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陵墓到底在什麼地方,直到目前也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由於蒙古族盛行密藏,就是在墓地不留墳冢、碑記一類的標誌。所以,成吉思汗的墳墓在哪裡?也成為一個難解的謎題,雖然也有著各種猜測和推論,但也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證據。據《元史》記載,自成吉思汗開始,其帝王死後埋葬在一個叫起輦谷的地方,但是具體在哪裡誰也說不清楚,不僅是成吉思汗墓到今天沒有找到,就連忽必烈等其他元朝皇帝的陵墓也不知道在什麼地方。
成吉思汗陵寢的具體位置,多年來形成的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成吉思汗墓在蒙古國境內的肯特山以南、克魯倫河以北的某個地方,對於這種說法的依據是:據史料記載,成吉思汗在生前曾經有一天在肯特山下的一棵榆樹下靜坐,他起來後對隨從說:「我死之後就葬在這裡」。在當時南宋也有人對成吉思汗死後如何安葬的記載,說成吉思汗在寧夏病死後,其遺體被運往漠北肯特山的一處地方,將遺體安放於一個獨木棺裡,在地表挖深坑後秘密安葬。
第二種說法,成吉思汗墓在新疆北部阿勒泰山,對於這種說法,也有自己的依據,說成吉思汗在生前曾指定阿爾泰山一處人跡罕見的地方,作為他的安葬之地。
第三個說法是,成吉思汗墓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六盤山附近。這種說法的依據是:成吉思汗是在1227年攻打西夏時,因病死於六盤山附近,當時時值盛夏,按照蒙古過去的風俗,人在去世後3天內就應該安葬,因為擔心屍體腐爛後,靈魂就上不了天堂。因此,成吉思汗去世後,就地安葬的可能性比較大,因為如果轉送到其他地方,時間上已經來不及了。
但是,以上三種說法,到目前為止並沒有什麼確鑿的證據,只是人們對各種傳說、資料的分析和推測而已。
元朝實行的秘葬制度
蒙古人信奉薩滿教,實行的是無陵寢制度,對先人的祭奠主要是祭奠靈魂,而不是屍骨。據《元史》記載:「國制不起墳壟。葬畢,以萬馬蹂之使平,彌望平衍,人莫知也。」就是說,在帝王埋葬後,用群馬在墓地踩踏,使其像平地一樣,時間一長,長滿青草,就無人知道了。
據元末明初的葉子奇在《草木子》中有過對蒙古皇帝安葬儀式的描述,說皇帝死後,用兩片樹木,將中間掏空,鑿成人體形狀,將遺體放進去,在上邊塗上漆,再用三圈金繩將兩塊木板綁住,然後送到肯特山中,挖坑安葬。隨後用萬馬蹂踏,使泥土平整。這種說法,印證了成吉思汗墓在蒙古肯特山的說法,但不知道可信度有多少。
在這種密葬的進行過程中,也留有後手,在墓地當著母駱駝的面,將一隻小駱駝殺掉,如果想祭祀了,就由這隻被殺小駱駝的母親為嚮導,當母駱駝停留不走,悲鳴不止的地方,就是當初的墓地。這是依靠駱駝偉大的母子天性,來為他們記下位置。這種行為也怪殘忍的,但我認為這種笨辦法可信度也不高,萬一那母駱駝死了,那豈不是徹底找不到了?
成吉思汗陵墓到底在哪裡
成吉思汗陵寢到底在哪裡,也一度成為國內外許多人關注的熱點,後來也曾經有成吉思汗墓可能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霍洛旗甘德利草原的說法,此處距離現在的鄂爾多斯成吉思汗陵不到200公裡,但經過一些專家考證,這裡只是成吉思汗曾經養傷的地方。
也有人說內蒙古鄂爾多斯伊金霍洛旗不是有成吉思汗陵嘛!其實,那裡只是供奉祭祀的地方,而不是埋葬成吉思汗金身的地方。按照蒙古族的習慣,在一個人將死的時候,用駝毛放在他的嘴和鼻子上,如果不喘氣了,就可以將遺體處理掉,人的靈魂就離開人體依附在駝毛上。
成吉思汗去世的時候,就用白色公駝的頂鬃,放在他的嘴和鼻子上,也就是說成吉思汗的靈魂依附在了這團駝毛上了,成吉思汗臨終前的這團駝毛,目前就保存在內蒙古鄂爾多斯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裡,蒙古人將這裡視作聖地,每年都會舉辦大型的祭奠儀式。
《馬可波羅遊記》裡提到:「一切韃靼人的大罕和成吉思汗,死後按例應該葬在一座名叫阿爾泰的山上,無論他們死在什麼地方,甚至相距100天的路程,也要把他的靈柩運送到阿爾泰去。」同時還有一個風俗,在君主的靈柩運往阿爾泰的途中,凡是沿途遇見的一切人都要為其殉葬,據說蒙哥駕崩後,護送的騎兵沿途至少殺了近兩千人。這一說法又印證了成吉思汗葬在阿爾泰的說法,更讓人對成吉思汗陵的具體位置,感到撲朔迷離。
對於《元史》裡記載的「葬入起輦谷」,具體方位依然很難搞清楚。據拉施特丁在《史集》裡說,成吉思汗的後代拖雷、蒙哥、阿里不哥等人也都葬在起輦谷成吉思汗墓地周圍。而據《歷代陵寢備考》中說:「起輦谷在漠北,元諸帝皆從葬於此,不加築為陵,無陵名。」這裡也只是說起輦谷在漠北,但並沒有具體的位置。
按照上述說法,成吉思汗陵墓葬在起輦谷的說法應該是可信的,有人推測起輦谷可能在蒙古國肯特山脈的不兒罕山附近,也曾有人組織對這一帶進行過考古調查,但並沒有任何發現。也有消息說在蒙俄邊境的一個地方,發現了一處墓地,極有可能是成吉思汗的陵墓,但這個消息並沒有得到證實。
根據蒙古人的傳統,遺體是沒有保存價值的,只有靈魂才會永遠不滅,打攪死者的靈魂是對逝者的不敬,所以,還是尊重這種習俗,讓成吉思汗陵墓的具體位置永遠成為一個謎,繼續由人們去猜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