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才子蘇東坡在一段題跋當中曾經說過這樣的話:
「詩至於杜子美,文至於韓退之,畫至於吳道子,書至於顏魯公,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盡矣。」
意思是說,詩的至高境界是杜甫,畫是吳道子,書法乃是顏真卿,後世之人再也比不上了,這段話極度肯定了顏真卿在書法史上的地位。
顏真卿祖籍是山東臨沂人,出身在長安城裡,很多人不明白祖籍的含義,當代人對於祖籍的公認理解為父親的出生地,為祖籍,沒有到祖父輩。
顏真卿同歷史上大多數的書法家一樣,藝術天分很高,腦子很聰明,博聞強記,在20幾歲的年紀,就靠中了進士。考中了進士之後,曾經當過御史。
中國古代的傳統文人在深厚儒家文化的影響之下,幼年刻苦攻讀,直至「十年寒窗苦,一舉天下知」,為官之後,卻發現官場的生涯也自己的理想格格不入,操守清高的的品格之下註定屢屢碰壁,所以遭貶謫、遇奸佞是常有之事。
一般的文人,這個時候會寫寫詩文,抒發一下胸臆,慨嘆一下人生,最後實在不容於官場的時候,那麼便退隱山林,著書立說。
而顏真卿則不然,他沒有傳統文人的酸腐,而是在其位謀其政,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忠於職守,剛正不阿。
史書上說他:秉性正直,篤實純厚,有正義感,從不阿於權貴,屈意媚上,以義烈名於時。
顏真卿的書法墨跡傳世很少,我們講到了碑刻比較多,許多人學習「顏體」楷書也多是從顏真卿的碑刻作品學起,殊不知這樣很容易走彎路。
碑刻作品乃是書家「書丹」之後,再請高手匠人復刻,最後經過摹拓之後的作品,經過了兩次的失真,與原作的面貌已經相去甚遠,所以不太適合初學者臨摹。
顏真卿存世的墨跡本比較少見,我們所知道了的有《自書告身帖》、《竹山堂連句》等寥寥幾部。而《自書告身帖》則是顏真卿書法爐火純青的一件作品。
書法理論家詹景風評價這件作品:
「書法高古蒼勁,一筆有千鈞之力,而體合天成。其使轉真如北人用馬,南人用舟,雖一筆之內,時富三轉。」
高古蒼勁說的是顏真卿的用筆方法,通篇乃是篆籀筆法,線條質感很強,筆有千鈞,說明是筆筆中鋒,姿態變化萬千,這字後世之人難以企及。
這件作品乃是楷書紙本,整體給人的氣勢乃是渾穆而蒼勁,胸中沒有影響之氣,筆下沒有真功夫,是寫不出這樣的字的。
這件作品,縱35釐米,橫207.8釐米,總計三十三行,二百五十三字,今藏日本中村不折氏書道博物館。
如今,我們採用超高清宣紙復刻技術,真實而清晰還原出了作品的真實面目,達到了跟真跡無二的狀態。
臨摹這件長卷,才能真正體會原作的妙旨。
欲購此卷,請點擊下面惠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