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摩根史坦利亞洲區總裁史蒂芬-羅奇前不久在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美元走弱最終是無可避免的,這是投資人不能忽略的風險。並預測「未來數年內美元可能會迎來大幅度走弱,且有可能貶值35%」。
多家機構認為:美元,被高估了
近兩年來,美元相對於歐元、英鎊、人民幣、印度盧比、俄羅斯盧布以及其他發展中國家的貨幣來說,整體的處於上升通道中,而包括歐元、人民幣、俄羅斯盧布、韓元等在內的貨幣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貶值。
對此,有不少經濟學家指出:美元被高估了,強勢美元或將不可持續,未來整體走勢將是「下滑」。比如,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19年的時候就發布《2019外部風險報告》稱「當時的美元就已經被高估了6%至12%」。
該報告指出:IMF對美國、中國、德國、日本等全球29個主要經濟體面臨的外部風險進行分析——包括經常帳戶盈虧狀況、實際匯率水平、外部資產負債表、資本流動狀況、國際儲備水平等,最終得出從當時的經濟基本面來看,美元被高估了!
還有《經濟學人》,他們依據那個備受爭議的「巨無霸指數」做相關評估後認為:美元被嚴重高估,其他主要大國的貨幣整體都被低估。其中,與美元相比,俄羅斯盧布被低估了70.4%——即按匯率計算,俄羅斯GDP被低估了。
還有澳大利亞的西太平洋銀行,他們在2018年的時候對全球主要國家的貨幣做了相關研究,並公開了一個研究報告,認為:美元被高估了至少16%,韓元被低估10%,歐元和日本可能被低估了20%,咱們中國的人民幣即便在當時「不到6.3元兌換1美元的匯率背景下」也至少被低估了15%(換言之,按照現在的匯率,低估程度更高)。
4.184元人民幣相當於1美元
最後我們看看世界銀行在今年5月份發布的《購買力平價與世界經濟規模——2017年輪國際比較項目(ICP)結果》報告,指出在:如果按照購買力而不是匯率,那中國經濟總量已經超過了美國。
世行通過「一籃子商品」在中美兩國做了相關對比、研究後認為「在2017年按購買力,應該是4.184元人民幣相當於1美元」。當前,匯率體系下是1美元可以兌換7.1元人民幣(上下波動),這意味著世行也認為人民幣被低估了約40%。
在報告中,世行還表示:他們對全球176個國家、地區數據資料測算後發現「按購買力,有161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總量要被提升」——這意味著,與美元相比,全球大多數國家、地區的貨幣都被低估了。
南生認為,與其他國家的貨幣相比,美元的國際屬性更強烈。按照供求關係理論,當某種貨幣被普遍接受時,會誘發很多國家、投資者的「儲備行為」,這往往就會推動貨幣升值。當前的美元就是這種情況,只要其國際屬性不變,整體將偏向於「被高估」。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