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節已經進入了倒計時,農村集市上賣春聯、中國結和福字的也多了起來,於是想起了春節貼福字。說到貼福字,去年春節家中貼福字,關於是倒貼還是正貼,我和老媽還爭論了一番。老媽說福字必須倒貼,代表福到了。我說我上網查過資料,不是所有福字都要倒貼,但老人就是難於溝通,她說福字倒貼,代表福到了,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那麼福字到底該怎麼貼呢?農村娃通過仔細翻閱資料,才知道原來過年貼福字是大有講究的。
先來看一個關於貼福字的故事:傳說清代恭王府為迎接春節的到來,請人寫了很多的福字,然後分發給下人貼在王府的各個角落。其中有一個下人不認字,把一處「福」字給貼反了,恭親王看到以後,惱羞成怒,便把管家叫來打算訓斥一番,管家看到倒貼的「福」字,靈機一動,告訴恭親王說:」『福』字倒貼寓意福氣到了,是吉祥的象徵。「恭親王聽後,很順口,心情也大好,便饒了管家和那個下人。後來這個故事流傳到了民間,很多人也將「福」字倒貼,取到字的諧音,寓意「福到了」的意思。
關於貼福字,還有另一個故事版本。傳說朱元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準備殺人,而馬皇后心地善良,但也不敢當面挑釁皇威,為了消除這場災禍,便偷偷叫人通知各家各戶在天亮之前在大門上貼一個「福」字。第二天,朱元璋派人巡街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唯獨有一家人不認字,把「福」字貼倒了。官兵將此事稟告了朱元璋,他勃然大怒,當即下令要將那家人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靈機一動,對朱元璋說:「那家人知道您要大駕光臨,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朱元璋聽後覺得很有道理,不僅收回旨意,還給了那家人一些賞賜。那家人因「禍」得福,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后。
通過上面的兩個民間傳說可以看出來,其實以前並沒有倒貼福字一說,都是不認字而造成的錯誤,只是剛好福字倒貼, 能取諧音福到了,而將壞事變成了好事。但最近有民俗學家提出,福字不能隨意倒貼,還解釋了不能倒貼的原因。「福」字的偏旁「礻」有祈神的意思,而「畐」可拆分為「一」、「口」、「田」,即一個家裡的每個人都有飯吃、有工作做、有學可上,就是福。如果把福字倒貼了,不是福「到」了,而是把福「倒掉」了,就失去了它本來的意義。
明白了福字的含義和倒貼福字的傳說,再來看看有關學者和民俗專家關於貼福字的講究。一、大門的福字必須正貼,寓意開門迎福,吉祥如意,如果把大門的「福」字倒著貼的話,就把福氣倒到門外,跑到別人家裡去了。二、大福字必須正著貼,寓意正福臨門,如果把福字打倒了,福氣也溜走了。三、水缸和垃圾桶上的福字必須倒著貼,由於水缸和垃圾桶裡面的東西要倒出來,為了避諱把家裡的福氣倒掉,便倒貼福字。四、廁所等汙穢之所的福字必須倒著貼。五、家中發生不幸,福字可以倒著貼。如果這一年裡家中有人不幸亡故或者有其它災難出現,如失火、車禍等,希望轉運的人可以將福字倒貼。
所以,此前,很多人以為福字要倒著貼,可取「福到」之意,討個好口彩。但這並不全對,甚至大多數情況下都不對,而只是適合少數情況。
不僅福字倒貼和正貼有講究,關於貼福字的時間也是有講究的。據民俗專家介紹,真正貼福字的時間應該在三十的下午,太陽尚未落下之前。而且先要貼正門的大福字,先貼抬頭福,再貼門福,最後再貼屋內的其它位置,寓意一年的福氣就要從外面流進來。
寫在最後:通過了解,農村娃才深知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要好好的用心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不然只能盲目的效仿別人。就拿貼福字來說,估計很多人都倒貼了好多年。通過上面的介紹,今年春節,大家知道該怎麼貼福字了吧。最後,春節來臨,祝大家新春吉祥如意。
今天的話題就到這裡,你有什麼不同的觀點可以下方評論留言一起交流。(圖片來源網絡,侵刪)