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中的小船和人生的命運何其相似?有太多的無能為力和意料之外,在歸途我們經過鏡海、飛魚、孤島、星河、如何劃清夢境與現實的界限?我終於明白,所謂人生就是不斷地放下,最令人難過的是,我沒能好好的和他們道別。生命的旅程不過是殊途同歸,而孤獨與愛是我們一生要面對的功課。
電影最難拍三大要素一水、小孩、動物,李安一次全拍了,水抽得真漂亮,聽說電腦特技中水的運算最複雜,李安就是想拍水,3D效果太美了,前半段壓抑繁瑣就是為了突出後半段綺麗,三觀又正,毋庸置疑年度最佳影片。直到故事結局,我仍舊在想故事裡那記者所提到的問題,這一切動物到底是不是真的,是男孩對應真實世界人物的臆想,船上的與男孩一起的還是真的動物。人類對人性探討,永不過時。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被孤獨吞噬更讓人抓狂!沒有一顆強大的內心,我們寸步難行。
真好看,太美了,看到最後老虎瘦得像只貓,乖巧如寵物,蹣跚走進叢林,都快熱淚盈眶,李安用「極端」的方式講了一個如夢如幻的成長故事,給了一個亦真亦假的結尾,實在妙。人活一世,不管是皈依宗教,還是遵從內心,不管愛讀書還是不愛讀書,總要有些信仰的東西,才能充盈坦然,見到人所未見流於視覺上的奇觀對我來說不甚有吸引力,無法銜接甚至展現第二故事,並賦予對整個故事其本具有的深刻反思。似乎體現了視覺語言相對於文學本身的局限性。細緻推敲,劇本改成這樣不讓人滿意,似乎迎合了商業可能性,而放棄這個故事真正寶貴的地方。
一次視覺盛宴,一次精神之旅,充滿符號、暗喻、明喻。有人看到了怎樣與心中的虎相處,有人看到了信仰的歷程.誠如李安所說,如果人們能讀解出他自己都不曾想到的層面,那麼作品就是成功的。
色彩明麗,有些視效令人印象深刻。情節人物簡單,對於宗教信仰、人與自然及動物關係的探究仍表面化。仍是李安風格,細膩,不溫不火,但中規中矩,甚至乏善可陳。此片考量到3D技術對於影像沿銀幕與觀眾間軸線的內外延展,做了一些有價值的嘗試。
通過少年派這部電影,我覺得李安導演站在世界電影大師的巔峰了。這個片現在至少是我最喜歡的電影之一,大製作裡可能是最喜歡的了,甚至超過了瓦力和蝙蝠俠。同時,科技推動藝術的飛躍,讓我感動生在這個時代。那些巨大的魔魅幻景只為經過和遇見而來,P覺得可惜沒有一個完美的告別可告別本身不具意義,在更為浩瀚的時間深海面前。老虎也許還在等待少年的哨音響起,但遲早它會消失在故事終點處。在某個時期它曾代表未知的恐懼,或者著代表著某個時期的自己。遇見終將是一場與自我的遇見,告別也是告別舊時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