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步道規劃專欄•叄:全民健身戰略下國家登山健身步道服務設施規劃研究——以北京昌平國家登山健身步道規劃為例

2021-02-08 規劃中國

編者按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發展健身休閒產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77號),指出「研究打造國家步道系統」。

此前,國家體育總局中國登山協會於發布《國家登山健身步道標準(修改稿)》,將登山健身步道定義為以登山為基本方式,在山地上修建的、以健身為目的的單一步行用途通道(區別於遊步道等)。國家登山健身步道的英文簡稱借用了海外的國家步道概念(National Trails System),可將其視為中國特色的國家步道系統的構成部分之一。

近年來,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國家步道規劃團隊深入開展了國家登山健身步道服務設施規劃研究與實踐,並將研究成果發表於《規劃師》2015年第12期。現將該文的主要內容分享交流如下。


引 言

2014年據新華社報導,習近平擔任某登山協會名譽會長並表示,「其他名譽會長我從來不當,登山協會名譽會長我要當,我當名譽會長,可以推動全民登山運動,運動可以給百姓帶來幸福。」 [1]同年,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46號)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此前,國務院印發的《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國發〔2011〕5號)提出,充分利用公園、綠地、廣場等公共場所和山水等自然條件,建設公共體育設施以及健身步道、登山道等戶外運動設施。國家體育總局也於2010年發布了《國家登山健身步道標準(修改稿)》。建設健身步道不僅符合中央政策精神,更是能滿足人們戶外運動的巨大需求。自2010年浙江省寧海縣建成首條國家登山健身步道以來,全國掀起了登山健身步道的建設熱潮。目前北京市已編制完成了《順義五彩淺國家登山健身步道規劃》、《北京昌平國家登山健身步道規劃》和《北京市旅遊休閒步道規劃》,其中順義五彩淺山健身步道已經建成125Km,並成功舉辦了國際登山比賽。


然而,《國家登山健身步道標準(修改稿)》與步道規劃建設實踐要求尚有差距,提出的步道服務設施的種類不全,對步道規劃的指導性不足。根據登山健身者的實際需要,借鑑海內外步道服務設施的規劃建設經驗,對國家登山健身步道服務設施的構成、步道服務設施規劃的主要內容及基本原則作出探討,就顯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1 步道服務設施相關標準與海內外經驗

1.1 國家標準

根據2010年國家體育總局中國登山協會頒布的《國家登山健身步道標準(修改稿)》,登山健身步道是指以登山為基本方式,在山地上修建的、以健身為目的的步道(區別於遊步道等)。國家登山健身步道系統(National Trails System)是指一個區域內所有登山步道的連接及其附屬區域、設施的總合;由步道、配套設施、監控維護、安全系統和環境保護系統構成,其中前兩項為建設要求,後3項為管理要求。國家登山健身步道的附屬設施包括配套設施中的休息站、露營地、接待站、標識系統和安全系統中的報警點、臨時避難場所,共6個設施類型(圖1)。


圖1 國家登山健身步道系統的構成圖


1.2 海內外經驗

1.2.1 美國的國家步道服務設施

美國的步道(Trail)是指為用於步行、騎自行車、騎馬、直排輪滑或其他形式遊憩活動的通道[2]。早在1921年,設計師本頓•麥凱(Benton MacKaye)就開始規劃修建阿帕拉契山步道(the Appalachian Trail)。1968年,美國總統林登•詹森(Lyndon Baines Johnson)籤署了《國家步道系統法案》(National Trails System Act),阿帕拉契山步道成為首條國家風景步道(National Scenic Trails)[3]。阿帕拉契山步道的遊憩服務設施包括:(1)指示系統,又分為步道標記和解說標示。前者主要是用來指示步道線路,後者主要是向旅遊者提供信息,並講述步道的故事。在布局上,防止因過度標示而帶來汙染和幹擾。(2)過夜設施,主要包括庇護場所和帳篷營地,其設計遵循因地制宜、自然化、特色化和簡約化等原則,並限制營地的蔓延(Campsite Spread)[4]。


1.2.2 我國臺灣地區的國家步道服務設施

我國臺灣地區的國家步道是指位處臺灣山嶽、海岸及郊野地區,經過審慎勘察遴選所指認的國家級步行體驗廊道,除應具備自然人文資源或景觀美質的代表性以外,並應能提供國民生態旅遊、自然體驗、環境教育、休閒遊憩與景觀欣賞等機會[5]。國家步道系統包括生活圈、連接道路(景觀道路)、轉運站、接近路線(林道、自行車道)和步道出入口(山區步道)等5項內容[5]。以太魯閣步道為例,步道線路之上設有標識系統、觀景平臺,沿線的服務設施涉及遊客服務中心、展示館、餐飲、住宿、公廁、公共電話、停車場、警察單位和露營區等[6]。


1.2.3 我國國家登山健身步道服務設施

2010年浙江省寧海縣建成了全國首條國家登山健身步道系統,路徑上設計了休息站、露營區、接待站、報警點、垃圾處理系統等輔助設施[7]。依據《順義五彩淺山國家登山健身步道規劃》,2013年順義區建成了北京市首條國家登山健身步道系統,路徑上設置了28處休息站、6處露營地、救援系統、標識系統、觀景平臺、亭臺景觀、安全護欄等輔助設施[8]。有學者提出大青山登山健身步道的配套設施應包括休息站、露營地、接待站、標識系統、報警點、垃圾箱和公廁[9]。


總體上,目前關於國家登山健身步道系統及其規劃的研究尚不多見[10-12],針對國家登山健身步道的服務設施及其規劃的研究甚少。本文根據登山健身者的需要及海內外經驗,探索研究登山健身步道服務設施的概念、分類、規劃特點及其基本內容,並成功應用於北京昌平國家登山健身步道規劃實踐之中。


2 國家登山健身步道的服務設施構成與配置要求

2.1 概念界定

登山健身步道服務設施,是指登山健身步道連接及其附屬的、為步道使用者配置的公共設施(不同於供水、排水、供電等市政設施)。


2.2 設施等級

根據登山健身者的需求,考慮步道與旅遊風景道以及城鄉公共運輸系統的銜接,將國家登山健身步道的服務設施劃分為3個等級共15個類型:

(1)一級服務設施,即綜合服務驛站,共1種類型;

(2)二級服務設施,即服務驛站,共1種類型;

(3)三級服務設施,即服務站點,共13種類型,分別為休息站、露營地、接待站、救援站、報警點、臨時避難場所、標識系統、廁所、垃圾箱、觀景平臺、自行車服務站、擺渡車停靠站和專用公交站。


2.3 設施類型

綜合服務驛站。提供遊客諮詢中心(佔地200-600m2)、停車場、展覽展示、公共電話、擺渡車停靠站、自行車服務站、戶外裝備專賣店、旅遊商店、廁所、餐飲乃至住宿等綜合服務。一般依託山區的鄉鎮駐地、民俗村和大型景區建設。

服務驛站。提供信息諮詢、停車場、公共電話、擺渡車停靠站、自行車服務站、旅遊商店、廁所及餐飲等服務。一般依託山區的民俗村、景區建設。

休息站。為遊客提供休息、簡單補給服務,設置在觀景點附近或長距離地形變化較大處,如長坡的起點、終點等。

露營地。設有取水區、用火區、就餐區、娛樂區、衛生區及廁所等,設置在山體結構穩定、無塌方與洪水危險、乾燥平整、靠近水源的安全地區。

接待站。提供住宿、補給、垃圾處理、簡單醫療等服務,可依靠農家院落等固有建築物設置。

救援站。提供應急救援、醫療救助服務,配備救援、醫療設備與救援、醫護人員。

報警點。包括普通報警點或太陽能定位報警點(救援燈杆),提供定位、報警服務。

臨時避難場所。可借用天然的山洞或安全穩固的巖石、牆壁、立木等自然地形設立,具有擋雨防風等功能。

標識系統。在步道沿線設置步道徽標(LOGO)、空間指引類標識、對象指示類標識和科普解說類標識,具有指引、解說、警示等功能。

廁所。綜合服務驛站、服務驛站、接待站須配置水衝式廁所;休息站、露營地、觀景平臺可結合設置廁所,以生態廁所為主。

垃圾箱。可與休息站、露營地、廁所、觀景平臺等結合設置。

觀景平臺。根據景觀效果與場地條件,因地制宜設置。

專用公交站。整合已有城鄉公交線路,將臨近的火車站、汽車客運站、地鐵站與綜合服務驛站、服務驛站相連接,優化公交站點並設置專用公交站,更好地為登山健身者服務。

擺渡車停靠站。沿旅遊風景道設置,將綜合服務驛站、服務驛站與步道主要出入口相連接,為清潔能源擺渡車提供停靠服務。

自行車服務站。提供自行車停放、租賃、保管、維修及養護服務。


2.4 配置標準

《國家登山健身步道標準(修改稿)》對以下服務設施提出明確的配置要求:(1)休息站之間不超過2小時路程;(2)露營地之間不應超過8小時路程;

(3)普通報警點之間不應超過1小時(或5Km)路程,太陽能定位報警點之間應以4小時路程為宜。


3 國家登山健身步道服務設施規劃的層次與內容

考慮到服務設施類型多、數量大,結合圖面表達效果,將國家登山健身步道服務設施規劃分為以下兩個層次。


3.1 步道服務設施體系規劃

在步道服務設施體系規劃中,應明確綜合服務驛站、服務驛站、休息站、露營地、接待站、救援站、太陽能定位報警點等主要服務設施的數量及位置,形成步道服務設施體系布局方案。


專用公交站、擺渡車停靠站、自行車服務站等依託山區的鄉鎮駐地、民俗村、主要景區進行配套設置。廁所、垃圾箱依託綜合服務驛站、服務驛站、休息站、露營地、接待站進行配套設置。觀景平臺在步道設計層面,因地制宜設置。


3.2 步道服務設施專項規劃

3.2.1 安全救援系統專項規劃

為構築登山健身者的生命線,應構建由救援站、報警點(分為普通報警點和太陽能定位報警點)、救援通道、救援通道盡端、臨時避難場所組成的安全救援系統。其中,救援通道應保證應急情況下救援車輛的順利通行,並與區域對外道路相銜接;在救援通道盡端,須為救援車輛設立回車場地。


在安全救援系統專項規劃中,應明確救援站、太陽能定位報警點、救援通道、救援通道盡端的數量及布局方案,保障登山健身者的戶外安全。普通報警點、臨時避難場所在步道設計層面,因地制宜設置。


3.2.2 標識系統專項規劃

完善《國家登山健身步道標準(修改稿)》關於標識設置的內容,將步道標識系統劃分為:

(1)步道徽標(LOGO)。即國家登山健身步道採用的統一規範的標準圖案,由幾何圖形、所在地名、英文簡稱(NTS)組成。

(2)空間指引類標識。即為登山健身者指示空間信息的標識牌,包括公路路段標識、綜合信息標識、轉折與交叉點標識、途中標識等。

(3)對象指示類標識。即指示步道沿線的地形、地物的標識牌,包括《國家登山健身步道標準(修改稿)》提出的建築類標識、地形類標識、警示類標識和路況類標識。

(4)科普解說類標識。即為詮釋步道沿線的歷史文化、生態與地質科普知識、戶外運動及健康教育知識的標識牌。


在標識系統專項規劃中,應明確空間指引類標識的數量及布局方案,為登山健身者提供良好的導引服務。步道徽標、對象指示類標識、科普解說類標識應在步道設計層面進行明確,並應防止標牌泛濫。


4 北京昌平國家登山健身步道的服務設施規劃實踐

4.1 規劃範圍

北京市昌平區依託明十三陵、居庸關長城兩大世界文化遺產,將十三陵鎮鎮域和南口鎮、延壽鎮的相鄰區片作為國家登山健身步道建設的啟動區,總面積為335Km2。


4.2 現狀基礎

通過現場踏勘發現,在昌平啟動區已有一定規模的自然形成的山間小路,並有少量的景區遊步道和人為建設的步道,分散布局在明十三陵、延壽寺、北山公園等地,在空間上缺乏聯繫、不成系統。現狀步道服務設施匱乏,僅有少量由戶外運動組織開展活動而遺留的步道標識,且形式雜亂、缺乏規範。


4.3 規劃原則

堅持生態為本、安全第一、多樣選擇、文化融入、聯動富民、利用已有等規劃原則,在昌平啟動區進行步道選線的踏勘比選,基於3S技術(RS、GIS、GPS)進行空間布局優化分析[13],最終形成國家登山健身步道線路及服務設施的布局方案。

(1)生態為本原則。步道選線優先經過生態優良地段,步道建設就地取材,確保對生態環境衝擊的最小化。

(2)安全第一原則。步道選線避開衝溝和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易發地段,併科學配置安全救援系統。

(3)多樣選擇原則。因山就勢,提供不同難度的步道,以適應不同年齡段、不同體能類型人群的戶外休閒需要。

(4)文化融入原則。步道串聯人文資源、景區及景點,融入文化內涵,讓登山過程既是健身之旅,又是心靈之旅。

(5)聯動富民原則。構建不同主題的步道環線,儘可能串聯更多的旅遊資源、景點及民俗村,拉動旅遊綜合消費,帶動山區富民增收。

(6)利用已有原則。步道選線儘量利用已有山間小路,大型服務設施布局儘量利用存量建設用地,盤活鎮村存量資源。


4.4 步道線路布局

在昌平啟動區,規劃構建國家登山健身步道總長270Km,串聯十三陵鎮、南口鎮和延壽鎮的主要旅遊資源、項目及民俗村,並預留與周邊區縣步道的對接口。根據不同人群的需求,設立7個步道主題環線,總計提供7-15天登山健身遊程(圖2)。7個步道主題環線分別為居庸關長城步道、十三陵皇家步道、十三陵親水步道、碓臼峪休閒步道、銀山塔林禪修步道、大黑山探險步道、延壽寺養生步道。步道建成之後,能舉辦國際性、國家級登山運動賽事,並成為全民健身的理想場地。


圖2 昌平啟動區步道線路規劃圖


4.5 步道服務設施體系規劃方案

在昌平啟動區,根據登山健身者的需要,構建三級步道服務設施體系——綜合服務驛站、服務驛站和服務站點,形成完善的步道服務設施體系規劃方案(圖3),確保其服務範圍對國家登山健身步道線路實現全覆蓋。


(1)綜合服務驛站。共設3處,位於南口鎮的虎峪景區、十三陵鎮的十三陵旅遊集散中心、延壽鎮的黑山寨村,形成集遊客諮詢、停車中轉、戶外裝備商店、餐飲及住宿等功能於一體的服務綜合體。

(2)服務驛站。共設13處,依託民俗村和景區進行設置,提供信息諮詢、停車中轉及簡單餐飲等服務,位於南口鎮的居庸關景區、九仙廟村、東園村,十三陵鎮的大嶺溝村、麻峪房村、下口村、康陵村、德勝口村、長陵村、德陵村、東水峪村,以及延壽鎮的延壽寺景區、西湖-湖門村。

(3)服務站點。因地制宜進行設置,提供休息、露營、接待、救援、報警等專項服務,共設休息站25處、露營地6處、接待站12處、救援站8處、太陽能定位報警點24處。


圖3 昌平啟動區步道服務設施體系規劃圖


休息站正立面



休息站景觀意向


4.6 安全救援系統專項規劃方案

基於步道服務設施體系規劃方案,在昌平啟動區的安全救援系統專項規劃中,深化明確以下4種實體要素的數量及布局方案(圖4):


(1)救援站。結合民俗村和景區進行設置,並儘量靠近步道出入口,共設8處。救援站須配備專業救援人員及醫護人員,提供24小時應急救援、醫療救助服務。


(2)太陽能定位報警點。設置於山體的制高點及難攀爬路段,共設24處,提供24小時定位、報警服務。太陽能定位報警點即野外應急救援輔助定位燈杆,高6-8m,燈杆的底座為太陽能蓄電池,底座的上方為手機充電接頭,之上設立標識牌,標識牌應註明燈杆的編號,燈杆的最頂端為警示燈,在夜間頻閃發光。


(3)救援通道。確保應急情況下救援車輛能夠順利通過,並且連接區域對外道路,保障救援車輛以最短的時間抵達事發地。


(4)救援通道盡端。設置於救援通道與登山步道的連接處,共設20處。救援通道盡端與登山路段的最遠距離控制在3Km以內,並設救援車輛的回車場地,以保障救援效率。


普通報警點、臨時避難場所,在步道設計層面加以明確。其中,普通報警點為石質或木質立柱,在其高處設立反光標識,求援指導信息應刻於或鑲嵌於距地面1.5m處,配套報警標識牌,標有求助電話、報警點編號、鄰近路線指示等信息。


圖4 昌平啟動區安全救援系統專項規劃圖



太陽能定位報警燈杆意向(資料來源:《國家登山健身步道標準(修改稿)》)


4.7 標識系統專項規劃方案

在昌平啟動區的標識系統專項規劃中,明確以下4種空間指引類標識的數量及布局方案(圖5):

(1)公路路段標識。在公路與步道轉換處,依託公路設置用於指示步道信息的標識牌,標明步道路段的名稱及方向,共設43處。公路路段標識牌設計應遵守GB5768-2009《道路交通標誌和標線》有關尺寸、顏色及字體要求。

(2)綜合信息標識。結合步道出入口、綜合服務驛站、服務驛站,設置內容豐富、信息量大的標識牌,標明步道導覽圖、當前位置、主要服務設施及必要的指示、警示等內容,共設36處。

(3)轉折與交叉點標識。在步道轉折點、交叉點,設置用於指示方向的標識牌,標明步道相鄰地點的名稱、方向、距離及必要的提示、警示內容,共設91處。

(4)途中標識。在登山者易迷失路段,設置途中標示牌,標明當前地點的名稱與相鄰地點的名稱、方向及距離,共設107處。


圖5 昌平啟動區標識系統專項規劃圖



公路路段標識牌意向



綜合信息標識牌意向


4.8 昌平步道服務設施與國家標準的比較

相對於《國家登山健身步道標準(修改稿)》關於附屬設施的配置要求,昌平國家登山健身步道服務設施的配置在以下方面作出改進(表1):

(1)構建三級服務設施體系。在昌平啟動區按照綜合服務驛站、服務驛站、服務站點實行三級配置,形成完善的步道服務設施體系。而《國家登山健身步道標準(修改稿)》並未提出步道服務設施的等級劃分、按等級配置服務設施的內容。

(2)增加服務設施類型。根據登山者的實際需要,在昌平啟動區新增9個步道服務設施類型,包括綜合服務驛站、服務驛站、救援站、廁所、垃圾箱、觀景平臺、專用公交站、擺渡車停靠站和自行車服務站。

(3)提高服務設施配置標準。參照《國家登山健身步道標準(修改稿)》關於休息站、露營地、報警點的配置要求,為彰顯人文關懷,確保登山健身者的安全,在昌平啟動區進一步提高上述3類服務設施的配置標準。其中,休息站之間的路程控制在40分鐘以內、露營地之間的路程控制在2小時以內、太陽能定位報警點之間的路程控制在1小時以內。




5 結語與討論

根據登山健身者的需要並借鑑海內外經驗,基於《國家登山健身步道標準(修改稿)》關於設施配置的要求,將國家登山健身步道服務設施細分為3個等級共15個類型,將國家登山健身步道服務設施規劃細分為步道服務設施體系規劃、安全救援系統專項規劃和標識系統專項規劃,並明確其規劃內容及編制要求。上述構想在北京昌平國家登山健身步道規劃中得以成功實踐,對豐富我國步道服務設施類型、完善《國家登山健身步道標準(修改稿)》、指導國家登山健身步道及其服務設施規劃建設有一定的探索價值。


當前,國家登山健身步道規劃建設仍處於探索階段,各地應因地制宜配置步道服務設施。儘量依託山區的鄉鎮駐地、民俗村、景區和閒置用地,設置佔地較多的大型步道服務設施,如綜合服務驛站、服務驛站等。如果當地已經規劃建設綠道或風景道,應根據綠道或風景道的服務設施設置情況,適當增加或減少步道服務設施類型,優化步道服務設施空間布局,實現步道、綠道和風景道互為補充、協調發展。


註:除註明出處的圖件以外,本文其他圖表均為作者繪製。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為何選登山協會棄足協[EB/OL]. http://sports.163.com/14/0118/09/9IS3CULA00051C8U_all.html.

[2]National Park Service. What is a Trail[EB/OL]. http://www.nps.gov/nts/nts_faq.html.

[3]Appalachian Trail Conservancy. History[EB/OL]. http://www.appalachiantrail.org/about-the-trail/History.

[4]餘青,林盛蘭,莫文靜.美國國家遊徑系統開發與管理研究――以阿巴拉契亞國家風景遊徑為例[J].國際城市規劃,2013,28(4):108-114.

[5]郭育任.國家步道系統藍圖之規劃[M].臺北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出版,2004:2-1,2-13.

[6]遊登良.太魯閣步道[M].臺北市:貓頭鷹出版社,2002:162.

[7]林海.寧海在建第一個國家登山健身步道系統[N].寧波日報,2009-09-16:A07.

[8]閆雪靜.本市首條國家登山步道開放[N].北京日報,2013-09-30:10.

[9]董小雲,劉婷.大青山登山健身步道規劃研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2(16):51-52.

[10]穆曉雪.淺析國家步道的概念及發展[N].中國旅遊報,2013-08-28:11.

[11]範勇,苗波濤,趙蘭勇.中國國家步道建設及發展狀況概述[J].山東林業科技,2014(5):111-114.

[12]丁洪建,賀劍.國家登山健身步道線路規劃研究――以順義五彩淺山國家登山健身步道規劃為例[J].城市發展研究,2015,22(1):45-50,65.

[13]丁洪建,賀劍.基於3S的國家登山健身步道規劃技術研究――以北京昌平國家登山健身步道規劃為例[J].中國園林,2015,31(9):70-74.




丁洪建(1980-),男,河南鹿邑人,博士,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文化與旅遊規劃研究所高級城市規劃師,註冊城市規劃師。研究方向為旅遊城鎮與國家步道規劃。聯繫電話:010-88305162,E-mail:hjding@yeah.net


賀劍(1986-),男,新疆烏魯木齊人,碩士,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文化與旅遊規劃研究所城市規劃師。研究方向為城市規劃。



相關連結:

國家步道規劃專欄•貳:國家登山健身步道線路規劃研究——以順義五彩淺山國家登山健身步道規劃為例

國家步道規劃專欄•壹:中規院「三劍客」談國家步道規劃





相關焦點

  • 「研究打造國家步道系統」的思考與建議
    國家步道規劃——理論·技術·實踐[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 中國有了國家森林步道[EB/OL]. [3] Appalachian Trail Conservancy. History[EB/OL]. [4] National Trails System Act[EB/OL].
  • 千島湖國家登山健身步道全程智能化
    ▲全文圖由千島湖景區提供作為全民健身的載體,千島湖國家登山健身步道自2017年12月投入使用以來,方便了市民就近登山健身,四面八方的遊客也前來徒步體驗。近日,千島湖國家登山健身步道已順利完成數位化路徑指引系統的安裝,並通過測試,成為杭州市有「智慧登山助手」的國家登山健身步道。
  • 全國各省陸續規劃建設健身步道,業已掀起建設熱潮.
    2010年,國家體育總局中國登山協會頒布《國家登山健身步道標準(修改稿)》,將登山健身步道定義為以登山為基本方式,在山地上修建的以健身為目的的步道(區別於遊步道等);將步道系統定義為位處山地、海岸及郊野地區,經過審核認定的步行體驗廊道及相關設施,為遊客提供休閒健身、生態旅遊、自然體驗、環境教育、景觀欣賞功能,具有自然人文資源或景觀美質;將國家登山健身步道系統(National Trails
  • 全省首條國家級登山健身步道落戶威海裡口山啦!
    特別是周末或小長假,大家不再滿足於社區體育和室內體育活動,戶外健身作為一種老少皆宜的健身方式,開始受到越來越多市民的關注和青睞。  今年,威海的戶外運動愛好者有福啦!昨天,裡口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傳來好消息,裡口山風景名勝區今年建設的登山健身步道戶外運動項目已經正式啟動!
  • 武功山登山健身步道項目正式啟動!
    4月28日上午,萍鄉武功山旅遊集團有限公司召開武功山國家登山健身步道項目啟動協調會,正式啟動武功山登山健身步道項目。集團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賀煥勇主持會議,萬龍山鄉辦、麻田辦事處、區直相關部門、駐區相關單位和集團公司相關部門及戶外公司主要負責人,北京山嶽美途公司項目組成員及特邀項目顧問中國登山協會步道專業委員會常委陳堅參加會議。
  • 海曙7條登山健身步道亮相
    近日,海曙區對在2020年內完成基本建設要求的6個鎮(鄉)街道的登山健身進行資料評定、實地驗收後,最終確定了驗收合格的7條新建(改建)的登山健身步道。分別是:集士港鎮新後屠橋村紅色健身步道、古林鎮前虞村健身步道(一期)、茂新村健康跑步道、橫街鎮橫街文體公園健身步道、洞橋鎮張家墊村沿河步行道、鄞江鎮登山步道以及龍觀鄉陽堂古道。
  • 寧波發布11條新的登山健身步道
    2018年國家體育總局、發改委、財政部等12個部委聯合印發了《百萬公裡健身步道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全面實施「百萬公裡健身步道工程」。寧波市體育部門因勢利導,利用一條條設施不斷完善的健身步道來激發人們的體育鍛鍊熱情,做好「體育+」的文章。
  • 王克強實地調研全民健身步道規劃路線時要求:把健身步道打造成市民...
    9月17日,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克強帶隊實地調研全民健身步道規劃路線。圖為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克強在銀河公園調研時聽取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相關情況。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克強在南茶公園調研全民健身步道規劃路線。
  • 2017年國家登山健身步道聯賽千島湖站今天開賽
    2017年國家登山健身步道聯賽千島湖站在安陽拉開帷幕。
  • 攀枝花米易縣將新建100公裡國家登山健身步道,項目工期90天
    國家登山健身步道,其定義為:是以登山為基本方式,在山地上修建的、以健身為目的的步道。國家登山健身步道,是發展體育旅遊、全域旅遊,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方式,同時也是市民關心的惠民工程。攀枝花國家登山健身步道的修建嚴格按照《國家登山健身步道標準》執行,圍繞「自然、生態、野趣」的主題建設,途中配建停車場、生態廁所、觀景亭、休閒椅、救援科普設備、衛生站等配套設施,同時也將因地制宜設置相應的運動區和休閒區等。
  • 助力打造國家百萬公裡健身步道 寧波發布11條新線路
    15日上午,「國家百萬公裡健身步道2020寧波發布會」在浙江省寧波海曙區龍觀鄉舉行,這是寧波市連續第三年發布新的登山健身步道信息。  今年發布會主題為「走進綠水青山,享受健康生活」,共發布了海曙-龍觀陽堂登山健身步道等11條新的登山健身步道。至此,三年來,寧波市已經發布登山健身步道共三十四條。
  • 登山健身步道材料的性能特點
    登山健身步道是修建在山地公園的一種步道產品,相比較普通的步道,登山健身步道的摩擦力更高,舒適度更高,對產品的流平性要求更高,鋪設簡易程度也是有要求的,同時登山上下坡的特點,致使登山步道對衝擊,摩擦等也有更高的耐受性。
  • 步道聯網,只是第一步
    原標題:步道聯網,只是第一步 11月29日,寧波東錢湖和鄞州區的步道宣告連通,總長680多公裡的健身步道,為寧波市民提供了又一環境優美的戶外休閒健身場所。同時,這也是寧波區域步道聯網的重要一步。 建設登山步道、健身步道,其功能、效應是多重的。步道發揮的首要功能是健身。
  • 烏蘭山登山健身步道工程正在加快施工
    5月12日,記者在靖遠縣烏蘭山上山主道看到,這裡鋪設了彩色臺階,安裝了護欄,烏蘭山登山健身步道工程正在加快施工,目前,該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40%。烏蘭山登山健身步道緊密結合烏蘭山地理優勢,以原始地貌為主,貼合沿途自然風景和植被,融合紅色旅遊、休閒度假、戶外健身等元素,將打造出一個乾淨、整潔的全民健身及觀景的好去處。施工過程中,對臨崖且狹窄的道路進行了加寬,安裝了護欄,確保了市民上山安全。
  • 大同這四大公園開建全民健身智慧步道!
    四大公園新建全民健身智慧步道已全部開工建設大同公園:原道路清理與墊層施工同步進行,目前完成的工程量佔總工程進度的四成左右;兒童公園:環湖健身步道預計10月中旬完成;明堂公園:完成了30%的任務量,9月底前可以完工;
  • 永嘉體育登山健身步道彙編(2021),風光旖旎鄉愁濃濃!
    近年來,登山成了永嘉縣市民健身的一種方式,一到周末,登山的市民就會絡繹不絕。為了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體育健身需求,增強了身體素質,提升了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由永嘉縣文旅廣體局主持並在各鎮街、協會、村居的大力支持下,在原有古道的基礎下新建了多條登山健身步道,並逐年在增加中,現將健身步道彙編如下,大家可選而往之!
  • 國家奧體中心健身步道今天啟用!DPU跑道在零下十幾度依然保持極佳...
    12月30日早晨,北京開啟晴冷模式,零下十幾度的天氣,一群熱愛運動的小夥伴匯聚在國家奧體中心嶄新的健身步道上,準備用健康跑來迎接新的一年。在第七屆「迎新年 走向美好明天」健步走暨國家奧體中心健身步道啟用儀式上,來自周邊社區的健身群眾和國家奧體中心全體職工一起體驗了一把新改建的全長2.5公裡的健身步道。
  • 翻山越嶺,護路千裡 寧海一群驢友義務維護國家級登山健身步道
    浙江日報歷經一個夏季的發榮滋長,以及颱風等不速之客的造訪,山間荊棘、毛竹又悄悄攀爬上了寧海國家登山健身步道。資深驢友「大公主」從離寧海縣城最近的杜鵑山步道登山,沒走幾步,就被零亂倒伏的枝杈牽絆了腳步。「瞧瞧!又成『大花臉』了,該我們『美容師』上場了!」她扭頭衝著身後的隊友俏皮地說。
  • 2019年國家登山健身步道聯賽河南·新縣站丨走進新縣,將軍故鄉
    比賽地點:河南新縣國家登山健身步道(阮灣體育小鎮)以個人為單位參賽,設置男子個人長距離組、女子個人長距離組、男子個人短距離組、女子個人短距離組。2019年09月30日 - 2019年10月18日費用包含:11月2日一晚住宿、賽事補給、轉運車、秩序冊、賽事紀念T恤、魔術頭巾、運動腰包、存包牌、號碼布、步道聯賽護照等。注意事項1、所有運動員報名費一經繳納概不退還,名額不得轉讓 。2、運動員往返交通費用自理。
  • 有「顏值」更有實力 南京最美健身步道評選結果出爐
    槳聲燈影的秦淮河,「金陵明珠」玄武湖,三面環山的象山湖,它們不僅是南京的「顏值擔當」,也是人們健身鍛鍊的好去處。在南京市首屆最美健身步道評選上,鼓樓區秦淮河觀光健身步道、玄武區玄武湖環湖健身步道、浦口區象山湖公園健身步道榮獲前三名,這些步道很好地融入了南京山水城林,更承載了廣大老百姓休閒鍛鍊的使命擔當,是健康南京、民生幸福的好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