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身訓練中尤其是對於增加肌肉含量的訓練來說,你總會聽到一個詞就是:「孤立目標肌群發力,找到動作發力感!」比如:你做一個練胸動作,那就儘量去讓胸大肌發力完成動作,練背的話,那就讓儘量讓背部肌肉發力完成動作等等。
發力感可能對於很多新手朋友來說比較抽象,往往在做動作的時候目標肌群的發力感總是找的不準確,其實對於尋找動作發力感來說還是需要一些小技巧的,當你把它具體化,就不會那麼抽象了,今天就來講一講6點關於發力感的小技巧。
1.了解目標肌肉的功能,從功能位上進行
簡單來說當你進行一個動作時候,具體是練習的那塊肌肉,知道這塊肌肉的位置,去了解這塊肌肉的功能,從肌肉的功能位上進行,這樣找到發力感是比較簡單的。
舉個例子:當你進行俯身槓鈴划船動作的時候,主要就是利用背闊肌能讓大臂在肩關節伸的功能。
重點是肩伸的過程,這樣才可以給予背闊肌較好刺激,也就容易找到目標肌群的發力感。
肌肉的位置和主要功能這兩點還是希望大家在健身的時候去進行這是知識的補充,也不是很多,具體肌肉來說:三角肌,肱二頭肌,肱三頭肌,胸肌,斜方肌,背闊肌,腹直肌,臀大肌,股四頭肌,膕繩肌,小腿三頭肌,這些作為基礎去了解!
2.動作要領
每一個動作怎麼做,具體的要點你還是要明白的,當你在進行動作的時候,練基本動作都做不對,那談何找到發力感呢?其實動作的要領也是最基礎的細節。
還是拿俯身槓鈴划船舉例:
從站距上來說具體要求是在與髖同寬和與肩同寬之間,不要站的太寬,握距也是與肩同寬,這樣握距的目的就是讓你在做動作的時候方便加緊大臂,背闊肌也可以更好的去使肩關節伸,然後給予背闊肌更好的收縮。
當然細節的東西還有很多,具體到動作上基本要領你做好了,基本上發力感也就自然來了。
3.重量
重量選擇也是很多人會忽略的問題,雖然在大重量的訓練下,會給你帶來更高的效率,但是這個大重量的前提是你先要駕馭它,並不是一味的去追求大重量。
其實越大重量其中你代償肌群發力就越多,你可以嘗試一下空手去做動作,你會發現你目標肌肉發力感很明顯,空手臥推也好,空手划船也好。
為什麼建議很多初學者從小重量練習呢?一就是循序漸進,防止過大重量造成運動損傷,二來就是去讓你找到目標肌群發力感。
如果你目前發力感還不明確,從小重量開始去感受肌群發力,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感覺!
4.熱身,激活
很多次都在強調熱身,其實熱身的目的是很多的,不僅僅是為了防止運動損傷,它也是可以幫助你找到目標肌肉發力的。
熱身激活目的中其中有兩點:一是穩定這個動作使用到的肌肉;二是目標肌肉。
當你練背的時候肩部的熱身,肩胛骨的激活等等這些都是要做的,做這些目的就是激活目標肌肉,在接下來的訓練中找到更好的發力感。
我們通常會用到彈力帶,小重量熱身的方式去進行,熱身自然是有它的道理,所以不要不重視熱身。
5.慢起,慢放
當你放慢動作節奏的時候,在這個慢起慢放的過程中,你可以更好的感受的目標肌群的發力,尤其是慢放離心控制的時候,很多人在做動作的時候,下放往往是很多的沒有控制可言。
其實想要找到發力感,在下放的過程中目標肌肉的逐步拉長,和向心肌肉的收縮,慢放,慢起去感受肌肉的收縮去拉長,是很重要的。
你可以嘗試下慢放動作去做,對發力感的訓練十分有效!
6.念動一致,發力意識
這個其實說白了就是讓你全身性的投入訓練,在進行動作的時候,心裡時刻想著目標肌群,首先頭腦中就有這個意識,那自然在做動作的時候,這塊肌群做的功也就更多。
心裡想著目標肌肉發力和控制,這裡給你一個小技巧:你可以嘗試閉上眼睛去做動作去感受!
總結:
以上6點就是關於發力感的小技巧,其實總體看下來並沒有那麼複雜,從最基礎的動作解析,了解目標肌肉的功能,再到熱身,激活,重量選擇,這些基本上都是訓練前必做的。
像慢起慢放,念動一致這些,只要你在訓練中多注意多練習,自然就會找到訓練的感覺。
我想你如果找不到發力感,最終的原因還是太過於急躁,心沉下來,要知道的是健身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單位都是以「年」為計算的!多練,多學習這些東西自然水到渠成!
小方愛舉鐵!每天分享健身知識,助你練就好身材!歡迎關注,謝謝大家!
#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