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秀,一個用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的素養來闡釋茶的老師

2020-12-22 秀秀書院

前幾日曾習管道昇《畫竹》詩,「自幼聰慧,儀雅多姿」,「翰墨詞章,不學而能」如她,因得與「丹青藝術元朝第一」趙孟的姻緣,亦頗是成就了一場千古佳話。管道昇擅畫墨竹,始創晴竹新篁,勁挺有骨兼具秀麗之姿,「筆意清絕,頗有韻味。」書法多受趙孟影響,形似趙體,「溫潤典雅,秀麗流暢。」詩文文採素雅,富有感情,「因物寓志,詩中見畫。」兼工山水、佛像、詩文,才貌雙絕,超凡脫俗,是元代著名的女性書法家、畫家、詩詞創作家。

書院如今要求茶道老師,亦極是嚴格,朝著此等才力方向去努力的。結果不論,一步一步邁向的過程,也總不免略近一點「溫潤典麗,儀雅多姿」之風罷?

且說十數年前,書院試茶伊始,邀約一場有文化內涵的茶席也沒有那樣容易,所有的遇見是茶沒錯,卻只是因茶而或進或出,其它的卻也不知從何談起。然而自2008年一路到了現在,所經歷的,正進行的,無疑地,卻全在「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幾字。

琴是一曲曲彈出來的。《酒狂》、《陽關三疊》、《關山月》、《鷗鷺忘機》、《長門怨》、《憶故人》、《梅花三弄》、《流水》、《高山》、《漁樵問答》……心境在那裡,哪怕是在喝茶,照樣也如同彈琴一般,茶和琴是通的。書法也一樣。自楷書寫到行書寫到草書,作為書法家,每天如此筆耕不輟練來練去,亦是修身清心的一個過程。詩詞也一樣。自漢賦到唐詩宋詞,明清小說,一路過完了,心定了,終得「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裡悟道終歸詩酒田園」之悟,豈不也是一種境界?

書院是詩茶田園,以茶為本。茶中有琴,有儒釋道,有詩詞歌賦,有人來人往,英雄輩出,有野蠻消滅文明,復歸於文明。所以如今吃茶,心境是完全不一樣的。這樣一個變化存在於我們的內心,外表上自己是覺不出來的,然而落在外人眼中,卻不免已是驚為天人了。

為什麼,和外面的人大約是完全大相逕庭的兩種氣質,像秀秀老師,許多人都曾稱讚羨慕的。

無論男生女生,慕名而來拜訪學習的,自然先「傾倒」於秀秀老師於茶几乎無所不通的淵博和專業,及至深談之後,又不免「驚豔」於老師對於世事的通明,對於整個人生、家庭、社會的看法,以及整個詩詞文學的儲備,還有哲學思辨的理性,所以總有「相見恨晚,一見如故」之感,對於通常地社會人士是如此,對於年輕人來講也許更是如此。

他們沉迷於電影、書籍或其他的藝術形式,其實亦是一種偶像魅力崇拜的折射體現。書院,不正是如此「偶像」如秀秀老師等真實存在的一個地方?我們希望大家來學習,也是真誠地願一切俗世中的帥哥靚妹,可一入書院而變成為才子佳人,這一個慢慢沉澱的過程,是書院老師每日必不可少的修習課程,更是我們對於紅塵俗世的一種期許盼望。

此等期許要落在實處,還是要藉助茶,藉助詩詞歌賦。我們以「詩詞歌賦」去詮釋茶,茶詩500首,茶詞500首,茶文500篇,茶賦500篇,有了如許詩詞文賦的底子,日本茶道也好,臺灣茶道也好,儒家茶佛家茶道家茶也好,箇中況味豈不是「一網打盡」了?

十數年光陰易過,於茶的熱愛如初。無關功名利祿,無關喧囂浮華,只願作一個茶界的「常青樹」而已。

下一個十年,伴隨著秀秀老師的,還有「書香門第」對於倆寶的浸潤影響。這樣一個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的氛圍當中,小兒女對於茶的認識,也許不僅僅是一杯解渴的「香飲」,不是種茶,採茶,而是詩詞曲文的無處不在,是潛移默化中的靈魂染香,意趣高雅。

正因如此,吃書院茶的,也以畫家書家作家為主。別處也有茶,所差者大約正是他們極為看重的「談笑有鴻儒」之樂。

另外,琴史中解說琴決曾云:「琴之為樂,可以觀風教,可以攝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悅情思,可以靜神慮,可以壯膽勇,可以絕塵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鼓琴之士,志靜氣正,則聽者易分,心亂神潤,則聽者難辨矣。常人但見用指輕利、取聲溫潤、音韻不絕、句度流美,但賞為能。殊不知志士彈之,聲韻皆有所主也。夫正直勇毅者聽之,則壯氣益增;孝行節操者聽之則中情傷感;貧乏孤苦者聽之則流涕縱橫;便佞浮囂者聽之則斂容莊謹。是以動人心,感神明者,無以加於琴。蓋其聲正而不亂,足以禁邪止淫也。今人多以雜音悅樂為貴,而琴見輕矣。夫琴士不易得,而知音亦難也。」

此一理論於茶上亦同樣適用。十數年的琴茶過來,一切水到渠成,就是它本來的樣子。席主事茶,行禮,諸君吃茶,回禮,哪怕第一次吃茶的人,也覺得一切都自然而然。茶中有禮,禮中存道,茶道本身足以生出一種叫人「斂容莊謹」的力量來,書院茶的魅力也大半在此。

唐皎然《飲茶歌誚崔石使君》中曾云:

「越人遺我剡溪茗,採得金牙爨金鼎。素瓷雪色縹沫香,何似諸仙瓊蕊漿。一飲滌昏寐,情思朗爽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愁看畢卓甕間夜,笑向陶潛籬下時。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驚人耳。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三飲便得道」,煩惱自破之,誠然有理。然倘若君移步書院,得睹秀秀老師風範氣度,吃茶更清談,習茶而知禮,一飲恐便可得道,又何須三飲呢?

相關焦點

  • 秀秀老師:書香之家,雅士生活
    即是日常以「琴棋書畫詩詞歌賦」自遣者。再具體而言,是落實於「吟詩唱賦、品茗撫琴、焚香習字」諸事。文人諸般修養,先曰「琴棋書畫」四友。古語云:善琴者通達從容,善棋者籌謀睿智。善書者至情至性,善畫者至善至美。琴棋書畫之前,又定然有「詩詞歌賦」萬千成竹在胸,方才可見人品、才情、學問、思想之高度。琴,撥動七弦問己心。真情付,誰人可知音?
  • 秀秀書院 通音律 擅詩詞 雅生活
    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無有不通者。一日習字觀書,本自安寧。忽然案側伸臂揮舞,空中橫豎轉折,一面喃喃低語,見者莫不驚詫,相顧不知所為。終是薛山長打破啞謎,原是他新創的授課之法,自小蓉蓉手底下使出,直有此飛龍拏雲之勢。字帖之摹,原亦是音律相諧之法。場景三:清怡女史,影自娟娟,舉止有禮。於書院時日未久,卻一見如故,最是相契。
  • 中元節的一些詩詞歌賦,用詩詞歌賦來表達對祖先的緬懷和紀念
    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一些關於對中元節的一些詩詞歌賦!1: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曾寫過一首關於中元節的絕代佳節。下面我們來欣賞一下。 《中元作》(唐)李商隱降節飄飄宮國來,中元朝拜上清回。羊權須得金條脫,溫嶠終虛玉鏡臺。會省驚眠聞雨過,不知迷路為花開。有娀未抵瀛洲遠,青雀如何鴆鳥媒。
  • 秀秀老師:我們為什麼要推廣雅士茶道
    自然是以古代之「士」為主體的知識分子,亦包括有一定文化藝術修養的名門閨秀,青樓歌妓、藝壇伶人等。他們對於飲茶,同俗世茶道的止渴、消食、提神相較,更在乎導引人之精神步入超凡脫俗的境界,於閒情雅致的品茗中悟出人生之理。雅士之意,在乎山水之間,在乎風月之間,在乎詩文之間,在乎「名利」之間也。
  • 秀秀老師:詩詞培訓,秋天可以這樣「寫」茶藝解說詞?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時候兒,又遇著「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的好景,又有作協主席、書畫大師、琴中高手、詩詞大家匯聚一堂,如此機緣,小姑娘真有幸耳。不曉得她要表演一套「瀹茶道禮法」不?
  • 沈信成:琴棋書畫,詩酒花茶——約妹才佳
    影徒跟我身 且伴月將影喜樂須及春激情燃燒的歲月靚仔魅力瀟灑的走自信滿滿今夜汝要做一個真正郎卿找個才子佳人琴棋書畫養心詩詞歌賦聊天茶酒同醉花間不然就沒活力老朽了難人好澀英雄被色
  • 清音廿一弦(藏頭詞),春夏秋冬、梅蘭竹菊、琴棋書畫
    清音第一弦,賦寫萬詩篇。情思悱惻,墨韻無邊。且看,誓把蘇辛喚醒還,知音在,婉轉流年。清音第五弦,【冬】來暗香還。瓊枝點綴,塞外邊關。誰擬,青松生來傲骨全,豈折腰,自遠塵喧。風花雪月清音第六弦,【風】輕卷珠簾。
  • 【詩詞專輯】茶村詩人賀2020年度團風縣詩詞學會工作總結會暨《讓歷史銘記英雄》發布會詩詞輯
    林白    祝茶村盛會寄詩友    聞道茶村會,萬裡寄相思。    水遠瓊洲峽,天涯共此時。    難逢歡聚宴,同寫暢懷詩。    期盼來年會,莫辭酒滿巵。    抗疫詩詞謳國粹,採風墨客賦華章。    期刊漫筆吟民意,隊伍精兵獲表彰。    曲曲輕歌傳捷報,天天沐浴彩陽光。    藍霽    茶村年會暨《讓歷史銘記英雄》發布會召開有感    隆冬時節烏林聚,如沐春風撲面來。
  • 果斷收藏,竟然有這麼多頌揚祁門紅茶的詩詞歌賦
    古往今來,眾多的文人雅士為祁門紅茶寫下了無數詩詞歌賦,使她芳名遠播。
  • 在古代時期,沒有網絡朋友圈,那些詩詞歌賦又是如何傳播的?
    第一種途徑就是口耳相傳,奔走相告,比如王勃的滕王閣,這是一首七言詩,是王勃在一次宴會上所做,參會的人都是些王公貴族,經常參加上流的聚會活動,從而這首滕王閣才得以傳播,並且王勃也因此名聲大振,可是宴席並不是天天有,因此通過這種方式出名的詩詞還是比較少的。
  • 渝中區社區居民歡聚一堂 詩詞歌賦迎新春
    華龍網2月12日18時訊(記者 李天春 趙仲夏)今日下午,渝中區兩路口文圖大廈舉行了一場其樂融融的社區居民「詩詞歌賦迎新春」 朗誦活動。來自街道、學校、社區的群眾代表、社區文藝工作者、機關工作人員、詩詞專家等100餘人參與本次活動。
  • 詩詞歌賦裡優雅含蓄的女寶寶名,個個神採奕奕
    ,好的名字就如這句詩詞一樣充滿了意境之美,仿佛你已經置身其中,體會明月、花影的重重疊疊,美麗佳人在月下婀娜的倩影也影影綽綽,分外美麗。正是如此之多的優美詩句為我們給女寶寶起名提供了非常豐富的素材。今天和子墨老師老師一起來欣賞一些非常不錯的名字,從詩詞歌賦裡優雅含蓄的女寶寶名,個個神採奕奕。
  • 探尋古典詩詞的意義闡釋空間
    文學的意義體現為從現象中提煉價值的闡釋過程。中國古典詩詞自產生那天起,就以詩性特徵詮釋著中國文學的意義。自然的抒情意境、詩性的審美境界、意象化的思維,為中國文學提供了從歷史到未來的豐富的闡釋空間。第一,回歸自然的抒情意境。古典詩詞裡的自然、田園等,是抒情意境的關鍵詞,它們包含作者之「意」和世界之「境」。
  • 詩詞歌賦,賦是什麼文體,和駢文有什麼不一樣
    我們常說詩詞歌賦,那麼賦是一種怎樣的一種文體呢?駢文又是什麼文體呢?二者又有怎樣的關係?賦所謂賦,是一種介於詩和散文之間的文學體裁,既有詩的聲韻之美,又有散文的清新流暢。正如《漢書》言「不歌而誦謂之賦」,詩在當時是可配樂歌唱的,賦與詩接近,卻只用於吟誦,故漢朝將賦視為一種不配樂的詩。劉勰《文心雕龍》:然賦也者,受命於詩人,拓宇於楚辭也就是說,賦源於《詩經》,但是在《楚辭》的基礎上發展而來。
  • 詩詞講解,這位老師拿下了市級特等獎
    「唱詩」受到了學生的歡迎和喜愛吳俐姍從教時間不長,但對詩詞的講解卻有自己的一套技巧。「得知有這麼一個詩詞講解大賽,在學校領導的鼓勵下,就報名參加了。當時沒想到會獲獎,所以當時得知自己獲了獎而且是特等獎,有點喜從天降的感覺。」吳老師告訴記者。
  • 古代詞牌與填詞人的詞有何關係以及引申而來詩詞歌賦的不同意義
    古代的詞牌大抵都是給歌舞坊的藝人們彈唱或者文人之間吟詠用的,就好像現代作曲家寫的曲子,可以根據同一個曲調填出不同內容的歌詞,或者以規定的格式吟詠出不同內容的詞作。《北國之春》中曲調相同的前後兩段,歌詞就不是一樣的,這就是一個例子,這是在同一首歌裡使用不同歌詞。如果延伸出去,用一樣的曲調,填上風格內容完全不同的歌詞,再根據內容取出相對應的歌名,自然也是可以的。這樣的歌跟原唱除了曲調相同之外,內容完全風馬牛不相及。
  • 用歌曲向詩詞致敬 用詩詞表達「抗疫」決心
    在《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總決賽臨近尾聲的時候,觀眾們在節目中聽到一首十分優美的歌曲,那就是《中國詩詞大會》的主題歌。這首歌先有詞,再有曲,而這首歌的歌詞創作者正是《中國詩詞大會》的策劃人之一、1-5季的點評嘉賓康震老師。今天小編在這裡為大家送上《中國詩詞大會》主題歌《千秋我唱》,請大家欣賞。
  • 北京工業大學附屬中學成功舉辦「歌風頌雅」展示活動
    詩詞歌賦,典藏著五千年悠久的歷史文化,演繹著仁人志士不朽的鏗鏘風骨。胸藏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
  • 茶文化:茶與詩詞
    千百年來,我們的祖先為後代留下的茶詩、茶詞,不下數千首。中國歷代詠茶詩詞具有數量豐富題材廣泛和體裁多樣的特徵,是中國文學寶庫中的一支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