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意搭乘」出事故 司機是否應擔責 要看機動車使用人是否故意或...

2020-12-08 中國網新聞中心

  親朋好友要求搭順風車的現象較為普遍,然而一旦發生交通事故,涉及賠償問題時,往往又會引發駕駛人與搭乘人之間的矛盾。究竟應不應該追究駕駛人責任?

  □河南法制報記者 馬建剛 通訊員 馬領海 張國憲

  基本案情

  2019年11月4日,被告人張某春從洛寧老家去義馬,同村的張某、程某某、董某某要求趁車,張某春接受了他們的請求。途中,張某春駕駛的轎車與李某駕駛的貨車相撞,轎車側滑又與溫某某駕駛的重型半掛牽引車相撞,造成張某、程某某、董某某受傷,三車損壞。2019年11月24日,張某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2019年12月11日,義馬市公安局交警大隊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張某春負此事故的主要責任,張某春涉嫌交通肇事罪被提起公訴。

  義馬市法院經審理認為,張某春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其重大過失發生重大交通事故,公安機關認定張某春負主要責任,其行為已構成交通肇事罪。考慮到張某春具有自首情節,且主動賠償被害人家屬損失,與被害人家屬達成了賠償協議,取得了被害人的諒解,屬於免費好意搭乘,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依法判處張某春拘役6個月,緩刑7個月。

  法官說法

  無償搭乘不是現行法律規定的民事合同行為,無償搭乘發生交通事故能否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責任,目前法律沒有明確規定。無償搭乘屬於好意施惠,本身屬於道德範疇,如過分強調保護搭乘人的利益,加重施惠人責任,這與法律追求的社會效果不符。對於「好意搭乘」引發的糾紛,雙方當事人多是親戚、朋友等關係,在處理此類糾紛時,應與其他普通案件區別對待。

  即將施行的民法典對此有明確規定,非營運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無償搭乘人損害,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應當減輕其賠償責任,但是機動車使用人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除外。

  車輛所有者一經允許他人搭乘,即負有將搭乘人安全送達目的地的義務。搭乘者請求搭乘,並不意味著同乘者自願承擔行程中的風險,也不意味著賦予了對方在其人身受到傷害時免責的權利。法院判決車輛所有者承擔責任,並不是否定助人為樂的精神,而是要求助人為樂者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也要盡到謹慎注意的義務。

相關焦點

  • 小李看「典」 | 無償搭車出事故 駕駛人擔責嗎?
    小李看「典」 | 無償搭車出事故 駕駛人擔責嗎?但是,好意同乘中的被搭乘人責任的減輕,不屬於上述可以減輕責任的法定情形。具體到司法實踐中,法官多數情況下,只能基於公序良俗、人性司法等價值的考量,減輕被搭乘人的責任。
  • 《民法典》:好意搭乘,車主仍有可能擔責,符合搭乘條件不擔責
    案例中的情況屬於「好意同乘」問題,在《民法典》第1217條專門做了規定:「非營運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無償搭乘人損害,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應當減輕其賠償責任,但是機動車使用人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除外。」
  • 【民法典】「好意同乘」發生事故,誰買單?
    ■民法典說 新市區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長謝然軍認為,好意同乘,一般搭乘的車輛為非營運車輛,不收取任何搭乘費用,因此,無償性是判斷是否構成好意同乘的核心條件。 在上述兩起案件中,雖然都是好意同乘,但這並不意味著被告在案件中無需對侵權結果承擔賠償責任。此類案件應按照各方當事人的過錯劃分責任,好意同乘可以作為減輕駕駛人賠償責任的一個因素,但並不能完全免除駕駛人的賠償責任。
  • 好意搭乘造成交通事故如何賠償
    首先,機動車使用人允許他人無償搭乘,是為了滿足搭乘者的需求而不獲取任何報酬的友好幫助行為。當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搭乘者損害時,搭乘者對友好幫助的對待請求,也應體現出友好對待,不能像有償乘車那樣按照等價原則損失多少請求賠償多少,理應適度減少賠償額的請求。這是一種道德義務的回報,將其規定為法律規則,不僅有利於促使人們遵守道德規範,建立友好的道德關係,也體現了法律的公平對待原理。
  • 《民法典》新變化:「好意同乘」出事故,駕駛人應當減責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七條規定「非營運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無償搭乘人損害,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應當減輕其賠償責任,但是機動車使用人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除外。」因為好意同乘屬於好意,如果不減輕被搭乘人的責任,有違民事活動應當遵循社會公德、公序良俗的原則。
  • 「好意同乘」發生事故駕駛人有責任但可減輕
    /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石朕 /    日常生活中,親朋好友之間難免要互相搭乘車輛。駕駛人出於好意給予允諾,搭乘人也感激駕駛人的熱情援手。本是件互助的好事,然而一旦發生交通事故涉及賠償問題時,往往又會引發駕駛人與搭乘人之間的激烈矛盾。「好意同乘」發生事故損害,究竟應不應該追究駕駛人責任?搭乘人要不要承擔責任?
  • 王竹教授:交通事故侵權中,好意同乘的三個特點及責任承擔規則!
    好意同乘必須是無償的,這是判斷好意同乘的首要條件。無償,應當是純粹的無償,如果用搭乘來清償債務等情形就不能稱之為好意同乘。現實生活中,還有一種情況是搭乘人主動分攤油費、過路費等情形,但車主並非出於營利目的,而是為維繫情誼關係,故而也應屬於無償的範疇。二是,合意性。
  • 南京「好意同乘」第一案開庭 法官:好意施惠、助人為樂值得社會倡導
    好心開車免費搭載他人發生事故,司機因此背上巨額賠償冤不冤?《民法典》首次對「好意同乘」作出明確規定,為善意供乘人減輕責任,在草案公布時就受到廣泛關注。2021年1月1日起,民法典時代正式到來。1月4日,南京「好意同乘」第一案在南京市秦淮區法院公開開庭審理,經法官釋明民法典最新規定後,原被告雙方當庭達成調解。搭車遇車禍身亡,家屬索賠巨款 2019年初夏,50多歲的江平與同事相約自駕皖南。周末一早,江平開著自己新買的越野車帶著同事從南京出發,當時車上共有4人。他們到了安徽吃過午飯休息後,下午3點多,開車去向下一個景點。
  • 好意載同事上班,結果發生車禍被索賠27萬,該不該負責?
    最終,二審判決胡先生還應賠償劉某148114元。好意同乘,是指經機動車駕駛人同意,無償搭乘機動車的行為。司法實踐中,對於在好意同乘中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的,應如何認定機動車駕駛人與同乘人之間是否構成好意同乘關係,機動車駕駛人應否承擔事故損害賠償責任等等,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判斷:(1)對於好意同乘的認定,構成好意同乘關係應當符合以下構成要件:其一,好意同乘是機動車駕駛人的一種施惠行為,同乘行為須為無償,有償乘坐他人車輛則構成客運合同關係;其二,機動車駕駛人必須基於實現自己的目的或兩者為同一目的而行駛
  • 好意順他人回家出了事故,嶽陽司機被判擔責70%;長沙男子租豪車冒充「富二代」,向仰慕者借錢竟用這個理由…丨早安湖南
    5 年間,小姜從一個來長沙上學的學生變成了一個新長沙人,400 張火車票見證了他的成長。(紅網)好意順他人回家出了事故,司機被要求共同賠償 12.6 萬但是不幸發生車禍時,同乘人員受傷,好心司機到底該不該負責?近日,一起 " 好意搭乘 " 的交通事故賠償案件在平江法院審結," 好意同乘 " 未能成為免賠的理由。9 月 24 日,記者了解到,釀成事故的好心司機被判擔責 70%。
  • 好意搭乘出車禍,賠償責任誰買單?
    發生交通事故,交警部門作出事故責任認定,按照事故認定書計算賠償數額似乎成了不爭的事實。但近日,蕪湖市鳩江區法院立案庭受理了一起好意搭乘他人發生交通事故的侵權賠償案件,似乎有些不太一樣。 案情回放 受害人凌某與被告昌某系鄰居關係。
  • 「好意搭乘」惹禍端 責任誰來擔?
    「好意搭乘」惹禍端 責任誰來擔?2019年6月25日凌晨3點,被告馬某應好朋友原告萬某的請求,駕駛其小汽車免費送原告去貴陽的途中撞上路沿,造成駕駛員被告及乘車人原告受傷的交通事故。經過交警部門事故認定,被告負事故全部責任。肇事車輛購買了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但未購買司乘險,故此事故系單方事故,未涉及保險公司理賠。
  • 南京「好意同乘」第一案開庭 法官:部分情況下應減輕供乘人賠償責任
    我市「好意同乘」第一案開庭法官:部分情況下應減輕供乘人賠償責任南報網訊(融媒體記者 張源源) 民法典時代,南京「好意同乘」第一案昨天上午在秦淮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經法官釋明民法典最新規定後,原被告雙方當庭達成調解。
  • 「好意搭乘」遭禍事 應否賠損失?
    「好意搭乘」遭禍事 應否賠損失?該起事故經泗洪縣交警部門認定,陳某、許某分別承擔該起事故的同等責任,陳某某無責任。陳某某經救治無效死亡。而許某之所以搭載陳某某,系因事故發生前一天,許某從案外人李某處得知陳某某需要有人送其去車站,遂在次日電話聯繫陳某某,詢問是否需要送其去車站,陳某某表示需要,而許某免費搭載陳某某的行為便是本文我們要說的「好意搭乘」。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 好意載同事上班發生車禍,車主該不該負責?看<民法典>如何規定...
    搭同事車出事故,該賠償嗎?丹東市賽馬林場職工胡先生順路搭載劉某等幾位同事上班。當車輛駛至賽馬岔路村路段時,車輛翻入溝內,造成車內多人受傷,其中劉某傷勢較重,經交警部門認定,胡先生負事故的全部責任。啥是「好意同乘」「好意同乘」是一個民法術語,是指非營運機動車所有人或駕駛人,出於好意,無償地邀請或允許他人搭乘自己車輛的行為。
  • 好意搭乘鄰居發生死人事故 亡者父母賠償金怎麼辦?
    老人送來錦旗向法官致謝貴陽網訊日前,遵義市一位村民駕駛三輪車好意免費搭乘鄰居返回途中發生事故,鄰居不幸身亡,他自己也身陷囹圄,失子的鄰居雙老賠償金無著。最終,在法官的努力下,兩位老人獲得了8萬元的司法救助金。
  • 大慶人注意 「民法典」規定搭車人需分擔責任
    生活中這樣的案例很多,原來,並沒有明確規定處理規則,「民法典」為了回應生活中好意同乘問題,在其1217條中,對此問題明確了裁判標準。「民法典」第1217條規定:「非營運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無償搭乘人損害,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應當減輕其賠償責任,但是機動車使用人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除外。」
  • 好意同乘"為供乘人減責
    「好意同乘」為善意供乘人減責 上下班路上,開車捎同事一段兒、或搭了同事的便車是日常時有發生的事兒,親朋好友出行互相搭乘也屬正常。若在搭載的過程中,不幸發生了交通事故,搭便車的人還受了傷,那原本利他的小事兒很可能就演化成了糾紛。本期身邊的民法典專欄的話題是關於「好意同乘」。
  • 案例丨對向車開遠光燈,司機晃眼撞死騎車人!誰擔責?
    案例丨對向車開遠光燈,司機晃眼撞死騎車人!誰擔責?「遠光燈」這個答案一定榜上有名近日,一名司機崔某(化名)就因為不文明使用遠光燈被判與肇事司機承擔同等責任還要擔負一定的民事賠償 10月7日凌晨5點多,泰州姜堰發生一起交通事故,周某(化名)駕駛的轎車與一輛同向行駛的電動三輪車發生碰撞,
  • 民法典首案:化糞池塌陷致人死亡如何賠?好意同乘致人死亡怎麼辦?
    根據2021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民法典》有關好意同乘規定,對非營運機動車輛發生交通事故造成無償搭乘人損害的,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應當減輕其賠償責任,但是機動車使用人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