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大學生「放羊班」有啥不一樣——革命老區甘肅慶陽大學生返鄉...

2020-12-23 新華社新媒體

▲環縣返鄉大學生在「放羊班」接受培訓。受訪者供圖

新華社北京8月17日電(記者梁軍、任延昕、張睿、李傑)8月17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返鄉大學生「放羊班」有啥不一樣——革命老區甘肅慶陽大學生返鄉創業群像》的報導。

1934年,劉志丹、習仲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甘肅慶陽創建了以南梁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率領陝甘邊軍民浴血奮戰,播撒革命火種。

來到新時代,這片紅色熱土上,仍然活躍著一批有志青年。他們從高校畢業後,毅然反哺故土,在農村這片廣闊天地施展拳腳,辦企業、搞電商,空巢化、老齡化的農村因此悄然生變。

(小標題)大學生養的羊明顯更肥哩!

仲夏,姬永鋒結束了一天的授課。班上的四十多名學徒,都是返鄉大學畢業生,他們接受培訓後,即將奔赴各鄉各村去「放羊」。

33歲的姬永鋒是慶陽市環縣大學生養羊產業協會的會長。

他畢業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年回到環縣搞養殖。那時候,大學生回鄉「放羊」還是一件新鮮事。

環縣屬於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自然條件比較惡劣,經濟發展相對滯後。2019年,當地剛剛實現脫貧摘帽。走出家鄉,去外面闖蕩,曾是當地不少年輕人的夢想。

2016年,環縣招商引資引進龍頭企業,姬永鋒毅然來到企業,成為一家專業養殖場的場長。在這家養殖場內,當時有5位大學生跟著姬永鋒學養殖。飼餵、清潔、防疫……姬永鋒手把手帶著這些並非專業出身的學生,熟悉每一步流程。

姬永鋒發現,從校門裡走出來的大學生,進羊圈搞養殖也毫不遜色。

姬永鋒說,相比於村裡招來的工人,大學生專業性強,有著良好的實踐能力與學習能力,吃苦耐勞、敢拼敢鑽的精神也令人刮目相看。「當時我就明白,大學生是養殖產業發展的重要發動機。」姬永鋒說。

近幾年,一座座現代化養殖場、肉羊屠宰加工車間拔地而起。現代養殖業的興起,讓許多像姬永鋒一樣的「燕子」爭先恐後地「歸巢」。2019年,姬永鋒發起成立環縣大學生養羊產業協會,把有志投身農業的大學生們聚攏在一塊,協會辦起「放羊班」,幫助更多大學生回鄉就業、創業。

王小梅坐在一間寬敞明亮的辦公室裡,整理養殖場的季度報表,窗外不遠處就是一座氣派的現代化肉羊育肥養殖場。家住環縣的王小梅,三年前還是一名待業大學生,如今沒想到,自己在家門口找到了心儀的工作。

「當時覺得找到一份專業對口的工作簡直太難了。」王小梅說,自己曾在大學學習畜牧獸醫,由於專業冷門,求職路屢屢碰壁。萬般無奈下,她只能先回到家鄉。驚喜的是,她遇到了第一期「放羊班」培訓。經過報名、審核和培訓,王小梅順利應聘成為環縣城東塬養殖場的職工。在這座現代化肉羊養殖場,像王小梅一樣的返鄉大學畢業生佔職工半數以上。

據姬永鋒介紹,藉助大學生養羊協會,環縣目前已經培訓了近1000名返鄉大學生。這批人目前已經在養殖場、村級防疫站、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各個崗位上擔任重要職務,開始「反哺」家鄉。

「比起養了一輩子羊的老把式,大學生養的羊明顯更肥哩。」環縣環城鎮冉旗寨村黨支部書記王志濤說,在大學生的參與帶動下,當地養殖方式變化很大,從「滿山放牧」到「精準飼餵」,從「看體型摸肚皮」到「挨個做B超」,大學生推動科學養殖技術應用於脫貧一線。

「回來就是人才,就是致富帶頭人。」慶陽市人社局副局長石永寧說,大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理念等優勢,激活縣域經濟,為「造血式」扶貧提供更多發展模板。

 (小標題)回農村創業,我的起點反而變高了

回到老家環縣兩年有餘,李超的寫字檯上,至今放著人生第一張工資條,上面顯示的月收入,是1010元。李超保留它,是因為這串數字,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17歲那年,李超路過西安一家4S修理店,看見員工個個西裝革履,他心生豔羨。次年高考,李超填報了甘肅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汽修專業,夢想自己也能走進汽車銷售服務行業,找一份「體面」工作。大學畢業後,他如願以償地在西安一家4S店當了售後服務員。

但是,現實卻讓他碰了一鼻子灰。入職首筆月薪只有1010元,李超還得拿出700元交房租。每天上下班的場景更令他難忘:冬天,李超用一件大棉襖裹著西服,騎上小黃車,穿梭在城市的街道巷陌,踽踽而行。

「沒有高學歷,獨自在大城市闖蕩,有一種漂泊感。」李超說,他萌生了一個想法,既然在大城市難以立足,不如回到熟悉的農村。

李超打聽到,環縣發展肉羊產業,需要一批大學生當羊倌。他篤定,回到農村,終有用武之地。

去年3月,李超選擇了在環縣一家龍頭企業學養殖,待培訓結束,他先後又到8個合作社學習養殖的消毒防疫和草料配比。期間,李超從技術員發展成合作社養殖場場長。現在,他已經是環縣天池鄉、演武鄉12家千隻湖羊養殖示範專業合作社的運營主管。

環縣是養殖大縣,這幾年當地為了推動養殖業良種化,紛紛引進湖羊這一新品種。相比本地羊,湖羊產羔成活率高,產羔周期短,效益也更好。但是,不少農民抱守舊觀念,不肯換品種,滿足於舊的散養方式,對政府倡導的新品種,保持觀望狀態。

他們萬萬想不到,在湖羊設施養殖合作社埋頭苦幹的李超,此時已把12家合作社7000多隻湖羊侍弄得膘肥體壯,毛色均勻。鄉黨們都說,李超這個年輕後生,才上手一年,已經有了養殖「老把式」的樣子。

「湖羊是新品種,適合設施養殖,飼養需要良種化、科學化、標準化、集約化。」李超說,湖羊養殖很有門道,餵食混合草料,提供通風散熱的大棚,一季度打三至四次防疫針,還需定期給羊棚噴霧消毒……

湖羊養殖效益好,不少農戶眼紅了。2020年,演武鄉和天池鄉新增了580戶湖羊養殖家庭。「如果按照每戶產羔20隻來算,每家的毛利潤收益在2.6萬元。」李超說。

隨著現代化養殖場、肉羊屠宰加工車間、電商產業園拔地而起,更多像李超一樣的大學生視農村為創業熱土,紛紛從都市踏上返鄉之路。

據慶陽市人社局數據,近三年回歸該市的高校畢業生總計2.7萬人,多為二本及以下非重點院校、獨立院校和高職院校。2018年至今,當地返鄉創業的畢業生達6302人,養殖和電商成為創業熱門領域。

環縣就業局局長劉佔鵬介紹,返鄉大學生的到來如同活水注入,助推本地營商環境優化,形成集聚效應和良性競爭。在大學生創業者的參與下,環縣小微企業對稅收貢獻值連續三年超過規模以上企業。

「對我來說,在城市發展沒有什麼機會,反而農村缺少年輕力量。在這裡發展,我可以實現自我價值,發展的起點反而高。」李超說。

 (小標題)創業改變了我,也改變了父母的看法

一般人看待農村老家的東西,總覺得「土氣」,可30歲的李贇霖卻從中嗅到了商機。

李贇霖老家在環縣毛井鎮。在當地,許多農婦都會一手漂亮的針線活,做的繡花鞋墊針腳細密,工藝精巧。李贇霖沒想到,從小司空見慣的刺繡鞋墊,有朝一日,竟吸引她走上了創業之路。

2015年從西安外事學院畢業,李贇霖收到老家環縣人社局邀請,參加了全縣組織的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業培訓。這場培訓,讓她萌生了一個想法:讓農村手工藝產品,借電商走出大山。

除了參加培訓,李贇霖還去電商企業學習網絡銷售,靠著積攢的經驗,她於2017年創辦了環縣霖贇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專門銷售刺繡鞋墊。

李贇霖目標客戶是城市家庭主婦。她的網店開業後,寧夏、青海、甘肅、陝西消費者居多。「不管是自己珍藏還是饋贈親友,刺繡產品都是許多家庭主婦的首選。」李贇霖說,不少家庭主婦是刺繡愛好者,她除了直接銷售,還從農村回收半成品鞋墊,提供給刺繡愛好者,待半成品變成品後,李贇霖再回收銷售。

「有了網際網路,我一個人可以撐起一個店。原料來自浙江,加工在本地農村完成,銷路面向全國,足不出戶就能搞定一條產業鏈。」她說。

考慮到消費者不同喜好,李贇霖主打的產品風格迥異。她在網絡上廣羅創意元素,為迎合年輕人口味,她推出了卡通類鞋墊,圖案從花鳥蟲草變成了動漫造型,鞋墊的字樣從傳統的「福壽祿」變成了「520」等流行符號。

一雙刺繡鞋墊,根據工藝高低,價格從100元至200元不等。她的網店一年線上銷售額在70萬元至80萬元。

李贇霖說,自己能夠順利創業,離不開家鄉出臺的一攬子扶持政策。李贇霖目前在環縣電子商務孵化中心辦公,政府提供辦公設備,免除水電網費。此外,當地不僅成立了電商辦,幫她這樣的電商創業者傳遞訴求,還給快遞公司提供補助,減少電商創業者的成本,「快遞費最低的時候,3公斤以內按3元計費,一年能幫我省掉好幾萬元。」李贇霖說。

李贇霖大學專業是漢語言文學,涉足電商行業,自己算是個門外漢。

網店銷售業績欠佳時,她埋頭研究內容策劃、數據分析等經營之道,甚至自學修圖技術,網店的視覺設計由她一手完成。她發現,電子交易是一門新學問,需要具備相關知識、綜合素質。「拿溝通技巧來說,作為網店客服,換一種態度和溝通方式的話,可能會激發客戶的消費衝動。」她說。

這幾年,李贇霖感受最深的是,創業讓自己變了一個人。「創業碰到困難時,我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退縮放棄,而是設法摸索解決,從挫折中提升自己。」她說。

創業不僅改變了李贇霖,也改變了父母對女兒的看法。

李贇霖說,在西北農村老家,曾有一種普遍觀念認為,女性的正式工作就是考進體制內,端上「鐵飯碗」。所以父母起初反對她創業。

但看著女兒在電商平臺的生意漸有起色,父母不再口頭質疑,而是幫李贇霖從親戚好友家收購半成品的鞋墊,予以行動上的支持。

(小標題)發掘家鄉潛力,用所學帶動鄉親

31歲的陶毅,畢業於西安外事學院視覺傳達與設計專業,曾在上海飛利浦總部電商部從事設計工作。在其他人眼裡,這份工作算得上體面、光鮮。可是,陶毅放棄了這份工作,2015年回到了老家環縣合道鎮陳旗塬村,投身到電商創業浪潮中。

對於他的這一決定,父母不理解,周圍鄉親也覺得不划算,幾乎沒人看好他。

這一年,正是環縣電商產業興起之年。免費的辦公場所、定期電商培訓、低成本物流快遞……當地支持電商創業的政策陸續出臺。

陶毅給父母算了一筆帳,免費的辦公設施能幫助自己節省大部分開支,快遞成本平均能比市場低2元錢,後續每公斤能更優惠,自己還有豐富的電商經驗,各類因素都很利好。

2015年陶毅先開了淘寶店,銷售蘋果、小雜糧、羊肉等土特產,一年收入達到10萬元。這讓陶毅看到了希望,也讓家人更支持自己的選擇。

2016年,陶毅發現電商行業發展迅猛,環縣農特產品在市場上已經具有一定的競爭力,為了增加產品可信度及客流,陶毅成立了生平第一家小公司——環縣傲林電子商務責任有限公司。

目前,這個公司裡有6人,清一色大學畢業生。「我返鄉創業,也給其他同齡人提供了就業機會。」陶毅說,現在公司運營良好,每年營業收入200萬元到300萬元,利潤達到30萬元。村裡人都對他刮目相看。

今年是陶毅返鄉創業的第六個年頭。從開網店,到帶領團隊發展電商業務,他的業務「朋友圈」越拓越寬。

前不久,剛剛結束了在天津市的電商培訓,陶毅馬不停蹄地返迴環縣,立即將環縣羊肉快遞發往天津。原來,在這次培訓班上,陶毅除了學習直播新業態下如何快速發展電商,還不忘推薦一下家鄉的優質羊肉。「天津客戶知道了環縣羊肉,現場下單8000多元。」陶毅說。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環縣農特產品銷售不暢。陶毅另闢商機,發現羊糞這種有機肥料很受市場歡迎,於是將農戶家羊糞進行收集篩分,每天銷售1噸到2噸,日收入3500元。

「短短三個多月,從周圍30多個羊場收購銷售了250多噸羊糞。」他說,看到了有機肥市場前景,5月份自己又將村民們灶臺產生的草木灰收購併篩分處理,20多噸草木灰銷售一空。

周圍的村民嘗到電商的甜頭後,有來請教的,也有上門推銷的。有農戶拿自家的土特產登門推薦,希望利用電商平臺銷售。「每次鄉親來諮詢,我都會耐心講解,我希望不斷發掘家鄉潛力,用我的所學去帶動鄉親致富。」陶毅說。

(小標題)改變家鄉舊面貌,從我們做起

相對環縣,慶陽市合水縣自然條件優越,光照充足,雨量適中。當地瓜果蔬菜品種豐富,被譽為黃花菜之鄉,又是甘肅蘋果的核心產區之一。

2016年合水縣入選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同年,醜虎炳辭去西安的工作,結束在外五年的漂泊生活,返回家鄉。

醜虎炳畢業於廣東科技專修學院,計算機專業的他熟悉網際網路,了解東部沿海地區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在得知家鄉具備電子商務創業的條件後,他敏銳地捕捉到了機遇,成為當地第一批搭上電商快車的創業者。

「家鄉的黃花菜和蘋果品質優良,在外地都買不到、吃不著。」一開始,他就選定了以本地農特產品作為創業的主要產品類型。

2016年,醜虎炳的電商公司成立。黃花菜、蘋果、乾果……這些農特產品他都賣,但每個月線上銷量少得可憐。

「酒香也怕巷子深。」醜虎炳說,電商市場同質化競爭激烈,物流成本昂貴、產品質量把控不過關,公司起步並不順利。

創業之初,人手不足,他一人承擔起收貨、驗貨、發貨的全環節,挨家挨戶談合作,在田間地頭看長勢。水果交易行情動態變化,經常一天一個價,為了及時調整應變,他每天早上4點摸黑跑到集市,跟著果農驗貨,了解價格走勢。

轉機發生在2018年底。合水縣果業局在廣東東莞的水果批發市場設立了水果直銷窗口,直接對接珠三角的大型水果批發商。醜虎炳承擔了主要的供貨任務,以蘋果為主的各類水果日均發貨量超過10噸。

這場「及時雨」幫助他的公司穩住了腳跟。循著這一思路,醜炳虎把一部分精力投入到線下農產品供應鏈建設中,慶陽的小米、羊肚菌、核桃等農副產品也被納入公司經營範圍。他也從當年的單打獨鬥發展為11人的創業團隊。

「現在營商環境好多了。政府對我們的扶持力度很大,我們也在充分利用這次機遇。」醜虎炳說。

最近幾年,合水縣建起了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配送網絡,幫助電商創業者解決「最後一公裡」物流配送難題,同時配套建設了電子商務服務中心,成立電子商務辦公室,提供人才培訓、技術支撐、品牌培育、營銷推廣等服務。醜炳虎的公司入駐了合水縣電子商務民俗文化創業園,和其他創業者一樣享受了三年內免租、免服務費等優惠政策。

未雨綢繆,他給自家銷售的農特產品註冊的商標「饞半仙」「隴河堂」。疫情期間,他和團隊把手機變成「新農具」,通過直播帶貨、電商平臺推廣等形式,把自媒體運營和農產品營銷相結合,網店銷量不降反增。

截至目前,醜虎炳的公司在京東、拼多多等線上電商平臺上的銷售額已達390萬元,帶動了當地230多戶貧困戶。今年,醜虎炳計劃在創業園附近修建冷庫和種植基地,繼續建設完善農產品的線上線下供應鏈。

讓他欣喜的是,團隊中陸續有大學生加入,一批年輕人已經成長起來,依託已有的貨源和銷路自己去創業,目前已有4名大學生開起了自辦網店。

「以前家鄉給外界的印象是落後,但隨著我們越來越多年輕人回鄉,改變農村舊面貌就有了可能。」他說。(完)

相關焦點

  • 抗擊疫情 大田鎮返鄉大學生在行動
    返鄉大學生符志凱對村民們說:「不要去人多的地方,所以抗擊新型肺炎病毒也是靠我們大家一起努力來完成。」這名正向村民宣傳疫情防控知識的返鄉大學生叫符志凱,這段時間來,他與村裡的其他返鄉大學生經過自我隔離觀察,確定身體沒有出現發燒、咳嗽的症狀後,大家在大田鎮政府的號召下,加入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他們通過粘貼宣傳海報、發放宣傳冊、走家入戶等方式宣傳疫情防控知識,用實際行動守護著村莊的父老鄉親。
  • 寒假時間開啟,大學生返鄉咋安排
    當前,國內多地出現散發疫情,在「非必要不返鄉」的倡議下,作為春運學生客流的主力軍,大學生還返不返鄉?如果返鄉,返程路上有何防疫要求?這一系列問題備受關注,引發熱議。「家人閒坐,燈火可親」,舉家團圓,人生一樂。應該說,隨著寒假開啟,大學生回家過年是個人選擇,不應指責,不能拿道德「綁架」他們。但現實情況是,多地疫情呈散發、多點散發態勢,一些地方還比較嚴重,不可不正視這一局面。
  • 那些返鄉創業的大學生,現在都過得怎麼樣?
    首先聲明:堅決擁護國家支持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政策;堅決支持大學生返鄉支持鄉村建設。今天想聊的是,透過諸多大學生返鄉創業中的種種經歷,來審視鄉村人才引進面臨的一些問題。鄉村振興大背景下,鄉村充滿了太多魅力和機會。但和所有行業一樣,並不是所有大學生都適合返鄉創業,甚至說,多數都不適合。
  • 【大學生創業故事】李蘭軍的返鄉創業夢
    【大學生創業故事】李蘭軍的返鄉創業夢 2020-07-29 18: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學生返鄉新冠疫情風險提示
    目前,大學生寒假即將開始,我市也即將迎來大學生返鄉季,但全球疫情形勢嚴峻,我國也有零星散發病例發生,提示我們要深刻認識疫情防控的重要性、複雜性及不確定性,要始終保持防範意識,做好個人防護,七臺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溫馨提示各位返鄉學生及家長,在返鄉前後注意以下事項:1、每日做好自我健康監測,注意自己是否存在發熱、咳嗽、咽痛等症狀,如果有,需及時就醫;2、返鄉前應減少與他人見面
  • 各地青年花式告白祖國;大學生返鄉實踐,探尋家鄉故事 | 共青團新聞...
    共青團新聞聯播·本期導讀◆這個國慶,各地青年花式告白祖國◆山西共青團搭臺,讓大學生唱一出返鄉實踐「大戲」◆廣東惠州市領頭雁農村青年人才培訓,助力惠東縣鄉村振興◆團安徽蚌埠市委舉行「青春心向黨
  • 戰「疫」團旗飄:返鄉大學生團員活躍在城鄉社區疫情防控一線
    目前,湖北醫藥學院有78名學生參與抗「疫」志願服務,累計志願服務時長超過3000小時。王勇是2015級臨本6班的學生,在這個非常時期,他毅然選擇申請留院,在急診科與白衣戰士們共同奮鬥在抗「疫」一線。「社區走出去的大學生不多,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理應為自己的社區做出點貢獻。」從電子科技大學返鄉的大學生羅瀟,自疫情爆發以來便常常關注肺炎疫情的發展。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這次社區開展志願活動,他也毫不猶豫的投身到志願生活當中。深入居民家中排查登記疫情信息,以實際行動助力疫情防控阻擊戰。
  • 多地呼籲春節不返鄉,這類師生寒假也不能離校,大學生:想家了
    據了解,貴州、湖北、四川、北京、安徽、河南、廣東、福建、浙江、甘肅和陝西這11個省市地區,已經呼籲在外人員春節不返鄉。 但今年受疫情影響,國內多地呼籲春節不返鄉,才是對出門在外的遊子和家鄉父老最好的保護。 大學生群體在遊子中佔有很大的比例,原本很多高校已經計劃好了寒假時間,有些高校因為擔心師生受疫情影響還特意提前進入寒假。但卻有一類師生,寒假也不能離校。
  • 東方市大田鎮返鄉大學生加入新冠病毒疫情防控
    1月30日,根據東方市大田鎮委、鎮政府工作部署,抱板村、居便村等村駐村領導負責統籌,鄉村振興工作隊及村兩委幹部、黨員、小隊長組織召集本村返鄉在校大學生召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部署會議,積極動員返鄉大學生力量,助力打贏新冠病毒防控「戰疫」。
  • 駐馬店市:「翼展計劃」讓返鄉大學生展翼高飛
    ……近日,由市人才辦、團市委、市人社局聯合開展的「翼展計劃」駐馬店籍在校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招募啟動後,一些大學生及家長在報名連結下留言,紛紛表達渴望參與活動的迫切意願。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一大批返鄉大學生主動響應各級黨、團組織號召,有序有力參與基層一線聯防聯控,在我市疫情防控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 博後鄉村振興吸引大學生返鄉創業
    網紅民宿帶動旅遊相關產業發展博後鄉村振興吸引大學生返鄉創業博後村返鄉創業的大學生符子運在給客人下單。博後村網紅民宿「海納捷」。記者陳聰聰攝「我們這裡經營中西式快餐,主要有漢堡、炸雞、蓋澆飯、粉面等。」12月17日下午,在三亞市吉陽區博後村歐法堡餐飲店,今年27歲、身高1米76的英俊小夥符子運笑著對記者說。2019年5月,他與朋友合夥投資20多萬元開辦了這家餐飲店,現在回頭客越來越多。符子運是土生土長的博後村人,2016年畢業於西南民族大學。
  • 夏張鎮返鄉大學生鄭書晴:作為大學生要擔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
    不絕於耳,在泰安市岱嶽區夏張鎮平家官莊村,一支大學生志願者隊伍火速成立,越來越多的返鄉大學生,加入到村裡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去,用青春和熱血守護著這片土地,吹響了大學生志願者防控疫情的集結號。 鄭書晴是平家官莊村的一名在校大學生,過年的這幾天,她通過網絡,了解到疫情的嚴重性,於是她積極響應村裡的號召,第一時間加入大學生志願者隊伍,主動參加到疫情防控工作當中,從疫情防控工作開始到現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她一直堅守一線,為疫情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 松江區加大築巢引鳳 大學生紛紛返鄉創業
    由此返鄉創業的念頭便萌生了。「創業之初只有我一個人,現在我們的團隊已經有十幾位大學生了,一起創辦鄉村民宿、土家美食、助力農村旅遊業發展。朱燕將自家230平方米的農宅改造成民宿,客房、餐廳、活動室等,在鄉村美景映襯下,老宅重新煥發了活力。藉助線下民宿體驗,致力於松江大米銷售,打造了自己的大米品牌「八十八畝田」,慢慢地在客戶中贏得了口碑。
  • 探訪四川丹巴中路藏寨:「95後」藏族大學生返鄉創業
    探訪四川丹巴中路藏寨:「95後」藏族大學生返鄉創業 2020-06-15 11:59:50王鵬 攝   中新網甘孜6月15日電 題:探訪四川丹巴中路藏寨:「95後」藏族大學生返鄉創業  作者 王鵬 劉忠俊  雨後的中路藏寨一片嫩綠,紅白相間的藏房在山坡間鋪開,數十座古碉聳立在薄霧中。六月中旬,站在高處的觀景臺上,藏族姑娘德吉指著一座藏房,「開民宿一直是我的夢想,我覺得我趕上了好時候。」
  • 放假在即,小編帶你揭秘大學生的返鄉行囊!
    放假在即,小編帶你揭秘大學生的返鄉行囊!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這學期的校園生活即將告一段落,想必有很多同學和小編一樣迫不及待地想要放寒假了吧
  • 永昌縣2021年寒假返鄉大學生進機關、企事業單位實習活動開始報名啦!
    永昌縣2021年寒假返鄉大學生進機關、企事業單位實習活動開始報名啦!進機關、企事業單位實習活動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甘肅省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8-2025年)》和《甘肅省貫徹落實若干措施》文件精神,進一步做好服務大學生就業工作,幫助我縣返鄉大學生更好的走向社會、融入社會、服務社會,同時提升機關、企事業單位在青年學生及社會公眾中的透明度
  • 返鄉創業大學生新人用插秧機、拖拉機當婚車!網友:比豪車更拉風
    而湖南安華的一對返鄉創業的大學生新人,就用插秧機和旋耕機組成的婚車車隊,上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接親。據媒體報導,近日,湖南安化,一對返鄉創業的大學生結婚,出動6臺農機當迎親婚車。新娘穿著婚禮禮服,坐在用氣球和彩花裝扮的插秧機「婚車」上,也是笑的格外甜。
  • 抗擊疫情,江西返鄉大學生在行動
    在2020這個特殊的新年,在這段「在家躺著就是為國家做貢獻」的日子裡,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始終活躍在社區、車站、工廠以及諮詢熱線的另一端,他們就是向社區,村口報到的返校大學生。  2020年的這個春節,江西省政府很忙,忙著宏觀調控,指令到位,進入全方位抗疫狀態;江西省高校很忙,忙著了解每一位學生的身體情況,引導號召學生參與抗疫工作,同時也在準備網課線上開學,不耽誤學生的學期課程。而返鄉的大學生們也很忙,忙著用他們的青春朝氣去疫情防控一線貢獻青春力量。
  • 返鄉大學生 | 探訪陽朔景點,宣傳家鄉文化
    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在秀麗的山水之外,桂林的文化底蘊非常深厚,自古就是「狀元之鄉」——桂林是廣西歷史上中狀元、進士最多的城市。歷史上,廣西共有過狀元10人,桂林佔了8個,其中有一位武狀元,七位文狀元,可謂是人傑地靈,英才輩出。而這次,我們要介紹的是廣西詩風開創人桂林籍第一位進士——曹鄴。官倉老鼠大如鬥,見人開倉亦不走。
  • 戰「疫」團旗飄:返鄉大學生,戰役「我在線」!
    戰「疫」團旗飄:返鄉大學生,戰役「我在線」!在這關鍵時刻,他們主動請纓、衝鋒在前;他們褪去稚嫩,變得堅強;他們迎難而上,閃光逆行;他們有一個響亮的名字——青雲譜區返鄉大學生志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