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日本年號

2021-02-07 山泉湖河

 令和,日本的新年號揭曉,將於2019年5月1日起正式使用。

 年號,究其實質,是帝制的產物,其鼻祖是中國。中國乃至世界上第一個年號叫「建元」(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135年),是漢武帝創始的。日本歷史早期,天皇一直沒有年號,直到公元645年,學習中國唐朝律令制度而進行改革,才有了第一個年號「大化」。這個詞語出自中國第一部歷史文獻彙編《尚書》,從此也就開了先例,天皇年號常常從《尚書》等唐以前的儒家經典、文史典籍中選取,一般都用兩個字。

 遠的不說,就從「慶應」(1865年至1868年)說起吧。孝明天皇改換過多個年號,最後一個取「慶雲應輝」(出自晉代陸機《漢高祖功臣頌》),定為「慶應」。東京有一所私立大學,原名「蘭學塾」,1868年遷校至新校區,因當年是慶應四年,遂改稱「慶應大學」。這所學校,一直帶著年號的烙印。

 慶應年號之後的情況:

 明治(1868年至1912年),源出《周易·說卦》:「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向明而治,天剛亮就處理政務,謂勤於政事。明治維新,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開啟日本現代化的高速發展;在年號方面,開始明確規定「一世一元」制度,即一個天皇任期內只使用一個年號,這顯然是借鑑了中國明清兩朝皇帝年號的慣例。清朝戊戌變法失敗,日本明治維新成功,近代中日兩國由此拉開了差距。

 大正(1912年至1926年),源出《周易·臨卦》:「大亨以正,天之道也。」唐代學者孔穎達疏解《周易》:「使物大得亨通而利正。」

 昭和(1926年至1989年),源出《尚書·堯典》:「百姓昭明,協和萬邦。」注意,《尚書》中的「百姓」不是老百姓、平民的意思,而是指百官族姓、眾官。日本取「昭和」年號,對外宣稱「昭示和諧」,實則圖謀光大大和民族,二戰中的侵略行徑就在昭和年間。然而二戰後的民主轉型和經濟奇蹟,也在昭和。另外,「昭和」使用了62年,是持續時間最長的年號。

 平成(1989年至2019年),源出《尚書·大禹謨》「地平天成」和《史記·五帝本紀》「內平外成」,寓意內政平安、外交有成。可是從平成二年(1990年)開始,日本泡沫經濟突然破滅,隨後是二十多年漫長的蕭條,直到近年來才開始復甦。

 東亞是漢字的輻射區,日本、朝鮮的古籍都用漢字寫成,當代日語仍使用許多不可替代的漢字。因此,日本的年號,很難脫離中國經典的影響。截止到「平成」,日本共用了247個年號,能確認出處的全來自中國古籍;但所使用過的漢字僅有72個,這說明某些字由於有獨特的權威和吉祥含義而被反覆使用,是高頻率常用字。例如,使用次數最多的是「永」字,達29次,「元」和「天」字各27次,其餘字是:治、應、正、長、文、和、安。

 在有限的文字中選一個好的年號名稱,並非易事。所以古代有的天皇,乾脆採用拿來主義,原封不動抄襲中國皇帝的年號。唐太宗「貞觀之治」名聞遐邇,日本清和天皇在859年至877年使用貞觀年號,初時也獲得「貞觀之治」的美譽,但隨後被迫退位,入佛門苦修,剛過而立之年就去世了。圓融天皇,襲用唐德宗的年號「貞元」(976至978)。後醍醐天皇,曾一度遭廢除流放,後來東山再起,他想到了中國東漢光武帝劉秀,光武中興第一個年號叫「建武」,於是仿效,自己的年號也稱建武(1334年至1338年)。奈良天皇的年號弘治(1555年至1557年),可能模仿的是明孝宗,明孝宗「弘治中興」頗有知名度。至於中御門天皇所用的「正德」(1711至1715),就比較費解了,明孝宗的兒子明武宗臭名昭著,其年號就是正德,中御門天皇不可能公開學習明武宗,大約直接摘抄自《尚書·大禹謨》「正德、利用、厚生、惟和」——正德即端正德行,厚生即民眾富裕健康,至今日本負責醫療衛生和社會保障的政府部門仍叫「厚生省」。

 二戰後,日本年號紀年、公元紀年並行,天皇的實際作用大為削弱,但作為歷史慣性和文化傳統,年號不僅是政治哲學問題,蘊含時代精神,也關乎日常生活,應用於硬幣、報紙、駕照以及官方文件中,所以選擇年號是國之大事,慎之又慎。1979年,日本政府頒布了《年號法》,規定年號必須符合幾個要素:符合國民理想的美好意義,兩個漢字,便於書寫,易於上口,不能是過去的年號或作為諡號用過的名稱,不能是日常通俗詞彙。對年號的選定程序也作了規範,首先由內閣總理大臣(通稱首相)指定一些學者,提出幾個候選年號,交由國民代表組成「年號懇談會委員會」提出意見,然後諮詢參眾兩院議長等人的意見,最後由內閣會議決定。

 上述年號要素是寫在法律文本上的,但在實際操作中,還有一些「潛規則」。比如關於發音,從1860年前後開始,各個年號詞尾發音都是短音和長音相互交替,「慶應」(けぃぉぅ,羅馬字拼寫為kei0u是長音,然後是「明治」(めぃじ,羅馬字meiji)是短音,「大正」(たぃしょう,羅馬字taisho)、「昭和」(しょうわ,羅馬字showa)、「平成」(へぃせぃ,羅馬字heisei)長短交替,按這個規律,新年號應當是短音——結果真是如此,「令和」發音れぃわ,羅馬字reiwa。羅馬字是用來拼寫日語發音的,在書寫上常選取年號的首個羅馬字母來表示,例如平成(heisei)縮寫為H,平成2年就標記為「H2年」。為了不混淆,年號的縮寫字母還得注意不要重複,明治是M,大正是T,昭和是S,平成是H。看看,這麼多或明或暗的清規戒律,選個大多數人認可的年號真是難喲!

 這次選年號,是日本歷史上的第248個年號,時代背景又極為特殊。以往都是老天皇去世後,新天皇繼位時才宣布新年號,但這次是明仁天皇生前退位,日本政府需要有規劃地在一個既定日期公布新年號,因此朝野的參與、猜測十分熱烈。

 經過長時間的「備課」,確定了六個備選年號:令和,萬和,萬保,英弘,久化,廣至。除了「和」之外,避開了以往的高頻率字,尤其是嚴加禁用「安」字,因為時任首相是安倍晉三,需要避嫌。而且,事先內閣還放出風來,說要換換思維,不從中國古籍中選了,要選日本古籍中的詞語。

 最後,「令和」勝出,日本官方的解釋是,它出自《萬葉集》「初春令月,氣淑風和」。《萬葉集》多收錄日本奈良年間(710—794)的作品,是日本最早的詩歌總集,相當於中國的《詩經》。

 奈良年間,日本有個政治家兼詩人,名叫大伴旅人(665年——731年)。天平二年(730年)正月十三日,大伴旅人在自己的府邸召集部下宴會,喝酒賞梅花,人們仿習中國的蘭亭雅集,各獻詩作,匯三十二篇編為一集。詩集的序言,收錄在《萬葉集》第五卷《梅花歌》:

 「於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薰珮後之香。加以曙嶺移雲,松掛蘿而傾蓋;夕岫結霧,鳥封縠而迷林。庭舞新蝶,空歸故雁。於是蓋天坐地,促膝飛觴,忘言一室之裡,開衿煙霞之外……」

 怎麼樣,當時日本大力學習唐朝,詩人的漢學修養夠高吧?

 然而「令和」公布之後,細心的日本網友發現,這個詞還是沒法脫離中國文詞的影響,早在漢朝張衡《歸田賦》中就有「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的語句。這也難怪,只要使用漢字,就很難與中國經史子集沒有關係。古代是日本學中國詞語,近代是中國學日本詞語(日語用漢字翻譯西語,漢語多採納接收),文化交流,相互融合。

 其實要說「初春令月,氣淑風和」的出處,我覺得更近似的應是唐代薛元超《諫蕃官仗內射生疏》中的「時惟令月,景淑風和」。「令月」一詞出自《儀禮·士冠禮》,意為吉月,常用來表示春季月份。

 當然,日本政府從《萬葉集》取詞,與詩歌內容並無多少關係,要的是引申寓意。根據NHK直播現場的專家解讀,「令」是美好的意思,「和」則象徵和平與寧靜,字面意思即「美好的和平」。但願如此,但願日本吸取昭和窮兵黷武的教訓,走令和之路。

 前邊說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為了避嫌,嚴禁年號帶有「安」字。但是日本網友眼光犀利、腦洞大開,因「安倍」的日語發音用片假名來寫是「アベ」,網友便使用拆字法,硬是在「令和」兩字之中發現嵌有「アベ」的字樣,指責安倍晉三公權私用耍花招。

 真假姑且不說,這就是言論自由,這就是輿論監督。有此作保障,才能通向「令和」。


相關延伸閱讀:《一個日本商人的書架》

相關焦點

  • 日本改年號了,為啥說日本年號離不開中國,中國年號你又了解多少
    ,在日本天皇的率領下,全國開始學習西方人的科技,在生活習慣上開始穿西裝,但是日本並就此放棄過去的文化,反觀中國卻主動或者被迫一次又一次使中國傳統文化的傳遞斷層了,到了民國時期竟然還有一大批人叫囂漢字不滅,中國必亡日本國內最近發生的最重大的事件就是日本明仁天皇要在生前退位了,隨之而來的就是平成時代要結束了,日本與中國不同,日本和英國一樣是少數實行君主立憲的國家,日本天皇依舊得到保留,只是不再向過去那樣擁有掌控國家真正的實權了
  • 日本年號變更,下一個年號可能選用「羽生」?
    日本是全球唯一仍在使用皇曆和年號的國家。雖然公曆在日本也普遍使用著,但政府文件、報紙、商業行事曆仍使用年號。據外媒報導,日本天皇明仁將於2019年4月底退位,由皇太子德仁繼位。這是日本近代以來首次天皇生前更替。
  • 中國古籍對日本年號的影響
    遣唐使把先進的中華文明帶往日本並大力傳播 推廣,在日本的政治 經濟 文化 思想 生活等很多方面產生影響。年號只是其中一個微小的部分。公元645年,日本發生宮廷政變,以中大兄皇子為首的革新派在政變後擁立孝德天皇(第36代天皇),並仿照中國設立了年號,稱為「大化」。這是日本歷史上第一個年號。同時開展了一場全面「唐化」的「大化革新」。
  • 日本年號小史:1300年來日本年號多出自中國典籍,哪本出的最多?
    日本納稅及銀行存取記錄採用的也都是年號那麼作為迄今為止世界上唯一繼續使用帝王年號紀念的國家,日本的年號究竟源自何方?新年號「令和」出自日本《萬葉集》第五卷《梅花歌卅二首並序》: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燻珮後之香。寓意:「人們的美麗心靈相互靠近之中,文化誕生並成長」。
  • 一千三百多年來 日本年號首次成功「脫中」
    從公元645年,大中兄皇子仿照唐朝制度,設立日本歷史上的第一個年號「大化」以來,1374年時間,247個年號,出處全部來自於中國典籍。選拔由於意義重大,日本年號的每一個字選擇都非常講究。根據日本1979年頒布的《元號法》,如果天皇退位,年號也必須改變。按照日本政府規定的年號選定程序,日本首相需要欽點數名精通中國史、中國古典文學和日本古典文學等領域的學者,讓他們提出兩到五個新年號作為候選方案。
  • 「平成」變「令和」,從日本年號交替,聊聊中國的年號文化
    (長達三十年的「平成時代」宣告結束,日本迎來了「令和」時代)這兩年日本的頭號大事自然是明仁天皇退位,德仁天皇登基,長達三十年的「平成時代」宣告結束,日本制定了新的年號「令和」,從此走向了「令和時代」。(「令和」是日本新的年號,出自日本古籍本《萬葉集》)根據日本的解釋,「令和」年號用典首次沒有出自中國古籍,而是採用日本《萬葉集》中的「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燻珮後之香。」大意是希望這個年號讓每個國民都綻放自己的花朵。
  • 【日本文化】平成餘額不足,日本下一個年號是......
    在我們為自己2018的餘額焦躁的時候,日本人民也在為他們的平成餘額倒計時。近期日媒的標題都是最後的平成。平成都快結束了,關於平成我們了解多少呢?那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日本的年號文化吧。日本國內目前使用西暦(せいれき)和和暦(われき)兩套曆法,年號使用的是和歷。
  • 第049站~佐賀~日本紀實漫談
    佐賀縣西部的有田町,是日本工美瓷器最重要的產地,堪稱日本瓷都。【男主播:鄔桑】畢業於大連外國語學院日語系,旅遊業資深人士。【女主播:RYO桑】畢業於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日語系,旅遊業資深人士。歡迎打開喜馬拉雅APP,搜索並關注「雲遊日本」。下一篇【日本紀實漫談】將介紹050——福岡(1),敬請期待。
  • 日本「令和」年號的預言,源自未來的時空旅人?
    在2016年的日本,同樣也在發生:一位可以預知三年後日本新年號的高人,這位叫做(しゃん)的日本網友。2019年4月1日,第248個日本年號由日本政府宣布定名為「令和」,此年號將於5月1日明仁天皇退位後,由接任者德仁天皇正式啟用,以取代舊有的年號「平成」。
  • 「平成」之後:歷史上日本天皇年號由誰制定
    「年號」之說,相信國人並不陌生,但是日本天皇的年號緣何而來,依何而定,卻多難以對此說清道明。本文擬從天皇年號的由來、制定與出處三個方面加以詳述,以期對理解日本天皇制度有所裨益。年號的由來在日本,「年號」亦被稱為「元號」,是紀年法的一種。更改年號即為「改元」。
  • 「平成」年號將終結於2019年3月?日本官方否認
    皇太子隨後將在次日(4月1日)成為新的天皇,而從當日起,也將會實施新的年號,新的年號將在2018年公布。這也意味著,當下日本使用的年號「平成」將在2019年3月底退出歷史舞臺。 據《朝日新聞》報導,多名來自首相官邸的幹部透露,日本政府將在眾議院選舉結束後的11月之後,召開由首相、皇室等參加的「皇室會議」,就天皇的退位日等內容進行商定。
  • 關於日本年號你知道多少?
    事實上,日本改元(註:變更年號)「令和」創下4個首次:第一,日本憲政史上首次因天皇「生前退位」而進行的改元。戰前,日本年號是以天皇為中心決定的,1979年出臺的《元號法》規定由內閣負責決定。遵照這項法律,此次是繼1989年1月的「平成」之後,第2次由日本內閣決定。不過,與因昭和天皇駕崩而變更年號不同,因天皇「生前退位」而變更年號在日本憲政史上還是首次。
  • 明治、大正、昭和、平成、關於日本年號你知道多少?
    事實上,日本改元(註:變更年號)「令和」創下4個首次:第一,日本憲政史上首次因天皇「生前退位」而進行的改元。戰前,日本年號是以天皇為中心決定的,1979年出臺的《元號法》規定由內閣負責決定。遵照這項法律,此次是繼1989年1月的「平成」之後,第2次由日本內閣決定。
  • 日本年號或現中日「雙出處」?日媒:日本保守派期待高漲
    參考消息網3月26日報導日媒稱,距離日本政府公布新年號的4月1日還剩不到一周時間,正式委託多名專家斟酌考慮候選名稱等選定工作迎來最終階段。日本年號出自中國古籍一直是慣例,日本政府迄今為止收到的候選名稱中據悉也包含基於日本古籍的方案。
  • 日本第248個年號今天出爐,會是……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4月1日會在記者會上正式公布新年號。對此,菅義偉3月31日對媒體表示「緊張感十足」。報導稱,菅義偉在3月31日的一檔節目中稱,「希望選取與新時代相符的年號,期待新年號能得到國民的廣泛接納,深深紮根於日本人的生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當天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參觀了紀念天皇陛下即位30周年的特別展覽,他對媒體表示,「想要聽取各方意見,決定新年號。」
  • 日本歷史上的年號都是怎麼來的?這一次為什麼不偷了?
    之前日本新天皇即位,改年號為「令和」,不要小瞧了這兩個字,這是日本第一次沒有照搬中國皇帝的年號和沒有引用中國的古籍。其實日本年號的使用,歷史上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來自於中國的典籍,那日本的年號,比如說像現如今平成年號是來自於史記當中的「內平外成」和尚書中的「地平天成」也說呢。
  • 什麼是年號,封建時代第一個年號是什麼,年號的作用又是什麼
    年號實際上就是國家的紀年,就是中國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起始於漢武帝。終結於滿清溥儀,漢武帝的年號為建元。這是中國封建時代最第一個年號,此後形成制度。新君登基第一件事就是改元。溥儀登基後,年號是宣統,這是中國封建時代最後一個年號。
  • 日本天皇年號「平成」來自《史記》,「令和」選自哪本古籍?
    從古時候開始,日本就全面引進漢文化,單就年號而論,不僅如數取自中國古籍,有的甚至就是直接複製中國皇帝的年號。比如最有名的「貞觀」,太宗皇帝耗盡一生開創出「貞觀之治」,一衣帶水的日本面對繁華的大唐自然欣羨不已。於是在中國的「貞觀」落幕兩百年之後,日本清河天皇啟用了「貞觀」年號。然而與太宗不同的是,儘管清河天皇試圖改變朝局,最終卻被權臣所廢,不得已遁入空門。
  • 【超級精品課】腦洞大開的日本人:平成之後是什麼年號?
    在日本,官方和國民都普遍地使用年號紀年。特別是表達出生年份時候,會出現(大正•昭和•平成)的選項讓你勾選。
  • 歷史哪個年號用的最久?你不知道的年號小知識
    年號,作為我國歷史上標誌性的一種紀年方式,已經作為中國一種對外輸出的方式廣為人們所知。周圍的日本朝鮮和越南等國家都有學習中國使用年號的經歷,甚至到現在,日本還有這使用年號的習慣,在2020年日本使用了一個新的年號「令和」而廣受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