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古隆中解讀

2021-02-17 桃苑之聲

第二次去古隆中,時隔兩年。解讀古隆中之前,先來了解一下襄陽。

襄陽是一個有內涵的城市。是中國十大魅力城市、全國歷史文化名城。

三面環水、一面靠山,「鐵打的襄陽」在古代成為一道難以逾越的屏障,歷代為「兵家必爭之地」。而今的襄陽已是省域副中心城市,是湖北省僅次於武漢的第二大城市。2010年12月,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

古隆中,位於襄陽以西13公裡的西山環拱之中。古籍記載:襄陽城西有山,隆然而中起,號曰隆中。古隆中景區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20年1月7日被國家文化和旅遊部批准為5A級旅遊景區。

(襄陽市諸葛亮廣場銅像)

古隆中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蜀漢丞相諸葛亮躬耕苦讀十年的隱居地,也是歷史上著名的「三顧茅廬」和「隆中對策」的發生地。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是這樣描述隆中的:「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密」,是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

隆中風景區的形成已經有1600多年的歷史了。明代已經形成了「隆中十景」,諸葛亮當年活動遺蹟:草廬、六角井、躬耕田、小虹橋、抱膝石、梁父巖等歷經千年而安然。先賢憑弔諸葛亮的古牌坊、隆中書院、武侯祠、臥龍深處仍舊相間茂林修竹。

首先映入我們眼帘的便是隆中的標誌性建築——石牌坊了。它是清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由湖北提督程文炳主持建造。牌坊高6米,長10米,仿木結構,四柱三門樓式。牌坊的正大門上雕刻著「古隆中」三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兩邊的柱上線雕唐代大詩人杜甫的名句「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意思是:劉備三次來到隆中拜訪諸葛亮求統一天下的大計,諸葛亮輔佐劉備、劉禪兩代人立國續業,可謂「老臣」忠心一片。兩邊的小門上雕刻著「淡泊明志,寧靜致遠」,這兩句出自諸葛亮的《誡子書》,教育其子孫後代看輕名利,身心恬靜,明確志向。

牌坊的背面,上方刻著北宋文學家蘇軾的句言「三代下一人」,兩邊門術上刻著「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意思是:夏、商、周三代之下,無人能與諸葛亮相比,他可與扶湯滅桀的伊尹,助武王滅紂的呂尚稱兄道弟,不分高下,指揮作戰從容調度,連西漢大臣蕭何曹參也暗然失色。這句詩高度讚揚了諸葛亮接傑出的政治、軍事才能。

穿過石牌坊,右行經過一個水塘,便是隆中書院。右手邊矗立著隆中書院的石牌坊,石柱上有一幅對聯:「才須學學以廣才,學須靜靜以修身。」拾階而上,草坪上有諸葛亮羽扇綸巾、風華正茂的塑像。院子裡有一組雕塑,關羽和張飛肅立,靜侯劉備與諸葛亮的會晤。室內以沙盤、雕塑以及聲光電形式演繹諸葛亮的故事,集中展現了諸葛亮的一生。

隆中書院始建於五代天福年間,當時被稱為五靈王學業堂,到了元代末年,廣德寺書院遷到隆中後與原來的書院合併統稱為隆中書院。現在的隆中書院是1987年由國家旅遊局撥款,在隆中書院的舊址上重建的,佔地3600平方米,建築面積1123.44平方米。分為序言廳,勵志廳,勤政廳,廉政廳,誡子廳,展望廳六大板塊。

遊完書院,繼續往上走,就是武侯祠。武侯祠是祀奉諸葛亮的地方。

武侯祠始建於東晉,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歷代都有翻修,現在保存下來的是明末清初的建築,磚木結構,四進三院式結構,一層高於一層。我們看一下祠堂的正門上方懸掛著「漢諸葛丞相武侯祠」的牌匾,牌匾的下方有三個小石人,代表著福祿壽三星。在小石人的兩邊分別有兩根彩色的橫梁,這個叫做戶對,而大門前方的這兩面抱鼓就叫門當了,和在一起取門當戶對之意。我們大家再看一看,這個建築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它的門前有四根紅色的柱子,上不接天下不接地,叫掀天接地柱,預示著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呼風喚雨,扭轉乾坤的才能。門前還有一副對聯「岡枕南陽依舊田園淡泊,統開西蜀尚留遺像清高」,這對聯是說隆中一帶的山崗槽臥在南陽郡的大堤上,這裡的田園仍就如過去那樣淡泊,諸葛亮開創了蜀漢的基業,在隆中至今還留有他那清高的遺像。

進入武侯祠,頭上這塊「臥龍遺址」的匾額是董必武老先生1965年為隆中所題寫的。公元197年至207年,諸葛亮隱居襄陽城西隆中村,在此耕讀達10年之久,由於他才華橫溢,獨居隆中,時人譽其為「臥龍」。匾額下面是臥龍先生,這是全國唯一一座一比一的仿真諸葛亮的銅像了,它是2002年,諸葛亮的後裔為了紀念諸葛亮出山1800周年而捐贈給隆中的。諸葛亮手持羽毛扇、身披八卦衣,一副運籌帷幄、決勝千裡之外的姿態。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諸葛亮的手和扇子特別的亮?那是因為我們這一帶有個風俗,認為諸葛亮的扇子代表智慧,手代表好運,所以來隆中的朋友不妨也摸摸他的手和扇子,沾沾好運,添添智慧。

穿過走廊,我們來到了二殿。二殿內主要陳列的是董必武、郭沫若等名人的匾額,題詞和對聯,評價諸葛亮一生。大家看門前掛這兩幅對聯:「伯仲之間見伊呂,先生有道出羲皇」「畫三分燒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氣周瑜辱司馬擒孟獲古今流傳」。概括了諸葛亮一生蹤跡,給予了高度評價。二殿正中掛的這幅中堂是我國一代文豪郭沫若先生題寫的,其中他將諸葛亮與陶淵明作了一番比較,從而得出了這樣自己結論:諸葛亮與陶淵明是有著雄才大略遠大抱負的一代謀士,而在仕途上卻結局迥然,主要取決於是否遇到像劉備這樣的明君,民謂「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邊走邊說,現在我們已經到了武侯祠的主殿,正中供奉的是諸葛亮一家三代的塑像。諸葛亮,字孔明,徐州琅琊人,東漢靈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身在一個門第不高的官僚地主家庭。祖父諸葛豐是西漢的一個監察官,父親諸葛珪曾任泰州郡郡丞,相當於現在的省委書記助理。諸葛亮兄弟三人,哥哥諸葛瑾,弟弟諸葛均,另外,還有兩個姐姐。

諸葛亮三歲的時候母親章氏去世,七八歲的時候父親諸葛珪guī也去世了,全家的生活靠叔父諸葛玄來安排料理。東漢末年(公元194年),山東自然災害連續發生,又植戰亂流離,百姓被迫背井離鄉。13歲的諸葛亮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跟隨叔父諸葛玄離開山東到荊州避難的。諸葛玄死後,諸葛亮便攜帶弟弟諸葛均到襄陽城西二十多裡的隆中寓居,這一年諸葛亮十七歲。直到公元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臥龍出山,整整在隆中寓居了十年。後來更是為了漢室基業鞠躬盡瘁,最後於公元234年,病死在陝西定軍山,享年54歲。

右邊是諸葛亮的長子諸葛瞻,左邊是長孫諸葛尚,兩個人都是在三國後期蜀魏大戰中戰死在四川綿竹,諸葛瞻死的時候只有36歲,而諸葛尚更是不滿18歲,真可謂是滿門忠烈。

武侯祠大殿的東北角是一個亭閣式的建築——銅鼓臺。諸葛銅鼓是清同治年間,在廣西出土,相傳是諸葛亮七擒孟獲時用過的戰鼓。

武侯祠大殿的左邊還有兩個殿,我們去看看吧。中間這個殿叫娘娘殿,是為了紀念諸葛亮的妻子黃月英所建的。雕像的上方有塊牌匾,是毛澤東的女兒李納1969年為黃月英題的「賢良淑德」四個大字。

當年,嶽父黃承彥為了試探諸葛亮是重才還是重貌,便對諸葛亮說:聞君擇婦,家有醜女,黃頭黑面,才堪相配。意思是說,聽說你想要找個老婆,我有一個女兒,頭髮很黃,皮膚很黑,長的很醜,但是才華可以和你相配。諸葛亮聽說黃阿醜很有才就答應了這門親事,結果成親那天一掀蓋頭才知道,原來阿醜是個漢江美女。

阿醜黃月英不僅筆下滔滔,而且武藝超群,藝成下山時,師傅贈送她一把鵝毛扇,兩面分別寫著「明」,「亮」二字,還有密密麻麻的攻城略地、治國安邦的計策,並叮囑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的人,即是你的如意郎君。後來結婚時,黃月英便把鵝毛扇送給了諸葛亮。孔明對鵝毛扇愛如珍寶,不管春夏秋冬,總是手不離扇,體現了他們夫妻之間真摯不渝的愛情,更是為了熟練運用扇上的謀略,真是愛情事業雙豐收啊。配殿的左右兩邊還有壁畫,畫的是承顏擇婿、羽扇定情、木牛迎親、木人磨麵、相夫教子。

看完諸葛亮這個成功男人背後的偉大女人,我們去看一下他的伯樂。娘娘殿的旁邊有個三義殿,顧名思義是為了紀念劉關張桃園三結義而建築的。

中間正襟危坐的便是劉備。他深感自己雖具有建功立業的雄心和氣質,但是缺少建功立業的策略,而身邊的關羽,張飛,趙雲等將,勇猛過人而智謀不足,最缺乏的是沒有出謀劃策、運籌帷幄的謀士。直到公元201年,收到司馬徽的推薦三顧茅廬,請到臥龍諸葛亮出山,才徹底改變了這個局面,從此天下三分,獨據一方。公元211年劉備在益州稱帝,63歲的時候病死,葬在今四川成都。

劉備的兩邊便是他的兩個義薄雲天的兄弟張飛和關羽了。我們先看看二弟關羽。關羽和張飛均為蜀漢政權中五虎上將。關羽以忠義著稱,為歷代統治者樂道,在民間影響很深,與我們國春秋時代儒家創始人孔子並稱文武二聖人。所以關羽的叫法有很多,關公,關二爺,武聖人等。舊時民間每逢春節,皆以關帝畫像為虎門神,其中取意於關羽自身的勇與忠。不過關羽最後還是被東吳孫權的手下呂蒙設計害死在今陝西運城,身在當陽,頭在洛陽,身首異處,實為悲慘。

左邊的張飛。《三國演義》中說,張飛,姓張,名飛,字翼德。豹頭環眼,聲若巨雷,勢如奔馬。頗有莊園,賣酒屠豬,專好結交天下豪傑。大家都知道張飛素以膽大過人,勇猛無敵著稱。當年面對數萬曹軍的追趕更是當陽橋頭一聲吼,吼斷橋下水倒流。不過張飛有一點就是脾氣不好,特別是二哥關羽死後更是經常飲酒至醉,鞭打手下將士,最後酒醉後睡覺被手下人殺死,砍下頭顱,獻給了孫權,也是身首異處,死的非常悽慘。這邊還有一幅壁畫是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這個桃園就在張飛河北涿州老家的後花園裡。那邊畫的是三英戰呂布,兄弟三人一起時何等的意氣風發啊。

參觀完武候祠出來,右前方便是三顧堂。三顧堂建於清康熙五十九年,是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隆中對策的紀念堂。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這三棵大柏樹,相傳這三棵為當年劉關張三顧草廬時的栓馬樹。

在三顧堂的正門這裡有一幅對聯「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兩表即前後出師表,一對即是隆中對。意思是出師表充分體現了諸葛亮酬謝劉備知遇之恩的情意。他為劉備籌劃的聯吳抗曹,一統天下的《隆中對》足以千秋流傳。

三顧堂裡面,正堂裡是劉備拜訪諸葛亮,孔明拿出八州地圖,劃分天下,提出隆中對策的場景。

牆上有三幅畫,反映的是劉備三顧茅廬的情景。

從三顧堂後門而出,讓我們一起去諸葛亮的家裡看看吧。1800多年過去了,諸葛亮的家也歷經了滄桑的變化,明襄簡王朱見淑認為諸葛草廬風水好,就在這裡建了自己的墳墓,後人稱其是毀人陽宅,建其陰宅。惡有惡報,在陵墓修好的第二年,他全家暴斃死亡。後來闖王李自成攻進襄陽,掘了朱見淑的墳墓,所以我們現在只看到這塊碑記。我們看到的「草廬亭」,是後人為了紀念草廬而重建的。

不過諸葛亮家中的「遺物」還有一樣存在,那就是前面的那口「六角井」,它也是判斷草廬位置的唯一證據。六角井應該是現在隆中唯一的真跡了,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是諸葛亮在隆中取生活用水的地方。現在六角井的井體是磚砌的六邊形,旁邊有六塊石欄板。史料記載有15米深,但由於時間久遠,井底淤泥沉積,到現在也就只有5米多深了,但依然有水,且清澈見底。

繼續拾階而上,就到了臥龍深處,是諸葛亮和親朋密友聚會暢懷處所,建於清雍正七年(1729)。這裡松鶴常鳴,庭園幽深清靜。有龐德公、黃承彥、龐統、少年諸葛亮等名人志士的塑像。兩旁迴廊裡鑲嵌著8塊石碑,清雍正七年重修記事碑,挺立在庭園中央。

看完臥龍深處,原路返回,從三顧堂正門出來,往左繼續前行,便會經過老龍洞、孔明琴堂、牡丹園。

老龍洞位於隆中山腳下,是一口歷史悠久的泉水古洞,當年諸葛亮躬耕隆中時就是利用此洞泉水灌溉農田。這裡的水質甘甜,喝了這裡的水能使人更加聰明,據說諸葛亮智慧過人就是喝了此水的緣故。老龍洞背後是隆中的牡丹園。「陽春三月三,隆中看牡丹」,千百年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每年春天,牡丹花盛開,煞是好看。

從牡丹園折返,向下山的路前行,遠遠看去隆中山上那個最高最雄偉的建築就是騰龍閣。騰龍閣依山取勢,拔地擎天。是1999年12月建成的標誌性景觀建築,閣高44米,建築面積1108平方米,上下十層,寶形訪漢建築外形,閣內各樓層分別陳列有歷代讚頌諸葛亮的詩文,諸葛亮在隆中十年的成長曆程及他在襄陽的社會關係,三國主要人物雕像或畫像。登上塔頂,清風拂面,遠山近水盡收眼底,襄陽全景一覽無餘。

繼續前行就到了躬耕田。就是諸葛亮當年寓居隆中躬耕的田地。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鄖襄觀察使趙宏恩維修隆中諸葛亮故居時,在躬耕田旁修建了躬耕亭。庭中石碑上「躬耕隴畝」四個字,是國家軍委主席劉華清所題。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自稱:臣本布衣,躬耕南陽,就是指這個地方。說到躬耕南陽,從古到今,為誰是諸葛亮正宗紀念地而發生過不少爭執。其中尤以湖北襄陽古隆中和河南南陽臥龍崗兩地的武侯祠誰為「正宗」之爭最為有名。 「隆中派」以《隆中對》之「隆中」為證,「南陽派」以《出師表》「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為證,爭得不亦樂乎。清代鹹豐年間,襄陽人顧嘉衡出任南陽做知府,寫了一幅對聯:「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名高天下何必辯襄陽南陽」此聯一出,雙方心服口服,都佩服顧知府的才智,從此這場爭論才告一段落。

那麼,諸葛亮躬耕之地究竟在何處呢?只要了解當時的歷史地理知識,就不難辨別。隆中在漢時屬南陽郡所管轄,於是諸葛亮便稱自己「躬耕於南陽」。明代以後,隆中才劃歸襄陽,而襄陽、南陽又分屬湖北、河南兩省,因此才有了以上的爭論。事實上,諸葛亮的躬耕之地只有一處,那就是古隆中。

穿過躬耕田就到了小虹橋了。小虹橋橫跨諸葛廟前的小溪中段,是諸葛亮寓居隆中時出入必經之橋。這座小橋還有一段趣史。據說,劉備二顧茅廬時,在橋旁遇見諸葛亮的嶽父黃承彥,當時正處於大雪過後,黃老先生正騎著小毛驢從女婿家出來,口中吟詩道:「一夜北風寒,萬裡彤雲瘦,騎驢過小橋,獨嘆梅花瘦!」,劉備一看此人衣著狐裘,談吐不凡,心中早就久仰諸葛亮的文採,誤以為諸葛亮,大喜過旺,慌忙參拜,鬧了一場誤會。從此,小虹橋也和隆中一樣著名於世了。當你漫步橋上,會讓人讚嘆劉備那種「求才若渴」的精神。

從小虹橋返回躬耕田,前行十餘米,又看見「古隆中」石牌坊了,剛好是一個環線。整個遊覽路線是一個小環線,古牌坊往右上方走,經武侯祠、三顧堂等逆時針遊覽,可以再走回古牌坊。所謂的隆中十景,除了武侯祠和三顧堂有些規模外,其他的景點都很單一。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參觀完古隆中,讓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隨處可見的楹聯、匾額、祭文等。從後人的讚頌和緬懷中,我們可以領略到千古名相諸葛亮的雄才偉略,以及鞠躬盡瘁、死而後己的人格魅力。讓我們吸取諸葛亮的智慧,傳承諸葛亮的精神,在經典傳奇的三國故事激勵下,開拓新的未來,奮力實現「中國夢」!

2020年8月27日

桃苑之聲

[ID:gh_b1f706e7e196] 

長按圖片二維碼關注我

相關焦點

  • 襄陽古隆中、漢江遊船兩日遊
    古隆中位於湖北省襄陽市以西13公裡的西山環拱之中,站在主景區裡,只見群山環繞,景區中央是一尊巨大的諸葛亮銅像,這位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想家便出自古隆中。沿石階往左,高大的山門石牌坊映入眼帘。石牌坊上書「古隆中」,兩旁石柱上刻有唐代詩人杜甫的名句:「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生動地描繪了諸葛亮的智慧和忠誠。
  • 湖北襄陽2-古隆中(老龍洞、躬耕田)
    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裡,號曰隆中」。207年冬至208年春,當時駐軍新野的劉備在徐庶建議下,三次到隆中拜訪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見,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的戰略構想。在諸葛亮出山後,沒有任何的官職,直到劉備取得荊州四郡時才拜軍師中郎將,劉備集團之後的種種攻略皆基於此。
  • 劉備三顧茅廬的地方在哪裡 有南陽臥龍崗,襄陽古隆中兩種說法
    不過,諸葛亮當年究竟隱居於河南南陽臥龍崗還是湖北襄陽古隆中,從明代開始一直爭論不休,直至清鹹豐年間(1851~1861年),南陽郡守顧嘉衡是個湖北人,寫了一副對聯,才有所停息。對聯曰:「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儘管停止了爭論,但直到現在也沒有100%確切的答案。
  • (湖北景區門票全免,政府補貼住宿)9月16號又申請一期99元特價,襄陽唐城夜遊+5A古隆中+漢江遊輪+古城牆習家池全景2日遊
    《襄陽唐城夜遊+5A古隆中+漢江遊輪+古城牆+習家池》全景2日遊❶【夜遊唐城】:嵌入行進式全景秀《盛世唐城之大唐倚夢》❷【古隆中】:諸葛亮故鄉,劉備三顧茅廬「隆中對」之處❸【漢江遊輪】:暢遊長江最大支流,感受漢江水的博大氣勢❹【古城牆】:參觀古城牆,了解那一段三國硝煙歷史行程特色:1、襄陽古城牆:有2000
  • 侯忠——鄂西遊:歷史文化名城襄陽
    襄陽也是紅色文化傳承地,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襄陽誕生了鄂西北第一個黨組織、第一支正規紅軍武裝,早期革命家蕭楚女兩次到襄陽傳播革命火種,賀龍元帥帶領紅三軍轉戰鄂西北、中原突圍鏖戰襄陽、「五路大捷」之一的襄樊戰役等,在中國革命史和軍事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 襄陽又添新地標,前有諸葛亮古隆中,後有關羽的關聖古鎮
    襄陽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有著2800年的歷史。襄陽也是中國三國文化的故鄉,三國文化、楚文化、漢水文化濃厚。在襄陽,人們津津有味地談論的是諸葛亮。實際上,關聖是三國歷史上襄陽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出山。從此,三分天下;關羽在淹沒了七軍,留下很多佳話。
  • 人這一輩子,一定要去一趟襄陽
    古隆中草廬劇場   古隆中景區供圖三國時期諸葛亮及其叔父隱居之地,劉備三顧茅廬和興漢藍圖「隆中對策」發生地,古隆中是以諸葛亮故居為主體的風景名勝區。諸葛亮漢白玉像  古隆中景區供圖擁有「隆中十景」:即草廬亭、躬耕田、三顧堂、小虹橋、六角井、武侯祠、半月溪、老龍洞、梁父巖、抱膝石。諸葛亮隱居之地古隆中   古隆中景區供圖諸葛亮夫人——華夏才女黃月英的出生地。
  • 襄陽城外13公裡處的茅草屋,當年談成了天下大事,如今遊客如織
    這個故事發生的場景,就在今天的古隆中景區。作為襄陽市內唯一一家5A級景區,到襄陽來玩的遊客,如果不去實在有些可惜。古隆中景區位於湖北省襄陽市以西13公裡的西山環拱之中。今天因為湖北省拉動省內旅遊,所有A級景區都是免費參觀,但是免費不免預約,需要提前在網上預約。
  • 王必勝:漢水的襄陽
    漢水蒼蒼,古城悠悠,源遠流長的江河文化,興旺繁茂的城市文明,瑰麗多彩的詩文華章,在襄陽這個地理區位上,聚合為一個明麗的亮點,讓後人源源不斷地去探尋。漢江的歷史,從何時起始,沒有見到確切的記載,但不可否認的是,同黃河長江一樣,她孕育了漢民族的興盛,滋養了華夏文化,也承接中華文學源頭。
  • 8年過去了,襄陽隆中新區有哪些變化?網友:正加快建設房地產
    8年過去了,襄陽隆中新區有哪些變化?網友:正加快建設房地產隆中不僅僅是襄陽人的情懷!8年過去了,當初的隆中文旅產業新區目標落實嗎?古隆中現有兩種進入方式,一是繳納20塊錢由大巴車代步約5公裡到達景區門口,二是到指定地點拿一張年卡核驗卡自行解決交通問題。
  • 菌說 |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王維《漢江臨泛》襄陽好風日,華夏山水城。文武交匯地,古今皆中心。——大美襄陽悠遠,綿延恆久的記憶,打開城垣,把腳步移到這裡。遠古的風,徘徊於此,演繹,一段傾城。尋夢,襄陽。透過時空的眼眸,邂逅,一段歷史。
  • 鍾靈毓秀的襄陽,欣賞全城風光,看孔明談情說愛,漢江流經地
    襄陽,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諸葛亮躬耕之地,這裡有東漢末源遠流長的三國故事,這裡有萬千風流人物的羽扇綸巾,這裡也是漢江流經之地,七省通衢之府。歷史上有太多關於襄陽的故事了,但是最大的亮點卻是諸葛孔明!
  • 襄陽爭取三到十年進入全國40強並成中西部地區同類城市的「一哥」
    遊子對家鄉襄陽的寄望:爭取用三到十年的時間進入全國40強市並成為中西部地區同類城市的「一哥」襄陽市區由襄城區、樊城區、襄州區、國家級高新區、國家級經開區(東津新區)、省級魚梁洲開發區組成。四十年前,襄陽城區還局限在漢江兩岸。
  • 訪南陽、襄陽、漢中:踏尋諸葛亮遺蹤,領略三國文化
    河南臥龍崗,湖北古隆中,究竟何處是龍臥龍起之地?自明代起,襄陽南陽爭執不下,清代襄陽人顧嘉衡在南陽做官,撰寫一副名聯,刻於大拜殿門旁,深得後人讚許;成都武侯祠堂柱也刻有此聯。湖北襄陽 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座落於漢水中遊,南船北馬,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始建於周朝,鼎盛於三國時期。
  • 寧夏對口支援襄陽紀實
    新華社銀川2月27日電 題:「寧」成一股繩,心往一處「襄」——寧夏對口支援襄陽紀實  新華社記者張亮、謝建雯、馬麗娟  從黃河岸邊到漢水之濱,塞上江南和襄陽古城,就這樣被一聲號令緊緊擰在了一起。  作為「一省包一市」的唯一西北省區,寧夏黨委、政府接到對口支援襄陽的號令後連夜部署,第一時間出臺對口支援方案、建立工作機制。
  • 來看看咱襄陽的「煙火氣」!
    來看看咱襄陽的「煙火氣」!小時融媒體大直播《你好,襄陽古城》深入探訪了襄陽城和襄陽人的生活央視主持人與襄陽廣電主持人一同品嘗了襄陽美食美味踏訪了襄陽古城牆、襄城北街、古隆中、唐城、603文創園等地向世界展示了襄陽的歷史底蘊
  • 襄陽隆中,被世人稱為三分天下的源地,南陽臥龍崗:那我是假冒吧
    不巧的是在同一個班級裡出現了襄陽和南陽兩個地方的學生。那麼這該怎麼向小孩解釋呢,襄陽有個古隆中,南陽有個臥龍崗,一起來看看兩地對各自景區的介紹。對於諸葛亮到底老家在哪兒,很少有人說得明白。但是想要去諸葛亮故居遊玩,襄陽和南陽倒是提供了兩個選擇。
  • 一份襄陽的簡歷,親 評價喲!!!
    三國:曹魏仍屬荊州襄陽郡。晉朝:西晉、東晉時,因雍州(今陝西一帶)人避難流入襄陽等地,為安置流民,孝武帝於太元十四年(389年)以襄陽為中心僑置雍州。南北朝:宋元嘉二十六年(449年),劃出荊州的襄陽、南陽、順陽、新野、隨等五郡為僑置雍州的實土。北周沿用。隋朝:隋文帝時屬襄州。隋煬帝時屬襄陽郡。唐朝:唐武德四年,改郡為州。
  • 愛你的襄陽,等你回家
    推介會將通過文藝演出、景區推介、現場互動等形式,生動展示襄陽地區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襄陽古隆中景區、唐城景區、襄陽華僑城景區、漢江新神韻遊輪、襄陽機場等多家單位代表將走上臺前為瀋陽市民獻上一次豐盛的文旅饕餮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