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評:「撕裂的美國」或成「全球最大風險」

2021-01-08 人民日報海外網

2020年11月14日,川普支持者在華盛頓舉行大規模遊行。(圖片來源:路透社)

世界知名政治諮詢公司歐亞集團日前發布「2021年世界十大風險」報告,將「撕裂的美國」排在了第一位。這份報告稱,美國國內出現的政治極化、民主制度陷入困境、社會不公,以及失敗外交政策導致的一系列問題,令這個「超級大國難以回歸正軌」,而「一個撕裂的超級大國將是所有人的麻煩」。

從「世界第一強國」到「世界頭號風險」,曾經自詡為「全球領導者」的美國究竟發生了什麼?

首先,美國國內矛盾持續累積並在此次新冠疫情中激化,影響了美國自身的穩定。自2008年金融危機到2020年初,美國經濟經歷了將近12年的繁榮。然而,這輪經濟成長的成果,絕大部分被富裕階層和新興崛起的科技新貴們攫取,大量中產和低收入群體並沒有從中獲利。新冠疫情暴發以來,這種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兩個美國」現象更加突入。

一方面,由於疫情嚴重衝擊了提供大量崗位的服務業,美國失業率始終維持在較高水平。據美國勞工部12月中旬公布的數據,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金的人數上漲至單周88.5萬人,創下3個月來最高水平。

另一方面,美國富裕階層的資產持續快速增長,截至2020年11月底,全美650名億萬富豪持有的總財富接近4萬億美元。2008年「佔領華爾街」運動中,抗議者曾喊出「99%對抗1%」的口號,然而12年後,1%的巨富卻握有了更多財富,他們與99%的民眾的生活更加沒有交集。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社會的撕裂也就成為必然。歐亞集團認為,對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來說,國內問題將會是其面對的最主要風險,而這將對「國際社會重新獲得對美國全球領導力的信心」產生不利影響。

其次,美國社會的撕裂加劇了政治極化,令美國陷入制度性泥潭。過去三年多時間裡,美國左右兩派政治力量之間的衝突加劇,並在今年達到了一個新高度。當地時間1月6日,美國國會將最終確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為2020年總統大選的獲勝者。然而,截至發稿時,美國政治傳統中落敗方認輸的場景仍未上演,反而是「選舉欺詐」「選舉腐敗」等指控甚囂塵上,一些共和黨議員還堅持要求國會拒絕爭議州的選舉人團投票結果。美國媒體和一些政治人物近期不斷警告美國有面臨「內戰」的風險。彭博社認為,這些延宕至今的選舉爭議將嚴重損害拜登政府的合法性,令人們對美國的政治制度產生疑問。政治極化的加劇使美國陷入了難以妥協的「否決政治」怪圈,反過來又進一步刺激社會內部的對立情緒。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社會日益難以尋求共識與妥協,社會包容度、協調能力、經濟活力都大大下降。

最後,過去幾年時間裡,美國國際聲譽遭受重創,「山巔之城」黯然失色。過去三年多時間裡,川普政府大幅度逆轉了歐巴馬政府的全球合作和多邊主義外交政策,轉而奉行「美國優先」和單邊主義外交政策,美國外交工作的重心之一就是「退群」: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退出世界衛生組織;退出氣候變化《巴黎協定》、退出中導條約和《開放天空條約》等國際軍控協議、退出伊核問題最終協議等等事關人類命運和國際安全的重要國際協議。與此同時,美國又利用自己在國際政治和經濟領域的霸權地位,濫用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肆意挑起貿易戰、對他國實施極限施壓,在環境、地區安全、全球經濟、抗疫等事務上不斷給國際社會添堵。這種拒不履行國際責任、肆意妄為損害他國利益的行為,令美國的「衛道士」形象轟然崩塌。《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援引歐亞集團總裁伊恩·布雷默的話稱,其他國家已經不再視美國為一個「致力於長期發展或在政治上發揮作用」的夥伴。

實際上,在歐亞集團列出的2020年其餘九項全球風險中,有多個議題與美國密切相關。現在的美國,就像一個手握重武器的醉漢,誰也不知道它下一槍會打向何處。(聶舒翼)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點擊「海外網評」,讀懂中國與世界。

相關焦點

  • 海外快報|「撕裂的美國」或成「全球最大風險」;伊朗要求國際刑警組織逮捕川普;CNN:洛杉磯發生的是場人類災難
    川粉集會發言人鼓勵民眾擁抱,高呼「超級傳播事件」來源:觀察者網海外網評:「撕裂的美國」或成「全球最大風險」觀察者網:世界知名政治諮詢公司歐亞集團日前發布「2021年世界十大風險」報告,將「撕裂的美國」排在了第一位。
  • 海外網評:「帶病重啟經濟」風險正在擊中歐美「要害」
    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圖片來源:美聯社)當地時間10月28日,全球市場遭遇「黑色星期三」。當天,美國三大股指均出現超過3%的暴跌,其中道指跌幅為3.43%,創六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反應市場恐慌情緒的恐慌指數波動率指數(VIX)突破40,達6月15日以來的最高水平。同一天,歐洲三大股指也全線暴跌,其中德國DAX指數下跌4.17%,創下五月以來最大跌幅。除此之外,國際油價大幅下跌,WTI和布倫特12月原油期貨價格跌幅均超過5%,國際黃金價格也出現下跌。
  • 海外網評:疫情危急,留給美國政府的時間不多了
    (圖片來源:新華社)據美國媒體報導,美國川普政府以及美國國會原計劃在當地時間3月22日晚間通過一項價值近2萬億美元的救市計劃,以挽救疫情衝擊下的美國經濟,並幫助普通美國人抵禦失業風險。但從美國參議院傳出的消息看,共和黨和民主黨就該計劃的設計和落實仍存較大分歧,導致談判陷入僵局。對於這樣的結果,不少人感到失望和不解。
  • 海外網評:遏制中國?美國心有餘而力不足
    來源:海外網資料圖:中國留學生在耶魯大學。(圖源:美聯社)【編者按】6月23日,人民日報海外網舉辦主題為「後疫情時代的中美關係」線上金臺沙龍。這不是因為美國缺乏遏制中國的主觀意願,而是中美兩國綜合實力的對比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川普政府上臺後,對華政策在各方面折騰三年多,卻幾乎沒有改變兩國關係大框架。這說明,美國已經很難徹底遏制中國發展。從雙邊貿易來看,中國市場對美國的重要性不斷上升。
  • 海外網評:時與勢在中國一邊!
    來源:海外網工人對國產盾構機進行安裝調試。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但時與勢在我們一邊,這是我們定力和底氣所在,也是我們的決心和信心所在。」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變」是其中的最大主題。近年來,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崛起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新陳代謝和激烈競爭前所未有,全球治理體系與國際形勢變化的不適應、不對稱前所未有,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
  • 海外網評:實現碳中和,中國有「時間表」更有「路線圖」
    在氣候變化、環境風險挑戰、能源資源約束等全球問題日益嚴峻的背景下,中國全面推進能源消費方式變革,構建多元清潔的能源供應體系,不僅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也為加快推進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的動力源泉。近代以來,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有效提高了各國生產效率,改善了人類生活方式,先後讓數十個國家實現了現代化。
  • 海外網評:美國小夥講的中國戰疫故事,火了
    來源:海外網艾傑西視頻截圖近日,一段脫口秀節目在網絡走紅。美國小夥艾傑西在他的母校波士頓牛頓北高中舉辦了一場公益演出聲援武漢,節目中,他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民眾居家隔離、積極做消殺等行為,將中國人積極樂觀抗擊疫情的故事展現給了大洋彼岸乃至全世界的觀眾。艾傑西的視頻得到了海內外觀眾的廣泛好評,中國人民在隔離中表現出的創造力和對生活的熱愛感染了所有人。維護世界衛生公共安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人類社會的共同事業。
  • 海外網評:美國濫用「制裁外交」只會留下「一地雞毛」
    (圖片來源:外交部) 最近幾天,美國政府近乎瘋狂地出臺了一系列制裁措施。僅12月8日一天,美國就一口氣對中國、伊朗和朝鮮宣布三項制裁措施。在離美國政府換屆只剩6周時間裡,美國 「制裁外交」正在上演「最後瘋狂」。 過去三年多時間裡,濫用制裁和抹黑成了美國外交的主旋律。
  • 海外網評:俄羅斯援助也「遭黑」,美西方多疑為哪般
    自新冠肺炎疫情在美歐暴發以來,俄羅斯派專機向美國運送醫療設備和防護物資;派遣支援小組前往歐洲疫情「震中」義大利……然而,這些援助到了一些西方媒體和政客眼中卻成了「特洛伊木馬」。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表示,西方輿論的仇俄言論,是西方對俄羅斯的成見在新冠肺炎疫情下被放大的體現。
  • 海外疫情惡化!中國暫成資金避風港 警惕全球衰退風險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中國暫成資金避風港,需警惕全球衰退風險風險在於,中國投資者可能忽略了海外疫情的爆發強度,全球衰退風險或拖累中國企業盈利和經濟。中國防控措施很及時,但風險在於投資者可能忽略了海外疫情的爆發強度,全球衰退風險或拖累中國企業盈利和經濟。海外疫情惡化,市場將持續震蕩為了應對潛在的經濟衝擊,繼美聯儲降息後,周三英國央行緊急降息50個基點(bp)至0.25%,各界預計歐洲央行和美聯儲分別將在12日和19日繼續採取行動。
  • 海外網評:「科技脫鉤」擋不住歷史進步的潮流
    來源:海外網資料圖 (圖/華為官方微博)當地時間8月3日,巴西副總統莫朗在一個視頻會議上表示,巴西不擔心美方的威脅和施壓,不會阻止華為參與該國的5G建設競標,華為公司掌握的技術遠超其他競爭對手。這意味著,即使在美國有特殊影響力的拉美地區,美國全球「圍獵」華為的行動也不得人心。美國駐巴西大使託德·查普曼7月29日在接受巴西媒體採訪時表示,如巴西違背美國意願,允許華為參加明年5月的5G建設招標,巴西將承擔此舉引發的「後果」,他還揚言部分美國公司可能會因此停止在巴西的投資。不過,莫朗的表態對美國的威脅作出了有力回應。
  • 海外網評:元旦「開門紅」,中國經濟復甦更有「含金量」
    來源:海外網原標題:海外網評:元旦「開門紅」,中國經濟復甦更有「含金量」1月2日,遊客在浙江省湖州市太湖古鎮觀看表演。從2020年走入2021年,全球進入新的一年。儘管疫苗研發的新進展讓人們看到了「隧道盡頭的光芒」,但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全球新增感染病例仍在不斷攀升。英國、法國等國紛紛宣布採取更為嚴格的防控舉措,客觀反映著疫情防控任務的艱巨。中國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壓力也依然存在。不過,在有效且嚴密的疫情防控體系下,中國的應對越來越從容,努力把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控制在最低程度。
  • 海外網評:23名中國船員脫險,打擊海盜不只是電影情節
    縱觀國際海事組織(IMO)近年來的數據,全球海盜事件數量總體呈下降趨勢,特別是索馬利亞海域的形勢有了很大改觀。但與此同時,非洲和南美的海盜活動活躍性在增加,尤其是奈及利亞水域,2019年幾內亞灣幾乎每個月都有海盜事件。除熱點地區的變化外,海盜犯罪形式也值得注意:「劫持」事件大量增加,贖金金額持續走高,有些海盜團夥甚至具備了距海岸線數百海裡的打擊能力。
  • 海外網評:「不可靠實體清單」是正當防衛利器
    來源:海外網資料圖:中國商務部 (圖/新華社)9月19日,中國商務部公布《不可靠實體清單規定》(以下簡稱《規定》),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認為,中國仍處於改革開放進程中,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有些法律法規有待提高,特別是美國對中國企業的無端打壓,中國需要有相應法律法規進行應對。這不僅是為維護本國企業的切身利益,而且也是對中國法律體系的完善。從《規定》的具體條款來看,這與美方的實體清單制度有本質不同。
  • 海外網評:實現碳中和,中國有「時間表」更有「路線圖」-新聞中心...
    在氣候變化、環境風險挑戰、能源資源約束等全球問題日益嚴峻的背景下,中國全面推進能源消費方式變革,構建多元清潔的能源供應體系,不僅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也為加快推進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的動力源泉。近代以來,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有效提高了各國生產效率,改善了人類生活方式,先後讓數十個國家實現了現代化。
  • 海外網評:100英裡的「川普牆」,註定是擺設
    來源:海外網蒂華納美墨邊境隔離牆一直延伸到大海中。(圖源:新華網)當地時間1月10日,美國國土安全部宣布,亞利桑那州新建的首個100英裡邊境牆正式完工。美國總統川普於次日發送推特,將這段隔離牆冠名「川普牆」,並評論稱:「越築越多的牆,非法越境的現象也越來越少!」此外,川普政府還希望到2020年底之前修建三倍於此的隔離牆,既定目標達450英裡。在墨西哥和美國邊境修建隔離牆,以解決墨西哥流向美國的非法移民與毒品走私,是川普的主要競選承諾。
  • 滙豐:中國取代美國成亞太企業最大海外市場
    來源:新浪財經滙豐控股周二發布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亞太地區公司的最大海外市場。報告顯示,接受調查的公司中,28%將美國列為最大貿易合作夥伴,將中國作為最大貿易合作夥伴的公司比例升至29%。儘管受到疫情影響,但總體貿易前景保持良好,72%的受訪企業對未來幾年持積極看法,較一年前的81%下降不到10個百分點。
  • 海外網評:傅高義走了,但中美間理性聲音不能少
    在當前美國政府全面打壓中國、肆意破壞中美關係的大背景下,傅高義依然能夠堅持理性、客觀發聲,令人敬佩。傅高義是美國為數不多能流利使用漢語,並且能積極來到中國進行實地調查與研究的學者。比如《鄧小平時代》一書,傅高義前後花費10年時間。期間,他去過太行山區、廣安和江西瑞金,訪問人數達300人之多,單單注釋就有100多頁。
  • 滙豐:中國已超越美國 成亞太企業最大海外市場
    財聯社 (上海,編輯卞純)訊,滙豐控股(HSBC Holdings Plc)周二(12月1日)發布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亞太地區企業的最大海外市場,同時指出新冠病毒大流行加速了全球經濟的結構性轉變。
  • 2021,「美國風險」威脅全球
    新華社北京1月11日電(國際觀察)2021,「美國風險」威脅全球新華社記者柳絲 劉健 劉讚美國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日前發布「2021年世界十大風險」報告,將美國政治分裂列為首位,而其他多項風險也與美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