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待丨告別昨天,告別悲傷,告別去往了天堂的父親

2020-12-22 川觀新聞SCOL

本期主播:田珊 蔡逸萱

本期人物:二十四

手繪:蔡逸萱

無數的父母似乎都同樣邁著追趕兒女的腳步,只為努力贏得同他們相處得多一點點時間。已經記不清這一切從何時開始,也許是孩子遠離家鄉那一年,也許子女成家立室那一年,也許從他們開始害怕自己終將先一步離去的那一刻。

記憶流轉,剪影片片,我們也許要用一生才能學會告別。所以,在說出再見之前,珍惜吧,陪伴吧!

6月21日,即將迎來父親節。打一通電話或是回家看看吧!

2019年春節前夕,爸爸再次住進醫院。這次住院距離上次不過一兩個月,但情況看起來比之前更加糟糕——逐漸加重的呼吸窘迫,無法緩解的腸梗阻,發黃的皮膚和眼珠,一切都在指向一個事實——癌細胞已經無法遏止地全身擴散。

這個事實,醫生、家人,作為女兒的我很明白,甚至爸爸心裡也一清二楚,可是誰也不會說。死亡,向來是大部分人諱莫如深的話題,即便所有人都會在某一天跟它來個正面交鋒。

確診癌症已到中晚期

爸爸確診癌症是在2017年末,在此以前我從沒想過意外或重病會降臨到至親身上。

接到爸爸電話,是在一個普通的工作日下午。爸爸說檢查結果不樂觀,可能要做最壞的打算,我下意識地阻止他說下去。就像在工作中遇到疏漏,我們只會想著接下來怎麼解決,也會寬慰自己說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於是,我們想盡一切辦法聯繫醫院,儘快將手術排上日程。當時爸爸還像健康人一樣,獨自往返醫院,排隊幾小時做著各種術前檢查,神採奕奕地跟病友們聊天。他用輕鬆無畏的態度,安慰著身邊的家人和他自己。

手術進行得還算順利,病灶被儘量清除。「但是」,醫生說,「腫瘤不小,至少已經是中晚期」。當時我並不太清楚這句話意味著什麼,也無暇多想,爸爸開始了讓人聞之色變的放化療。

復發被無情的「宣判」逼入絕境

整個化療過程我們都在完全遵照治療方案和對副作用的懼怕中猶疑,最後,在咬牙完成4次化療後,爸爸選擇暫時結束治療。等體力基本恢復後,他迫不及待去做了當時最想做的事——自駕旅遊。

最初兩三個月,爸爸狀態很好,幾乎回歸正常生活。但就在我們以為已經掙脫病魔鉗制的時候,癌細胞以更加猙獰的姿態猛撲回來。肺上的小結節迅速發展成難以忍受的背痛和呼吸困難,爸爸常常整夜無法入眠。到醫院複查,結果顯示肺部感染有積水,脊柱有陰影。

「復發」「擴散」,這些在腦海裡驅之不去的詞語把我們逼到了牆角,讓我們不得不去面對一個現實:爸爸已經承受不了新一輪的化療,所有治療都只能勉強緩解症狀。

最後一次入院前,我們跑了三家醫院。在最權威的那家醫院,經過專家會診後,急診科的醫生把我叫了進去。即使房內人聲鼎沸,他也沒有抬頭看我,迴避著我的眼睛,用低沉的語氣勸我放棄積極的治療。那一瞬間,我茫然不知所措,想拒絕聽清他的話,但這並不能改變現實。

告別攜手直面「死期將至」的歲月

到了最後一家醫院,爸爸告訴我,就這裡吧,環境不錯,他想好好休息了。於是,爸爸就在這家醫院住了下來。他精神好的時候,我們就長時間聊天——聊家裡人,聊他年輕的時候騎車去九寨溝……

讓我一直敬佩和驕傲的是,死亡的陰影和身體的疼痛從來不曾改變爸爸的冷靜和理智。他甚至毫不避忌地親口告訴我該怎麼聯繫殯儀館,怎麼處理他的骨灰。事無巨細的叮囑,仿佛他第一天送我上學一般。

唯一動容的一次是他告訴媽媽,以後只有辛苦她多多照顧我了。

最後的告別,是爸爸主動要求停了各種針藥,他對自己離開的狀態有清晰的想法。

也許爸爸很早之前就已經在開始思考,面對目前醫學已經無法治癒的病痛,冷靜去面對,珍惜所剩不多時間儘可能去實現更多的願望,會不會是一種更好的選擇?爸爸曾經跟我提過,如果再有一次的機會,他可能不會不經考慮就做出手術的選擇。

而我在爸爸離開以後也開始反思,面對生老病死,我們是想盡辦法戰勝它,還是承認現代醫學和人本身的局限性?面對像癌症這類無法治癒的疾病,作為親人我們比病人自己更難做出放棄積極治療的選擇。心頭那一份捨不得,讓我們常常一味把他們推上手術臺,卻忘了該冷靜下來傾聽他們對完整人生的期待,並和他們一起,在時日不多的情況下去完成一些心願?

這是爸爸離開後的第二個父親節,該如何釋然心中那份久久無法平復的悲痛,該如何傾訴爸爸生前未能表達的牽掛,該如何說出那句已經太晚的「父親節快樂」?我想,我還沒找到出口。

不過,生活還在繼續,我終究需要好好去告別,告別昨天,告別悲傷,告別去往了天堂的父親。而告別之外,我更要學會的是珍惜,珍惜能夠相依相伴的時光,珍惜一切都還來得及的歲月。

面對親人的離世,我們又該如何告別呢?

父愛的存在,不僅僅只是提供家庭的經濟支持,更重要的是父愛對孩子的心理影響。

從0—3歲,這時候影響最深的是媽媽,給予足夠的愛,關注,這樣,孩子的安全感、無條件被愛、自我價值感就會被建立好。

從3—7歲,父親的作用則會更大的體現,父親的形象是勇敢者、果斷者、擔當者、謀智者,所以孩子受父親影響,父親鼓勵著孩子去探索、好奇、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危險、界限、群體的規則。

從12—18歲,孩子開始獨立,父親的角色會慢慢退後,成為孩子堅實的後盾,放手讓孩子自己充分體驗世界,而父親們也會引導孩子如何思考問題,放手讓他們自己決定,更加完善自我的人格。

從18—25歲,父親越來越像孩子的知心朋友,父親讓孩子知道,無論未來發生什麼事,父親都在,父親只需要默默的理解孩子,讓孩子充分展現自己。

從25—33歲,孩子完全獨立了,要走自己的道路,父親能做的只是給予孩子人生的啟發和勸告,並祝福孩子幸福快樂。

在人生的每個階段,對於孩子來講,父親的角色都不可或缺,可是,我們的人生,父母的人生,時間總是不停做減法。

面對親人的離世,我們又該如何告別呢?

1、最能感受到生命的意義時候,是我們失去的時候

面對親人的去世,生離死別,就像失去了自己的鎧甲,失去伴隨著疼痛,感受最為強烈,生命的流逝告訴著我們:求而不得,舍而不能,得而不惜。

2、給失去的摯愛一次最好的告別儀式感吧

將未完的話語、未完的思念、未完的遺憾、未完的祝福,化作最深的信,最好的墓地、最正式的探望,送給我們的摯愛,以最好的告別話下句號,以最希望的方式讓我們不留遺憾。

3、負重前行,帶著摯愛的期盼好好活著

試想一天,你也老去,白髮蒼蒼,也許很難想像,卻是我們每個人必經之路,設想那些走到生命盡頭的靈魂,覺得這一生沒有白活,也就足夠了。有幸相聚,成為親人,更是莫大的緣分,帶著你摯愛的親人那一份點惦念吧,負重前行。

黃茜 (律動心理諮詢師)

·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

·兩性關係、婚戀諮詢師

·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

·LGBT(同性)心理援助

人有對苦難的承受能力,也有對世界樂觀的態度。亦步亦趨,也難也易。

搜索「律動心理訂閱號」,關注自己的心理狀態,調整出一個最好的自己。

合作單位:律動心理

相關焦點

  • 楊冠玉舉行告別式,李威林依晨前來致祭,林依晨眼眶泛紅表情悲傷
    除了李威之外,還有就是林依晨也是大家非常喜歡和熟悉的明星,當天的林依晨看起來心情也是非常悲痛,眼眶泛紅表情悲傷。大家也知道林依晨昨天才出席電影獎,今一早轉換心情穿一身黑,跟六月一同前來告別式會場,她泛淚喊話導演:「有下輩子的話健康平安。」六月則是泣不成聲。
  • 蒼井優對父親的愛好治癒 《漫長的告別》8.28上映
    蒼井優對父親的愛好治癒 《漫長的告別》8.28上映 讓自己幸福起來 才是最好的告別《漫長的告別》改編自日本作家中島京子的同名小說,影片講述了父親被確診為阿爾茲海默症之後
  • 記一次遺體告別儀式
    時不時去她家裡蹭飯的。她因為生病,在床上度過了二十多年漫長的歲月,以為會挺過這個夏天,終究沒有挺過去。其實,八十四歲,也算是壽終正寢了,只願天堂沒有病痛的折磨。下午,我們匆匆趕往告別現場。通往院子的小巷,都擺滿了花圈。看到黑色的「沉痛悼念」「奠」等字樣,氣氛顯得無比沉重。屍體停放在靈棚裡,用板凳把門板扇支起來。
  • 最後一次告別科比
    再一次向科比和GIGI告別。瓦妮莎,這個最愛科比和GIGI女人第一次站在斯臺普斯的中央。在當地時間2月24日,在長24英尺,寬24英尺的主舞臺中央,在33643朵玫瑰中央。一個在18歲就愛上了科比,和科比相守24年,為他生下四個女兒的好妻子,好媽媽。也因為愛得太深因為科比的鷹郡事件壓力過大而流產的女人。在一瞬間失去了兩個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 悲傷發文感慨告別,老WE隊員微笑現身擁抱安慰
    最近網上到處都是關於俱樂部和職業選手之間轉會事件的消息,在歐美賽區,Caps和歐成去了G2,而在LPL賽區,小花生離開了LGD,發文感謝戰隊的大家,小天加入了TT戰隊,一時之間引起了無數的爭議。馬老師揭露了聽說有戰隊想要籤悲傷的消息,接著又為他證明,說悲傷沒有去參加 IG的試訓,他的步伐一直都沒有改變,這些就說明悲傷沒有離開WE基地。粉絲聞言也放心了,看起來悲傷是不會離開WE戰隊的。儘管如此,最近悲痛發了一條動態,卻讓大家有些不安。
  • 《愛情公寓5》大結局:好好告別,是一生的修煉
    用美貌去徵服,用智慧橫行霸道 一次偶然的機會,英子看到自己的好朋友妞兒被父親毒打,妞兒和英子坦白自己不是父親親生的,而是撿來的。英子在妞兒的脖子上發現了青色的胎記。
  • 京劇表演藝術家譚元壽遺體告別儀式舉行,惜別「郭建光」不忘先輩訓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京劇譚門第五代傳人譚元壽遺體告別儀式,昨天上午在八寶山殯儀館大禮堂舉行。葉少蘭、趙葆秀、王蓉蓉、于魁智、李勝素、杜鎮傑、遲小秋、李宏圖、胡文閣等梨園名家與各界人士都趕來送譚先生最後一程。尚長榮、藍天野、王珮瑜、李幼斌、劉長瑜等人敬送了花圈。
  • 豆瓣8.0《漫長的告別》:一場長達七年的告別,一部溫情日式電影
    這裡也把劇情往前推動,讓我們知道,父親,其實一直都是在尋找過去的經歷。他自己的時間線,停留在了過去,而不是現在。父親也在告別,向自己的過去告別。(2)父親要去給家人送傘!時間又過去了兩年,父親又一次失蹤了。吸取以前的教訓,父親的手機被裝了GPS定位。母女三人發現,父親一個人去了一個遊樂場。父親在遊樂場騎木馬。看到父親帶著三把傘,媽媽突然想明白,原來,父親這是要去給她們母女三個人送傘。姐妹倆小的時候,父親曾經來遊樂場給她們三個人送傘。
  • 丹麥公開賽|約根森告別國際賽場
    約根森告別國際賽場 前世界排名第二的約根森在結束最後一場國際比賽後,進行了熱烈的告別。丹麥老將早在賽前就宣布他將本次比賽作為職業生涯的最後一站。昨天的比賽中,年輕的同胞安德斯·安東森,以21-12、21-10擊敗了他。
  • 數十萬球迷在阿根廷總統府與馬拉度納遺體告別
    當地時間11月26日,馬拉度納的遺體告別儀式在阿根廷總統府舉行。數十萬球迷從各地趕來參加當天的悼念活動。阿根廷總統府外球迷繪製了一幅馬拉度納的巨幅畫像。總統府降半旗並掛上了黑紗。一位小球迷依偎在父親的懷中,泣不成聲。他用依舊稚嫩的聲音對記者說:「我覺得馬拉度納沒死,他就是去天堂參加比賽去了。等他贏了就還會回到我們身邊的,反正他踢的比賽一定都能贏的。」
  • 【獨家評論】我們不想告別,我們終將告別
    我討厭告別,但人生終是一場場告別。這一次,又是一次與科比的告別,此一別,即是永別。科比猝然離世,這個消息讓所有人都無法相信,難以接受。猝然,慌亂,沒有給我們一絲情緒反應的時間。怎麼會?怎麼可能?怎麼是這樣?直升飛機墜亡這種極其罕見的災難概率,為什麼偏偏就擊中了科比?
  • 上遊•互動丨都市熱報丨人生就是不斷告別昨天 - 馬亞偉
    人生就是不斷告別昨天馬亞偉偶然翻開一本學生時代的日記本。那時候的我,青澀單純,喜歡用文字記錄心路歷程,所謂少年不識愁滋味,即使平淡的日子,也有千迴百轉的曲折。昨天的你,找不到今天起航的碼頭;今天的你,早已忘卻了昨天熱鬧的站臺。有多少人能夠記得曾經的心願?我們經歷了太多的事,改變了太多。這種改變,有的是蛻變,有的是悄無聲息的變化。或許是因為一個人、一件事,讓我們突然間脫胎換骨,頓悟了人生的真諦。或許沒有什麼理由,只是歲月讓我們慢慢收斂了張揚之心,漸漸安穩下來,活成了歲月靜好的模樣。
  • 漫長的告別:電影到底好在哪裡?莫過於最細膩的溫情告別
    近日,電影《漫長的告別》在影院上映。這部日本影片由中野量太執導,改編自中島京子同名小說,講述了原是中學校長的父親被確診為認知障礙後,和妻子曜子及兩個愛女度過接下來時光的故事。電影《漫長的告別》主題一目了然,則是「告別」。
  • 《漫長的告別》: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一直往前走,就好
    電影的鏡頭裡,她們也沒有痛哭的鏡頭,也沒有撕心裂肺的悲痛,以平靜而溫情地方式,與他告別。鏡頭的最後,沒有刻意渲染悲傷,而把包括遠在海外的孫子在內的大伙兒對離世的父親的濃濃的思念和牽掛傳遞給到觀眾。我們知道,他雖已離開,但未消失,而是以記憶的方式或深或淺地存在於每個親人的腦海裡。
  • 《漫長的告別》:阿爾茨海默症的長痛與日系電影哀而不傷的華美
    在第4部分中,我將結合影片內容和現實生活,來談談《漫長的告別》帶給我們的人生啟迪。01、故事情節:全家奮力對抗遺忘,還好這場告別足夠漫長有人說:當一個人患上阿爾茨海默症,那麼自他患病那一日起,他就和身邊的人開始了一場漫長的告別。
  • 八一工廠的告別為何如此悲傷
    各軍種文藝團體和各大軍區文工團解散後,以古典老歌合唱團告別最後的,其中,演員在空管局門口集體演唱《我愛祖國的藍天》的視頻感動了很多人。雖然八一工廠已經輝煌了半個世紀,但許多電影都給幾代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回憶,但在告別卻似乎有點悲哀:八一工廠最後幾部電影陷入了歷史低谷也許豆瓣評分不能代表廣大觀眾的評價,但八一廠近兩年的作品確實令人失望,另外,這兩部軍事大片《戰狼2》和《紅海行動》與八一工廠無關,這讓人覺得八一工廠不再輝煌,應該說「再見」。
  • 高以翔告別儀式全紀錄:三十餘位明星到場,bella範瑋琪哭到崩潰
    8點整,隨著參加告別儀式的好友們的到來,也默默宣布了此次告別儀式的正式啟動,其中,高以翔生前女友bella最先抵達會場,她帶著墨鏡難掩神情哀傷。而隨著公奠流程的舉行,高以翔的好友們也在進行告別後,陸續離開了會場,在離開之時,他們大多數人神情落寞,也有高以翔好友將悲傷的情緒流露於外,甚至是一度痛哭到難以自持,可見高以翔的離去,對於他們而言是一件多麼難受的事情。在眾人陸續離開會場後,現場約10點30分左右,靈車駛入會場大門,隨後,高以翔遺體進行移靈,並送到對面的臺北第一殯儀館進行火化。
  • 電影《漫長的告別》:人生很多時刻,我們甚至來不及好好告別
    看完日本電影《漫長的告別》,我哭得有點失控。這是一部適合萬家燈火的冬日一個人看的電影,電影講的患阿爾茨海默病的父親,在漫長的7年中,與妻子和兩個女兒告別的故事。7年時間,看似一個充足而漫長的告別,對於整個家庭來說,卻是度日如年,從一開始只是健忘瑣碎的日常小事,情緒起伏不定,到漸漸開始忘記身邊的親人,直至最後生活不能自理,意料之中,父親安靜的去世了。電影整個節奏很慢,典型的日式生活,一切都淡淡的,雖然面對的是生老病死,但是影片中感情的表達很克制,然後越是這種靜默的克制,越是沒有嚎啕大哭,越容易讓人感同身受。
  • 蘇牙發文告別巴薩:我懷著悲傷的心情離開,珍視這裡的一切
    直播吧9月25日訊 蘇亞雷斯正式告別巴薩,結束6年巴薩球員生涯。烏拉圭人社交媒體發文向巴薩告別。「今天是特殊的一天,我懷著悲傷的心情離開,離開了一個給予我如此多的地方,無論是作為球員還是我的個人生活中。我和我的家人以及朋友享受在這裡度過的每一分鐘,如果不是他們,一切都會不同。」「我將帶著在這家偉大的俱樂部所擁有的一切,以及珍視著所有自從我來到這裡就幫助我的人離開。
  • 告別就是用盡全身的力量,活成你自己|直木獎成長小說《告別吧》
    告別就是用盡全身的力量,好好活著閱讀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思索告別吧這個詞的含義。作者使用的不是「告別吧」而是特別加了感嘆號的「告別吧!」作為書名,「!」究竟在呼喊著強調著什麼呢?告別的場景在書中出現了很多回,步的父親在公司海外部工作,每隔一陣子會派到國外外駐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