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惹:蘇丹的遺風,爪哇的日常!

2021-01-19 明月姑娘的視頻

「日惹」是個意象獨特、看一遍就能記住的名字。不知道起初是誰把印尼爪哇島上的Yogyakarta翻譯成「日惹」(也許是爪哇語的諧音?)的,「日+惹」這麼奇特的漢字組合,能讓人產生若干有趣的聯想。反正我的腦洞直接開到了「后羿射日」的神話傳說去了。總之,在我望文生義的想像中,這大概是個天氣炎熱的城市,頗有熱帶風情。喔,如果非要在城市和著名景點之間建立起簡單的線性關係,比如北京→故宮,那麼日惹→婆羅浮屠(Borobudur)。不過,當我搭著從峇里島飛日惹的早班機,抵達這座半夢半醒的城市時,我已經把婆羅浮屠拋在腦後,而是在糾結關於日惹到底怎麼發音的問題:明明旅遊手冊和訂票網站都寫著「Yogyakarta」,但機場大屏幕顯示的是「Jogjakarta」,而當地人則喜歡簡單地說「Jogja」。關於日惹的語音、語義學問題,我至今存疑無解。

我樂於入鄉隨俗,和當地人「Jogja」來「Jogia」去,方便彼此交流。日惹號稱「爪哇的靈魂」,但隨車行走在清晨市中心的JI Malioboro大街上,我瞥不見它的「靈魂」,第一印象似乎並不耀眼。從地圖上看,JIMalioboro大街一頭連接著圖古紀念碑,另一頭延伸到蘇丹皇宮。據說JI Malioboro大街是以馬爾堡公爵(Duke of Marlborough)的名字命名的,可惜作為一個不熟悉其歷史語境的外來者,我無法知曉這位公爵有何奇聞異事可供緬懷。

當我到達預訂的旅館,大多數人都沒有起床,一個迎聲來到旅館花園吧檯的夥計,揉著惺忪睡眼,不忘微笑地接待了我。來得太早,還沒到入住時間,安頓好行李,拿了張旅館提供的日惹景點地圖,打算步行到皇宮。一路上,感覺整個城市在漸次甦醒。去皇宮的途中路過一片又一片頗有特色的居民區,房子多為一層,小院裡花草簇生,建築外觀顏色皆是清爽的淡綠、淡粉等,在藍天的映襯下,一派天真。早起的人們慢悠悠地在街上走著,還有人和我說hello,頓時覺得日惹的「靈魂」也醒來了。然後,太陽升高了,天氣果然蠻熱,滿足了我最初對日惹的胡亂猜想。

日惹皇宮(Kraton)始建於1755年,由日惹蘇丹國首任國王哈孟庫布沃諾一世(Hamengkubuwono l)主持設計,皇宮內的歐式建築則是1920年代才加建的。和很多已變身為純粹觀光地點的皇宮不同,日惹皇宮還住著蘇丹王(這是印尼政府允許保留的世襲王位)。目前皇宮的主人是哈孟庫布沃諾十世蘇丹,他同時也是日惹特別自治省的省長;其父哈孟庫布沃諾九世曾積極抵抗荷蘭殖民統治,並在印尼獨立後擔任過國家副總統。日惹皇宮沒有想像中富麗堂皇,但不失其高貴典雅,從中可一窺爪哇文化、伊斯蘭文化和歐洲文化在此融合共生。皇室的諸多收藏,如銀器、瓷器、木雕、織物等,雖然看著精緻美麗,但畢竟離我們這些平民的日常生活比較遙遠,倒是花園裡圈養動物的籠子瞧著新鮮,一時讓人誤以為走進了一座小型動物園。在皇宮邂逅蘇丹王基本沒戲,倒是腰間別著格利斯短劍的侍衛讓人有種時空錯亂的穿越感。

(日惹皇宮說不上多富麗堂皇,但不失其高貴典雅)

(日惹皇宮裡還有圈養動物的籠子)

更不應錯過的是皇宮裡的加美蘭音樂演奏會。加美蘭是融合了各種打擊樂器、吹奏樂器、弦樂器以及人聲的傳統印尼音樂,常用於宗教儀式,也常作為伴奏用於舞蹈、皮影戲等演出。皇宮的加美蘭樂隊看起來頗有排場,數位樂師、幾十件樂器組成一支緊湊有序的隊伍。樂師們身著傳統的「巴迪克」蠟染服飾,演出投入而忘我,絲毫不受圍觀的遊客影響。加麥蘭初聽覺得有些單調平淡,漸漸地,柔美、悠長和音色會在不知不覺中裹挾你,讓人沉醉其中。距離日惹皇宮不遠處有一座薩利水宮(Taman Sari)也值得一逛。據說薩利水宮於1758到1765年間由葡萄牙建築師設計建造,是供蘇丹王和他的妃子們娛樂遊玩的場所。說白了,就是以前蘇丹王「欣賞」妃子們沐浴的地方,如今觀賞「美人出浴」的特權已被革除,徒留遺蹟引人遐想。

(皇宮的加美蘭樂隊看起來頗有排場)

(薩利水宮是以前蘇丹王「欣賞」妃子出浴的娛樂場所)

日惹皇宮、薩利水宮周圍並非戒備森嚴的隔離區,而是環繞著一片片居民區。逛完薩利水宮出來,我開始漫無目的地在附近的居民區閒逛。薩利水宮附近有不少舊時的廢墟建築,還有地下通道(通往另一座廢墟),我完全搞不清它們的來龍去脈和功用(看來一個當地私人導遊還是挺必要的),只是隨著人流瞎走亂看。在一個地下通道,一支由四個年輕人組成的樂隊正在唱歌,臺階上坐了幾個當地觀眾。我忍不住跑上前去拍了照,在他們的籃子裡擱了點零錢。我拍照時旁邊站著個也在拍照的漂亮穆斯林少女,也許瞧我這老外新鮮,熱情地要求和我合影,另一個原本坐在臺階上聽音樂的哥們則主動跑過來非要幫我和樂隊合影。拍完照和他們一起坐在階梯上聽會兒音樂。坐我邊上的是一位當地阿姨,很好奇地問我從哪來,和我分享她隨身攜帶的零食,似乎很高興我這個老外和他們一起聽流浪歌手的音樂。有些音樂應該是印尼的流行歌曲,因為所有人都能跟著哼唱,看到他們興致勃勃的樣子我也很開心,真是一群可愛的陌生人。坐了大約二十分鐘,悄悄起身離開,轉到日光之下的居民小巷。居民區的房子一座挨著一座,許多房子和街道的牆壁上有美麗好玩的塗鴉。這片區域幾乎家家戶戶都種花弄草,顯得蠻有生活情調;不少藝術家、設計師在此開設了自己的小店鋪,出售一些有意思的創意商品。還看到某條街道的牆上貼著宣傳廣告介紹社區項目Kampoeng Cyber,其中引人注目的一點是,Facebook的CEO馬克·扎克伯格和妻子也曾參觀了這個由網絡構建的新型社區及其發展狀況。

(水宮附近的地下通道不乏「探險者」)

(水宮附近的廢墟建築頗有美感)

(水宮附近的街區,塗鴉四布,顯得很有藝術範兒)

(Facebook的CEO馬克·扎克伯格和妻子也曾參觀了由網絡構建的新型社區項目Kampoeng Cyber)

(地下通道是流浪歌手的「演奏廳」)

和那些遊人如織的著名景點相比,還是當地人的街巷日常更能激起我的興趣。在我所住的旅館區域附近,也有一些特色的藝術店鋪、餐廳。某個烈日當頭的中午,我逛到一家名為Kedai Kebun的餐廳,與其說它是一家餐廳,不如說它是集小畫廊、設計師工作坊、商品出售、餐飲服務於一體的特色小會所,等待飯菜時還可以先去看看畫展和創意商品,會玩兒。在中國的大城市,幾乎看不到那種既是住家同時也敞開門做生意的房屋。而在日惹,這樣的情形似乎挺普遍(通常是那種聯排獨棟房屋)。有天晚上,不想再吃旅館夥計做的雞排飯,就溜達到了街區隔壁阿姨家,她家在寬敞的大院子裡支起了小廚房,對外出售餐食。阿姨完全不懂英語,我比手畫腳,點了一份家常拌麵,就是簡單的豬肉沫拌麵,配之以青菜和丸子湯,竟然出乎意料地好吃,拌麵鮮香卻不油膩,調料剛剛好,不鹹不淡。我一口氣吃完一份,又點一份。阿姨起初不太懂我的意思,搞清楚之後有些吃驚,居然衝我豎起了大拇指。面對好吃的食物,我只能以多吃表示我的敬意。在街區另一家人開設的服裝店裡,我買了一條印滿菠蘿、西瓜的短裙,特別熱帶style,雖然花哨,但我喜歡。離開日惹前往雅加達的晚上,正好是新年前夜,傍晚旅館的夥計們正忙活準備跨年party,院子裡那棵松柏掛起了閃亮的小燈,他們熱情邀約我參加迎新party,而我卻得離開了。走在街區的小巷中,看到一家人正無所事事地倚在門口,無來由地衝著他們叫道——「Happy New year」,他們也衝我回喊——「Happy New year」,鼻子有點酸,心裡很暖和。

(旅館鄰居阿姨做的好吃的家常拌麵,一次得吃兩份才滿足)

日惹的火車站看起來平凡而破舊,但候車區居然有免費wifi。坐我兩旁的是包著頭巾的穆斯林婦女,她們熱情地幫我看票,雖然語言不通,也大致能猜到她們的意思。她們還幫我找了個同趟車的乘客,生怕我誤了火車。火車上坐我旁邊的大哥英語說得不錯,他的妻子和女兒坐在前排,他女兒時不時回頭好奇地聽我們說英文。大哥告訴我中國的小米手機在印尼知名度算蠻高的,我訕訕笑著,不知道該如何回應關於「中國創造」或「中國製造」的問題。

我忽然想,那條西瓜、菠蘿裙子我應該不會很快生厭,把它束之高閣。因為穿著它,我就可以瞬間回到熱帶的日惹。

相關焦點

  • 印尼日惹:惹不起的原味爪哇
    當我從飛機舷窗俯瞰蔚藍的爪哇島時,不禁想起多年前老師常用來警示我的話。爪哇島就是古爪哇國的所在地,而被譽為「爪哇中心的中心」的日惹,正是爪哇文化的發源地、印尼人眼中爪哇靈魂的「搖籃」。在古城感受過鮮活的爪哇文化、到默拉皮火山聆聽了地球的呼吸、去婆羅浮屠觸摸過宗教的神秘瑰麗後,日惹更是讓人惹不起!
  • 探秘印尼爪哇文明 日惹、三寶壟紀行
    有人說在印尼能與峇里島吸引力抗衡的只有日惹了。峇里島我還未去過,不敢妄加評論,不過日惹的魅力卻是真真實實地感受到的。日惹是爪哇島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為爪哇文化藝術的發源地,從古到今,這裡都是爪哇文化與藝術的中心。各種文明和信仰在日惹不斷碰撞、不斷融合。你在日惹的每一天,你的眼睛、耳朵、舌頭都能充分感受到這種碰撞與融合。
  • 印尼歷史文化之都日惹
    爪哇文化是印尼文明的代表,而日惹是爪哇文化的靈魂之所。今天阿亞就帶小夥伴們去印尼的歷史文化之都—日惹一探究竟,咱們出發吧!日惹(Yogyakarta)是印尼爪哇島中南部的小城。有人說,爪哇文化是印尼文明的代表,日惹是爪哇文化的靈魂之所。日惹有亞洲金字塔—婆羅浮屠神廟,還有普拉巴南神廟、蘇丹王宮,以及在現代化中竭力保持傳統的人文精神。日惹還是印尼的大學之都,城市不大,竟有幾十所大學。
  • 蘇丹到底是啥意思?為什麼有時是國名,有時又是君主?
    在電視裡,我們經常會聽到「蘇丹」這個詞。有時候,蘇丹指的是國家;有時候,蘇丹又是君主的意思;甚至,在非洲北部,有一種犀牛的名字也叫做蘇丹。那麼,蘇丹到底是啥意思?它的詞源在哪裡呢?追溯詞源蘇丹一詞源於阿拉伯語,有「力量」、「治權」、「統治權」等意思。
  • 印尼的「靈魂」日惹,一座悠久神秘卻鮮有人去的城市
    這就是印尼爪哇島上最古老的城市,也是印尼歷史、文化和民間藝術最具代表性的中心——日惹。如果說雅加達是印尼的「心臟」,峇里島是印尼的「門面」,那麼日惹可以說是印尼的「靈魂」,具有極其深厚而獨特的文化底蘊。與峇里島的張揚和明烈不同,日惹更多的是內斂含蓄。
  • 爪哇島上最古老的奇蹟
    很多人或許不熟悉日惹,但一定聽說過「爪哇國」。其實這個爪哇國的發源地就在如今的日惹。
  • 在印度尼西亞的日惹,街道並不是你想像的那樣
    Becak車穿梭在日惹市的大街小巷,沿途各種店鋪和城市雕塑,如同簡單明了的日本動漫,厚厚的雲層伴隨著Becak車緩緩移動,藍藍的天空只有安靜的車鈴聲,堪稱治癒之旅。Becak隨時都會停車,比尖峰時間的計程車更方便。這種車也很考驗外地遊客的生活體驗,不會砍價的人會吃些虧。
  • 爪哇島的夢魘航班 導致21人遇難的加魯達印尼航空200號空難
    圖1、加魯達印尼航空塗裝的客機200號航班是從蘇加諾·哈達國際機場飛往爪哇島日惹國際機場的定期航班。3月7日,執飛該航班的機型為波音737-4B7型,此次航班共搭載了133名乘客和7名機組成員。圖5、日惹國際機場跑道鳥瞰圖印尼警方還展開了刑事調查,但是機組成員並未透露任何有價值的信息,警察的捲入也讓事件變得錯綜複雜。調查員開始寄望於「黑匣子」中的數據,他們要從蛛絲馬跡的細節中還原出事故的過程。
  • 萬明:明代中國與爪哇的歷史記憶——基於全球史的視野
    特別是在新村,當時已形成了華人聚落,以廣東人、漳州人、泉州人為主體,說明當時在爪哇的華人已初具規模,對當地的港口以及爪哇的政治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進一步分析,根據《明實錄》記載,爪哇派往中國朝貢的使者中,出現很多華人,表明在鄭和下西洋前後,中國明朝與爪哇的官方外交中,爪哇華人充當了重要角色。
  • 日惹新國際機場年乘客量將達1400萬人次是舊機場的8倍
    新日惹國際機場(NYIA)將於4月開始運營。【國際日報訊】經濟統籌部長達爾敏(Darmin Nasution)1月20日在日惹庫隆普羅戈縣(Kulon Progo)視察日惹新國際機場(NYIA)後表示,日惹新國際機場的建設進展已符合了原定計劃,儘管只有一部分,政府已決意今年4月開始啟用,按計劃今年底將建成,明年1月就開始全面投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