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軍世】作為印度雄心壯志的眼神,印軍陸海空三軍國產裝備的重要一支,LCA戰鬥機承載了它小小的機體上無法承載的夢想,而最然LCA號稱國產,不過實際上,我們可以看一看這型一直被印度空軍嫌棄的在戰鬥機,究竟自產了些什麼。
號稱國產:LCA戰鬥機究竟自產了什麼,看似簡單的都要靠進口
距離2001年1月4日LCA首架驗證機升空實際已經有過去了19年的時間,即將年滿20年,這型印度國產戰機已經「熬」倒了不止一代人,很多人還是年少時在雜誌上看到的這型戰機介紹,而如今,卻幾乎已經一隻腳踩進了「娛樂版塊」。
印度斯坦雖然宣稱LCA是國產戰鬥機,並給出了國產化率達到85%以上的數據,不過實際上還是需要仔細的看一下的,LCA最為重要的兩大裝備,無線電、ELM-2052有源相控陣雷達和發動機分別來自以色列和美國,使用的是美國F404-GE-IN20發動機,加油管、雷達罩、彈射座椅是英國進口,法國提供的座艙航電設備由。
就LCA戰鬥機而言,印度國產化比率最高的就是機體材料,而且不是機體設備,說白了就是個殼子,搭載的武器裝備,也有不少需要進口,比如說流星遠程空對空飛彈,甚至於基礎裝備航炮,使用的都是俄羅斯的GSh-23L雙管機炮。
而且,其中進口的有一項特殊裝備,那就是進口自英國的雷達罩,雷達罩又被稱為「鼻錐罩」,這個看似簡單的裝備,也是印度無法自產的,原因在於雷達罩不僅要保護重要的雷達不受高速氣流、壓力的影響,同時還要保證雷達波的高透過性,不會因為雷達罩的材料或者其他因素導致畸變和失真,對於材料和加工技術都有很高的要求。
當然,印度也承認過這一點,並很「自豪」的表示,目前光輝戰機「僅」需要從5個國家進口零件,並計劃在10年內做到國產化100%,從1983年立項LCA項目開始算起,已經近40年了,這是要熬倒兩代人的節奏。
「眼高手低」的代表:LCA光輝戰鬥機
1983年印度立項Light Combat Aircarft(輕型戰鬥機)時,正趕上當時印度的經濟穩定增長,吃飽穿暖的印度想要在戰鬥機領域一口氣趕上美國,因此LCA光輝戰鬥機最然作為空重為6.5噸一款輕型戰鬥機,但是當年的定位可是「性能全面壓倒F-16」(F-16空重8.5噸)。
實際上,就研發時間而言,1972年開始研製的F-16也僅比LCA早了10年左右,但是1974年F-16就首飛了,LCA卻等到25年後的2001年才首飛,如今F-16距離退役已經不遠,而LCA還不知道「路在何方」。
而實際上同時代的戰鬥機基本都已經成為中堅力量,而且也面臨著更像的隱身戰鬥機接班,而快要年滿「40」的LCA,卻有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尷尬。
如今,雖然印度要開始研發新的AMCA戰機隱身戰鬥機項目,但是就目前的技術條件而言,如果再幹個30年,估計就又要「差輩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