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石繪畫的基本步驟,大斧劈小斧劈技法

2021-12-29 中國畫

點擊下方藍字搶購書畫優盤

高清:3800幅古代繪畫圖庫,27G歷代經典書法套裝,4100幅西方大師經典油畫,高清極品,一次看個夠!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勾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皴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擦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染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點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山石繪畫的基本步驟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巖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相關焦點

  • 圖文教程:斧劈皴山石畫法
    他系統研究歷代名家技法,傳統功力深厚。啟功先生曾稱道他的山水畫「筆墨如繁弦密節,絲絲入扣。信可謂古不乖時,今不同弊者」。斧劈皴山石畫法       山石堅硬者,稜角分明,石紋像用得斧劈開。畫這種巖石要用直線條,邊角用折鋒,有力度。斧劈皴在南宋時運用最廣泛,也是高峰時期。細筆稱小斧劈皴,粗線條稱大斧劈皴。
  • 需要掌握的山水技法
    「北宗」山水中的許多皴法都是從斧劈皴中脫化而來的,或是斧劈皴的變種。所有面皴類山石,皆可歸入斧劈皴的系統之內。畫好斧劈皴是掌握「北宗」山水畫技法的至關重要的環節。二、斧劈皴及其結構特徵斧劈皴的筆觸有大有小。大者稱大斧劈皴,其筆觸闊而長(見圖一);小者稱小斧劈皴,筆觸窄而短(見圖二)。
  • 《萬壑松風圖》李唐,大斧劈法,開南宋水墨蒼勁、渾厚一派先河
    雖然皴法上與範寬不同——李唐使用更強調角度與速度的小斧劈皴,但他用於勾勒山石的線條同樣中鋒用筆,力透紙背。在刻畫松枝與樹幹時,也能明確分辨出立鋒回鋒的筆跡,甚至在溪水的處理上,他也以骨法用筆,畫出富有力度的流轉,使全圖呈現厚重雄渾的非凡氣度。
  • 中國畫山水畫技法中的皴法14種
    中國畫山水畫技法中的皴法: 1.折帶皴 又稱「側縱」。中國畫山水畫技法中皴法的一種,是一種表現方折山石的皴法。元代倪瓚融合各家皴法以寫太湖山石創用之。
  • 古長兵器-斧
    是一種以砍劈為主的兵器。初為生產工具。遠在舊石器時代,原始人就懂得用帶刃的石塊,縛以木柄作砍伐器使用。《逸雅》載:「斧,甫也,凡將制器始用斧伐木矣。」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先後改用銅製和鐵製。從殷墟出土的兵器來看,斧鉞在商代已是重要的兵器之一,作為神兵器或刑具,用於砍殺。《漢書·王訴傳》載:「肅衣御史暴勝之使持斧逐捕盜賊。」斧在秦漢時已成為有代表性的武器。
  • 書畫聯盟丨劉繼卣筆下的獅虎豹技法基本步驟
    劉繼卣動物畫技法嫻熟,工寫兼行。以線為骨,立造型之氣脈;以顏色水墨為血肉,生形象之神韻。在繼唐宋線描特點的基礎上,創新技法,巧妙地運用線條,產生出立體造型的效果,使物象具有運動節奏,使畫面生機勃勃。他在著色墨時成功地表現出對象的形體結構和骨骼走向;採用劈筆皴與墨色融合的渲染法,使色彩華麗協調,層次豐富而充滿感情,筆下萬物表現出無限美好的生命力。
  • 中國山水畫技法:畫山最重要的一技法,叫做皴,你知道怎樣用嗎
    荷葉皴 所謂的「皴 (cūn)法」指的是:中國古代畫家將對山石紋理的觀察剖析研究和綜合整理後,用筆墨把感受的意象,巧妙的表達出來的一種技法
  • 水彩畫的基本技法及其常用特殊技法介紹
    幹畫法的特點是筆觸清晰明顯,形體明確,便於控制水分,可以逐層加色,一遍一遍覆蓋深入下去,適合表現對比強烈、輪廓分明、色彩層次清晰、體面轉折明確的對象,以及形體結實、質感堅硬的物體,如陽光下的建築物、質地粗糙的山石、老樹幹的紋理變化、老者臉上滄桑的膚色等等。此畫法表現力強,便於對形象進行深入而細緻的細節刻畫,能充分表現出物體豐富而細膩的質感、色彩以及體積感。
  • 山水畫中各種較為慣用的技法——皴法解析
    它可以表現出山石的蒼勁與厚重,讓整個畫面看起來很有體積感。在披麻皴的基礎上所函生出來的也有很多種線條皴法,比如解索皴,荷葉皴,雲頭皴,牛毛皴,等等技法。,特點是在運筆上比較多用毛筆的側鋒,形成的效果比較乾脆硬朗,適合表現山體裸露,植被較少的北方山脈,其分支有小斧劈、刮鐵皴等。
  • 留白高手,南宋四家之夏圭,繪大小斧劈皴經典《溪山清遠圖》
    他與馬遠都師承李唐,風格相近——「水墨西湖,畫不滿幅」,構圖通常不再用立軸大全景,而是只截取半邊一角的視線範圍,構圖簡括深遠,往往捨去中景,突出近景,且筆墨峻峭爽利,擅用「斧劈皴」。夏圭的繪畫風格雖與馬遠多有相類,然又不乏其獨特的個性特徵。
  • 天地之骨:古人論山石法
    董源小山石。謂之礬頭。山中有雲氣。此皆金陵山景。皴法要滲軟。下有沙地。用淡墨掃。屈曲為之。再用淡墨破。山論三遠。從下相連不斷。謂之平遠。從近隔開相對。謂之闊遠。從山外遠景。謂之高遠。山水中用筆法。謂之筋骨相連。有筆有墨之分。用描處糊突其筆。謂之有墨。水筆不動描法。謂之有筆。此畫家緊要處。山石樹木皆用此。畫石之妙。用藤黃水浸入墨筆。自然潤色。不可用多。多則要滯筆。
  • 古代三大猛斧將:一位一斧成名當皇帝,一位天下第一斧滅二十多國
    斧是古代一種常見的作戰兵器,因其劈砍能力強,常作為突擊兵器使用。古代一些猛將也善用斧,他們的斧子很猛,故為猛斧將。下面說說正史中的三位猛斧將,看看他們手中斧有多威風。王德。南宋抗金猛將,猛似嶽飛,手中長斧劈人斬馬,人送外號「王夜叉」。先屬劉光世,又歸張俊,還暫時受過韓世忠領導。
  • 山水皴法表現的技法美
    天下美景就像一個大寶藏,奇絕神秀,欲奪其造化,則必須飽遊飫看,歷歷羅列於胸中。之後才能以筆墨之自然寫天地之自然。清朝書畫家笪重光所著《畫荃》有記:「從來筆墨之探奇,必系真山水之寫照。」正是出於對自然界的觀察,才產生了不同的皴法。今天的山水畫創作,如果想突破古人的藩籬更進一層,那麼像郭熙那樣飽遊飫看,像黃賓虹先生那樣「行萬裡路」,師自然,師造化,如此才可能認識山水的真面目。
  • 新技法get起來!一些關於繪畫液體的小技巧
    新技法get起來!一些關於繪畫液體的小技巧!在各種漫畫和一些畫作中,為了使畫面更加更富,往往會選擇加入一些元素,比如說如果是那種特別夏天的主題畫作,往往都會出現水或者是一些液體元素,那麼水和液體怎麼畫?今天微課菌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液體的畫法!純教學!
  • 淺談山石盆景石料的選擇
    製作山石盆景的石料很多,一般分松石和硬石兩大類。松石又稱上水石,這種石料,質地疏鬆,利於吸水,可以栽樹種草,加工方便。硬石石料堅硬,天然紋理美觀,形態奇特,不吸水,不能點種植物,雕琢加工也較困難。我國各地石料資源種類繁多,可就地取材,創作出具有地方風格的山石盆景。
  • 臨摹唐代中國畫作品的幾種技法
    勾的方法步驟是:準備好同樣比例的紙(放大一倍為宜),先用木炭條按比例定好位置,注意留出天空,再輕輕勾出草稿。定稿後,用狼毫筆先勾前景,從下邊(近景)樹木坡石開始,其次勾房屋,然後畫上邊的樹和山。勾完前景,再用淡墨勾遠景。勾線時位置按炭稿,但勾線筆墨變化應看範畫,像臨帖學書一樣。勾線後可將炭痕用毛巾擦掉。關於勾輪廓,清華琳的《南宗秘訣說:「勾輪廓謂之初落墨,骨法是也。
  • 少林槍術基本技法
    少林槍術有刺、扎、撩、撥、攔、拿、絞、挑、壓、劈、崩、舞花等基本技法。一、持槍法身體立正,右手拇指在裡,四指在外,夾握槍桿中部,使槍桿直豎緊貼身體右側,槍鋒向上;左臂下垂,五指併攏,掌心向裡,掌指向下,貼於左大腿外側。此法多用於槍術套路的預備勢和收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