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的燈光映照在八達嶺長城上,英姿颯爽的旗手們奔跑著將2022年北京冬奧會會旗向高處傳遞,表達著對北京冬奧會的祝福。
北京冬奧會開幕倒計時500天之際,北京冬奧會三大賽區之一的延慶舉辦長城文化活動。文明延慶與冬奧同行,這座「冬奧冰雪之城」伴隨著冬奧籌辦,實現了美麗的蛻變。
9月,小海陀山林密風清,秋色正好。青山深谷之中,國家雪車雪橇中心賽道如一條蜿蜒迴轉的「飛龍」,盤旋舞動在崇山峻岭之間。
賽道全長1975米,垂直落差超120米,擁有16個角度、傾斜度都不同的彎道,國家雪車雪橇中心是延慶賽區內設計難度最高、工程量最大、施工工藝最為複雜的建設項目之一。
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項目黨支部書記姚遠是此項工程的全程參與者。從2018年1月正式進場施工,他一直奮戰至今。「我親眼見證了這條賽道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克服種種困難,突破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我為能夠向世界展示中國力量、冬奧力量倍感自豪。」姚遠說。
為確保年內基本建成並運行就緒,冬奧延慶賽區建立了高效運行的「三處十二組一團隊」工作機制,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建設、工程質量等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推動各項籌辦任務落地生效。截至8月31日,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已累計完成總工程量的92.1%,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完成總工程量的94.4%,延慶冬奧村和山地新聞中心總體任務進度也已達到七成以上。
與此同時,「綠色辦奧」理念貫穿冬奧延慶賽區建設始終。延慶冬奧村內,300餘株原生樹木在「村」內茁壯成長,冬奧森林公園建設有序推進,從賽區核心區遷移下山的25種、2.4萬餘株植物,已入駐「新家」……「冬奧延慶賽區的生態修復堅持因地制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截至9月17日,已經完成110處修復點位105萬平方米的修復任務。」延慶區生態環境局生態修復主管負責人劉娜利說。
放眼整個延慶賽區,配套設施工程和服務保障工作也在加速推動。
延慶區醫院內,延慶冬奧醫療保障中心建設正在緊張收尾,預計於今年年底前投入運營。中心建築面積12467平方米,共設18個科室,並配有用於應急醫療轉運的停機坪。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期間,中心將為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工作人員以及國際友人提供優質、高效的一站式醫療服務。
距離冬奧醫療保障中心3公裡,承擔著京張高鐵延慶支線火車站功能的換乘中心工程已於7月中旬建設完成,具備開通運營條件。而京張高鐵還將成為延慶市民日常活動及市區工作通勤的重要道路,為延慶徹底打破交通瓶頸提供堅實保障。
醫療服務、交通保障面面俱到,住宿酒店也同樣不可或缺。目前,延慶已完成冬奧會14家保障酒店籤約工作,包含4家五星級、6家四星級和4家三星級酒店,預計可提供客房3331間。
圍繞「創文明城區、辦百姓實事、迎世界盛會」主題,延慶將一項項活動全面鋪開,一個個考核指標落地落細,城市品位、市民素質、社會管理、文化事業等得到全方位提升,群眾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身邊發生的可喜變化。如今,行走在延慶的大街小巷,迎冬奧、講文明、樹新風的濃鬱氛圍正潛移默化改變著這座城市,讓這座城市更現代、更舒適、更宜居、更文明。
借勢冬奧,延慶產業發展蓄勢勃發。現代園藝、冰雪體育、新能源和能源網際網路、無人機四大產業持續培育集聚。
隨著中關村延慶園體育科技創新園的掛牌投用,32家知名體育企業籤約入駐,延慶冰雪產業發展聚集效應逐漸顯現。與此同時,圍繞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延慶大力建設冰雪運動場地、組織冰雪賽事活動、培育冰雪人才,吹響冰雪運動的「集結號」。蘊含在冰雪中的經濟活力迅速迸發,冰場、雪場,室內冰場,讓遊客和冰雪運動愛好者四季可玩冰雪,打出延慶的冬季冰雪特色牌。
《 人民日報 》( 2020年09月22日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