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行動支付在國內已經非常普及了,大到商超,小到路邊的攤位,基本上全部支持行動支付。沒辦法,現在老百姓都用行動支付,如果你商家不支持,那麼生意是很難做下去的。可以說,中國現在正朝著"無現金社會"快速前進。
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我國行動支付交易規模達到了90.9萬億元。另外據有關機構的預計,2020年我國行動支付的用戶規模將達到7.9億人。然而,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行動支付主要還是掌握在第三方支付手裡,例如微信支付和支付寶。這兩種第三方支付軟體雖然同樣便捷安全,但畢竟是第三方。所以在今年,央行也正式推出了"數字貨幣",並且在10月份的時候,率先在深圳進行了試點。
未來,一旦央行的"數字貨幣"普及,那麼國內的行動支付將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屆時,人們使用現金的機會將越來越少。不過,縱觀全球行動支付領域,很少有國家的行動支付像中國這樣發展迅速。特別是歐美的一些老牌發達國家,其行動支付的發展更加緩慢,反而是不少發展中國家的行動支付發展迅猛。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越是發達的國家,反而越不流行行動支付呢?是因為技術不達標嗎?事實上,發達國家的行動支付普及率不高,並非是因為技術不達標,相反他們也有PayPal、Apple pay等支付工具,但無奈使用的人不多。分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 發達國家的居民更注重隱私
和國內居民相比,發達國家的居民無疑更注重個人隱私一些。當然,這倒不是說我們國家的居民就不看重隱私,只是等級不一樣罷了。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國家的"天眼"很普及,走在大街上,基本上全程在攝像頭的範圍內。但是在發達國家,往往只有一些特定的場所才會被允許安裝攝像頭,例如銀行。因為在他們看來,非必要的監控,會侵犯他們的隱私。但在我們看來,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照一下又沒什麼。
行動支付同樣如此,例如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朋友回想不起來自己某天去過哪裡,做過什麼事情,那麼只需要打開行動支付,翻翻自己當天的支付記錄,就可以知道自己一整天都做了什麼事情,例如幾點幾分乘坐了什麼交通工具、幾點幾分在哪吃了飯。可以說,你的每一個活動軌跡、每一個喜好都有可能被洩露,沒有任何隱私而言。比如不少朋友已經發現了,你在瀏覽器搜索某個商品,當你打開網購APP的時候,絕對會收到相關推薦。美名其曰是大數據時代,其實就是你的隱私被洩露了。
2、 信用卡非常普及
發達國家的行動支付不普及,與他們的信用卡普及率太高也有關係。從影視劇裡可以看到,歐美國家的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就是信用卡了。相關數據顯示,美國人均持有2.9張信用卡,位居全球第一。而截止到2018年,我國人均持有信用卡不足0.5張。所以也有人說,我國直接跳過了信用卡時代,進入了行動支付時代。另一方面,由於歐美等發達國家的信用卡發展歷史很長,所以信用卡體系已經非常完善了,用起來並不如行動支付差。
3、 地廣人稀,沒大規模推廣的條件和必要
發達國家,大多都存在地廣人稀、人口老齡化程度高等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新興的東西其實是不受歡迎的,發展也不如中國好,比如說外賣、電商以及行動支付。以日本為例,日本雖然是發達國家,但由於其國內人口老齡化程度高,所以行動支付和電商、外賣等新興東西都不是太普及。原因很簡單,老年人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比較差,用不上來。其實國內也應該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現金支付,不然老年人和小孩子是不方便的。
事實上,對於這一現象,央行前行長周小川就曾表示:"中國在某些方面跟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但中國將來在很多方面有可能領先,特別是新科技和新產品"。究其原因,就是因為中國有先天基礎,例如人口多、網際網路普及率高、移動信號覆蓋面廣等等。
綜上所述,發達國家之所以不流行行動支付,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並非是因為技術不達標。那麼對於這件事情,大家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討論。
此內容由騰訊新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