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山西「將軍之鄉」痛失開國將軍張中如!開國將軍僅剩12人!

2021-03-01 世界晉商網

來源:世界晉商網綜合南方星聞等綜合報導

      

剛剛從朋友圈得知,開國將軍張中如2019年9月12日上午8:20分因病醫治無效在301醫院辭世,享年100歲。

張中如,男,1919年出生於山西原平,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八路軍。抗日戰爭時期,先後在山西戰地動員委員會遊擊支隊、暫編第一師、工人武裝自衛旅任中隊長、連長、作戰科長。1942年初,他任晉綏軍區第八分區二十一團一營營長,率部在山西交城、古交地區帶領當地的軍民開展抗日鬥爭。解放後,歷任河南省軍區政委、總參某部政委、部長等職,1964年被授予少將軍銜。張中如是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截至2019年9月,在世開國將帥僅剩12人。

抗日戰爭時期,張中如先後在山西戰地動員委員會遊擊支隊、暫編第一師、工人武裝自衛旅任中隊長、連長、作戰科長。1942年初,他任晉綏軍區第八分區二十一團一營營長,率部在山西交城、古交地區帶領當地的軍民開展抗日鬥爭。
解放後,張中如歷任河南省軍區政委、總參某部政委、部長等職,1964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當選為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軍報2015年曾刊文透露:70多年前,在晉綏抗日戰場上,他與日本侵略者大小交戰百餘次,左胸被子彈貫穿,先後8次手術,屢闖鬼門關,一腔熱血染紅了戰袍……
新華網也曾在2015年刊文《傳承責任與使命----記抗戰老兵、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第一任校長張中如》,記錄了老將軍的傳奇經歷。
文章寫道:唯有犧牲多壯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是經過無數中華兒女艱苦卓絕的抗爭和前赴後繼的犧牲換來的。殘酷的戰爭給老人留下了終身難以泯滅的記憶。
1943年,在道溝山口上伏擊日軍的張中如被一顆子彈擊中左胸,鮮血不住的往外湧。在一個簡易的醫務手術室裡,德國醫生米勒為他進行了開胸手術。沒有嚴格的消毒措施,也沒有全身麻醉藥,但張中如硬是挺過了這刻骨的疼痛。米勒醫生為張中如的左胸去除一捧腐肉和碎骨。簡單消毒,縫合傷口之後,米勒醫生囑咐張中如吹氣排除體內剩餘膿液後,便匆匆上路了。
然而康復之路並不容易,張中如接連幾天吹氣排膿,當戰友們以為他馬上要康復的時候,張中如又再次陷入高燒昏迷的狀態之中。他幾次高燒不退,傷口化膿。而後又在後方醫院接受了7次手術,切除了左胸3根肋骨,創傷面越來越大。每一次手術都沒有全身麻醉,張中如一直咬牙挺住,這鑽心的疼痛一直煎熬著他。
幾經輾轉,張中如奇蹟般的康復了。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後,張中如又回到部隊,繼續投入革命工作中。
1951年初,為配合朝鮮戰場的作戰需要,中央軍委確定成立一所部隊偵察幹部學校,招收青年學員。1953年3月,部隊偵察幹部學校更名為中央軍委外國語文學校,將學員集中於張家口。因張中如有過辦學經驗,被任命為軍委外校校長。
張中如接任校長後,帶領全校師生像當年在西北大生產時那樣白手起家,艱苦辦學,用兩個月的時間,平場地,修校舍,置器材,最終學校如期開學。
張中如保持了一名老八路的革命本色,是一位寬嚴相濟的校長。每天早上五點半他和政委會準時出現在學校的操場上,檢查學員們的出操情況。他多方調研,幾經論證,主持修訂了學校的第一部訓練大綱,受到了軍委和國防部的好評。由此也奠定了後來的國際關係學院,「忠誠,奉獻,嚴謹,求實」的校訓精神,並一直延續至今。

自1955年至1965年間,我國共授予或晉升10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10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57名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177名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和1360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這些人一般被統稱為「開國將帥」。

目前,「開國將帥」群體中,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均已辭世,健在的13名老將軍均為開國少將。

從2010年至2017年,每年開國將軍的隕落數量都在兩位數以上,分別是2010年的29人,2011年的25人,2012年的14人,2013年的10人,以及2014年的14人,2015年的20人,2016年的10人,2017年的12人,2018年的6人。

健在的12名開國少將中,1955年授銜的有5人,1961年授銜的有3人,1964年授銜的尚存4人。

其中,1955年授銜的5名健在將軍分別是:原瀋陽軍區副政委鄒衍(1915)、原南京軍區副司令員詹大南(1915)、原福州軍區副參謀長熊兆仁(1912)、原北京軍區工程兵政委楊永松(1918)、原南京軍區工程兵主任黎光(1914)。

1961年授銜的健在少將分別是:楊思祿、張力雄、姜鍾。

1964年授銜的健在少將分別是:王扶之、陳紹昆、文擊、塗通今。

上述13名開國將軍中,年齡最小的是出生於1923年的原烏魯木齊軍區副司令員王扶之。

原平為什麼會成為「將軍之鄉」?

雁門關下,五臺雲中夾峙,滹沱河縱貫其間,被稱作「兩山夾一盆」的山西原平,縣改市二十多年了,至今人口尚不足50萬。從這一點看,即使在大河以北,它也僅算個普通的縣。然而,一百年來,這裡或戰友同志、師生同窗,或同村共閭、父子兄弟,或部屬長僚、隔代門徒,乃至沙場敵手、恩怨仇家,呼朋引類竟然奔走出180多位傳奇將軍,真乃群星薈萃,熠熠生輝,是個名副其實的將軍縣。直教人吟哦不止:時人未識將軍面,樸素渾如田家翁──真想藉用續範亭將軍詩句,嘆一聲:時人未識將軍縣,只知原平舊崞縣。

原平造就了他們,他們造就了「將軍縣」。馬克思說:「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並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

毫無疑問,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是抗日戰爭的爆發,將原平推向了國家民族生死存亡大搏鬥的前沿。地處山西咽喉鎖鑰雁門關下的原平,是日寇南下佔領全晉的必爭之地。在敵後戰場,為國共兩黨所共同推舉的原平籍將軍續範亭,成為山西戰地總動員委員會的領袖,並組建了暫編第一師。面對著這由各界組成而非正規軍序列的部隊,續範亭在雲中山麓振臂高呼:「『暫』就是斬日,我們暫一師就是天下斬日第一師!」全軍將士為之一振,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續範亭由此又成為整個山西新軍的重要領導人。

原平憑什麼成了「將軍縣」?

哪裡有侵略哪裡就有抗擊,哪裡有屠殺哪裡就有復仇。「滹沱河,滹沱河,滹沱河裡血淚多。東洋狗強盜,殺人滿山坡,滿山滿谷血橫流,鮮血流到滹沱河。滹沱河,流流流,流到天涯也有盡頭,我們的血海冤讎不能報呀,永遠不能算罷休。」1939年1月,魏巍在這裡寫下了詩篇《滹沱河》。然而,戰鬥在滹沱河兩岸的原平兒女,僅是原平抗戰力量的一部分,小小的原平縣以同蒲鐵路為界,兩腳站立在晉察冀、晉綏兩大戰略區,當時境內就有「東八路」、「西八路」之說。抗戰初期,就有兩萬多名原平兒女參加了抗日隊伍,猛士如雲唱大風,他們前赴後繼,浴血奮戰,戰火硝煙中淬鍊出了開國的一批原平將軍。

開闢鴻蒙,誰為情種?原平籍將軍英雄輩出,第一波次的湧現恰是在「百年前寧靜的一個夜」,全賴辛亥革命大劇變。在那場推翻帝制的革命中,作為時代的播火者,早期同盟會員,山西籍54人中竟有28人出自忻州,原平更出現了「北方革命巨子」續西峰,他振臂一呼組建起「忻代寧公團」,率領三千健兒北伐,威震長城內外,點燃了塞上革命之火。這是20世紀中國所發生的第一次歷史性巨變,它不僅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統治,而且結束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在中國大地上樹起民主共和的旗幟,從而有力地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推動了國人的思想解放,激勵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而更加勇敢地奮鬥。原平從此得時代風氣之先,一時多少豪傑湧上了時代的潮頭,成為弄潮兒。

「赳赳武夫,公侯幹城」,這是古人誇讚的將軍,然而,他們在原平將軍面前不過是些一介武夫莽漢子。原平將軍頗有燕趙慷慨激昂之氣,是一群有信仰、主義真、敢擔當、勇獻身的文武兼備的統軍者。在華山聚義中,他們盟誓「不成大功,誓不做官」;做了官,也要「滅卻虛榮氣,斬刪兒女情。滌除塵垢潔,為世作犧牲。」為國為民矢志追求的是「赤膊條條任去留,丈夫於世何所求?竊恐民氣摧殘盡,願將身軀易自由」,敢以犧牲生命「遍告諸同志,我們是革命黨人,一定要有進無退。」(齊榮晉)

原平將軍中,最典型的代表是毛澤東讚譽的「有雲水襟懷,有松柏氣節」的續範亭。續範亭在忻代戰地為戰友賀龍贈詩「雲龍氣概難比擬,李牧廉頗兩將軍。」續範亭因傷病發作,回到延安休養,葉劍英為他寫下「剩有殘驅效李牧,雁門關外殺敵回。」續範亭逝世後,董必武寫下了《挽續範亭先生》:「代郡多豪傑,先生更出群。懷才能撥亂,許國已忘身。」在這裡,他們都寫出了地域,寫出了歷史,寫出了許國忘身的古名將之風,並以此相互激賞。這些,正是英雄們在成長過程中所「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焉能不讓人慎終追遠?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過陰山。」原平在高山、長城、雄關、險隘的地利拱衛中,也在燕趙、幽并、雲朔、雁門的歷史稱謂中。時空遙遠了嗎?仁義禮智信一脈相承。元好問寫道:「自少日有志於世,雅以氣節自許,不甘落人後,生死以為民」;續範亭寫道:「範亭自辛亥以來,即摸索為民族和人民解放的真理,奮勇前行」,「不管壽不壽,將此餘年完全貢獻國家革命、革命鬥爭中,心亦有幸福也。」黨派紛爭了嗎?忠孝廉毅恥元氣相通。「戰死無將軍,可恥此為最。」續範亭憂國至深,憤而於中山陵前剖腹明志以醒國人;執法總監張培梅戰場督戰,誓死要處決棄關保命的國軍將領,由於執法受阻而憤然自盡。慷慨悲歌的元氣、英雄豪傑的俠風在原平籍將軍的筆下唱響,地力民氣、古名將風在他們身上體現,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捍衛著民魂元氣。

「太行元氣老不死,上與左界分山河。」(元好問)在原平將軍的忻代寧公團戰士中成長起護國軍將軍,護國軍戰士中成長起國民軍將軍,國民軍戰士中成長起紅軍將軍,紅軍戰士中成長起八路軍將軍,八路軍戰士中成長起開國將軍,範亭中學走出了解放軍將軍,代代相承,瓜瓞綿綿。原平將軍縣是一部群星璀璨的英雄譜,為我們打開了中華民族「天翻地覆慨而慷」的百年歷史畫卷。如果將原平將軍列成一支部隊,那麼,這支部隊已經行進一百年了,將星璀璨, 燦若星河,令人為之感嘆不已。

《亮劍》裡的李雲龍將軍曾是晉西北抗戰中的團長,他在軍校畢業論文答辯會上這樣講:「任何一支部隊都有自己的傳統,傳統是什麼?傳統是一種氣質、一種性格。這種氣質和性格往往是由這支部隊組建時,首任軍事首長的性格和氣質決定的,他給這支部隊注入了靈魂。從此不管歲月流逝,人員更迭,這支部隊靈魂永在。事實證明,一支具有優良傳統的部隊,往往具有培養英雄的土壤,英雄(或是優秀軍人)往往不是由個體形式而是由群體形式出現。理由很簡單,他們受到同樣傳統的影響,養成了同樣的性格和氣質。」

原平將軍亮劍了!面對敵人的圍攻,戰士們架好了大炮、裝填好火藥,然而卻怎麼也點燃不了引信。國民軍第六混成旅旅長弓富魁走到大炮前,厲聲問這個叫甚?戰士們報告稱是「醉將軍」。弓富魁大喝一聲:「醉將軍要喝酒嗎?拿酒來,讓它喝個夠!」於是,戰士們抬來七八壇好酒,弓富魁抱起酒罈,將酒汩汩地灌入炮膛,引信點燃了,「轟」的一聲,炮彈射向敵陣,敵軍倉皇逃遁。

第六混成旅參謀、五臺人徐向前,二十多年後成為解放太原的總指揮。參加這場戰役的作家碧野在《攻打太原城》中寫道:「在休整的短期間內,戰士們每天都能分享幾兩黃酒暖身。酒,成了戰場上的興奮劑。炮兵們喝了酒,渾身熱氣騰騰,敞開軍衣,露出胸脯,在北風呼嘯的東山上炮擊太原城。他們不傷城裡的老百姓,炮彈落到督軍府,把閻錫山逼進了避炮洞。眼看敵人困守孤城的命運瀕臨覆滅,而東山的英雄們在飲酒助興中,將乘勇一鼓作氣攻下太原城。酒,仿佛真成了培養強力意志的媒介物,引發英雄意識的催化劑,助長豪壯之氣的加油站。」

忻州人元好問寫道:「此日不足惜,此酒不可無。太虛為室月為燭,醉倒不用春風扶。」

將軍故鄉原平縣,原平將軍故事多。

從原平土地上走出來的將軍:

弓富魁:原平太平街人(1879年-1938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上將參儀

王宇:(1936-,山西原平人)1995年晉升少將軍銜。

王恭:原平北莊村人(1917年-1994年)曾任後勤部副部長寧夏軍區副司令員

石進元:原平西會村人(1920年-1999年)曾任蘭州軍區後勤部部長

蘭保景:原平人,1988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93年晉升為中將。

呂義山:(1912~1991年),崞縣人,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少將軍銜。

劉學基:原平人,1983年任寧夏軍區司令員。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

何鴻業:原平西莊村人(1923年-1998年)曾任武警部隊總部副司令員

張二旺:原平大陽村人(1936年- )1988年9月授予少將軍銜

張工,1935年7月生,山西原平人。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1998年晉升上將軍銜。

張光漢:原平神山村人(1918年2月生)曾任湖北軍區副政委

張中如 (1919—) 原平縣人,一九六四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張樹幟:原平文殊莊村人(1881年-1946年)曾任國民政府賑濟委員會帳監主任

張培梅(1885——1938),字鶴峰。崞縣(今原平縣)中泥河村人。國民黨軍事將領。

李吾田:原平鹹陽村人(1948年- )現任內蒙古區參謀長?少將

李服膺,最悲情的將軍。崞縣(今原平市)蘭村人,早年從軍跟隨閻錫山,官至軍長。民國二十六(1937)八月李奉令率六十一軍,於天鎮抗擊日軍進犯,浴血奮戰十天之久。在接到閆下令撤退的電報後,李率部撤出防線,天鎮失守。由於民眾怒起譴責閆錫山消極抗日,閆為了推卸責任,解脫自己,竟密令將李服膺扣捕關押,未經正式軍法審判,便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其殺害,年僅47歲。

趙拴龍:原平北三泉村人(1942年- )曾任甘肅軍區司令員 少將

趙爾陸(1905-1967) 曾任國防工業政治部主任 上將

常志義:原平新華街人(1918年- )曾任國防科委第十研究所院院長

陳明山(1931-,山西原平人)海軍副司令員。1988年被授予海軍中將軍銜。

徐永昌(1887.12.15-1959.7.12),山西省崞縣(今原平市)人,曾任國民革命軍北方軍東路總指揮,國民革命軍第三集團軍第十二路總指揮,代表中國於東京灣美國密蘇裡號軍艦上接受日本投降。

傅全有(1930.11 )原平人。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1993年5月晉升為上將軍銜。

續範亭,名培模。山西省崞縣(今原平縣)人。1909年加入同盟會。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1940年任新軍總指揮、八路軍晉綏軍區副司令員。

原平人,頂!

來源:世界晉商網綜合南方星聞等綜合報導


與馬雲、羅斯柴爾德家族、英國王子共舞!誠邀全球晉商出徵第十五屆世界華商大會…

超過百萬晉商悅讀的晉商微信第一大號!

廣受全球晉商推崇的山西財經門戶網站!

網站、微博、微信、社群、手冊、小程序

組成全球最大晉商全媒體矩陣

多位晉商大佬擔綱,數萬高淨值會員加盟

組成最大晉商高端圈子世界晉商俱樂部!

歡迎賜稿、合作、線索、打賞、入會!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14797215148

世界晉商網官方抖音號碼:591525555

手機:18603417259

 郵箱:1048071568@qq.com

相關焦點

  • 又一開國將軍辭世,開國將星僅存11顆
    目前,「開國將帥」群體中,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均已辭世,健在的11人均為開國少將。開國少將、原總參某部政委、部長張中如於2019年9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0歲。張中如將軍逝世後,目前健在的開國將軍尚存11人,他們基本都是在紅軍時期就參加革命,平均年齡已在百歲上下。
  • 胡姓開國將軍大全:胡姓有多少開國將軍?一目了然!
    江西有有胡姓開國將軍3人江西是十大將軍省之首,有327位開國將軍,是我國紅色旅遊勝地,江西開國將軍主要來自贛州和吉安,贛州有有134位開國將軍,吉安有145位開國將軍(我國第一大將軍市,有吉安、永新兩個將軍縣),江西也是百歲開國將軍最多的省份,有方震等13位百歲開國將軍,唯一的正國級百歲開國將軍汪東興少將就來自江西
  • 孫姓開國將軍大全:2位中將,12位少將,2位百歲開國將軍!
    閱讀孫姓開國將軍大全,或許您能找到答案!1955年-1964年,我國第一次授銜,14位孫姓軍人被授予將官軍銜,筆者注意到,這14人當中,山東人最多有四位,山東孫幹卿少將是孫姓百歲開國將軍。5、孫俊人少將,(1915年-2001年),上海市松江縣人,孫俊人將軍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參與了西軍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創建的,他是開國將軍中唯一的院士。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1995年,他被選為中國工程院(中國工程院1994年設立,是中國工程技術界最高榮譽)院士。孫俊人將軍也是上海唯一的孫姓開國將軍。
  • 他姓王,是徐州唯一的開國將軍,也是江蘇最後的開國將軍
    王姓有多少開國將軍?王姓有王樹聲大將,王 平、 王 震、 王宏坤 、王建安、王新亭5位上將、10位中將和76位少將,開國將軍數量102位,將軍姓氏排名全國第三。 首先,我們就來看看江蘇的開國將軍情況,江蘇籍開國將軍有7位,分別是王諍(原名吳人鑑)中將和周文在、梅嘉生、王紹淵、趙易亞、朱啟祥、任茂如等6位少將,總計7位開國將軍。 大家應該明白,是王紹淵少將,他就是徐州人,是徐州唯一的開國將軍。
  • 王姓開國將軍102位,五位百歲開國將軍,他享年107歲,最長壽!
    2019年1月公布的官方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大陸王姓人口達到1.015億人,為全國第一大姓。王姓開國將軍數量,姓氏排名第三,有102位開國將軍,1955年有王樹聲大將,王 平、 王 震、 王宏坤 、王建安、王新亭5位上將、10位中將以及48位少將,總計有64位開國將軍。當時王姓的開國將軍,也是在各姓氏中位列第三。1955年李姓有72位開國將軍,張姓有71位開國將軍。
  • 劉姓威武:開國將軍89人,劉姓百歲開國將軍來自四川和山東!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劉姓威武:開國將軍89人,劉姓百歲開國將軍來自四川和山東!湖北劉姓開國將軍職務高,四川劉姓開國將軍軍銜高,而江西劉姓開國將軍人數多,筆者發現:每個省份的劉姓開國將軍都有特點。本文由百家號「江西老徐」原創,侵權必究!
  • 李姓、開國將軍第二大姓氏:110位開國將軍中,五人活過100歲!
    李姓,在中國歷史上,李姓稱帝王者多達60餘人,先後建立有:大成、西涼、涼、吳、魏、唐、楚、後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順等政權,是我國人口第二大姓,開國將軍姓氏排名,李姓也是第二,有110位開國將軍。其實李姓開國將軍姓氏排名在1955年的時候是排第一,不過在1955年後,李姓僅有38人晉升為少將,而張姓有49人晉升為少將軍銜,就這樣,開國將軍姓氏排名下調到第二。李姓、開國將軍第二大姓氏:110位開國將軍中,五人活過100歲!李姓五位百歲開國將軍分布在四個省份,山東籍最多,有兩位。
  • 江西開國將軍英姿雄發,功標青史!
    江西區位優越、交通便利,自古為「幹越之地」「吳頭楚尾、粵戶閩庭」,乃「形勝之區」,素有「文章節義之邦,白鶴魚米之國」之美稱。江西是我國第一大將軍省份,有327位開國將軍。一、肖華江西是蕭姓開國將軍最多的省份,在江西12位蕭姓開國將軍中,只有蕭華上將是江西贛州興國人,其他都是吉安人。
  • 他是廣東唯一陳姓開國將軍,也是潮州市唯一開國將軍,他是誰?
    陳姓開國將軍有多少?答案是62位,陳姓是繼徐姓之外,元帥到少將都有的姓氏。廣東有一位陳姓開國將軍,也是潮州唯一開國將軍,他是誰? 廣州唯一的開國將軍他是廣州市唯一的開國將軍,是海軍衛生部第一任部長李資平!其實,潮州也是有開國將軍的哦,他就是1914年出生於潮州市潮安區古巷鎮古二村裡的陳德將軍,為什麼潮州將軍只有一位?根據史料記載,在紅軍第一方面軍(即閩贛中央蘇區紅軍)的8萬多人中,已知參加長徵的廣東籍人員有57人,走完全過程的有37人,陳德是其中之一。
  • 健在開國將軍他最年輕,曾任山西省委書記!他是誰?
    將軍不死,只是漸漸凋零,共和國1614位開國將軍,截至目前也只剩下10人,在健在開國將軍中,1923年出生於陝西的他最年輕,也是王姓最後的開國將軍,也是健在開國將軍中唯一擔任過省委書記的開國少將,他文武全才。
  • 他是山西唯一的高姓開國將軍,來自太原,曾任正兵團職務!
    高氏族人的分布古今大體相同,北部方居多,南方較少,山西高姓人口數量有百萬餘,排名位列第十位。高姓有多少開國將軍?答案是13位。在高姓開國少將中,陝西高姓開國將軍數量最多,分別是高文智將軍、高維嵩將軍、高朗亭將軍,高朗亭將軍是延安市第一任市長,他1936年擔任延安市長。
  • 他是山西唯一段姓開國將軍,臨汾人,為保家衛國放棄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211工程」、「985工程」,入選「2011計劃」,有一位開國將軍為了保家衛國放棄清華大學,這位將軍姓段,是山西唯一段姓開國將軍,臨汾人,解放初期,百廢待興,有不少機場無法起降大飛機,這位將軍指揮了機場建設工作。
  • 無錫市第一位開國將軍,也是江蘇唯一「朱姓」開國將軍,他是誰?
    無錫市第一位開國將軍,也是江蘇唯一「朱姓」開國將軍,因勞成疾被追認為烈士,葬在無錫革命烈士陵園,他是誰?無錫南長街無錫開國將軍中,只有一人是1964年授銜少將,他便是朱啟祥。為什麼朱啟祥將軍1964年被授予少將軍銜,能使無錫第一位開國將軍呢?
  • 他姓馬,陝西馬姓開國將軍,他最長壽,也是馬姓最後的開國將軍!
    開國將帥是指1955-1964年擢升少將或者更高級軍銜的將領。他姓馬,陝西馬姓開國將軍,他最長壽,也是馬姓最後的開國將軍!陝西健在將軍王扶之,是目前健在的開國將軍中最年輕的,也是唯一的陝西籍,他參軍非常早,35歲就擔任軍長。那麼陝西馬姓開國將軍有誰?誰又是馬姓最後的開國將軍?
  • 羅姓「唯一」活過100歲的開國將軍,來自福建,他是誰?
    福建是一個長壽之鄉,十位健在開國將軍中,福建籍的有張力雄和塗通今,他們都是福建龍巖人,福建省有9個市、83名開國將軍大多出自閩西龍巖市。而羅姓唯一活過100歲的開國將軍也來自福建龍巖,他們他是誰呢?
  • 大別山走出的新縣籍開國將軍
    1932年10月,國民黨政府為了「剿滅」戰鬥在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紅軍和遊擊隊,控制大別山區,以當時河南省政府主席劉峙之字「經扶」為縣名,以新集為治所,將河南省光山縣一部,湖北省麻城縣一部和黃安縣(今紅安縣)一部劃歸經扶縣管轄。1947年8月,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解放了新集,12月改經扶縣為新縣。 在漫長的革命鬥爭中,新縣豪傑湧現,英雄輩出。
  • 懷化市開國將軍英姿雄發,功標青史!
    這塊紅色的土地不僅有見證中國革命走向偉大勝利轉折的「通道轉兵」舊址——恭城書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舊址,也有開國元勳共和國十大將軍之首粟裕故居及紀念館,被譽為「我國婦女運動先驅」的向警予紀念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領導者之一、中國人民鐵路事業的奠基人滕代遠故居等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 他是肇慶市唯一的開國將軍,也是廣東唯一的鄧姓開國將軍!
    鄧姓文臣武將輩出,在新中國有11位開國將軍,均為少將,而他是肇慶市唯一的開國將軍,也是廣東唯一的鄧姓開國將軍!他是誰? 鄧氏屬黃帝世系,發源於河南省境內,部落首領鄧伯溫,曾跟隨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
  • 1955年授銜的開國將軍,2020年還健在的僅剩4位,他們都是誰?
    這些開國將軍們都堪稱是我國的「寶貝」,因為他們為新中國的成立做出了不客磨滅的貢獻。不過時過境遷,隨著時間的流逝開國將軍們都已經或老或亡,直到2020年,1955年授銜的開國將軍僅剩四位,他們都是什麼軍銜呢?據悉,如今僅健在的四位開國將軍分別是楊永松少將,鄒衍少將,詹大南少將和黎光少將。
  • 五位建國後非正常死亡的開國將軍
    這其中有幾位開國將軍,他們沒有倒在戰爭年代敵人的炮火下,卻由於種種意外事件過早地失去了寶貴的生命,是我黨我軍的巨大損失。瀏陽縣石港鄉邱家老屋,1929年11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