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GymSquare Academy精練學院
規模龐大的教練從業人群,幾乎是整個中國健身行業的中流砥柱。
伴隨俱樂部、工作室的擴張,私人教練在近十年來創造了巨大的營收價值。而當健身內容全面爆發,甚至原創課程成為門店的核心競爭力時,團課教練又迎來了最好的發展時代。
但另一方面,中國健身教練缺失職業化的問題始終存在,甚至在疫情下被前所未有地放大。
在健身教練職業化趨勢的伊始,精練GymSquare結合定量調研、定性訪談等研究方法,編寫《2020中國健身行業報告》。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健身教練職業群體分析」的調研範圍,輻射全國各地超3000名一線健身教練。
健身教練全面迎來職業化趨勢,是分析中得到的最大結論。
以更多從業者關心的結果來看,疫情期間出現了高達30%的教練選擇離職。公司經營不善是更多教練流失的第一原因,職業發展空間有限是第二原因。
較高的離職率並非只有疫情期間存在,事實上,健身教練流失率始終不低。背後不僅在於職業歸屬問題,更反應了亟待優化的職業成長規劃。
還有教練收入斷崖式下跌,引起職業抗風險能力的思考。較去年同期來看,收入降低的健身教練,在全國佔比32%。
另一方面,持有更多專業技能的健身教練,擁有創造不同收入的可能。但在目前,低專業能力和高收入水平的不匹配現象,仍反應了教練向專業層面的轉型需要。
《2020中國健身行業報告》發布在即,涵蓋了中國健身教練當前從業現狀、職業化進程、未來職業規劃等。
關注「精練學院」,並在「精練學院」公眾號對話框回復「教練」,獲取《2020中國健身行業報告》「精練中國健身教練職業群體分析」重點概要。以下為「中國健身教練職業群體分析」的重點概要分析。中國健身教練從業者趨於年輕化。從整個年齡分布來看,1995年出生的健身教練是整個市場的主要從業群體,而90後在成為教練職業主力,與此同時,00後從業趨勢明顯。
年輕一代的健身教練,將成為健身行業未來的主要推動者。對應的培養、管理方式,需納入經營管理思考。
中國健身教練的學歷背景呈平均化,高學歷等級人群佔比並不顯著。高中、大學專科、大學本科這三種學歷等級的人數佔比都在30%附近。
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年卡預售現金流的俱樂部土壤上,更需要優秀的健身銷售精英進行滋養,但對於擁有更高知識儲備、學習能力的專業健身教練來說,不是最迫切的人才需求。
而截至目前,國內的健身教練普遍不是專業體育院校畢業生。
全國畢業於體育院校的健身教練,在所有職業背景中僅佔18.7%。從側面也能反映出,畢業後從事健身教練,不是大部分體育院校畢業生的選擇。
但作為健身教練的專業相關,在2020年高考體育生的湧入數量不少。
當然,也有體育高等院校陸續擴展招生。比如從上海體育學院近一年的招生變化來看,總體名額已從2019年的650人提升至690人,其中,涵蓋運動技術開發、運動康復的醫學技術專業,較往年同期增長60人。
背後原因有很多,體育專業教育與大眾體育需求的不匹配是其中之一。僅在專業實習上,社會體育專業學生更多擔任服務性工作,對於技術、指導能力提升有限,而社區實習也無法與將來就業實際掛鈎。
從中國全職健身教練的收入水平來看,每月5000-8000元收入者最多。而整體的薪資趨近於北上廣等一線白領水平,月收入為10000-20000元的人數佔比超30%。
以私人教練為代表的教練職業,已成為國內高收入的職業群體之一。但同時也在成為行業內外開始反思甚至控訴的話題。
理由包括絕對收入過高、專業能力和收入水平不匹配,甚至從絕對學歷背景來看,遠超本科畢業的平均薪資水平。從收入結構來看,國內商業健身房私人教練的薪資通常由基本工資、銷售業績、課時業績、團隊業績、其他獎項組成。
疫情對中國全職健身教練造成的收入影響顯著,收入降低的健身教練約佔32.0%。
除了外部用戶流量驟減導致的收入下滑,健身房內部也在教練收入結構上進行壓縮。降低幅度最多的是福利待遇,其次是五險一金繳納。
毫無疑問,健身房客流降低直接促成教練收入下滑。但以銷售主導的健身教練職業,更有可能遭遇門店斷流後的無收入。
疫情期間更換工作公司的健身教練佔比達33.7%。其中包含了更換健身房,以及離開健身行業的教練從業者。
數字背後,體現教練流失率顯著。在離職原因上,公司經營不善是健身教練選擇的首要原因,其次是健身教練職業發展空間有限。
需要注意的是,健身教練職業較高的流失率,已經成為職業化實現的主要障礙。
對於中國健身教練來說,提升教學技能,已成為所有職業提升目的中,最重要的一項。同時包括學習管理、培訓團隊技巧在內,都在需求人數的佔比上,超過了銷售、開單營銷技巧。
事實上,由於專業性缺失導致的用戶粘性降低,使更多健身教練在疫情期進入在線健身領域的轉化成效不盡如人意。
甚至解剖學知識不完備的團操教練,時刻處於高風險職業狀態。僅從生活狀態來看,難以每日保障睡眠、飲食的教練,意味著慢性勞損累積。
國內健身教練在運動科學的建樹,是時候需要提升了。
在中國健身教練的職業規劃方向中,選擇開設健身房或工作室等創業需求的人數佔比最多。僅次於創業的,還有成為教練培訓師、健身房管理層。
健身教練的創業趨勢愈發明顯。比如國內私教工作室經營者,很大程度來自於傳統俱樂部私人教練,基於穩定的會員資源,建立高坪效的營業門店。而通常來說,90%以上的營收來源是私教收入。
私人教練創業趨勢背後,是個人專業價值最大化體現的需要,不同於在重銷售導向的傳統俱樂部進行工作。
而伴隨健身房精細化運營革新,長期耕耘教練職業也將成為更多從業者的選擇。沉澱專業能力,以及補充管理思維,是健身教練的長期職業規劃。
以下為精練GymSquare,對於中國健身教練的職業發展預測。
// 健身教練職業評價標準多元化
無論是教練執照,還是訓練痕跡,都將從教練的唯一評價標準,成為從業合格線。
健美訓練的身材取向,並不能主導健身專業標準,而在教練強加健身偏好、忽視運動動機的授課失誤下,更需要考核教練在同理心等綜合素質的完善。
職業評價標準其實有很多。溝通能力、同理心、個人魅力等都是必備要素,而考察教學、溝通等綜合能力,自然也會涉及更多的評估成本。
// 健身教練收入回歸合理水平
以私人教練為代表的從業群體,儼然成為國內的高收入職業之一。
收入頗高的大部分原因,來自於教練數量依然是稀缺的。比如大型俱樂部中,近50%的私教平均服務會員人數可達30-50人。
供不應求的中國健身市場,使得私教的薪酬普遍高於其他行業。但國內教練的收入結構依然單一——即主要依靠課程銷售,也將在職業抗風險能力要求下,回歸合理架構。
// 團課教練從業專業要求提升
相比軟性溝通技巧,團課教練更需硬性專業儲備。無論是單車課後的橫紋肌溶解,還是高強度健身時的體能虧空,都是會員甚至教練呈現關節損傷、過度運動等事故的主要原因。
目前,能看到的是更多團課健身房開啟運動科學培訓,以及調整課程安排來降低教練的過度透支。
團課教練,是門檻更高的健身教練,從業專業要求亟待提升。
// 課程研發是教練職業新機會
引進海外版權課程,是中國健身房的慣常做法,比如有氧團操課程萊美、Zumba,以及小工具課程TRX等。但在中國健身房體量規模空前的當下,健身房的課程自主研發之路,已轟轟烈烈地開啟。
比如超級猩猩的自研課規模已經十分可觀,要做供應鏈的樂刻吹響了國產自研課的號角,甚至傳統俱樂部一兆韋德、威爾仕,都在2020年大刀闊斧地推進課程自主研發。
差異化的精品課程是建立品牌的很好方式,其中也有屬於健身教練職業的新機會。
// 自由私教從業者增加
國內自由私教的供給以及需求都在增長。願意與健身房合作,月付數千元場地費的自由私教不是個例。
市場上已存在的自由私教,很大程度具備規模不小的用戶資源。因此,對於以會籍收入主導的健身房來說,一名成熟自由私教能固定帶來的,是每年數十張的年卡銷售。除此以外,門店內存在的低峰期,能由自由教練創造新營收。
當然,規避自由私教業務產生營收競爭、安全風險,需要私教、場館雙方作出協商管理。
// 團課教練選拔呈選秀趨勢
更多從業者試著把健身做成一場大秀,而挖掘一名優秀教練的過程,越來越像選秀。
從萊美The One、到耐克超級盛典建立選秀場,都以表現能力、專業素質作為優秀教練的評判標準。在國外,有包括SoulCycle在內的精品健身房,將教練選拔做成「明星試鏡」。
但在課程原創被重視的當下,選秀也有需要創新力的元素。而固定的賽事規則、規定的從業經驗,或許不再是核心標準。
// 家庭健身教練成為新職業方向
中國的Peloton開始呈現出不同可能,從國內第一款健身鏡Fiture,到Keep推出的家庭健身單車。「家庭健身」在2020年,是一個比線下健身房更受關注的話題。
背後有家庭健身教練的新職業方向。對於新一代「內容+服務」的家庭健身產品,教練在其中的作用至關重要。甚至家庭健身教練的輸送培養,也有希望成為健身供給端的全新產品。■ GYMSQUARE
GYMSQUARE精練
《2020精練中國健身行業報告》現已發布
掃描圖片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
獲取完整版報告
GymSquare
與精益練習者,建設自由健身廣場
GymSquare是一個原創的精品健身內容平臺,
精練GymSquare正在招募:
健身科普作者/分析師/社群運營/課程產品經理,
後臺回復「招聘」,獲取最新職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