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五周年特別報導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記者劉寶亮、黃金全
湖南作為我國中部重要省份,全省96%的國土面積屬於長江流域。這種地理上與長江的天然聯繫以及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區位優勢,決定了湖南在長江經濟帶發展和推動中部地區崛起中優勢明顯、空間廣闊、大有可為。
湖南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胡偉林強調,要堅持扛牢「守護好一江碧水」的政治責任,推動長江生態系統恢復取得實實在在成效。
嶽陽城陵磯「膠囊」是目前亞洲最大的網架結構港口散貨料倉,實現了物料零洩漏、汙水零排放。湖南省發展改革委/供圖
唱響長江經濟帶「湖南好聲音」
近年來,湖南在系統治理、生態修復和突出問題整改上取得積極進展,在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中奏響了新樂章,唱響了「湖南好聲音」。
在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採訪時,湖南省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了四方面的工作成效:
一是自覺扛起「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政治責任,紮實推進突出問題整改。2018年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的18個問題完成整改17個、驗收銷號15個;2019年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的19個問題完成整改14個、驗收銷號7個。
二是始終把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擺在壓倒性位置,統籌推進治汙治岸治漁。關停拆除長江幹流岸線全部39個砂石碼頭並生態復綠,退還長江岸線10公裡;汙染治理「4+1」工程進展順利,全省縣以上城鎮汙水處理率達97.3%,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9.6%;漁船漁民已全部退出。
三是堅持以「一湖四水」系統聯治為重點,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開展洞庭湖治理五大專項行動,實施湘江治理與保護三個「三年行動計劃」,關閉「散亂汙」企業1563家,洞庭湖湖體總磷濃度較2015年下降41%,湘江幹流省控監測斷面水質達Ⅱ類。
四是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積極開展綠色發展示範區創建,巴陵石化己內醯胺產業鏈整體搬遷升級改造項目順利開工,新金寶、華為等重大產業項目成功落地。
書防寫長江的「瀟湘答卷」
「雖然湖南省工作總體進展順利,但突出問題整改任務依然繁重、汙染治理任務依然艱巨、洞庭湖區轉型升級需求緊迫。」湖南省政府相關負責人坦言。
據湖南省發展改革委、省長江辦負責人介紹,2020年12月1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在北京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國家長江辦」)第5次會議。會上,國家長江辦正式移交了2020年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問題清單,湖南省突出問題有20個(沿江11省市共169個),其中,衡陽、邵陽、湘潭、婁底各3個,湘西、常德、永州各2個,株洲、郴州各1個。國家長江辦要求對新移交問題逐個制定整改方案,並與2018年、2019年尚未完成整改的問題合併建立臺帳,明確整改任務、工作目標、主體責任、監管責任和時限要求,一體推進整改,整改方案於2021年1月25日前報國家長江辦和生態環境部。國家長江辦將以定期調度、調研評估、明查暗訪等方式,對近三年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問題開展全覆蓋檢查,對拖延、敷衍、整改不力的地方,將以約談、發督辦函、通報批評等方式督促問題整改到位。
「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的問題,給我們很大震動和警醒,我們照單全收、堅決整改。我們將以『整改不到位決不罷休』的決心,持之以恆抓好長江經濟帶發展各項工作。」湖南省政府相關負責人說。
一是狠抓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對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的問題,從政治上全面檢視、深刻反思,逐項明確整改責任,逐條細化整改措施,逐一對帳銷號。
二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統籌推進長江幹支流治汙治岸治漁,持續推進「4+1」治汙工程,堅決落實長江「十年禁漁」,繼續開展湘江保護與治理第三個「三年行動計劃」,加快打造「最美長江岸線」。
三是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全面推行工業企業清潔生產,加快礦業轉型綠色發展,加強飲水安全管理和水災害防治,全面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四是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加快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著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位造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推動沿江沿湖產業轉型升級,共同打造長江上中下遊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經濟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