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為何非要從入關的1644年算起享國268年呢?

2021-01-09 宋安之

先來說說清朝中的「朝」字意思。

稱」朝」不同於朝代意思,一般情況之下只有成為了天下共主或者說是統一了中國才敢稱朝,可以說是成為全國性政權以後當時就有的觀念,以示自己的統一正統之名。稱朝與稱朝前是不一樣的,是不能把稱朝前與稱朝後的時間一起算的。

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

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建元崇德。

1644年滿清入關,開始成為全國性政權。

其實認真來說1644年只是清朝成為全國性政權的開始,之後滿清與大順、大西、南明三個政權開始混戰,尤其是與南明展開了多年拉鋸戰。期間李定國兩蹶名王天下震動,成為自萬曆年間努爾哈赤起兵以來明庭對清的最輝煌戰績。鄭成功三次北伐一度兵臨南京城下。清廷甚至想劃江而治或者退回關外,直到1659年南明最後一帝永曆帝逃往緬甸,清廷才算是大局初定。

1683年,臺灣明鄭被攻陷,清廷消滅所有對手,成為唯一的政權,也就是正統所在了。所以1644年的入關標誌著一方割據勢力成為全國性政權,成為朝的開始。

而滿清在努爾哈赤與皇太極兩代人在關外徘徊之時,不論是後金還是大清。最多是地方割據政權,是沒有資格稱朝的,同時期的明朝才是正統所在。

再舉兩個例子。

一、秦朝與秦國

眾所周知第一個大一統王朝是秦朝,由秦始皇建立,共歷二世共十四年。而秦始皇之前秦國已經存在幾百年了,乃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四大強國之一,歷經了三十幾代君主。但人們說起秦朝都是從秦始皇開始的,而不會再往前說起。

因為秦始皇一統六國,使之秦國成為大一統政權,所以稱之為秦朝。如果說起秦朝只能從秦始皇開始。如果說起秦國甚至可以追溯到周孝王時期的秦非子。

二、宋朝與西夏

宋朝處於宋遼金大三國分裂時代,自元朝定正統名分共修三國史以後,宋遼金三國在那個特殊時代都可以稱之為宋朝、遼朝、金朝。但肯定沒人會說西夏是夏朝的,一是達不到稱朝的最低條件。二是元朝沒有將其定為正統。

再說說稱朝條件的變化。

稱朝標準並非是一成不變的,在魏晉南北朝之前文章開頭交代的稱朝標準是通用的。魏晉南北朝長時間分裂亂世後,稱朝標準準確來說變得低了。於是就有了北朝與南朝之分,這之後沒有統一天下都可以稱朝了。

雖然魏晉南北朝以後稱朝標準降低。但並非是泛濫,還是需要一定條件的。不統一中國可以稱朝不代表一些弱小的割據政權會不自量力的稱朝,而且就算稱朝了也不會被正史所承認的。

比如說宋朝時期的割據政權西夏就達不到稱朝條件的。

最後說說清朝的三段時期。

一段、努爾哈赤時代乃是清之草創。

1616年,努爾哈赤在東北建立割據政權,以金為國號,史稱後金。一般稱之為後金大汗。像努爾哈赤的天命年號本來只是尊稱,是為天命皇帝都不屬於年號,只是後來隨著滿清入關漢化的深化,這個尊稱就成為年號罷了。

甚至努爾哈赤時代都不知有諡號之存在。所以一般稱之為大汗而非皇帝。在兒子皇太極時代,明叛將許世昌上奏以後,始知諡號。努爾哈赤也開始有了諡號,並改死去的努爾哈赤先汗稱呼為先皇。

二段、皇太極時代清之完善奠基

皇太極於1636年改國號為大清,建元崇德乃是第一個年號,他的第一個天聰年號也是如同努爾哈赤天命年號一般只是最初尊稱為天聰皇帝,後來相沿才成為年號的。

皇太極也並沒有自稱為清朝,彼時的大清國還是比較弱小的一方割據政權,並不是南北朝還有宋遼金時期那種南北分裂半斤八兩的對峙狀況,所以並沒有稱朝的條件。

三段、順治帝福臨之入關大業

1643年皇太極死後,經過一番權力之爭,幼子福臨繼位,多爾袞成為攝政王。1644年明庭內亂。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帝以身殉國。多爾袞趁機打著報明庭君父之仇的旗號入關。清廷成為全國性政權,福臨再次在北京舉行登基大典,並且死後廟號為世祖。

這時期的滿清才有資格稱之為清朝。

由此可見,清之草創時代努爾哈赤的1616年,還有完善時代皇太極的1636年都不能也沒有條件稱之為清朝的開始時間的。

當然如果說後金可以說是1616年。

如果說大清國可以說是1636年。

稱不稱朝也是個技術活兒,涉及到自身實力還有同時期的正統之分。歷史,並沒有這麼簡單,枯燥背後是比小說還要精彩的歷史。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史講義、明史、南明史。

歡迎吐槽、點讚、關注~

相關焦點

  • 1644年清軍入關時,為何百姓們反而夾道歡迎?原因其實不難理解
    這個問題其實也可以很好的反映「清軍入關時,百姓們願意夾道歡迎」的現象。其實在清軍入關之前,闖王李自成的軍隊就已經來到了北京城,但是相對比李自成的軍隊,百姓們對於清軍入關的景象更為歡喜,這背後的原因到底是為什麼呢?清軍入關的時間點是在公元1644年,這就等同於說清朝中央集權制度是在這一年打開了序幕。
  • 清朝的貢獻到底有多大?曾統治中國268年,至今卻還在被唾罵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從大舉入關到建立全國性政權算起,到末代皇帝溥儀宣布退位,整個清朝統治中國268年。這是一個相當漫長的時期,可是清朝卻至今被人唾罵。每次提起都會有人用「腐朽無能」和「喪權辱國」等詞彙來形容清政府,這是為何呢?
  • 中國大一統王朝排名,存世最短:秦朝,享國15年
    夏朝共傳14代,17王,享國約471年 ,為商朝所滅。第四名:漢朝,公元前202年—220年。共歷29帝,和同時期的羅馬帝國並列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及強大帝國。享國約471年 。第六名:唐朝,618年—907年,共歷21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享國289年。第七名:明朝,1368年―1644年,傳16帝,是我國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朝代,享國276年。
  • 中國古代都是明君的王朝,為何還是不到300年就走向滅亡?
    這句話也是精要概括了中國封建王朝幾千年的歷史,自從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封建王朝就有一個難以逃脫的「魔咒」,那就是難破三百年,雖然漢朝一共享國407年,但中間有王莽篡漢,建立新朝,東西兩漢不能當做一個完整的王朝。
  • 為何明朝歷史止於1644年,而不是1683年?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倒數第二個大一統封建政權,起於1368年,結束於1644年,國祚276年,共歷12帝16世。在1644年北京淪陷,崇禎帝以身殉國以後,北方雖然被李自成的大順政權所佔據,但南方的半壁江山還處於明朝的控制之下,這些忠於明朝的勢力擁立明朝宗室藩王為帝,建立了南明政權,直到1683年隨著臺灣被清朝收復,明鄭勢力的覆滅,南明才徹底滅亡,延續了39年。
  • 清朝入關以後,春秋沿用到明朝的笏板,為何被全面廢除?
    公元1644年,東北地區的清朝入關。在10多年的時間裡,清朝先後消滅了各地農民起義軍和南明諸王,逐步確立了自己對各地區的統治。
  • 探究歷史上的清朝「存在」了多少年:是267年還是296年?
    (杜牧《赤壁》)我們在回顧清末民初這段激蕩人心的歷史時,卻發現了一個很有基礎性和趣味性的問題:清朝在中國歷史上到底「存在」多少年?這個問題可謂眾說紛紜,應引起學界足夠的重視。第一種說法:267年(1644-1911)。1.費正清的《美國與中國》中說:「明朝諸帝統治了276年,他們的繼承者大清的皇帝統治了267年。這是個有趣的巧合。」
  • 清朝規定必須留辮子,那麼光頭該怎麼辦?
    在宮廷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清朝的男子長衫大辮子的形象,這也是中國人給洋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在國外很多辱華的宣傳畫裡面,中國人就是這種形象,昏庸的清朝害了中華幾百年。清朝是中國2000多年封建歷史中最後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共傳十帝享國二百六十七年。
  • 清朝歷代皇帝列表 清朝入關後第一個皇帝簡介
    清朝皇帝列表:從順治元年(1644年)清朝入關到1912年中國民國成立,清帝退位,清代統治全國共268年。包括入關前的兩帝,努爾哈赤,皇太極;入關後10帝: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慈禧雖非皇帝,卻獨斷朝綱,也被列入。
  • 清朝漢人大臣中誰官最大?不是張廷玉也不是年羹堯,更不是曾國藩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也是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建立起的大一統王朝,有清一代,享國268年,共歷十一世十二帝。那麼今天宋安之來說說,清朝268年之間,漢人大臣中誰的官做的最大呢?要說在清朝哪個漢人大臣混得最好呢,官最大呢,不是張廷玉,也不是年羹堯、曾國藩、袁世凱等牛人,而是臭名昭著的平西王吳三桂!因為吳三桂是清初五個漢人藩王之一,而且他的品級最高。在康熙元年,因為擒殺永曆帝朱由榔有功,所以被晉封為親王,這可是藩王中最高的等級。
  • 清朝歷代皇帝列表及簡介
    清朝(公元1636年~1912年,一說按照1616年努爾哈赤稱汗起算,一說按照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起算,1644年起為全國性政權),又稱大清(韃清),簡稱清,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建州女真,後改為「滿族」)建立並統治全國的封建王朝。共傳十二帝 ,享國祚二百六十八年。
  • 清朝享國268年,等級達到一品的官職有哪些?總督是幾品官職?
    清朝的制度大體上繼承明朝,稱為「清承明制」,官職制度也非常接近,今天小編來介紹一些很有趣的歷史知識,都知道清朝官職有分級別,從高到低是一品到九品,其中每品又分正和從兩個級別,那清朝前後268年,官職達到一品的有哪些?晚清經常提到的總督,又是幾品官職?
  • 王朝不過300年,沒有列強入侵清朝真的可以打破這個魔咒?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以1644年清兵入關,清朝成為全國性政權算起的話,其國祚為268年。身為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王朝,借鑑參考了之前歷朝歷代的得失,清朝的統治水平可謂是爐火純青登峰造極。
  • 公元1644年,3個皇帝一臺戲,你方唱罷我登場
    公元1644年,或許註定是首悲歌,大明的悲歌。在明朝建立之初,之所以叫「明朝」,傳說是朱元璋採納謀士,一句「日月齊天為明」的話。本想著老朱家的江山,皇運久遠,一代代傳承下去,誰也沒想到,一切卻在1644這一年,嘎然而止。
  • 明朝滅亡了374年,此國卻仍有16萬人自稱大明遺民,崇禎忌日集體痛哭
    清朝從1644年入關,一直到1912年滅亡,「反清復明」這個口號,幾乎貫穿清王朝268年統治。 按照古人春秋大義的說法,明太祖推翻元朝建立明朝,恢復了「華夏」,此後,清朝的入關又導致「中華」淪喪。所以,反清復明甚至包括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目的都是「恢復中華」。
  • 臺灣島到底擁有多少軍隊,為何能夠對抗清朝兩代皇帝?
    公元1683年,清朝康熙皇帝收復了被鄭氏家族佔據了20多年的臺灣島。如果從清朝入關開始計算,鄭氏家族對抗了清朝將近40年。其中依靠臺灣島與清朝對抗了20多年,那麼,鄭氏家族到底擁有多少軍隊,為何能夠對抗強大的清朝呢。其實鄭氏家族控制臺灣之後,根本沒有多少軍隊,其最大的依靠就是大海。
  • 高清老照片:150年前,清朝人的日常生活
    清朝(1636年 [1] -1912年 [2-3] ),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共傳十二帝 ,統治者為滿洲愛新覺羅氏。從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起,總計296年。
  • 吳三桂不打開山海關,清朝能入關嗎?不能,大清還會亡國
    紅顏流落非吾戀,逆賊夭亡自荒宴。電掃黃巾定黑山,哭罷君親再相見。」說的是,明朝將領吳三桂為了愛妾陳圓圓,一怒之下打開山海關,聯合關外清軍將李自成打得落花流水,清朝由此而得以從東北入主中原,進而席捲四海八荒,定鼎燕京,華夏大地就此沉淪兩百餘年。那麼,如果吳三桂不打開山海關,清朝還能入關嗎?對此,許多人會說,當時滿清鐵騎天下無敵,就算吳三桂不打開山海關,他們遲早會入住中原,只是時間長短而已。
  • 清朝入關之前,八旗軍隊橫掃天下,為何後來戰力斷崖式暴跌?
    後來又過了十幾年之後,努爾哈赤覺得只有四旗的話,無法徹底劃分。所以,到了萬曆四十三年的時候,努爾哈赤又增設了四鑲旗。八旗體制,自此徹底確定。 八旗制度,可以說是清朝強大的基礎。在八旗制度下,所有滿族適齡男子,戰時皆兵,非戰時皆民。這種制度,其實有點類似隋唐時期的府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