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就是用盡全身的力量,活成你自己|直木獎成長小說《告別吧》

2021-01-13 果凍雙雙

認識西加奈子是從那本小小的《櫻》開始,到《魚河岸小店》,再到這本《告別吧!》,她的作品始終溫暖治癒。

西加奈子是日本文壇備受期待的才女作家,出生於伊朗德黑蘭, 在埃及首都開羅和大阪府內長大,畢業於大阪府立泉陽高等學校和關西大學法學部,擔任過《ぴあ》雜誌的作者。

西加奈子

西加奈子正是憑藉《告別吧!》一書斬獲第152屆直木獎,沒錯,就是暢銷君東野圭吾落選數次等了好多年才得到的那個直木獎。獲得直木獎,就意味著自此登上了日本大眾文學殿堂的最高層級。

《告別吧!》是本治癒系的小說,作者筆法細膩地講述了步從出生到中年的人生成長故事。

人往往脆弱又堅強,西加奈子在書寫中尋找關於現實世界和自己內心深處的答案,用書當作小小的火苗來照亮內心的角落,小說在治癒自己的同時也治癒著讀者,讓身處黑暗處迷失的人得到一點點救贖。

當代許多日本作家都喜歡寫這樣小說質感平淡卻透著力量的作品,比如西加奈子的《櫻》、重松清的《流星旅行車》、森繪都的《意外抽得幸運籤》和角田光代的《對岸的她》等,每次讀的時候都仿佛讀到了自己,心中的小角落被擊中,忍不住想要流著淚呼喊,喂喂,沒錯,就是這樣。

習慣性逃避

步是個長相帥氣的男生,有著小巧的臉、明亮的大眼睛、長長的脖子和光滑的皮膚。三十多年來,他一直不曾長大,內心依舊是童年時敏感脆弱的小孩子,遇到困難便像鴕鳥那般埋起頭來躲避。

他很在意別人的眼光,一直活在別人的期待裡。他怕成為被眾人排斥的姐姐,每到一處,都要在團體裡找一個能依靠的小夥伴,做個安全的隱形人。

步高中時最好的朋友須玖是個內心敏感善良的孩子,會為無關人的痛苦感到痛苦。在經歷了奪去無數人生命的地震後,原本開朗的須玖日漸消沉,始終無法走出陰影,私以為他是患上了創傷後應激障礙( PTSD),面對好友的崩潰,步一如既往地選擇了逃避。

即使在愛情裡,步依然不敢直視內心,選擇的不是自己喜歡的女生,而是眾人認為漂亮、值得羨慕的交往對象。他不敢承認自己的愛,放棄真正喜歡的鴻上,只因她在旁人眼中有缺陷。後來步變得平凡普通,交往了人好但長相平平的女生,他對這段戀情羞於啟齒,朋友們都以為他是單身。

步同姐姐其實一樣易受傷害,只不過他長相討人喜歡,一直被大家愛著,能夠輕易成為班級的中心、交到好朋友、找到漂亮的女朋友,而姐姐沒有這麼幸運。

一帆風順的人生路途在三十歲時戛然而止,年輕的時候步並未將自己的長相視為武器,直到脫髮變成外表奇怪的大叔,才意識到曾經擁有的珍貴,面對如此巨大的打擊,他依然選擇一個人躲避。

對於生活,步習慣去逃避,逃避須玖,逃避雅各布,逃避姐姐,甚至僅僅因為陌生女子的嘲笑就放棄了脫髮的治療。

他將自己裹成個繭子,用自己最熟悉的方式來保護自己,卻不知,也將自己置身無人的黑暗處,將外界投射的光芒遮蔽。

找到自己的信仰

「能拯救人類的是什麼呢?並非宗教、金錢和成功,而是在與人的相遇中自己能抓住的東西。我們必須朝著那個方向前進,所以如此積極而有大能力的作品能得獎我覺得很欣慰。這作品(《告別吧!》)最大的魅力在於讀完後能覺得藍天變得更寬廣了。」——直木獎評委林真理子

步從埃及回來後,發現「 satuorakoomonnsama」祭壇出現在矢田阿姨家,各色各樣的人們進出在狹小的家中,大家都虔誠地向著「satuorakoomonnsama」祈禱。一時間擁躉者眾多,阿姨用供奉金建造了寢殿,給需要的人提供住所,自己依舊住在簡陋的兩居室裡。

後來被沙林毒氣事件影響,「satuorakoomonnsama」受到排斥,不少曾經崇拜矢田的人轉而憎恨她,而她依舊自在隨心。直到姥姥葬禮上,步才鼓起勇氣不再逃避,問出了長久以來心底的疑惑,「 satuorakoomonnsama」到底是什麼。

謎底揭曉,眾人一直信仰著的「 satuorakoomonnsama」原來是指棕色虎紋貓的肛門,因為那貓舒展身體時屁股顫抖的樣子特別可愛,一看到那場景,矢田覺得不管有何煩心事都無所謂了。而「 satuorakoomonnsama」本身沒有教義,也並非宗教,不強求祈禱者做任何事情,也不給予祈禱者任何東西。大家可以將一切寄託於它,也可以把失敗和「自己沒人愛」歸咎於它,它實際充當著心靈庇護所的作用。

與此同時,一別數十年再見面的須玖已經成了搞笑藝人「提拉米蘇」,喊著「提拉米蘇」給人帶來快樂。當年美國9·11事件使他崩潰,決定告別這個世界,在最後時刻他意外地嘗到了美味的提拉米蘇,深深的幸福充斥著全身,就這樣被富士山旁便利店裡的提拉米蘇拯救了。

信仰需要靠自己去尋找,一個人的追求不必是世俗定義的成功,信仰是能讓人看淡世事的心靈出口。當人們看見自己找到自己時,信仰可以是任何東西,它可以是矢田阿姨對世界的善意,可以是貓咪的肛門,也可以是便利店的提拉米蘇。

告別就是用盡全身的力量,好好活著

閱讀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思索告別吧這個詞的含義。作者使用的不是「告別吧」而是特別加了感嘆號的「告別吧!」作為書名,「!」究竟在呼喊著強調著什麼呢?

告別的場景在書中出現了很多回,步的父親在公司海外部工作,每隔一陣子會派到國外外駐幾年。步在伊朗降生,在那裡度過了嬰兒期,全家因暴動提前回到了日本;步在日本上小學,又隨著父母去往埃及;步在開羅讀書時認識了摯友雅各布,卻因父母離婚再次隨母親回到了日本。

步的童年並不是尋常安穩的童年,步經歷了許許多多的告別,告別城市、告別習慣、告別同學、告別好友,幼小的他像狂風中的葉子一樣身不由己,隨著父母不斷飄零,無法安定地紮根在一處。這讓我想起自己的童年,也是因為父親工作的緣故,輾轉於不同的城市,沒有發小沒有放學後可以去家裡玩的同學,甚至不會說家鄉話,所在每一處都是異鄉,不知故鄉為何物。相似的經歷讓我對步的處境有幾分感同身受,我能理解他的不安與逃避,以及他對姐姐和母親的冷漠。

步家境富裕,但孩童時的他內心渴望安定感熟悉感,陪伴遠比金錢更珍貴。步身邊的朋友來來去去,父親沉默寡言忙於工作,母親熱衷打扮交際,愛自己遠遠勝過愛孩子,姐姐貴子性格執拗纖細,是父愛母愛的競爭者。步無法從家人處得到慰藉,便將家中冷漠的氣氛歸結為姐姐的叛逆,他不想違逆父母不想破壞家庭的氛圍,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導致從小養成了遇事躲起來冷眼旁觀的習慣。

回望過來,在開羅讀書的時光是步人生三十多年裡最勇敢最真實的時刻,他雖膽怯埃及異族,卻被「埃及子」雅各布的熱情大方感染,和他成為了好朋友。他沒有在意其他留學生的想法,沒有在意雅各布同自己家境身份上的差異,那是步敢於做自己的高光時刻。

多年之後的步見到了死亡,告別了姥姥和矢田阿姨,又回到了埃及,和雅各布並肩坐在尼羅河的岸邊,再次喊出了薩拉巴。薩拉巴(サラバ)是步和雅各布之間的專用暗號,是只有他們兩個人才懂得的私密詞彙,薩拉巴是日語再見的意思,但這個詞對於兩人來說包含著一切,它既是阿拉伯語的再見「瑪薩拉瑪」,也是日語的再見「薩拉巴」,還是「說定了啊」「好運」「要多保重啊」「我們融為一體」等萬事萬物。在那裡,步真正地告別了過去,告別了舊的自我,不再逃避,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信仰。

《サラバ!》是《告別吧!》的日文原版名字,告別吧不僅僅是字面上的告別,還是勇氣和信仰的象徵,是尼羅河裡躍起的白色怪物,是寫著救世主的紙片,是姐姐的海螺,是時間,是神明,是相信活著這件事。

兜兜轉轉,步從薩拉巴和寫小說中找到了信仰,從此不再逃避不再飄零,此心安處是吾鄉。

西加奈子筆下往往是普通人平淡無奇的生活,主人公沒有主角光環沒有金手指,倒有著理不清一地雞毛的生活和迷茫的內心,《告別吧!》亦是如此,她構建了一個不那麼符合通常小說矛盾衝突規律的小說世界。儘管是平淡如涓涓溪水般流過的故事,卻依舊打動人心,有人從《告別吧!》中讀到了勇氣,有人發現了希望,有人看到了自我,有人找到了信仰。

創作出《銀河系漫遊指南》和《全能偵探社》系列的鬼才作家道格拉斯·亞當斯認為「藝術的概念殺死了創造力」。寫作教科書和讀者通常認為好的通俗小說應該有節奏感,主人公要面對衝突和矛盾,故事要有敘事弧線,要有小高潮大高潮等等。藝術代表著想像力,概念意味著模版化,兩者是衝突矛盾的,同理,我認為小說不應拘限於某種固定的表達形式。

《告別吧!》雖是一部敘事詳盡、時間跨度漫長的小說,作者卻沒有創作鴻篇巨製的野心,沒有寫成時下流行的宏大敘事體小說。西加奈子表示,「一直想寫一部關於從頭開始重新審視世界上所公認正確的東西的小說」,以及「想帶著『真的是這樣嗎』的質疑去寫認為是常識的東西的作品」。這是作者在身體力行地表達著書中做自己、尋找自己的信仰這個觀點。

這本書是關於個人成長的故事,書中更側重的是身為個體的內心感受,而非講述時代對渺小個人影響的時代小說。書中可以看到伊朗暴動、日本大地震、地鐵沙林毒氣事件、美國9.11事件、紙媒衰退、日本泡沫經濟破滅、校園霸凌蔓延等等,但這些僅僅作為故事世界裡的白噪音、非重點一筆帶過,作者將時代背景變遷融化在個體角色的日常生活中。

直木獎得主角田光代如此評價《告別吧!》,「這是一部耗盡作者心力的佳作。書中的力量仿佛抓住了我的肩膀,強力搖動著,而我只能吶喊。這部小說,讓人全身都在吶喊。這是一本對我來說非常重要的小說」。

個人推測這本書應該是半自傳性質,主人公雖然和西加奈子性別相反,但成長經歷有類似之處,西加奈子亦是生於伊朗,兩年後因伊朗革命回到日本,同在埃及生活過,後又回到日本關西。 像信仰一般,作者相信小說裡有光芒有救贖的力量,於是便把她的經歷、她的迷茫、她在泥沼中掙扎行走的路程寫成了《告別吧!》這本小說,寫給也相信小說有治癒力量的人們。

書裡有著一股真誠的魔力,讀的時候好像有人在拍打著自己的後背,說著沒關係、沒關係。

PS:友情提示,《告別吧!》是由上下兩本書組成,一定全入手了再看啊,第二本是豬扒飯裡的豬扒,是壽喜鍋裡的牛肉,是小說治癒精華處之所在。

相關焦點

  • 《漫長的告別》:說一聲再見,就是死去一點點
    與三少的斷更不同,錢德勒在照顧妻子的時候,寫下一本書,名叫《漫長的告別》,這本書裡注入他無盡的傷感與迷夢般的離別。《漫長的告別》發表於1953年,獲得了「愛倫·坡獎」年度最佳小說的頭銜。這是一本被村上春樹讀過12遍的奇書,每當村上陷入困境的時候,總喜歡翻開這本書看看,他說:「錢德勒是我的崇拜對象,我讀了十幾遍《漫長的告別》。每當有人問我哪三本書對你至關重要,我都不假思索地回答:《了不起的蓋茨比》《卡拉馬佐夫兄弟》和《漫長的告別》。」錢德勒與很多少年成名的作家不同,他屬於大器晚成型。
  • 五本搞笑幽默,主角賤兮兮的小說,帶你告別不開心
    今天我給大家推薦五本搞笑幽默,主角賤兮兮的小說,帶你告別不開心!一《一念永恆》【耳根】【簡介】: 一念成滄海,一念化桑田。小說主角白小純膽小怕死,就連修煉也是為了長生。而且小說給白小純的設定就是幽默搞笑,於是《一念永恆》中許多本來很緊張的情節,也因白小純的出現變得越發搞笑了。另外書中爽點密集,平均兩章一個爽點。小說改編的動漫也上線了,也是好評不斷,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看看。
  • 2021年,告別過去,忠於自己,3星座灑脫坦蕩,活出想要的生活
    巨蟹座巨蟹座的人性格熱情好笑,看起來很合得來,但內心有一種自我保護的意識,即使相處很久,也很難和你交心。就是眼底都有一種笑意,他們習慣了用微笑來掩飾自己,在感情上包了一層厚厚的外殼,不敢和人親近。過往的情感故事令他們心碎,他們已經不再那麼單純,學會了給自己戴上一層面具,用偽裝的方式來對待每一個人,有時,巨蟹座也想逃離,到一個安靜的地方獨自慶幸,可他們知道要想成長就必須面對,在2021年,經歷了痛苦,巨蟹座告別了過去,忠誠於自己的內心,灑脫坦蕩地活著。
  • 人生就是一場《漫長的告別》:說一聲再見,就死去一點
    雷蒙德·錢德勒的代表作《漫長的告別》,是作者陪伴生病的妻子時,在她病床邊寫成的,隨著小說的誕生,他的妻子也離開了這個人世,小說寄寓著作者對摯愛漫長告別的依依惜別之情。《漫長的告別》榮獲了「愛倫·坡獎」年度最佳小說榮譽,入選了美國推理協會「史上百部推理小說」。
  • 胡先煦教你「成長是最好的告別」
    「我以後不下棋了,都給你下,你回來吧」這是小光的不舍。如今胡先煦開始懂得「成長是最好的告別」,與以前的角色告別,與曾經的自己告別。‍曾經有人問過胡先煦對於成長的見解,他說:「我覺得長大的意義,就是把一件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做厲害了,這就叫長大了。」‍
  • 電影《後會無期》:所謂成長,就是和過去告別
    事實上,這部電影實際上講述的東西,還是人生的成長。或者換句話說,是成年人的成長。而我們每個人都會長大,不管你願意與否。浩漢(馮紹峰飾演)對自己的人生充滿了美好的想像,他覺得自己在外面很具有影響力,走到哪裡都有朋友,聽起來精明又世故;同時,他也保持著作為文藝青年的小清新,比如人到中年還沒有結婚,一直和自己的筆友聯繫。
  • 告別2020努力成長的自己,書寫2021的全新的自己
    喜歡用文字來書寫過往,記錄生命當中的每一份成長,每一份驚喜~回顧於2020年自己在做諮詢期間,不單是自己個人成長上有了很大的突破,以及在專業領域上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在學員中我也看到了好多生命的奇蹟。每當遇到這個時候自己內心就會給他們深深的感動。
  • 上遊•互動丨都市熱報丨人生就是不斷告別昨天 - 馬亞偉
    人生就是不斷告別昨天馬亞偉偶然翻開一本學生時代的日記本。那時候的我,青澀單純,喜歡用文字記錄心路歷程,所謂少年不識愁滋味,即使平淡的日子,也有千迴百轉的曲折。而如今呢,我活成了一潭湖水,波瀾不驚。恍然明白,我早已不是當年的我。時光,不僅改變了我們的容顏,還改變了心性、思維方式、性格、情感,有人說,你的臉上寫著你的經歷。的確很有道理,所有的經歷都會留下痕跡。而這些痕跡,就絲線一樣,經緯交錯,織成了悲欣交集的人生。我們時常會站在歲月的路口,回望曾經的自己。時光的煙塵阻隔,依稀可辨的只是一個模糊的影子。
  • 《漫長的告別》:偵探小說外表下,是作者對自己人生的自嘲和無奈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曾說:「《漫長的告別》是部毫無瑕疵的傑作,極其出類拔萃。如果允許我用誇張的表述,那幾乎達到了夢幻的境界。」《漫長的告別》是美國著名推理小說作家雷蒙德.錢德勒創作的長篇小說。該書出版後,成為美國文學黃金時代四大傑作之一,和《了不起的蓋茨比》齊名。
  • 《最好的告別》|葛文德:好好活到終老就是對生命的最好告別
    而善始善終就是生命的本質所在,既好好活到終老,這才是對生命最好的告別。而在我們以最美姿態告別時,需要去理解生命的本質到底是什麼。一、正確認識生命的有限性,才能理解真正的告別。部分古代皇帝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尋求長生不老,無論是先秦時期,還是明清時期,皇帝尋求長生的聲音在史書上可以說是不絕於耳。而事實證明,在死亡面前,是人人平等的。不論你是販馬走夫,還是王公貴族,甚至皇帝,在面臨死亡時,金錢與地位是沒有用的,是無法改變即將死亡這個事實的。因為死亡是生命的終點,就像人們喜歡定目標去追逐一樣,死亡就是生命的目標。
  • 人生就是不斷告別並接受告別吧!
    2007年時,我在六盤水上高三,班裡男生追逐的都是姚麥,我開始也一樣,每天一份貴州都市報體育版是男生們爭相傳閱的搶手貨,大家都在說火箭多少連勝了,直到有一天體育版寫了篇文章—《科比巨星氣質非姚麥可比》,那次科比53分,姚麥好像合取49分,但湖人輸給了火箭,這篇文章描述的孤膽英雄給我帶來極大的震撼,那麼既然姚麥已經很多人喜歡,我就喜歡點不一樣的吧!
  • 《後會無期》兩個中年男人的成長之路:學會告別,才是真正長大
    真沒想到我們在這樣一個地方告別,但跟人告別的時候吧,還是得用力一點,因為你多說一句話,說不定就是最後一句,多看一眼,弄不好就是最後一眼。——《後會無期》01志向,是我們最初的樣子莎士比亞說,志向不過是記憶的奴隸,生氣勃勃地出世,但卻很難成長。
  • 肖戰發文告別《王牌》,表示自己因角色而成長,粉絲感謝顧一野
    這個角色是眾多影迷中最離不開的角色,在肖戰未發告別信前,已經有不少影迷在網上留言表達對顧一野的不滿。它是肖戰轉型期的一部獨特之作,也是意義迥異的作品。正如肖戰在發這段話時,他也透露自己因為這個角色而成長,也曾掙扎過、迷茫過然。所有的事情都過去了,不一定要執著,不一定要追求完美,因為每個人都是你。
  • 科比憶60分謝幕—我用儘可能多的時間與愛我的人告別
    他攤開自己的筆記本電腦,寫作、編輯、處理各個項目,而所有這些,將撐起他退役後的人生。他沉迷其中,直到當晚比賽跳球前三小時。這樣的直播安排不無道理,因為和金州人波瀾壯闊的記錄比起來,科比的告別其實已經進行了整個賽季,主教練拜倫·斯科特也早已把控制球隊的韁繩交到了年輕球員手裡,湖人隊打得無欲無求,過去兩周,他們未嘗勝績。當布萊恩特先生爬上直升機從橙郡趕到斯臺普斯中心,去完成他的第1346場也是最後一場常規賽時,他非常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況:「我當時並沒有諸如&39;哦,擦。我還是傳吧。」
  • 清醒的中年人,都把人生調成了告別模式
    清醒的中年人,都把人生調成了告別模式就如那首《旅客》歌唱的那樣:走著走著,有些人不見了……人到中年,大都經歷過生離死別,有些人來不及告別,已經不在了。人到中年,將要告別父母,就對他們好一點,別等到有一天醒悟後悔。
  • 村上春樹:如果我能寫一部像《漫長的告別》這樣的小說
    說再見就是失去一點點。--雷蒙德·錢德勒《漫長的告別》65歲的錢德勒出版了他的傑作《漫長的告別》,使他成名。如果你想在世界範圍內中找到你最喜歡的作家,那麼錢德勒必須在最上面。在歐美中,加繆、毛姆、艾略特、奧尼爾和奧登都是他的粉絲,在亞洲,錢鍾書中,村上春樹是他的最忠實粉絲。
  • 好看又叫座的網絡小說:書友看了直喊666,告別書荒小菜一碟
    強推好看又叫座的4本網絡小說:書友看了直喊666,告別書荒小菜一碟《死亡名單》作者:饕餮居士一本非常好看又叫座的無限流文。老饕的布局能力在本文中得到了完美體現,情節安排流暢,轉折合理,心理解析的邏輯經得起推敲。
  • 村上春樹:要是我能寫出像《漫長的告別》般的小說,便死而無憾了
    說一聲再見,就是失去一點點。——雷蒙德·錢德勒《漫長的告別》1953年 ,當時已經有65歲的錢德勒,發表了自己的代表作——《漫長的告別》,一舉成名。倘若想要在世界範圍內找一位最受作家們喜歡的作家,那麼錢德勒一定是前幾名。
  • 《漫長的告別》:這部不燒腦的偵探小說為什麼成為世界經典?
    《漫長的告別》是美國推理小說作家雷蒙德·錢德勒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53年。在該小說中,主人公馬洛遇到了一個優雅神秘的酒鬼特裡,和他在酒吧相識後便開啟了一段男人間的友誼。隨後一場謀殺接著另一場謀殺而來,馬洛用自己倔強的方式一步步靠近真相。最終案件水落石出,他放棄了這段友誼。
  • 人生是在不斷的告別,而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妥善告別!
    我終於明白,所謂人生就是不斷地放下,最令人難過的是,我沒能好好的和他們道別。生命的旅程不過是殊途同歸,而孤獨與愛是我們一生要面對的功課。電影最難拍三大要素一水、小孩、動物,李安一次全拍了,水抽得真漂亮,聽說電腦特技中水的運算最複雜,李安就是想拍水,3D效果太美了,前半段壓抑繁瑣就是為了突出後半段綺麗,三觀又正,毋庸置疑年度最佳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