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從伊拉克再次撤走2000大軍,什葉派歡送,遜尼派挽留

2020-12-12 張文平銳評

誰才是中東混亂的根源?這個話題在網絡上一直爭論不休。

美國在中東的駐軍到底起什麼作用?這個話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有人說,美國在中東,就是為了攫取石油資源,控制世界油價,為我所有。有人說,中東混亂的根源就是霸權主義無處不在,美國在中東的大量駐軍,就是混亂的根源。

也有人說,美國是中東秩序的維持者和保護者,如果美國從中東地區徹底撤走,則是中東的災難。

各種言論爭論不休,這也是軍事圈網友爭論最大的話題之一。

不過不管爭論如何,美國要再次從中東撤軍了。當地時間8月29日,美國總統川普聲稱,要再次從中東撤軍,具體撤軍地點是伊拉克,美國在伊拉克的駐軍要再次縮減,美國駐伊拉克軍隊要再次撤離。

隨後,美國軍方證實,這次美國從伊拉克撤軍規模大概在2000人左右,之前美國在伊拉克駐軍規模在5500人,這次美國撤軍人數很多,大概縮減了4成左右,撤軍後,美國在伊拉克僅僅保留3500名士兵。

美國總統川普上臺之後,高舉美國優先和孤立主義大旗,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撤軍潮流。

韓國不提高軍費承擔比例,威脅撤軍。德國不提高北約軍費承擔比例,已經撤軍。中東各國壓根不掏錢,當然撤軍。

美國從敘利亞撤走了大部分軍隊,正在從阿富汗撤走大部分軍隊,現在又要從伊拉克撤走2000大軍。美國從全球撤軍,出於多種考慮。第一:川普為了大選,迎合民眾反戰思維。

第二:美國軍方精兵簡政,提高效率。

第三:孤立主義和美國優先意識形態的勝利。

第四:美國在玩離岸戰略,一個方面美國撤走大部分軍隊,另外一個方面,美國依然控制軍事據點,通過頂尖的軍事技術手段,美國可以監控,美國大軍可以隨時迅速歸來,一定意義上,這是美國海外駐軍戰略的變化。

不過,無論怎樣,美國從中東撤軍,從伊拉克撤軍,對於伊朗而言是一個重大利好。一定程度上,美國在伊拉克贏得了戰爭,卻失去了民心。

伊朗在伊拉克僕從軍眾多,伊拉克的什葉派民間武裝都認伊朗為宗主國。美國的離去,會使伊拉克加速變成伊朗的僕從國。

所以奇怪的一幕出現了,在伊拉克,什葉派對美國撤軍歡欣鼓舞,遜尼派則憂心忡忡。

薩達姆是遜尼派,遜尼派在伊拉克是少數信仰,在薩達姆期間,什葉派被打壓嚴重,薩達姆對庫德人有過屠殺。

因此如果美國撤軍,什葉派掌權,在伊朗的支持下,伊拉克的遜尼派很危險,因此,伊拉克的遜尼派想方設法地阻止美國大軍離開。

不僅僅是伊拉克的遜尼派,遜尼派宗主國沙特,也不想讓美國撤軍,在沙特的戰略中,美國只有剷除葉門胡賽武裝,顛覆伊朗哈梅內伊政權之後,才算解除了懸在沙特頭上的達克摩斯之劍。

因此,美國撤軍,沙特以及中東的阿拉伯國家也不願意看到。不過,這一些遜尼派並不能左右。

當然,美國從中東撤軍,就有可能在其他地方增兵,美國從中東撤軍,也可能是在集中精力,搞大事情。

相關焦點

  • 遜尼派佔穆斯林總人口的85%,為何壓不倒佔少數的什葉派
    文/寂寞的紅酒遜尼派和什葉派是伊斯蘭教的兩大主要派別,其中遜尼派佔穆斯林總人口的85%,而什葉派約佔穆斯林總人口的12%。世界大部分穆斯林國家都是遜尼派政權,什葉派國家和什葉派人口比例較高的國家僅僅伊朗、伊拉克等寥寥幾個。
  • 什葉派與遜尼派為何爭鬥千年?
    伊斯蘭教兩大教派即遜尼派與什葉派,眾所周知,雙方已互相攻伐千年之久,可以說自從伊斯蘭教興起後的中東史,必有遜尼派和什葉派的鬥爭史,也正是因為兩派的鬥爭史,構成中東今天的衝突與矛盾中的一環。在中東,有什葉派掌權的國家有:伊朗,伊拉克,巴林;剩餘的國家均是遜尼派掌權。
  • 什葉派和遜尼派的歷史淵源
    什葉派和遜尼派是伊斯蘭教的兩大教派,信眾都信仰伊斯蘭教,但是在信仰理念裡,對伊斯蘭教義及追根朔源有著不同見解。什葉派(阿拉伯語:)是伊斯蘭教的第二大教派。 是伊斯蘭教中除遜尼派外人數最多的一個教派。什葉派以擁護穆罕默德的堂弟、女婿阿里及其後裔擔任穆斯林領袖伊瑪目為其主要特徵,故又稱作阿里派。與遜尼派對立。該派只承認哈希姆家族的阿里及其後裔為合法繼承人,並尊奉阿里與其後代為「伊瑪目」,認為他們是「受安拉保護,永不犯錯誤」的賢人,且認為末代伊瑪目已隱遁,將以救世主(馬赫迪)身份再現。
  • 飛彈暴擊後大規模抗議,巴格達響起槍聲,伊拉克什葉派武裝遭重創
    ,美國高層要求伊拉克支付建造基地的費用,並且還試圖拉攏北約以及中東國家繼續執行在伊拉克的軍事行動。對於美國的動作,伊拉克看守內閣總理提出了抗議,隨後就有了伊朗襲擊美國在伊拉克的軍事基地的報復行動。
  • 伊斯蘭教遜尼派和什葉派,為啥衝突不斷?穆罕默德少說了一句話!
    在伊斯蘭世界中,遜尼派和什葉派衝突不斷。在伊朗和沙特兩個國家中就更明顯了,伊朗信仰什葉派,而沙特信仰遜尼派,所以兩個國家也總是對著幹。那麼,伊斯蘭教遜尼派和什葉派,為啥衝突不斷?穆罕默德少說了一句話!
  • 美國1千萬美金懸賞伊拉克安全部隊領導人
    衛星通訊社4月11日報導稱,美國國務院在當天的一份聲明中表示,美國政府將動用一千萬美元懸賞伊拉克安全部隊真主黨武裝領導人卡夫塔拉尼。美國對伊拉克安全部隊領導人如此公開懸賞又會激起伊拉克各方勢力怎樣的反應呢?
  • 上千年的恩怨情仇,同樣都是穆斯林,為什麼還要分什葉派和遜尼派
    對於中國這樣的世俗化的國家來說,人們很難理解一個宗教為什麼會分成眾多教派,比如同樣都是穆斯林,有人是遜尼派,有人卻是什葉派,更無法理解兩個教派的衝突與仇恨居然能持續上千年都無法和解。 眾做周知,伊斯蘭教由穆罕默德在公元7世紀前期創辦。
  • 巴格達戰鬥再次打響,美國使館上空爆炸連連,伊朗盟友遇到了硬茬
    根據俄羅斯媒體報導,在7月5日夜間巴格達戰鬥再次打響,當天位於綠區的美國大使館上空是爆炸連連。在2020年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已經多次遭遇火箭襲擊,而這個與美國的一系列的動作有直接的關係。美國在入侵伊拉克之後推翻了薩達姆政權,在美國的扶持之下伊拉克成立了新的政府,但是如今的伊拉克是什葉派當道,而伊朗就是由什葉派所控制。在中東地區什葉派和遜尼派是涇渭分明,什葉派是以伊朗為主導,而遜尼派則是被沙特所控制。
  • 伊拉克「恐怖圍城」的樣本意義_大公網
    當然,他們也不希望最後伊拉克淪為蓋達組織的天下。    伊拉克馬利基政府以神權名義調動軍隊,可能會引起全面的宗教派別衝突,伊拉克可能會被粉碎成各種宗教派別和部落,並將以什葉派,遜尼派以及庫德三足鼎立的格局呈現於世。
  • 伊拉克人是如何看待布希和薩達姆的?
    很多人特別好奇伊拉克人到底是如何看待薩達姆和布希的。陣容很快分成兩隊,紅隊認為薩達姆是無惡不作的大魔王,欺壓百姓,一手遮天。而藍隊則力捧薩達姆,認為薩達姆是帶領伊拉克走向繁榮的英雄人物,其中最大的支持點是薩達姆不與美國為伍。
  • 美國42天打下伊拉克,為什麼用20年都打不下阿富汗?
    伊拉克一馬平川,好比砧板上的肉,任美國蹂躪伊拉克位於兩河流域的衝積平原,一馬平川,無險可守,無所可藏,好比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面對強大的美軍,必然訊速潰敗。伊拉克人民離心離德,毫無抵抗意志薩達姆在伊拉克長期實行獨裁統治。對內瘋狂震壓,對外窮兵黷武,把好好的一個富裕國家搞得民不聊生,債臺高築。伊拉克人民離心離德,沒有人願意給薩達姆賣命,沒有抵抗意志是伊拉克不堪一擊的重要原因。
  • 伊拉克什葉派民兵武裝遭空襲
    新華社巴格達1月4日電(記者白平 張淼)據伊拉克內政部消息,伊拉克什葉派民兵武裝「人民動員組織」4日遭到空襲,導致2人死亡、4人受傷。由美國主導的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國際聯盟當天在社交媒體上否認發動了此次空襲,稱「國際聯盟最近沒有在塔季附近發動任何空襲」。3日,美國空襲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國際機場,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下屬「聖城旅」指揮官卡西姆·蘇萊曼尼和伊拉克什葉派民兵武裝「人民動員組織」副指揮官阿布·邁赫迪·穆漢迪斯等在襲擊中身亡。
  • 沙特什葉派與政府關係的流變
    自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以來,在伊拉克什葉派 上臺、沙特與伊朗對地區領導權的爭奪、沙特政府對 什葉派處境的漠視以及什葉派內部不斷分化等原因的綜合作用下,沙特什葉派的激進思想和極端勢力逐步 擴大,與政府的關係陷入僵持狀態。雙方的矛盾嚴重 影響了國內的穩定。
  • 美國打伊拉克肆無忌憚,對伊朗卻只是制裁,是不敢打還是另有考慮
    美伊之間的爭端孰是孰非暫且不去看待,有一個問題卻很值得探討,那就是美國為什麼幾十年來一直採用經濟和政治手段來打擊伊朗,卻極少動用軍事手段呢?拿伊拉克來對比就很明顯,美國曾先後兩次掀起針對伊拉克的戰爭,第二次更是直接把薩達姆政權打下了臺。
  • 非美國也非伊朗 伊拉克新總理首次出訪選擇沙特卻未能成行的背後故事
    美國與伊拉克之間的恩怨已經無須贅言,從兩伊戰爭中的盟友到海灣戰爭兵戎相見再到推翻薩達姆政權,美國至今仍保留在伊拉克境內的大量駐軍和多個軍事基地就是這段歷史留下的痕跡,而伴隨著政治強人薩達姆的離去,伊朗在伊拉克境內的影響力也在與日俱增,特別是伊拉克什葉派的民兵武裝有相當一部分曾接受伊朗的訓練、資助和指導。
  • 拜登不應該重複川普和歐巴馬在伊拉克的錯誤
    在今年年初,在針對猖獗的腐敗、宗派政治、政治暴力、失業以及伊朗對伊拉克幹預的民眾起義中,這一點再次變得清晰起來,川普政府決定在巴格達暗殺伊朗高級將軍蘇萊曼尼,華盛頓沒有支持伊拉克人民的民主願望,而是通過加劇與伊朗的對抗並以此破壞改革和政治變革運動,來再次支持功能失調的政治現狀。
  • 非美國也非伊朗 伊拉克新總理首次出訪選擇沙特卻未能成行的背後有...
    △圖為伊拉克總理卡迪米 圖片來自伊拉克當地媒體 美國與伊拉克之間的恩怨已經無須贅言,從兩伊戰爭中的盟友到海灣戰爭兵戎相見再到推翻薩達姆政權,美國至今仍保留在伊拉克境內的大量駐軍和多個軍事基地就是這段歷史留下的痕跡,而伴隨著政治強人薩達姆的離去,伊朗在伊拉克境內的影響力也在與日俱增,特別是伊拉克什葉派的民兵武裝有相當一部分曾接受伊朗的訓練
  • 兩伊戰爭中,伊拉克和伊朗武器裝備都有哪些
    文|鐵血君兩伊戰爭,伊朗稱為伊拉克入侵戰爭、神聖抗戰或伊朗革命戰爭,伊拉克稱為薩達姆的卡迪西亞。起因: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成功,穆斯林什葉派的霍梅尼上臺,伊拉克穆斯林大部分都是什葉派,而薩達姆則是個遜尼派,薩達姆不喜歡什葉派的霍梅尼,再加上兩國有領土爭端,霍梅尼立足未穩之際,一場大戰不可避免。戰爭長達8年,1980年9月22日~1988年8月20日。
  •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前,美國說不管,為何入侵後美國立刻就開打
    而地理上科威特又佔據著兩河流域出海口,伊拉克出入波斯灣的運油船,還得看科威特的臉色。這使得薩達姆如鯁在喉,收回科威特領土的執念日漸迫切。 兩伊戰爭期間,為了對付中東什葉派伊朗,沙特、科威特等國紛紛借錢給伊拉克,僅科威特一家的債權就高達140億,這些錢絕大部分都進了美國的腰包,換回大量的美式武器。
  • 攻打伊拉克對伊朗僅制裁,美國為何「另眼相看」,到底在猶豫什麼
    同為中東地區的敵人,美國對待伊拉克和伊朗的態度卻截然相反,出兵攻打伊拉克,對伊朗卻僅是制裁,美國這次為何猶豫了?同為美國在中東的敵人,伊拉克與伊朗的結局有何不同?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強國,向來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中東地區豐富的資源與重要的地理位置,自然成為了美國眼裡的一塊兒「肥肉」,但中東地區卻有很多國家不肯為美國所用,伊拉克和伊朗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按道理來說,不同於俄羅斯這樣的大國,伊拉克與伊朗在美國面前本該像是一隻任他踩踏的螻蟻,但美國對待伊拉克與伊朗的態度卻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