。老陳的身體耐力還是不錯的,一口氣跑5公裡不成問題。自信心倍增的老陳連續跑了一周。然而,第八天,老陳感覺小腿迎面骨有點疼痛,不跑不痛,一跑就痛。無奈之下老陳只能暫停鍛鍊計劃,到醫院就診。醫生用手敲敲迎面骨,老陳說痛,按壓則疼痛不明顯。醫生判斷老陳的腿很有可能骨折了,建議拍個核磁明確診斷。老陳十分不解:「又沒摔又沒碰,怎麼會骨折呢?」核磁結果顯示,老陳的腿發生了應力骨折。

像老陳這樣,因為跑步導致的應力骨折在運動損傷中並不罕見,極易被忽視導致誤診誤治。出現此類問題,應停止跑步,行走一般不痛,不要過分限制。停止跑步4-6周即可好轉,然後再逐漸開始跑步即可。如果出現行走痛,應拍CT檢查看有無皮質骨骨折。

運動損傷第一個原因就是認識不足,沒有採取一定的預防措施

第二點,像王先生這樣,長時間不運動,肌肉力量不足,對於急性膝關節扭動起不到保護作用,應對不夠靈敏,扭傷時反應不及時。

第三點,運動前沒有進行準備活動,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尚未達到運動狀態。或者準備活動敷衍了事,比如王先生在運動之前只是做了幾個簡單的牽拉動作,肌肉和韌帶根本沒有牽拉開。還有一些人準備活動不合適,也會導致急性運動損傷。當然,過量的準備活動使得身體疲憊,機能下降,也會導致運動損傷。

此外,思想麻痺大意是所有運動損傷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健身前不檢查器械,好勝好奇,常在盲目和冒失中受傷。運動情緒低下,或在畏難、恐懼、猶豫以及過分緊張時發生傷害事故。有時因缺乏運動經驗,缺乏自我保護能力致傷。運動場地狹窄,地面不平坦,器械安置不當或不堅固,鍛鍊者擁擠在一起或多種項目在一起活動,容易相互衝撞所致。空氣汙濁、噪音、光線暗淡、氣溫過高或過低、運動服裝不合要求等原因,都可以直接或間接造成傷害事故。

急性運動損傷中,肌肉和肌腱拉傷較為常見,一般為準備活動不足導致,比如:打羽毛球導致跟腱斷裂或小腿三頭肌肌肉拉傷。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疲勞也會導致損傷。比如連續訓練或者比賽,自我感覺狀態不佳,務必要引起注意。作者從醫治療的第一例跟腱斷裂患者就是因為疲勞所致,患者連續第三天參加比賽時意外受傷,而傷前兩天均戰勝對手。

運動扭傷骨折並不多見,若有,一般為關節脫位導致的撕脫骨折、切線骨折或者壓縮骨折。

關節扭傷易導致韌帶損傷、斷裂,軟骨損傷或者關節內特定結構比如說膝關節的半月板損傷。

腦損傷一般運動不多見,橄欖球或足球運動中可能出現因撞擊導致腦震蕩的情況。

疼痛程度取決於骨組織、韌帶、肌肉肌腱等結構損傷的程度和患者的痛域。當損傷較輕,韌帶部分斷裂時,疼痛一般比較輕微。如果損傷嚴重,韌帶完全斷裂,不僅疼痛嚴重,還有伴有其他症狀。骨折引起的疼痛一般比較劇烈,跑步引起的松質骨應力骨折則只有在跑步等運動程度大的刺激時才有疼痛。

骨折、肌肉肌腱撕裂、韌帶斷裂常伴有韌帶本身及周圍關節囊的損傷,會伴有出血,並引起關節腫脹。當出血量比較多時或皮下組織較薄,還可以看到皮下淤血、青紫等。

韌帶受損常導致關節活動障礙,因周圍肌肉的痙攣或者關節囊張力高可導致關節處於強迫體位,骨折、關節脫位等也可見上述情況。患者不敢活動損傷關節。

有時傷者可聽到韌帶撕裂或者組織損傷移位導致的響聲。此外,關節脫位骨折還可以見到關節或者肢體的正常形狀發生改變,臨床上把這種症狀稱作創傷性畸形。

急性損傷急救第一條原則,先救命後治病。如果有危及生命的顱腦損傷、出現意識問題或者氣道、心臟等急性損傷,應保護好患者,送急診搶救。無專業知識的人員切不可嘗試復位或者無保護搬運,以免加重損傷

涉及脊柱骨折脫位或者關節脫位等有神經血管損傷風險的重要部位,在搬運時應使用多人平舉法,以免脫位加重導致神經血管損傷。

傷後24-72小時內可以冰敷,起到消腫止痛的作用。以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損傷為例,冰敷每次持續10-20分鐘,間隔1-2小時反覆施加,第一天5-6次,以後酌情遞減。

可應用彈力繃帶或者軟敷料外加繃帶加壓包紮以減輕腫脹。

抬高受傷關節,高過心臟,有助於靜脈等回流以減輕腫脹。

意外損傷很難預防,但日常可以採取一些方法措施,保護自己免於遭受運動性損傷。定期有規律的鍛鍊,有助於減少韌帶損傷的風險。

日常鍛鍊計劃包括:

1. 活動前充分熱身。簡單的運動如跑步,做幾組拉伸就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羽毛球等運動需要加做揮拍扣球等動作預習。

2. 加強四肢、肩部、腰部等肌肉群的鍛鍊,以確保肌肉力量的整體平衡。

3. 開始新的運動前,有必要請專業的指導或者向有經驗者請教,切忌盲修瞎練。

4. 日常運動中,穿戴必要的護具、合適的運動鞋尤其重要,注重彈性和防滑。此外,既往發生過運動損傷者,經過充分康復鍛鍊後才可以逐步恢復運動。

84年畢業於揚州醫學院中醫專業,從事針灸推拿工作近三十餘年,原淮安市中醫院工作。特別擅長針灸推拿治療各種疼痛性疾病、運動損傷、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眩暈、偏頭痛、失眠、肩周炎、腰肌勞損、膝關節炎、中風後遺症等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為百姓提供大醫診療,定於12月20號上午特邀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腎病醫療中心主任、中國中醫藥協會中醫腎病副主委,江蘇省中醫院首席科學家孫偉教授攜專家團隊前來義診。義診當天還將邀請江蘇省中醫院腫瘤科楊文娟教授,中國中醫藥協會男科分會副會長翟亞春教授,江蘇省中醫院消化科汪紅教授等。

    孫偉,醫學博士,主任中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現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江蘇省中醫院)中醫內科腎病學科帶頭人、國家中藥管理局全國中醫腎病醫療中心主任。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內科腎臟病專業委員會常委、中華中醫藥學會腎病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中西結合學會腎臟病專業委員會常委。「省新世紀科學技術帶頭人培養工程」(簡稱「333」工程)第二層次培養對象、江蘇省衛生廳百名重點醫學人才(簡稱「135」工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

    孫偉教授從事臨床醫療、科研、教學工作25年,在中西醫腎臟病治療方面有很高造詣。特別在運用補腎健脾、清溼化瘀理論治療腎炎蛋白尿、血尿方面;運用補腎健脾、和絡洩濁理論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方面尤為擅長。對IgA腎病的診斷和治療有系統研究。對糖尿病腎病、狼瘡性腎炎、尿酸性腎病、泌尿系統感染和結石等疾病的治療有豐富經驗。近年來,創立「腎虛溼瘀」理論探索慢性腎病的治療及其改善慢性腎病長期愈後的研究成績顯著。

    翟亞春,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

    曾任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新加坡中醫學院教研部主任、馬來西亞同善醫院中醫總監、馬來西亞拉曼大學醫學與保健科學學院中醫系主任、教授、醫藥研究中心主席,中國中醫科學院江蘇分院(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教授,院級名醫、男科主任等職。從事臨床工作四十年,對慢性前列腺炎、性功能障礙、男性不育症,以及男性亞健康體質調理等臨床經驗豐富。出版臨床專著二十餘部,發表學術論文五十餘篇。

    楊文娟,主任中醫師,教授。

    畢業於南京中醫藥大學,現任中華中醫學會江蘇分會委員。從事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近三十年。熟練掌握各種惡性腫瘤的中醫治療和西醫化療等綜合治療方法,在長期的臨床實踐探索出一條中西醫結合治療惡性腫瘤的最佳方法,多次發表相關文章,得到眾多好評。長治療肺癌、胃癌、食管癌、腸癌、乳腺癌、肝癌以及惡性淋巴瘤等。對於癌症術後的病人能鞏固療效,減少復發;對喪失手術機會的惡性腫瘤病人,能使其長期帶瘤生存或明顯延長生存期、提高生活質量;同時還擅長調治腫瘤放療、化療引起的併發症,如:放療引起的放射性肺炎、腸炎、膀胱炎、局部皮膚紅腫潰破,長期不愈等;放化療引起的身體虛弱、食欲不振、四肢無力、肝臟損傷(轉氨酶升高)、白細胞減少等症。擅長治療肺癌、胃癌、食管癌、腸癌、乳腺癌、肝癌以及惡性淋巴瘤等。對於癌症術後的病人能鞏固療效,減少復發;對喪失手術機會的惡性腫瘤病人,能使其長期帶瘤生存或明顯延長生存期、提高生活質量;同時還擅長調治腫瘤放療、化療引起的併發症,如:放療引起的放射性肺炎、腸炎、膀胱炎、局部皮膚紅腫潰破,長期不愈等;放化療引起的身體虛弱、食欲不振、四肢無力、肝臟損傷(轉氨酶升高)、白細胞減少等症。

    汪紅,主任中醫師,副教授。

    醫學碩士,現任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江蘇省中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副教授。1982年畢業於南京中醫學院本科,1987年畢業於南京中醫學院中醫內科研究生班,導師為張繼澤教授。行醫30餘年餘,主要從事中醫內科(脾胃病、肝膽病)的臨床、科研及教學工作。擅長診治胃食管返流病、食管炎、慢性萎縮性胃炎、潰瘍性結腸炎、慢性B型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膽囊炎、膽結石等疾病。對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硬化腹水、脂肪肝、藥物性肝病、慢性膽囊炎、膽囊結石、膽囊術後綜合症等尤為擅長。

    山陽草堂國醫館是在淮安市政府及衛生主管部門批准下於2017年開設的中醫為龍頭,西醫有特色的綜合性門診部。旗下目前二所醫館,東部戰區總院淮安醫療區深度醫聯體合作單位,淮安市第二人民醫院醫療技術支持單位。依託於翟亞春,楊文娟等江蘇省中醫院名中醫為核心,常年門診有沈達榮、馬嶽青、金兆剛五名市級名中醫,七名主任中醫師等三十餘名核心專家團隊。內設:中醫科,內科專業,康復醫學專業,預防保健專業等。19年門診量達2萬人,以「本草山陽、仁德濟世」核心理念,憑藉優質服務,高質量療效贏得百姓良好口碑。

總館地址:茂華國際二期門面(4號商業樓99-54號)

分館地址:淮安市綠地世紀城二期南獨幢商業23-2室

預約電話:19952347880

                  18852348758

    為百姓提供大醫診療,定於12月20號上午特邀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腎病醫療中心主任、中國中醫藥協會中醫腎病副主委,江蘇省中醫院首席科學家孫偉教授攜專家團隊前來義診。

    由於專家號有限,特限號三十人。

    義診當天還將邀請江蘇省中醫院腫瘤科楊文娟教授,中國中醫藥協會男科分會副會長翟亞春教授,江蘇省中醫院消化科汪紅教授等。

免責聲明:淮水安瀾微信是面向普通網友的信息發布平臺,目的是為傳遞更多信息,網友發布爆料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7日內聯繫小編。

相關焦點

  • 冬季如何避免運動損傷?專家教你這樣「動」!
    因冬季氣溫變化大,易造成運動損傷的發生。常見的運動損傷有哪些?公眾運動時應做好哪些防護措施?如何治療運動損傷? 正是由於半月板所起到的穩定載荷作用,它的完整才保證了膝關節長年負重運動而不致損傷。 半月板損傷是如何造成的? 半月板損傷是膝關節常見的損傷性疾病,可分為急性損傷和慢性損傷。
  • 暢享冬季運動 專家教您如何避免運動受傷
    暢享冬季運動 專家教您如何避免運動受傷 2021-01-15 19: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如何避免在跳繩過程中,出現各種運動損傷
    春暖花開的季節,好多人已經開始了減肥運動,其中跳繩是大家常用的一種運動模式。但是很多人在跳繩運動過程中,經常出現膝蓋疼,腳踝疼,跟腱疼等情況出現。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避免這些情況的出現呢?又該如何去跳繩呢?今天就來分享一下關於跳繩的過程中,如何去做,可以更好的避免這些情況的出現。分享六個需要注意的事項。
  • 如何避免運動損傷?
    由於衰老,老人運動更容易受傷。《美國退休人員協會雜誌》近日載文,刊出多位運動專家總結出的老年人防止運動傷的要訣,其中運動前的熱身和運動後的拉伸尤為重要。 經常運動的人都知道訓練前後必須做一些拉伸運動,但像中老年人的快走、散步類型運動,也需要拉伸嗎?
  • 如何避免膝關節運動損傷 日常養護+氨糖軟骨素
    雖說經常運動對身體健康有好處,但是也非常容易出現損傷,尤其是膝關節運動性損傷極為常見。膝關節是人體所有關節最大最複雜的關節,也是人體最容易發生損傷的關節之一。膝關節損傷會影響到日常生活工作,所以經常運動如何避免關節損傷就很重要。那麼應該如何避免膝關節運動損傷呢?
  • 多地學生體育課上猝死,青少年如何避免運動損傷?
    對於正處在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來說,體育運動固然是好,但在參加體育運動時如果不量力而行,則不僅不能起到健身作用,相反還會損傷身體,甚至會造成殘疾、危及生命而導致終身遺憾。那麼,你知道如何防止體育運動損傷嗎?第一,鍛鍊前要熱身。切記避免沒有提前熱身就運動。
  • 專家教你如何區分感冒和新冠肺炎
    專家教你如何區分感冒和新冠肺炎 瀋陽日報
  • 如何避免膝關節運動損傷?這3點非常重要,幫你預防傷害
    健身的人,應該對運動損傷不陌生,更嚴重的是,偶爾有人做次運動,導致身體受傷,就拒絕了一切運動。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信息:「跑步會傷膝關節」,「深蹲會傷膝關節」,「爬山會傷膝關節」,或者「坐太久會傷膝關節」,「體重太重走路也會傷膝關節」等等。你是不是也有這種困惑?
  • 小博適告訴你,如何避免跑步損傷~~
    有很多人通過跑步這項運動,達到了很好的瘦身效果,所以跑步也成為比較火的減肥運動。其實,跑步到底傷不傷,取決於你是否用適當的方式來跑步,和跑步這個運動本身並沒有關聯。近年來甚至有許多研究報告指出,跑步對於膝蓋和足踝所造成的傷害根本不會比走路來的多。
  • 運動醫學專家:這些方法避免損傷
    跑步是我們都很熟悉的一種運動,但是可能好多人在跑步的時候都不會很講究,可能就是隨便的跑跑,其實這是不科學的。我們在跑步時還是要講求一定的方式方法的,做好運動前後的防護工作,要儘可能的避免運動損傷的發生。
  • 幾種常見運動損傷,教你如何正確判斷與處理,減少損傷
    沒有什麼比受傷更能阻止你獲得訓練的收益,尤其是使你無法訓練的損傷更是如此。運動損傷通常分為兩大類:突然發生的急性損傷和經常由於過度使用和形式不當造成的過度使用損傷。每個人都在避免訓練中的損傷,並且較嚴重的問題可能會影響你幾個月的訓練。因此在受傷之前,預防仍然是最好的策略。
  • 保護踝關節 避免運動損傷
    □本報記者 梁蕾    踝關節是全身負重最多的關節,踝關節的健康和穩定性對於人體的正常活動及體育運動有著重要的作用。但也由於踝關節較多地參與在運動或活動中,踝關節運動損傷也是骨科門診、急診中最常見的損傷。
  • 專家支招如何避免步行運動損傷
    劉昶榮/攝  「恭喜你,今天已完成1萬步目標!」看到這樣的提示信息,你是不是充滿了成就感?如今,隨著智能穿戴設備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推崇每天1萬步走的鍛鍊方式。經常可以看到公園裡、操場上、樓間小道上正在步行鍛鍊的不同年齡的人,他們拿著手機,戴著手環、手錶等,將每天1萬步作為自己的鍛鍊目標。鍛鍊的同時,還可以和好友PK步數排名娛樂一下,甚至有些商家還提供步數折扣。
  • 如何避免運動傷?
    一項統計發現,756名非專業的羽毛球愛好者中,發生運動相關損傷的有538人,發生率高達84.4%,跟腱斷裂發生率0.79%。另外一項大樣本調查顯示,運動損傷中肌肉損傷佔51.23%,韌帶損傷佔10.97%,關節損傷佔9.63%。
  • 羽毛球|運動損傷風險如何控制?
    #物理治療#9月16日,2020尤尼克斯意見領袖交流會(廣州站)順利舉行,60多位羽毛球運動愛好者受邀來到了現場。為了普及羽毛球運動損傷與急救防護知識,脊柱特工作為特邀嘉賓,在會上開展了以「羽毛球運動損傷風險」為主題的健康講座。
  • 如何避免運動損傷?專家提醒關注疲勞、疼痛兩大信號
    雖然運動中可能發生各種運動損傷,但仍然應鼓勵大家進行力所能及的體育運動。北京積水潭醫院運動損傷科主任醫師張輝建議,運動應量力而行、因人而異。張輝舉例,如籃球、足球、羽毛球等競技體育造成損傷的原因主要有兩類:一是經常運動的人,可能會因為熱身不夠或者動作失誤導致意外損傷,如韌帶斷裂、半月板撕裂。另一類是平時很少運動、偶爾參與一次劇烈運動的人,可能導致韌帶斷裂等損傷。
  • 如何處理和避免籃球運動損傷?教練幫你總結了,關鍵是這幾點
    (愛籃球的評論員原創)和任何一種對抗性的運動一樣,籃球存在著一定的運動損傷風險。因為慢性損傷在青少年中不常見,本篇主要講急性損傷。那麼重點來了,損傷對策下面根據我教學和平常運動中較為常見的損傷,分享一下如何處理:1,擦傷等開放性傷口。往往會有塵土和灰等汙染物,要及時使用碘伏等消毒, 不要再用紫藥水和紅藥水了!
  • 小心運動中的誤區,避免運動損傷,科學運動事半功倍!
    事實上出汗可以降低體溫,避免身體過熱,但其對減肥幫助不大。因為出汗後,體重會下降,這是失水的原因,但是等體內水分恢復了,體重就會變得與之前一樣。需要節食2.要想運動使肌肉柔韌。進行伸展運動如扭腰、彎腰時,應該逐漸運動,可以讓肌肉緩慢鍛鍊,應該避免局部受力過重,運動量過大,避免劇烈運動,否則會造成運動性損傷。
  • 選擇適合運動方式抵消久坐風險專家教你這樣做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了《身體活動和久坐行為指南》,強調,不論年齡多大,身體狀況如何,都要進行身體活動,抵消久坐的健康危害。普通市民該怎樣運動?多少運動量可以抵消久坐的健康危害?選擇適合的運動方式《指南》提出,無論是爬樓梯、做家務還是跑步、騎行,只要動起來,都能給身體帶來好處。《指南》針對慢性病人、殘疾人、孕婦等人群,提出不同的運動建議。如,「18—64歲成人,包括所有身體活動在內,建議每周進行150-300分鐘的中等強度活動,或至少75—100分鐘的高強度活動,或中等強度活動和高強度活動的相當量組合。」
  • 避免57%十字韌帶損傷,運動醫學專家這樣說!
    在職業運動員身上,運動員發生運動傷害的比例比普通人更高。在眾多運動傷害的種類中,有兩條韌帶被成為運動員的生命,尤其是足球、籃球運動中,被尤其珍重。它就是「十字交叉韌帶」。十字交叉韌帶斷裂,結束過很多天賦異稟的運動生涯。到底是什麼樣的關鍵位置,有這麼大的威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