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支付現在已成為大眾最偏愛的支付方式,出門不用背包帶現金,手上拿個手機就可以,十分方便。在中國,目光所及之處,幾乎所有消費場所都支持手機支付,搭乘公交、菜市場買菜、商場購物、醫院看病,手機打開二維碼,掃一掃便能結帳,給大眾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
毫不誇張地說,在國內,行動支付已取代現金支付,成為最常用的支付方式。很過外國友人在看到微信、支付寶的時候,也表示過驚喜和羨慕,可見他們對行動支付,也是接受且喜歡的態度。那為什麼行動支付在國外無法流行起來呢?原因很簡單。
第一,國外有常用的支付方式——信用卡支付。無論是歐美國家,還是日韓等亞洲發達國家,很早開始便流行使用信用卡結算。與中國相同,國外大大小小的消費場所一般都設有pos機,刷卡結算也十分方便。長時間的使用,讓信用卡支付成為一種習慣,既然是習慣,就很難被新的支付方式取代。就像現在如果在國內推廣信用卡支付,應該普及度也不會太高。
第二,歐美的信用卡體系完善且優惠豐富。歐美國家信用卡申請十分方便,在網上填一張表,輸入姓名、年收入、社保號等基本信息,便能申請通過。如果信用卡被盜刷,只需要給銀行打一通電話說明情況,銀行來承擔所有責任,並負責後續問題的解決。此外,信用卡的權益優惠本就多,像是在美國申請信用卡後,前三個月消費還送積分(1000返250)。試想一下,如果國內申請信用卡的手續也這麼簡單,盜刷等問題解決效率也這麼高,再加上各種優惠和權益,應該會吸引很多消費者選擇信用卡支付吧。
第三,歐美網絡覆蓋率不及中國。行動支付最重要的條件就是網絡,支付寶、微信等支付方式的迅速推廣,得益於國內超過95%的網絡覆蓋率。而歐美國家的網絡信號並不好,之前網上還有一個段子「歐美一些國家的地鐵中,乘客通常在讀書看報,是因為手機信號差」。在網絡信號不好的地區,行動支付的便捷性反而變成劣勢,自然難以被推廣。
無論是行動支付還是信用卡支付,都給大眾的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科技在發展,國內的行動支付也從最初的輸密碼,發展為指紋支付、刷臉支付,相信未來會有更多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