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山水畫技法中的皴法14種

2020-12-14 騰訊網

中國畫山水畫技法中的皴法:

1.折帶皴

又稱「側縱」。中國畫山水畫技法中皴法的一種,是一種表現方折山石的皴法。元代倪瓚融合各家皴法以寫太湖山石創用之。畫法是先橫拖一長筆,然後以90°的方向偃折而下,用幾組這樣的筆法重疊堆砌,像帶子摺疊在一處。多長方形忌雷同,大小相間,須有賓主環抱氣脈,渾厚圓潤,用筆有力,線條簡淡、精審。

倪瓚《容器齋圖》

2.牛毛皴

中國畫山水畫技法中皴法的一種,是披麻皴的變體,一種橫向的細曲皴法,用筆柔勁披離,形如牛毛,故名。元代的趙孟頫、王蒙都擅用「牛毛皴」作山水。王蒙《溪山高逸圖》以繁密的牛毛皴見勝,乾濕相濟,秀潤中見厚重渾穆。

代表作品:元·王蒙《青卞隱居圖》

3.亂柴皴

中國畫山水畫技法中皴法的一種。如一堆亂柴,表現山石變化的無窮無盡和重感。用筆可點、線、面結合,中、側、順、逆鋒並用。墨應有乾濕、濃淡之變化,一氣呵成為妙。

4.披麻皴

中國畫山水畫技法中皴法的一種。以側偏的筆勢,順著山石的弧勢皴下,如散麻下披,故名。是一種最常見的山石皴法,善於表現坡勢比較平緩的山石。皴時宜上輕下重,以此表示山石的陰暗。披麻皴是表現江南山水的傳統手法。五代江南山水畫的開拓者董源就以披麻皴表現江南山水的秀麗景象,如《瀟湘圖》卷。董源多運短披麻皴,巨然喜用長披麻皴,董、巨所創江南山水畫派系即以披麻皴為顯著特點之一。元代黃公望所作的《富春山居圖》卷,也是以此種皴法塑造圓渾的江南山勢。

代表作品:元·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5.解索皴

中國畫山水畫技法中皴法的一種,是披麻皴的變體。元代的王蒙在董、巨披麻皴的基礎上創造了解索皴。將筆勢較整齊的披麻皴,改變為靈活、交叉的線條,形似解開的繩索,故名。歷史上運用解索皴取得突出成就的山水畫家是王蒙。他創作的《惠麓小隱圖》等,以解索皴塑造了形勢奇幻的山谷峰崖。

6.捲雲皴

也稱「雲頭皴」。最早形成的皴法之一。筆法像雲一樣綿軟、輕盈、舒展自如。晚唐時已出現相似的筆法,李成總結前輩的方法,又結合所處地區的山川特點,完善了這一畫法,並使之進入空前水準,成為該畫派的淵源。

代表作品:北宋·郭熙《早春圖》

7.雨點皴

中國畫山水畫技法中皴法的一種。或稱之為芝麻皴,如雨點小粒,聚點成皴,宛如聚沙成山,後人因其形似而名。用筆似「小斧劈皴」。雨點皴也按山石的陰陽向背加坡,以表示石紋和土壤,或稱之為雨淋牆頭皴。

代表作品:北宋·范寬《溪山行旅圖》

8.小斧劈皴

中國畫山水畫技法中皴法的一種。如雨點皴一般,適宜表現山石剛硬的特色。用筆方向側鋒「聽」出,落筆時頭重尾輕。李唐的《萬壑松風圖》是小斧劈皴運用的最早且最佳的作品。

9.大斧劈皴

中國畫山水畫技法中皴法的一種。從小斧劈皴演變成,整個南宋(尤其馬遠、夏圭)及明代浙派盛行畫大斧劈皴。畫時將筆側臥如斧之砍劈,形狀是平頭尖尾,下筆重而收筆快,最適合表現火成巖的結構。

10.荷葉皴

中國畫山水畫技法中皴法的一種。荷葉皴取荷葉筋展披拂之形,是表現江南土質山脈,經雨水長期衝刷後,形成的景觀特色。畫荷葉皴亦以柔美的中鋒為主,具有披麻皴與解索皴的特色。

11.骷髏皴

中國畫山水畫技法中皴法的一種。在王蒙及文徵明的畫中偶見空竅玲瓏如骷髏的山石。畫骷髏時應畫出惡形醜怪為佳,正如古人所揭的石之五德「醜、 漏、縐、透、瘦」,窟髏皴適合表現石灰巖地形或海濱的奇石、太湖石等。

12.米點皴

中國畫山水畫技法中皴法的一種。米芾、米友仁父子變董源的「點子皴」而成米點皴,描寫江南雲山煙雨,加上水份的渲染顯得格外秀潤。畫米點宜臥筆而點,注重濃淡交織表現,米點亦有覆蓋於披麻皴上者。

米點皴

13.其餘皴法

中國畫皴法的名目繁多,除了上述十二種皴法以外尚有馬牙皴、點子皴、豆瓣皴、直擦皴、鬼面皴、拖泥帶水皴等多種。

鬼面皴法

14.點苔

畫山石在皴染之後,經常要經過點苔的程序,否則覺得過於光滑乾淨,苔點象徵山石上的小樹或雜草等,後來逐漸趨向寫意寫趣。北宋以前的山水畫多不點苔,南宋畫家表現江南潮溼而易生莓苔的山石,逐漸使用點苔,在元明兩代點苔最為興盛,如趙孟頫的「立苔 」,王蒙的「渴苔」,倪瓚的「橫苔」,沈周的「攢苔」及石濤的點苔都有獨到之處,此外尚有泥金苔點,色苔點的使用。

點苔法(泥裡拔釘點)

點苔法(介字點)

轉自:國畫鑑藏、網絡

相關焦點

  • 山水畫中各種較為慣用的技法——皴法解析
    皴法是表現山水畫中山石的質感紋理,明暗和距離感的一種表現方法。皴法的表現方式,我們把它總結為三大類。鄭輝賢六尺作品《松壑長風萬裡秀》二、線皴披麻皴、這種皴法在古畫的作品中經常出現,這種皴法就是運用長短不等,參差不齊的墨線條
  • 掌握皴法在山水畫中的主要特點
    皴法為中國畫技法名稱之一。皴法的出現,最早用於山水畫中,主要是為表現山石和樹皮的脈絡紋理。在傳統山水畫中,藝術家經過長期考察實踐,根據山石對象的不同面貌,提煉並發展成各種不同的皴法。而這些皴法因用筆的長短參差、疏密間隔和用墨上枯溼濃淡的節奏變化,便形成千差萬別的山體結構。不同的用筆規則和組合原則,演變成各種不同的皴法,使之成為程式化的繪畫語言。山水畫皴法的出現,不但大大豐富了山水畫的表現樣式,而且呈現出藝術家不同的繪畫風格和審美觀念。
  • 點皴法在山水畫中的應用
    點皴法是山水畫中的眾多皴法之一,主要為點劃結合的筆法運用,在皴筆時要求下筆如鑿,鑿痕遍布山石。點筆時要有聚有散,墨色有濃有淡,虛實相間。點皴適宜表現山石林木,近可用點皴表現樹叢,遠可用點皴以示苔蘚或灌木叢。常見的點皴有:大米點、小米點、雨點皴、豆瓣皴等。
  • 中國畫中山的著色技法,圖文演示,對新手通俗易懂
    畫山形墨稿在山水的運用和技法上(前面介紹的圖文及視頻內容都有講解,這裡不再累述),當你熟練的掌握了皴法和山形的走勢,你可以靈活的隨心所欲的發揮你對大自然的理解,這個時候你就可以熟練的畫好一張中國畫。古人對中國畫稱謂「丹青」,可以說在顏色的著色和運用上,把設色提到了很重要的位置。中國古代傳統畫顏色的運用都以清淡高雅為主,但到了現在,人們已經不能僅僅局限於這種簡單的著色方法,所以就有了很多新的技法和方法。
  • 劉進安:中國畫的技法是一種性格
    正因如此,古人「胸中意氣」之說的「意」和所表達的物象本身之意就具有了不同的含義,它是指畫家之意,技法之意,強調的是畫家修為、學養與品質。另外,中國畫獨有的平面二維空間意識與俯看自然的方式和中距離視角又決定了畫家在觀察事物時所秉持的位置和身份,在中國畫裡表現自然比再現自然更具有意義。其二是材質與技法行為關係。
  • 中國畫的主要構成因素是什麼?有哪些需要值得注意的?
    可見中國畫中的氣韻在作品的地位是何等重要。什麼是氣韻呢?我們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作品在完成之後給人的第一感覺。作者的人格修養與人品高低,對作品最後完成的氣韻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二、筆墨筆墨在中國畫中的作用就猶如最原始的形成因子,它是形成作品最基礎的東西,筆墨功底的好與壞,筆墨構成的高與低。最終決定了作品的優與劣。
  • 山水皴法表現的技法美
    「皴法美」的第一次提出是在賀天健先生的《學畫山水過程自述》一書中。他認為中國山水畫中皴法美的來源,是自然山石皴斮美的藝術加工,皴斮美是真實的客觀存在。由此可見,要研究山石的皴法,首先要深入大自然中尋找,創造者必是真理的搜尋者。黃賓虹有山水畫「得之於壯遊」之說。
  • 山水畫的精神主體就是傳達作者與觀者的一道橋梁
    山水畫是經由人物畫脫穎而出的一款新畫種。南北朝時期的繪畫裡,山水只是作為人物畫的點綴背景。那時候的人們思想還處在那種人大於山水不容泛的初蒙階段。唐代之後,山水畫就完全獨立出來了,形成了自身的一系列畫種。山水畫所表現的素材是非常廣泛的,他所表現的題材也非常符合道教中老子的那種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規律關係。
  • 中國山水畫技法:畫山最重要的一技法,叫做皴,你知道怎樣用嗎
    從中國的歷史上說, 「皴法 」之發生,當在所謂的五代時期。到北宋韓拙山水全集上皴法只有5種,到了元代,已有10種之多,如今更是數不勝數。 那麼這些「皴」在現實中又是怎樣的光景?今次,就讓我們來一一還原它們吧! ▼ 一.
  • 「津門網」傅抱石的山水畫具有強烈的時代特色
    作為一個畫家需要很多的綜合性因素,不僅需要有足夠的知識文化儲備,還需要畫家人品、人格要高尚,其次才是畫家具有獨特的技法,在山水畫當中,有一位畫家不得不提他就是傅抱石,他的山山水水,是來源於自然又加入了自己的繪畫技法,同時又把個人的精神寄託全都寫進自己的畫中,讓他的山水打動人,感染人
  • 美術研究|論中國畫的寫意山水與印象派風景油畫的共同性!
    中國畫的寫意山水藝術作品繪畫主導理念為表現論和表現性, 強調筆墨、 意境以及線條。 印象派風景油畫將西方國家繪畫中的表現論和表現性繪畫帶向一個巔峰, 在西方繪畫領域中佔據重要地位。 但是中國寫意山水畫和印象派風景油畫不論是從繪畫觀念還是表現形式上來看, 在很多方面都表現出一定的相似性。
  • 圖文教程:山水畫技法教程之水的畫法
    本素材摘錄自《中國山水畫技法教程 雲水篇》,白崇然著 ;華夏出版社2019年出版,節選網絡共享內容僅供參考,如需深入學習,請從正規渠道購買正版圖書
  • 中國畫的發展趨勢以及存在的真實意義
    一些創新者一味地崇洋媚外,表現手法也完全的西方化,審美觀也完全站在西方藝術的角度來衡量一幅中國畫的美與醜。其意義就是完全去中國畫論,把國畫放在一個非常低微虛無的地位。介意中間的國畫家,有的偏重以西畫為主,國畫為輔的表現手法以及藝術理論。有的則是以國畫為本,西畫為從的表現手法。
  • 學山水畫,這幅畫是最好的範本,它被董其昌稱為「天下第一」
    山水畫是中國畫的一個重要畫種。它獨立於隋唐,興盛於宋,在元代偏向寫意,更注重筆墨神韻。而元代山水畫,又以元四家最為出色。、繁複,使用的技法也頗為多樣。在這幅畫上,我們可以看到王蒙學到的所有的皴法技巧,披麻皴、捲雲皴、解索皴、牛毛皴等參差合用。樹木形態各異,也是各種苔點融匯貫通,如渾點、破墨點、直線點等,相互交織而成。
  • 松溪釣艇圖山水畫賞析
    趙雍,繪畫繼承家學,說明其本人繪畫是學習父親趙孟的繪畫藝術特點,趙孟作品以復古為宗,回歸古風,在畫山脈皴法上獨創了荷葉皴,趙雍也繼承了趙孟的繪畫技法。此圖《松溪釣艇圖》,江面遼闊,近處有一艘小艇,上有一翁端坐船頭,神態寧靜,一手執釣竿,似在等待願者上鉤。
  • 美術研究|從寫生中體味山水畫「線」的筆墨語言創新!
    「線」造型是中國畫形式語言的靈魂,山水畫中線的表現是主觀視覺對客觀事物的抽象,因此,作品中的線可以理解為是畫家個人審美意識與感情色彩的主觀隨意性的抒發和表現。此時,山水畫中的線不單單是傳統的造型手段和藝術表現語言,「線」已具有了傳情達意、張揚藝術個性、凸顯藝術風格的作用。山水畫在融合中國傳統文化的過程中,線的藝術展現不斷衍生出各種豐富的筆法、皴法與墨法。
  • 在山水畫裡看的那些「皴」,現實中都長什麼樣?
    所謂「皴法」指的是:中國古代畫家將對山石紋理的觀察剖析研究和綜合整理後,用筆墨把感受的意象,巧妙的表達出來的一種技法。所以畫山水畫不必拘泥皴法,祇要看適合某一種,就用某一種皴法。一言道出皴法之使用於靈活運用,巧妙的活用,才是畫畫者,應了解的。
  • 中國畫的色彩才叫驚豔~ | 踏歌行
    歐陽修曾經在詩中,有這麼四句。說的,正是中國畫注意的是意,而非形。 中國山水畫講究神似,蘇軾亦曾題詩道: 古畫畫意不畫形,梅詩詠物無隱情。 忘形得意知者寡,不知見詩如見畫。 論畫以形似,見於兒童鄰。
  • 承襲沈周、石濤技法,陳師曾取法自然,其山水畫饒有情趣
    承襲沈周、石濤技法,陳師曾取法自然,其山水畫饒有情趣文/秋香陳師曾名衡恪,字師曾,祖籍江西義寧人,曾留學日本,攻讀博物學,在歸國後便開始了美術教育工作,開啟了和美術的不解之緣。01承襲古人技法,不忘自然取景在陳師曾的繪畫理念中,他不僅僅在自然取景中師造化,同時也取法古人,山水畫作承襲沈周、石濤之技法,在靈動筆墨間描繪景觀
  • 筆墨當隨時代—品讀文琦先生山水畫作
    幾十年來,曾習油畫,主攻國畫,獨創筆法、畫法及皴法,形成了獨特的個人藝術風格。出版了長篇小說《遙夜》一部,頗受讀者好評。著名書畫評論家王澤慶先生寫道「文琦先生的山水畫,使用抓筆,臥筆側鋒,縱橫揮灑,濃淡相宜,他獨創的文琦畫法集筆法、皴法為一體,有龍騰虎躍之勢,不同古人,有別今人」。多次參加全國和國際書畫大賽,屢獲特別獎、金獎、銀獎、銅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