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水畫裡看的那些「皴」,現實中都長什麼樣?

2021-01-10 騰訊網

不 為 無 用 之 事 · 何 以 遣 有 涯 之 生

中式

君語

+

張大千說:畫山最重皴法,古人有種種名稱,祇不過就其所見的山水而體會出來,應該用那種皴法傳出,那所見的形狀如何,逐名叫某某皴,非用此皴法不可。

所謂「皴法」指的是:中國古代畫家將對山石紋理的觀察剖析研究和綜合整理後,用筆墨把感受的意象,巧妙的表達出來的一種技法。畫家把山石的紋理感受,經由毛筆巧妙的傳達出來,使觀者亦起共鳴的藝術過程,就是山石紋理與筆墨的一種組合。古代畫家在藝術實踐中,根據各種山石的不同地質結構和樹木表皮狀態,加以概括而創造出來的表現程式。其皴法種類都是以各自的形狀而命名的。

如北苑用披麻,因為江南的山,土多於石;又因為要畫林木蓊鬱,自宜於用這種皴法,範華原畫北方的山川,太行王屋,石多過土,地也高亢,草苔也稀少,自然宜用泥裡拔釘、鬼面這些皴法。設使二公皴法互相變換,又成何面目?所以畫山水畫不必拘泥皴法,祇要看適合某一種,就用某一種皴法。一言道出皴法之使用於靈活運用,巧妙的活用,才是畫畫者,應了解的。

荷葉皴

所謂的「皴(cūn)法」指的是:中國古代畫家將對山石紋理的觀察剖析研究和綜合整理後,用筆墨把感受的意象,巧妙的表達出來的一種技法。

畫家把山石的紋理感受,經由毛筆巧妙的傳達出來,使觀者亦起共鳴的藝術過程,就是山石紋理與筆墨的一種組合。

解索皴

披麻皴、亂麻皴、雨點皴(芝麻點皴)、小斧劈皴、大斧劈皴、長斧劈皴(雨淋牆頭皴)、雲頭皴、泥裡拔釘皴、拖泥帶水皴、礬頭皴、亂柴皴、彈渦皴、鬼皮皴、骷髏皴、馬牙皴、荷葉皴、牛毛皴......

從中國的歷史上說,「皴法」之發生,當在所謂的五代時期。到北宋韓拙山水全集上皴法只有5種,到了元代,已有10種之多,如今更是數不勝數。

那麼這些「皴」在現實中又是怎樣的光景?今次,就讓我們來一一還原它們吧!

一. 長短披麻皴

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局部

照片比對

明·沈周《京江送別圖卷》局部

照片比對

二. 大斧劈皴

馬遠《踏歌圖》局部

照片比對

三. 小斧劈皴

宋松峰《樓觀》局部

照片比對

四. 雨點皴

範寬《溪山行旅圖》局部

照片比對

五. 刮鐵皴

照片比對

六. 釘頭皴

照片比對

七. 豆瓣皴

範寬《雪景寒林圖》局部

照片比對

八. 折帶皴

倪瓚《楓落吳江圖》局部

照片比對

倪瓚《幽河寒松圖》局部

照片比對

九. 捲雲皴

郭熙《早春圖》局部

照片比對

十. 解索皴

王蒙《青卞隱居圖》局部

照片比對

十一. 米點皴

米友仁《瀟湘奇觀圖》局部

照片比對

十二. 荷葉皴

蘭孟《仿松雪山水圖》局部

照片比對

古代山水畫家在長期創作和自然觀察中,在儒道潛意識的影響下,創造了有別西方純客觀的(人體感官感受到的光影),但有人文理念和自然交融的幾種經典畫法。

繪畫是對自然景色的升華藝術,高於生活,美化自然。畫法之於現實又是怎樣的呢?且看——

一. 拖泥帶水法

任何皴法畫到灑脫時,往往會大塊落墨,縱筆橫掃,墨韻生動,渾厚華滋,所渭皴法似有非有者,當為此法。近代寫意山水較多此法。

李在《闊渚睛峰圖》局部

照片比對

二. 沒骨法

此法花鳥中多用,山水較少見。

宋人佚名《雪景山水圖》

照片比對

吳湖帆 山水扇面 局部

照片比對

三. 淺絳法

典型中國意識畫法。

王時敏 仿古山水圖冊

照片比對

髡殘《蒼翠凌天圖》局

照片比對

四. 小青綠法

仇英《歸汾圖卷》局部

照片比對

5. 大青綠法

王希孟《千裡江山圖》局部

照片比對

錢選《山居圖》局部

照片比對

六. 潑墨法

劉海粟《七度弄雲煙》

照片比對

七. 潑彩法

張大千《潑彩山水》

照片比對

相關焦點

  • 「皴」是什麼意思,中國山水畫中還有哪些著名的繪畫技巧
    想當日,五代時候的董源,畫了一幅《瀟湘圖卷》,由於他著重表現的是江南一帶的山水,所以,為了充分表現出江南圓潤的山水變化,他便用了一種「披麻皴」的方法來表現。這皴法,是中國山水畫中極其重要的一種繪畫技巧,它是一種由皴擦技法構成的,專門用來表現各種山水特徵的手法。不同的皴法,往往跟山水畫所表現的地域特徵有關。
  • 藍瑛山水畫深得宋元人筆意,單憑「青綠荷葉皴」,就能傲立畫壇
    文|夏紹毅【摘要】:藍瑛的山水畫從宋元人築基,並深得其筆意,但未被束縛,自創「青綠荷葉皴」,在山水畫發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烙印。本文通過藍瑛的存世山水畫,試分析他的的「青綠荷葉皴」有何特點,他是如何入古出新的?
  • 中國山水畫技法:畫山最重要的一技法,叫做皴,你知道怎樣用嗎
    解索皴 披麻皴、亂麻皴、雨點皴(芝麻點皴)、小斧劈皴、大斧劈皴、長斧劈皴(雨淋牆頭皴)、雲頭皴、泥裡拔釘皴、拖泥帶水皴、礬頭皴、亂柴皴、彈渦皴
  • 中國畫山水畫技法中的皴法14種
    中國畫山水畫技法中的皴法: 1.折帶皴 又稱「側縱」。中國畫山水畫技法中皴法的一種,是一種表現方折山石的皴法。元代倪瓚融合各家皴法以寫太湖山石創用之。
  • 掌握皴法在山水畫中的主要特點
    皴法的出現,最早用於山水畫中,主要是為表現山石和樹皮的脈絡紋理。在傳統山水畫中,藝術家經過長期考察實踐,根據山石對象的不同面貌,提煉並發展成各種不同的皴法。而這些皴法因用筆的長短參差、疏密間隔和用墨上枯溼濃淡的節奏變化,便形成千差萬別的山體結構。不同的用筆規則和組合原則,演變成各種不同的皴法,使之成為程式化的繪畫語言。
  • 點皴法在山水畫中的應用
    點皴法是山水畫中的眾多皴法之一,主要為點劃結合的筆法運用,在皴筆時要求下筆如鑿,鑿痕遍布山石。點筆時要有聚有散,墨色有濃有淡,虛實相間。點皴適宜表現山石林木,近可用點皴表現樹叢,遠可用點皴以示苔蘚或灌木叢。常見的點皴有:大米點、小米點、雨點皴、豆瓣皴等。
  • 【書畫知識】披麻皴
  • 美術研究|從寫生中體味山水畫「線」的筆墨語言創新!
    摘要:山水畫中「線」的筆墨語言,從最初對自然的模擬到歷經各代畫家的創新與發展,成為一種高度程式化的筆墨語言體系。在山水畫寫生和創作過程中,山水畫不同藝術風格的呈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多變的筆墨語言,也就是有什麼樣的筆墨語言,山水畫就呈現出什麼樣的藝術風格。
  • 圓桌|從科學視角看中國山水畫中的紋理,會誤讀嗎
    楊崇和講座:從科學視角看中國山水畫史中的紋理再現與創新楊崇和在講座中,楊崇和從10世紀北宋到17世紀的一些案例來說明中國山水畫對山水紋理再現的追求。北宋 範寬《溪山行旅》宋人是怎麼去再現紋理的?兩個詞:「描摹」和「模擬」。什麼是「描摹」?怎麼理解這個概念?
  • 如何欣賞中國山水畫?
    滕固在《唐宋繪畫史》中說道:「盛唐以後山水畫上長時期的努力與醞釀,它的成果終於在荊浩的作品中顯現了。他是集了眾長,他是誘起宋代山水畫特別發達者之中的一人。」荊浩《匡廬圖》兩宋的山水畫猶如山花怒放,絢麗多彩,表現出畫家們極大的創造才能。山水畫的許多表現方法都創始於宋代。以皴法而言,董、巨創披麻皴,範寬創雨點皴,米芾創米點皴,李唐創大斧劈皴,均為後世所習用;以筆墨言,則幹筆、溼筆、破墨、積墨、潑墨,諸法俱備;以布局言,則全景、邊角都用。所以湯垕在《畫筌》中說:「唐畫山水,至宋始備。」山水畫的理論在宋代也十分發達。
  • 學山水畫,這幅畫是最好的範本,它被董其昌稱為「天下第一」
    山水畫是中國畫的一個重要畫種。它獨立於隋唐,興盛於宋,在元代偏向寫意,更注重筆墨神韻。而元代山水畫,又以元四家最為出色。王蒙忽略了現實,用繁密而又奇特的構圖,構築了一個深邃而巨大的隱居之所,據說這裡也是趙孟「水精宮」的所在地。在這幅畫上,我們可以看到王蒙學到的所有的皴法技巧,披麻皴、捲雲皴、解索皴、牛毛皴等參差合用。樹木形態各異,也是各種苔點融匯貫通,如渾點、破墨點、直線點等,相互交織而成。
  • 圖文教程:斧劈皴山石畫法
    啟功先生曾稱道他的山水畫「筆墨如繁弦密節,絲絲入扣。信可謂古不乖時,今不同弊者」。斧劈皴山石畫法       山石堅硬者,稜角分明,石紋像用得斧劈開。畫這種巖石要用直線條,邊角用折鋒,有力度。斧劈皴在南宋時運用最廣泛,也是高峰時期。細筆稱小斧劈皴,粗線條稱大斧劈皴。
  • 用AI論證中國山水畫的「紋理再現」?白慎謙等批駁
    「從科學視角看中國山水畫史中的紋理再現與創新」看了上圖講座這個題目,你會想像得出主講內容嗎? 主講楊崇和理工科背景,美國電器和電子工程師協會院士(IEEE Fellow),上海科創板上市企業董事長。
  • 【國畫教程】山水畫入門(6)~披麻皴的畫法詳解
    披麻皴是中國山水畫皴法的主要方法之一,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歷代文人畫所常用的畫法。
  • 科學角度看「中國山水畫」,能否用大數據分析這幅畫好不好?
    東方網記者熊芳雨12月14日報導:一個是當下最熱門科技產業,一個是中國傳統藝術,如何運用晶片、人工智慧等科學視角,重新梳理中國十至十七世紀的山水畫發展脈絡。近日,講座《「芯」與山水——從科學視角看中國山水畫史中的紋理再現與創新》在上海圖書館舉行。  楊崇和是中國第一個從矽谷海歸的晶片設計專家,同時也一直致力於對中國古代書畫古籍的研究收藏。楊崇和提出「視覺紋理」這一全新概念,他認為,十世紀前後的中國山水畫已經發展相當成熟,很多畫家側重再現山林和樹石表面的「紋理」。為呈現出「紋理」的最佳效果,山巖往往被畫成平面。
  • 荊浩山水畫的藝術語言特色
    因為北方的山體都是懸崖峭壁,大山高聳入雲,是以荊浩的畫風極具北方特色的北派山水風格,氣勢宏偉,多是高遠和深遠的構圖方式。他的繪畫有筆有墨,勾皴之間用筆力道遒勁,表現出一種宏偉壯闊的氣勢,被稱為北方山水畫派之祖。他所寫的《筆法記》是古代山水畫理論的經典之作,提出氣、韻、景、思、筆、墨的畫山水的「六要」,是古代山水畫理論中的經典之作,較更早時期南齊謝赫的「六法論」有所發展,具有更高的理論價值。
  • 山水畫中各種較為慣用的技法——皴法解析
    皴法是表現山水畫中山石的質感紋理,明暗和距離感的一種表現方法。皴法的表現方式,我們把它總結為三大類。鄭輝賢六尺作品《松壑長風萬裡秀》二、線皴披麻皴、這種皴法在古畫的作品中經常出現,這種皴法就是運用長短不等,參差不齊的墨線條
  • 松溪釣艇圖山水畫賞析
    書善正、行、草,亦長篆書。精鑑賞。傳世作品有《蘭竹圖》、《溪山漁隱》等。 趙雍,繪畫繼承家學,說明其本人繪畫是學習父親趙孟的繪畫藝術特點,趙孟作品以復古為宗,回歸古風,在畫山脈皴法上獨創了荷葉皴,趙雍也繼承了趙孟的繪畫技法。此圖《松溪釣艇圖》,江面遼闊,近處有一艘小艇,上有一翁端坐船頭,神態寧靜,一手執釣竿,似在等待願者上鉤。
  • 留白高手,南宋四家之夏圭,繪大小斧劈皴經典《溪山清遠圖》
    《捕魚圖》01擅邊角之景,創「泥裡拔釘皴」南宋四大畫家,除了馬遠外,還有一位喜歡在畫中局部取景,在寧宗、理宗朝時供職於畫院,他畫藝高超,為畫院待詔,賜金帶,長於人物和山水,但其人物畫已不傳,山水則與馬遠齊名,共列「南宋四家」。他與馬遠都師承李唐,風格相近——「水墨西湖,畫不滿幅」,構圖通常不再用立軸大全景,而是只截取半邊一角的視線範圍,構圖簡括深遠,往往捨去中景,突出近景,且筆墨峻峭爽利,擅用「斧劈皴」。夏圭的繪畫風格雖與馬遠多有相類,然又不乏其獨特的個性特徵。
  • 山水畫:筆墨傳承,民族之魂!變中不變,取長揚長!(見議收藏)
    中國山水畫傳統中國山水畫傳統更新,是在融合西方畫法之長上,可以說沒有任何爭議。首先:對墨的五色(焦、濃、淡、溼、幹)要以形式化完美展現在畫面中。焦墨,是繪畫中畫那些特別深重而又突出的部分。它在全幅畫中顯得特別黝黑,黑而發光。是用於筆蘸上極黑之墨是為焦墨,常用來突出畫面最濃黑處,是勾、點,或皴。濃墨,是說墨色的程度僅次於焦墨。焦墨有光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