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豆腐下酒不如餵狗」原來還有這層意思!

2020-12-26 鄉村關中

#遇見美好#請點擊關注【鄉村關中】, 分享不一樣的「三農」精彩。

提起農村人喝酒,在家弄幾個小菜,幾個要好的鄰居坐在一起,拉拉常常,這或許就是農民的幸福小日子;不過有這樣一群人,每天一日三餐頓頓都要喝點酒,甚至有的時候在入睡前還要喝點酒,他的下酒菜非常簡單,就是一道小蔥拌豆腐,就這樣一天下去兩杯酒就喝完。那麼,農村人所常的這句俗語:「豆腐下酒不如餵狗」到底是什麼含義呢?作為「三農」領域民間觀察員的【鄉村關中】認為原因如下:

第一,「豆腐下酒」菜很常見。

在東北,大家每次出門走親戚,或出門在外和朋友聚餐的時候,都會點一盤剛才咱們所說的「小蔥拌豆腐」,要知道這道菜既物美價廉,口感又清爽可口,我想大部分人在喝酒時都會必點的一道菜;但是可能大部分吃過這道菜的人有所不知,其實豆腐是具有醒酒解酒的功能,試想一下如果你一邊喝酒一邊吃著豆腐,那麼這酒不就白喝了嗎,也就是說等於沒有喝酒,因此這就是豆腐下酒的含義。

第二,「不如餵狗」只是民間說法。

這一句大家可以聯繫著我剛才所講到的「豆腐下酒」來理解這一句「不如餵狗」。很明顯,也就是說本來大家是在一塊不醉不歸的,是在一塊把酒言歡的,但是因為一道豆腐下酒菜,卻讓人們越喝越清醒,越喝越盡興。因此,人們就會說喝酒吃豆腐的話還不如餵家裡的小狗。這是一句取笑的話自樂的話,並不是說它是怎麼樣的。

第三,豆腐是農村人家常必備菜。

如果你和朋友在一起喝酒的時候,你們做出的是豆腐等菜餚招待朋友,在當時覺得會很寒酸,可能會被朋友看不起,這是因為豆腐的價格比較便宜,也不是農村所常說的「硬菜」;如果用豆腐做下酒菜招待朋友,顯得沒有檔次,或許還會引起客人的犯忌,認為不重視他;當然客人不會當面說什麼,但是請客的人會覺得很小氣和寒酸,也不好意思再點這個豆腐作為下酒菜,如果點了容易讓人誤解和笑話。因此,就有了「豆腐就酒不如餵狗」的民間說法。其實,在農村豆腐是必備的家常菜餚,每家人平時都喜歡用豆腐燒菜。

總之,在我們農村當中都會有很多耳熟能詳的俗語,它們雖然表達通俗,但是很多俗語還是有一定的借鑑意義的;豆腐是一道老少皆宜的美食,因此大家在喝酒的時候多多少少都可以吃點,畢竟有一定的醒酒作用;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很多人也漸漸地改變了以前的習慣,而豆腐在餐桌上依然常見,但是不會作為一個主菜被食用。

我是職業農民【鄉村關中】,我們一起關注「三農」動態,解析「三農」熱點,剖析「三農」萬象,探索「三農」規律,推動「三農」發展。你對此有何高見,歡迎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豆腐下酒,不如餵狗」,是啥意思,為啥豆腐不能下酒
    之前我們說過,農村七八十歲的老人還要下地幹活,一些農村老人確實是停不下來,不讓他們忙他們就渾身難受。但是也有一些農村老人比較看得開,該吃的吃,該喝的喝,反而讓人覺得活得透徹、灑脫。我們村也有幾位這樣的老人,不管什麼下酒菜,每頓飯都要二兩小酒,也不喝多了,心態樂觀,身體健康,這就是他們的愛好。這天傍晚,院子裡,鄰居大爺正要咪上他的小酒,另一位大爺走來,一看著下酒菜,就打趣道「豆腐下酒,不如餵狗」。原來鄰居大爺的下酒菜正是青菜豆腐,為啥豆腐不能下酒,難道豆腐與酒相剋嗎?還真沒過這樣的說法,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豆腐下酒,不如餵狗」,說的啥意思?
    而在今天,光是白酒就被分為好多種,更別說同時還有各種各樣的洋酒、酒精飲料等等。有句農村的俗語是「豆腐下酒,不如餵狗」,意思就是說如果喝酒的同時搭配著豆腐吃,那麼這樣的餐飲組合還不如拿去餵了狗,不值得人吃。
  • 村俗語「豆腐下酒,不如餵狗」什麼意思?豆腐不可以下酒嗎?
    導語:以前因為生活條件的原因,農村那些七八十歲的老人,還需要下地幹活,而時間長了這些老人也習慣了忙碌,讓他們停下來,他們還覺得渾身難受。但是也有一些老人看得非常開,活得灑脫透徹。我們村也有幾個這樣的老人,不管什麼樣的下酒菜,每頓飯都需要來上二兩小酒,而這已經成為他們的愛好。
  • 俗語「豆腐下酒,不如餵狗」,豆腐為何不能下酒?有兩個原因!
    俗話說「豆腐下酒,不如餵狗」,你看,寧願拿酒去餵狗,也不要用豆腐當下酒菜,我一塊白白嫩嫩的豆腐招誰惹誰了,要這麼針對我哦,同樣是白白嫩嫩,換成大姑娘你們開心的不得了。當然不是看不起豆腐,而是因為作為下酒菜,不論紅燒豆腐、麻婆豆腐、燉豆腐,都有那麼一些不合時宜,為什麼這麼說呢?
  • 農村俗語:「餵狗別餵飽」,下一句更經典,老祖宗的處世之道
    農村俗語:「餵狗別餵飽」,下一句更經典,老祖宗的處世之道我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在這片華夏的沃土之上,孕育出了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經過歲月的磨礪,傳承至今。
  • 農村俗語「餵狗七分飽」,下一句更經典,道盡人生百態,趁早看懂
    農村俗語不下千百條,這也算是農村獨特文化的一種。人們耳熟能詳的俗語也就那麼幾條,但是還有很多你沒聽過的俗語,對你的人生也會有很多的啟示性意見。今天小編想給大家帶來的一條俗語是關於農村狗狗的俗語,那就是「餵狗七分飽。」
  • 俗語:「餵狗別餵飽」,其實下半句也很重要,早明白早受益
    俗語:「餵狗別餵飽」,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早明白早受益!坊間時常能夠聽到一些長者對孩子們說:「吃飯別吃得太飽了,吃七八分飽就行了。」聽到這裡不禁愕然,這是為什麼呢?比如,當今的農村基本上每家每戶都會養一條狗,當然不僅因為狗是一種寵物,更重要的是狗在主人外出時,能夠起到看家護院的作用。可是,大家知道「餵狗別餵飽」這句俗語嗎?它的告訴大家:餵狗的時候千萬別餵得太飽。因為很多地方的農村,物質條件相對較差,人們在豢養狗的時候基本上都是餵它們吃剩飯、剩菜。既然是剩飯、剩菜與其扔掉,還不如全部給狗吃。
  • 今天入伏,農村俗語「下破母伏頭,淋溼狗舌頭」這句話啥意思呢?
    ,有的時候一些俗語也是農村的一種文化傳承,雖說俗語有的時候不一定準確,但是俗語也是農民的一種智慧結晶的表現,就像俗語「下破母伏頭,淋溼狗舌頭」,估計有很多人不太了解是什麼意思?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
  • 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這句農村俗語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這句農村俗語,說的有沒有道理?是要根據情況所定的,具體原因,下面我來給你們分析一下: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是什麼意思先來了解下,這句農村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在我們傳統的文化裡講究,百善孝為先,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 農村俗語:「千人掙錢,不如一人睡覺」,到底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千人掙錢,不如一人睡覺」,老祖宗的忠告到底是什麼意思?老祖宗留下來的農村俗語還是道道的。一些俗語聽起來朦朦朧朧,讓人云裡霧裡;有的俗語則非常直白,讓讓人通俗易懂。但如果把這些俗語仔細分析的話,卻包含了很多人生的大哲理。正是因為如此,這些俗語才博大精深,讓人流連忘返,給人指明正確的方向。而今天我們就談論一下這句俗語:「千人掙錢,不如一人睡覺」,有人看到這俗語後就比較奇怪了,一千人賺的錢,還不如一個人睡覺來的多。而這又是怎麼回事呢,這句俗語的意思又是什麼呢?李子和大家一塊說一下。
  • 農村俗語:「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到底是什麼意思?
    農村文化,淵源流長,其中在我國農村有很多的俗語,一直以來都廣泛流傳。而今天筆者想跟大家一起來聊一聊農村俗語:「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這句話又有一些什麼暗示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 農村俗語「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手上的紋路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窮不賣看家狗,富不殺耕地牛」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
    在古時候各種科技能力低下的農村人,經過長年累月地積累,積累下了很多的經驗。而且這些通俗易懂,簡簡單單地幾個字,每字眼卻又蘊含著很多的哲學和道理的俗語。在農村流傳,給農民朋友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價值。而且在現實生活中,很多農村年齡稍大些的老人,他們在日常生活跟人交流的時候,一言不合就開始飆農村俗語,讓眾人啞口無聲。也正是因為這股力量讓我們國家屹立在世界東方幾千年不倒。
  • 農村俗語:「趕豬三年成疲漢,當家三年狗也嫌」啥意思?
    說起農村俗語,想必很多人都非常好奇,這短短幾句話為何會流傳千年,其實這俗語真正能夠被廣為流傳的主要原因就是俗語所代表的文化是其它文化不可比擬的,尤其在農村,人們知識水平有限,如果什麼事情都要繁文縟節的去學習豈不是浪費時間,同時對於沒有學問的農村人來說也是在浪費精力,所以人們就把這些過於複雜的道理總結成了俗語
  • 農村俗語「牆上加牆,家敗人亡」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最近這幾年農村外出打工的農民工越來越多,但是由於城市的房價實在是太高,很多農民工在外打拼好幾年依然買不起房子,所以很多農民工選擇回到農村蓋房。蓋房子對農民來說是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事情之一,在農村中關於蓋房子的忌諱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牆上加牆,家敗人亡」,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牆上加牆,家敗人亡的意思是,在原有房子的基礎之上,再加蓋一層,看起來就像從原來的牆上又加高了一部分似的,這樣做房子的安全性和穩固性就會受到破壞,人居住在這樣的房屋下,很容易發生危險。
  • 農村俗語:「豬來窮,狗來富」,是什麼意思?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農村俗語:「豬來窮,狗來富」,是什麼意思?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文/江南煙雨夜行人一個人的生命短暫,最長的也不超過一二百年,但是他對現實生活的體會和總結卻可以通過語言文字流傳千年。中國悠悠歷史長河中,許多人的許多智慧,化為文字和語言,流傳下來,最終匯集成一個成語、俗語、歇後語。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會聽到一些俗語,比如「百聞不如一見」,直截了當地說明了實踐的重要性。不過很多俗語因為時代的變遷、社會環境的變化,變得不再適用於有很多針對當時的社會現象所作的俗語已經不適用於現代社會了,但是其中所蘊含的哲理,卻依然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 農村俗語「六月韭臭死狗,二八韭佛開口」是啥意思?其中大有講究
    說到這個韭菜,想必大家都是很熟悉的,大多數農村的朋友應該也是比較喜歡吃的,也有一些朋友對於它可能也是又愛又恨的。韭菜被稱為是「洗腸草」,有著健胃、提神還有強腎等功效,總之它的營養價值和優點都是非常之多的。還記得小時候小編跟爺爺奶奶一起住在農村,經常都能夠吃到嘴新鮮的韭菜。不管是夏天涼拌著吃還是炒著吃都是非常美味的。
  • 農村俗語:「養羊餵些淨腸草,吃了羊只能長膘」,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養羊要餵淨腸草,吃上一頓三頓飽」。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雖然認真思考了好久,但還是沒有能夠思考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諮詢,通過諮詢,我才知道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所謂的「淨腸草」,其學名叫薺菜,又名護生草、地菜、地米菜、菱閘菜等,為十字花科、薺菜屬的一至二年生草本植物。
  • 農村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了賺金庫」啥意思?你知道嗎?
    確實,這是農村千百年來的習俗,忙碌了一年那短暫的休閒日子。大家聚在一起聊聊家常,也不乏一些精彩的俗語故事。比如在老人口中就有一句特別耐人尋味的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了賺金庫」,此話有沒有道理?今天咱們就來粗略的探討一番。
  • 農村老諺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開當鋪,講的是些什麼意思呢
    下面就給大家講下這其中的意思:豬來窮:豬,在以前是農村們實現增收的一種家禽,豬也不挑食,現在條件好了,有很多飼料供豬食用。不過我記得在我小時候,我們家養豬都是要山上割野菜或野草,還有自己家種的地瓜藤這些都是餵豬,那時人都沒有飯吃,土瓜除非爛了,要不然豬就別想有類似的東西吃了,因此當初豬是生長很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