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讀太宰治的作品,心中萌發出悲涼之意,人性中所不可告人的秘密,在他的筆下展現的淋漓盡致,懦弱,膽怯,自私,始終如影隨形的交織在他的筆下,他的文字始終在叫囂著,可其中的無力感,讓人感到絕望。他擅長用第一人稱的口吻,以第三人稱的視角雲淡風輕的描寫著生活的破碎和蕭索,不動聲色,而凜冽之際,這是他的文字帶給我的最直接感受。沒有醉意的文字,卻總能讓人微醺,或許每個人的心裡都有著一塊可以被他無聲侵襲,卻又無從迴避的地方。
太宰治出生於一個富有卻粗鄙的家庭,他同時懷著自豪和自卑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愫,一方面是與生俱來的榮譽感,另一方面是無處逃避的羞恥感,雙重情感的分裂,奠定了他乖戾頹然的性格基調。過分的自矜,讓他形成了強烈的自我意識和敏銳的感受性,必然在粗糲的現實生活中受到傷害。在冷漠的家庭中,他近乎早熟的構造著社會的面目和人類的本性,太宰治是家中第六個兒子,從小被叔母和保姆撫養長大,不免產生了局外人的感覺,對於這個家庭他更多的是疏離和冷漠,同樣以局外人的視角去審視和打量著這個家庭。
太宰治將這種感情寄托在人間失格這本作品中,這是本自傳體小說,講述作家大庭葉藏敏感,脆弱,自認為有罪的一生,他少年成名,卻沉溺酒色,向死而生。這本小說寫完不久,太宰治如書中結局般投湖自殺身亡。在人間失格中,大庭葉藏的一生都在反思,我是個什麼東西,而他深入思考後得出的結論就是,我是個生而有罪的禍害,該以死的方式受罰贖罪,罪與罰的思想也始終貫穿著他的一生。也應驗了書中的那句話,膽小鬼連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會被幸福所傷。
在他百般不堪的生命中,他像個活著的死人,麻木不堪,對生尚且眷戀,對死不止渴望,最終妻子在自己的眼皮底下被性侵,剪段了他與這世界的最後一絲聯繫,僅剩的光明在妻子絕望的哭喊中消磨殆盡,他投湖自盡。對於這种放棄生命的行為,其實外人無從去審判對錯,也不應該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指責,很顯然大庭葉藏是一名抑鬱症患者,他無力抵抗社會法則的碾壓,他將內心與外界隔離,將自我推向絕望,孤獨的深淵,這種自我放逐式墮落,旁人無以施以援手,他把自己放逐到社會的邊緣,是暗無天日的深淵,是無計可施的世界末日,厭倦了行走世間的這副有罪的皮囊,決心要將他毀滅,求以解脫,有何不可?
這是太宰治生平最後的一部作品,也是他最重要的作品。透過主角大庭葉藏的人生遭遇,太宰治巧妙地將自己的一生與思想表達出來,並且藉此提出身為人最真切的痛苦。在完成本篇作品之後,太宰治終歸還是選擇了決絕的方式,為自己人生劃下最後的句點。可以說,人間失格是一部滴血的靈魂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